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 > 伊犁旅游
伊犁景点介绍
巩乃斯岩文
县城南面的阿布热勒山东南坡,切格尔巴依布拉克与则克台之间,有一块岩石,刻有12个字符的突厥文字,还有猎人围猎的战斗场面。这些场面被画的生动逼真。它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创造的艺术品、而且也是古代游牧民族的重要历史见证。
格登山纪功碑
在昭苏县西部苏木拜河东岸的格登山上,乾隆二十年(1775年)2月,清朝命班第、永常分兵两路平定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的叛乱。清军抵伊犁后,达瓦齐逃往格登山。5月14日夜,清军以22人突袭达瓦齐军营,达瓦齐部众被惊溃散,降者有6500余骑。战役结束后,在格登山树此石碑,碑上有乾隆御制的碑文,记述经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至今犹存。格登山石碑位于昭苏县以西60余公里的格登山上,全名《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碑文乃清朝乾隆皇帝亲自撰拟,是树立在格登山上的一方巨型花岗岩石碑。石碑高为2.95米,宽0.83米,厚0.27米。碑额镌刻盘龙,正面刻“皇清”,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培胃特刻绘
在昭苏县撤姆塔什南约35公里。共有三处:一处在石上刻绘有释迦坐像,右侧有藏、维、蒙、锡伯四种文字,并刻绘有山羊、-等;另一处刻绘有莲花纹;第三处刻绘有鱼和两个字,但已模糊不清。
科达和尔石人
在昭苏县阿赫苏的科达和尔,为七、八世纪突厥游牧民族之墓葬。有石人二,面向东立,甫北行列,相距约500米,均在长方条石上端雕出脸的轮廊和眼、耳,口、鼻的形状,北面的石人高1.3米,宽30厘米,眼耳口鼻比较清晰,无须,唇厚,口方,为女像。南面的石人高98厘米,宽36厘米,厚25厘米,面目清楚,有八字唇须,口作合字形,为男像,形象古拙。
坡姆古城
在昭苏县下台西南,距下台村约42.2公里。城垣尚存,呈方形,周约1,430米,有城壕。城内建筑已无存,地面散布有红陶片,建筑年代待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克亚孜岩画
在昭苏县阿克亚孜河谷之上80米的山坡上。岩石长3.47米,宽2.36米,坐南向北,上面刻有一尊佛像,右手执花,左手托一圆形物,四周刻有山羊、龟和花草;旁边还刻有蒙文和藏文,刻技较高,传为元代民族的遗迹。
阿克亚孜石人
在昭苏县阿克亚孜山口,为七、八世纪突厥游牧民族之墓葬遗存。石人有二,南北相距约700米左右。北面的一个系在长方石上的浮雕全身人像,高1.4米,宽47厘米,眼耳口鼻清晰,左手抚刀,右手曲抱胸前,手执一物,似碗、盏之类,雕刻精细。南面的一个,高1.1米,宽28厘米,厚26厘米,仅用线条刻划头部,面目略见,身部已剥蚀不清。
叶森培孜几石人墓
在昭苏县科培雷特东山草丛中。系隋唐时代突厥游牧民族的墓前石人。高70厘米,宽20厘米,面东而立,刻技简单,须眉略见,无题记,身后有卵石砌成的方阵,形同墓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洪纳海石人墓
小洪纳海石人墓小洪纳海石人墓位于昭苏县城南5公里的草原中,墓前立一石人,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是一尊典型的武士形象,腰部右下侧,刻有粟特铭文,雕像神态端庄、生动逼真。由于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目前,石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上面的粟特文逐渐淡化。加上周围没有规划参观的线路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导致人为破坏的加剧。小洪纳海石人墓的历史遗迹及文字记载十分重要,急需将它整体保护起来。小洪纳海石人墓及铭文,经专家初步推测为公元6---7世纪的作品,石人是古代游牧民族创造的艺术精品,为研究古代伊犁区域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而这个时期的粟特文的史料极为罕见,其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台古城
在昭苏县下台口北约20公里的特克斯河边。也称松柏古城,传为唐代遗址。城垣西、南、北三面残存,东面临河,无城垣。中央有二大台基,散布有许多琉璃瓦片,曾出土红色大瓦三个。在此西面还有两个较小台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台村石刻
在昭苏县下台村南山口内的东西两河交汇处。石长260厘米,高85厘米,厚117厘米,呈不规则的三棱形,两面刻字,内容为古兰-,传为清代所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台石人
在昭苏县下台村。为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墓前雕像。共有三个:两个在阿赫苏村西南约5公里的草原中,南北并列,相距约200米,均面东而立。在长方形的石头上线刻出人的面部轮廓。北面的一个,面宽32厘米,长48厘米,有胡须。南面的一个,面宽35厘米,长40厘米。另一个石头人,在下台村西北约7公里的草原中,面宽22厘米,长26厘米,制作与前两个石人相同。
萨尔布群岩画
位于萨尔布群以南,路西岩石上.刻有鹿,羊,各种符号,古朴简洁,生动.不远处,路西一块石头上刻有状似马掌印的图案,传说为藏宝方位标记.
铁力木图岩文
位于塔斯托别乡铁力木图沟内.铁力木图为蒙古语,系磨坊之意,传说该地曾建有磨坊.进主沟8公里沿右支沟行500米,右坡之上有两块平坦如壁的褐色直立石块,相距约5米,其上刻有数行文字,竖行排列,状如蒙文.其中一石右下角有一似人图形部分字迹因风雨侵蚀,已不清晰,其余保存尚好.
卡拉萨依石碑
位于萨尔布群峡谷支沟卡拉萨依沟山顶.共有两块沙岗岩石碑,相距8米,出土部分0.8米,两碑两面均刻有文字,无人识别,系何种民族遗迹,缺乏考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斯木塔斯古石
位于雅玛渡以南布尔汗套山原草场中.有三根古石桩,东面两根,西面一根,两处相距100米.西边石桩出地面约1米,东侧刻有不规划图形.东面两根相距10米出土部分0.5米,均有刻蚀痕迹.石桩为何而立,刻蚀图形何意,缺少考证.可能为突厥人部标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乎尔古墓群
分布于整个莫乎尔山沟中,计有大小100余座,南部5个最大,为卵石封顶墓.曾出土青铜器,陶瓷等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额尔墩喀比尔古墓群
位于阿尔森乡二道湾东部,头道湾南部,共15座.大小不等一般就约2--3米,围长100--200米,为巩留乌孙古墓中比较典型的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克塔木古墓群
位于阿尕尔森乡阿克塔木牧业村村西土岗两侧,有众多小型土墩墓.有的几如平地.当地人称加勒托别,意为马鬃一样众多的土堆.推测可能为塞人至乌孙时期古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力格代古墓群
位于塔斯托别乡伊力格代村伊力格代沟东西两侧.有100余座乌孙古墓.其中有30余座石头封顶墓,墓顶石头均为鹅卵石,大者有1立米米之巨.此地无卵石,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此,成为不解之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