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旅游
榆林市景点介绍
神木东山庙群
东山庙群位于县城东500米处,因层峦叠嶂,岭脉逶迤九重,游走如龙,故又称九龙山。据史料记载山上建筑明代时已初具规模,后经多次修葺、扩建,清代至民国为鼎盛时期。其地理位置独特,建筑庞大,以雄险取势,加之僧道云集,曾名震塞外,是周边地区很有影响的古刹和名胜古迹。解放前部分庙宇毁于战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局部再遭破坏,八十年代后相继由民众自愿集资和政府投入对庙殿、上山道路进行了修复与改造。2004年在祖师庙大殿北侧新建了13层,高58.8米的麟宝塔一座,塔内有当代知名书法家题刻数十幅。庙群主要分布在东山香炉山、凤头山、龙眼山的山腰及山顶间,南北绵延3公里,海拔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脂貂蝉洞
貂蝉湾坐落在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北山顶上,湾内四周低凹,中间有高约三十米的奇峰突兀而起,壁立中心峰下离地面约一丈高处,有一山洞,这就是貂蝉洞。传说貂蝉就生于斯,长于斯。山洞为人工穿凿,阔约三尺,斜下穿入,深不可测。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貂蝉的神奇美丽故事。东汉末年,传说这里住着一个青年猎手,名叫北山郎,孤伶一人。一天上山打猎正遇一头野猪追逐一只白兔,山郎射死野猪,搭救了白兔。白兔为感其恩,在北山郎回家的路上化为一白发老人,将孙女牡丹许配给他。他们就住在这个洞里。据说,后人把办喜事叫“入洞房”,就由这里起头。第二年,牡丹身怀六甲,方园百里,山花野卉一支不放。过了
米脂万佛洞
万佛洞位于榆林米脂县城南7公里无定河东岸悬崖上。由大小27处石窟组成,分别为伽蓝护法殿、九天圣母殿、无量寿佛殿、观音殿、白衣洞、关圣殿南北跨度192米。伽蓝护法殿窟最大,宽9米,深12米,高4.7米。殿内有残缺一佛二菩萨石雕,右侧摩崖造像15层,左侧20层,每层佛雕像165尊;殿中有两根造像方形石柱,左右柱周长分别为5.5米和6.9米,每柱正前和两侧面各有19层造像,正面每层7尊,侧面每层10尊,总计6411尊。窟顶有两次开凿成的浮雕八卦及龙狮、麒麟、神马、花卉图案。万佛洞是陕北罕见的一组大型摩崖石窟。洞造于何时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建于宋至元代。198
榆林无量寺
榆林市财神宫、东岳庙、无量山组成榆林市无量寺。无量寺位于榆林市东城门百米之处的驼峰山。始建何时尚无精确考证。据《榆林县志》和碑文记载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距今480余年。与本市白云山、青云山齐名。随着历史的沿革政治的变迁最终于1947年8月9日(农历6月19日)午夜二时焚毁一光。寺院原貌荡然无存。原寺主供真武祖师有庙宇五座,建筑面积约四百平方米,占地面积约八千平方米。榆林财神宫壮严宏大,殿字金碧辉煌,更兼吹东山风景之清幽秀丽,登高远瞻,令人心旷神怡。1986年在原址开始了重建工程,而后逐年修建、扩建、增建,现仍在建,截止现在已建成各种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石峡沙地植物园
红石峡沙地植物园位于红石峡谷西国道G210旁,占地1万多亩,紧连红石峡西崖。过去这里是绵延起伏的沙丘、沙梁。1980年将这里变成沙生植物试验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植物园内引进试验种植世界各地乔木、灌木、花草等沙生植物160多种,草木层层密密,非常茂盛,野兔、野鸡等众多动物也在此栖息生长。形成极为丰富的动植物群落。沙地植物园建于1957年,当时这里全是流动沙地,植被盖度不到3%,植物种单一,只有沙蒿、沙柳零星分布。经过几十年的工作,流动沙地全部改造国固定沙地,植被盖度达80%以上。沙地植物园共分五个区:搜集引种试验区;沙生旱生植物区;沙地植物示范区;
榆林市世纪广场
榆林市世纪广场位于榆林古城中心,新建路与钟楼巷交汇处。东至新建路,南至钟楼巷,西至长城路,北至军分区南围墙。南北长394米,东西宽304米,总面积11.8万平方米,约177亩,是本市最大的广场。世纪广场是集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旅游购物为一体富有时代气息的综合性广场。世纪广场由入口广场、雕塑广场、商业广场、喷泉广场、体育运动场、休闲园林绿地六大部分组成。广场中水面面积13000平方米,绿地面积45000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49%;各类铺装面积52622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45%;商业建筑用地7378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6%。入口广场包括入口空间、台阶
榆林金刚寺
金刚寺位于榆林城东1.5公里榆阳河南山峁上,坐东面西,榆林的东山和金刚寺的正门隔相眺望。据史册载记:金刚寺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5年),由延绥镇总兵杜文焕创建。寺坐南向北,三教殿院落为寺主体建筑,三教殿和过殿均上下两层,底层均为砖砌五楼一枕通券洞,外接斗拱飞檐明廊建筑,上层为砖木结构楼阁。为道、佛、儒三教于一体的寺庙。寺内现存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铸造的大铁钟一口。寺院有殿宇33间,依山就势修建,南北100米,东西55米,占地5500平方米。台阶式通道由沟底直通正殿三教殿。进入正殿前要过一通道,通道正中坐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佛前祭祀桌很简易。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铃塔
响铃塔,原名鸿门寺响铃塔。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塔湾镇西南一公里处的红石岩上。据《横山县志》记载:“响铃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年)”,距今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响铃塔在远处望去像巨人一样高高耸立,塔的整体色彩呈红褐色,与地面几乎要糅合为一体(被誉称为陕北的“铁塔”)。塔共计十一层(传说是十二层),残高27米,底周长24米,塔砖规格23厘米×5.5厘米×19.5厘米,塔体外观呈八边形,密檐阁式砖石塔,内部空心由木棒支撑,一到三层由石版砌成,四到十一层由红褐色的砖垒砌而成,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棱角分明,依然保持并展示着夕日的光彩。就在建响铃塔的过程中,
波罗古堡
波罗古堡,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踞大漠边关,弥漫佛光灵气,孕集天地精华,神密而又富有传奇的塞上古堡,被喻为“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波罗”为佛经梵语,意喻渡(接引)到彼岸,因城堡西石壁天生巨大石佛而得名,明正统元年(1436)建堡,历经10年建成,万历元年(1578)重修扩建成现存遗迹规模。堡城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约20公顷,设有四门,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翥、小西门通顺。主街道宽8m,长500m,建有南瓮城、三官楼、玉帝楼、望胡台和木石牌楼各一个,形成了四楼骑街两牌楼的奇丽景观。古堡历为军事要塞。晋隋唐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寺坬石窟
石寺坬石窟位于白界乡陈家沟村北400米处的石寺坬半山坡上。石窟现存一窟,始建北魏,占地面积约2~3平方米,坐西南面东北。窟平面呈方形,平顶微拱,面阔1.48米,进深1.47米,高1.68米。窟内三壁环坛,坛上方三壁三拱龛,三龛造像各三尊,均为一佛二菩萨,门外立二天王,共有造像11尊。造像为砂岩质,剥蚀严重,面目、手臂多残。造像与窟连为一体,正龛阔1.24、深0.1、高1.27米,佛像通高1.28米,高内髻,身着交领右衽衣,两耳垂肩,结跏趺坐于仰莲须弥座上。菩萨均袒胸露臂,发披两肩,缨带绕身,披錦在腹前打结,下着羊肠裙,裙角外展双手合缉,跣足站立于仰莲座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武堡
威武堡位于横山县塔湾镇塔湾村威武自然村东北约200米处,杨小川沟口的东山畔上,西与塔湾隔河相望,相对高约70米。城址所在的山体,平面呈长条状,地势平缓,东西北三面环沟,只有南部与其他山体相连,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城址所在地,位于二边线上,西距大边约9公里,现城墙砖石虽拆,但土基尚存,从残存城墙可见,墙体为土石夯筑,现存西城墙长约200米,高约0.5-3米,宽约3.5米;北城墙长约250米,高约0.3-2.5米,宽约2米;东、南墙已毁,南、北城门尚在,破损严重;城址内尚存东、西两处墩台,黄土夯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水堡
响水堡位于横山县响水镇响水村西南部,与镇政府的相对高度为78米,古城北临204省道。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设置响水寨,属绥德卫。位于二边线上,西北距大边22公里。成化二年(1466)巡抚王复迁往黑河山,改名平邑堡。七年(1471)平邑堡泉水干涸,用水困难,延绥巡抚余子俊又迁回响水寨,改为响水堡。城堡平面略呈长方形,明万历六、七年间重修,砖砌牌墙垛口。据榆林府记载,“响水堡有东、南、西三门,楼铺14座和砖砌牌墙垛口”,清在响水堡设都司,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县胡绍祖重修城垣,城周3里许,东门叫岳山寺门,南为望斗门,西为渊亭门,另有小西门。据《横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山法云寺
法云寺俗称五龙山庙,位于横山县殿市镇五龙山村的五龙山支脉上,山体高70米,像一只巨大的龟体横卧在黑木头川中,呈南北走向。寺庙就建于山体上,东依银塔山,西眺黑木头川河和韭殿四级公路,南北临沟,距横山县城30公里。据民国十八年(1929)于右任题鉴的《陕西横山县志》记载:寺庙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对该寺进行扩建和维修。法云寺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总体建筑分两部分组成:前部分经山门、五龙照壁进入,由大雄宝殿、真武祖师、五佛殿、文昌殿等12座建筑组成。山门为洞式,位于龟的头部,两侧各踞石狮。五龙照壁距山门后2米的正中,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凤山庙
龙凤山庙,位于横山县赵石畔镇东约6公里的龙凤山上,西为芦河,北为榆靖公路,距县城约11公里。龙凤山庙,东高西低,依山顺势,始建于何代,无实据可证,只有在被毁灭断碑上记载着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维修过。现根据龙凤山庙南部埋藏的和尚墓碑记载,为大清乾隆三十六(1771)年,据现在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龙凤山庙,有庙宇30余座,东西长234米,南北为168米,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其中玉隍阁、娘娘庙、真武祖师殿、佛殿庙、石牌楼等建筑俯视山势,雄伟壮丽,是横山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寺院之一。玉隍阁,通面宽6米,为二层楼格式,高约12米,门前西壁有砖刻对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猫山庙
野猫山庙,又称灵应寺,位于横山县韩岔乡野猫山村东的大山峁上。占地3000多平方米,座西北,向东南,东西为沟,南北约2.5公里的长峁。远目瞭望方园约2至3百公里,其山势雄伟,风景秀丽。寺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大清乾隆二十年、三十八年,道光年间进行扩建和维修。碑记记载“玄帝之成灵更赫也提衡坎位龙踞而虎蟠威震地方麒舞而凤翔以及买官土师九天圣母其不有感而有玄帝庙一座名为灵堂应创上万历年间厥后补修代有达人”。又灵应山旧施之地为佛殿塔所施之地银买之地碑记“大清乾隆二十年(1755)”创建佛殿塔碑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野猫山庙宇碑记“清道光丙申年五月”。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佳县云岩寺
佳县云岩寺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座落在佳县县城南1公里的虎头峰山腰。东临黄河天险,与吕梁山脉隔河相望,南环佳芦河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相连,西靠佳吴公路,交通便利,北倚铁佳州,飞峙兀立的佳县山城。寺属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寺内石窟始凿于唐,完成于宋代宣和四年(1122)。由错落有致,高底参差的八个窟室、古朴精巧,古色古香的殿阁以及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的摩崖题刻、明清琉璃浮雕碑石、壁画、古柏等组成。云岩寺荟萃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遗产,早在1957年5月31日就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鼎
凌云鼎位于佳县城东城郭边,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是由河北省任丘县县丞牛登第所建。凌云鼎高26.4米,周长21.6米,是八边形,共七层,每层都有楼梯及瞭望窗,登临其上,可极目-高原之浑厚,俯览九曲黄河之壮观,为古佳州八景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佳临黄河大桥
在佳县城东侧晋陕峡谷的黄河床面上,横卧着一条耀眼的巨龙,龙头直扑山城怀抱,龙尾摆向山西克虎村中,这一雄宏壮阔的景观,就是佳临黄河公路大桥。佳临黄河大桥全长782.83米,宽12米,高25.5米,共有23孔,其中跨经50米的10孔,30米的4孔,16米的9孔。大桥的建成缩短了佳县通向东方,通向首都北京的距离,实现了佳临两县人民千百年来“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夙愿。大桥竣工以来,每天车辆行人穿流桥上,成为佳县旅游的一大景点。人们登上桥眺望:大河狂涛扑面而来,山城高峻入云端,枣林葱郁美如画,风景十分壮丽。大桥西头建有高大的佳临黄河大桥建设纪念碑,东西两头
木头峪村
木头峪村坐落在佳县城南约15公里处的黄河西岸。村子坐北向南而建,长1公里,宽100余米。村庄有南北两条街,街道东西被一排排四明头石窑洞和房屋排列有序地分成小巷,窑洞有明柱抱厦,一户一院,大部为四合院,建造非常讲究方正,窑洞和房屋称为“地方”,有“天圆地方”之意,院内碾磨齐全,下院种植有花果树木等,古色古香,别是一番景色。沿街有商店、饭馆、旅馆和沿街住户的门楼。村庄分前后村,前村有石牌楼、石洞门、木牌楼各一座;后村有木牌楼一座。前后村由小桥相连,村中为戏楼滩,有清道光十一年所建戏楼一座,戏楼对面有献殿、观音庙、文昌庙各一座。戏楼滩是中心场所,是村民集市贸易
佳县佛堂寺
佛堂寺位于佳县城北40公里的朱家乡崖畔村与泥河沟村交界处的群山之中,是佳县乡间最大的寺庙和旅游景点。佛堂寺建于宋代,佛堂寺以古石窟最为壮观,近20米高的石崖上凿有4孔规模较大的石窟,北起第一窟为窟,内存精雕细刻的石神像7尊,石碑一通,主神为释迦牟尼。通道口上方有摩崖记事,记述建寺置地契约。第二窟供奉地藏,此窟最大,其深度为7米,宽6米,高4米。第三窟供奉观音,第四窟供奉三霄娘娘。加上其余小窟,石窟总面积为107.6平方米。石窟下面是宽阔清静、松柏葱郁、古朴秀雅的庙院。庙院从南至北建筑有山门、钟鼓楼、韦陀、城隍、药王、财神等庙。佛堂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