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西南州旅游
黔西南州景点介绍
马堡树峡谷
马堡树峡谷马堡树峡谷位于县境西部与兴义、普安交界处。距县城50Km,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岭峡谷上游的主要景观之一。峡谷中的清水河发源于乌蒙山系白果岭,流经普安、兴仁、兴义三县市注入珠江上游之南盘江,全长百余公里。
战马峡谷
战马峡谷战马峡谷位于县境内麻沙河上,其名系因麻沙河中游有战马地、战马田、马大塘、海马孔、海马桩等与“马”有关的地名,故以战马峡谷命名。“战马峡谷”是麻沙河中下游河段,上至下屯桥,距县城7Km,下接梭江峡谷,峡谷长70Km。自然景观分为三大景区,即打鱼凼湖光山色景区、马大塘景区和天生桥至北盘江“三江口”峡谷景区。
梭江峡谷
梭江峡谷梭江峡谷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60Km,与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仅距50Km,在百德镇和新马场乡境内。梭江即古之江今之北盘江流经县境河段。下起于花江交汇处的鱼龙石险潭,上至麻沙河注入北盘江的黄洞厂“三江口”,长22Km。梭江峡谷是江水切割出的一道深深的裂谷,与县境西部的国家级旅游名胜区马岭峡谷如出一辙。峡谷深而窄,宽均200~3OO米,高均竟达5OO一600米,峡谷海拔较低,九盘“三江口海拔仅493米,与县境西部龙场大坡海拔2014米形成鲜明反差,成为境内西部海拔对照点。“梭江峡谷”系喀斯特地貌,岭险峻、山嵯峨、峰嶙峋、崖垂悬,显示出粗犷韵味和雄奇壮丽的
大野场彝族风情村
大野场彝族风情村大野场彝族风情村位于兴仁大山乡境内,距县城40公里,由大小野场两个自然村寨组成。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特产丰富,民族色彩浓厚。宾朋进入大野场,热情好客的彝家妇女们双手各端着一杯香喷喷的米酒,唱着“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彝乡多美酒,用来敬宾朋;为聚为欢乐,请你喝个够”的酒歌迎接。节日或寨中喜事,便是通宵达旦的对歌、狂欢的舞会:古道热肠的老人还会向宾朋讲述彝家的起源、发展和憧憬。大野场彝族居住的房屋,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式样,木质结构.一般三间,中间称堂屋,两边为卧室,楼上通常储藏粮食或存放大型物件。修建正房以三间
真武山公园
真武山公园真武山公园位于兴仁县城西的陈家坡一带,地处县城内的西南隅,面积2400亩,县环城大道直接从附近经过,属于兴仁县老城延伸区域。据《兴仁县志》记载,真武山又名翠屏山,民国时期就是“兴仁八景”之一的“红叶耸翠”,本县籍爵人张俊颖曾作诗赞日:“奇峰耸翠阁回环,五月红林绕半山。迁客初来惊问讯,秋风九夏竞丹颜”。自清道光年间以来,真武山上陆续建成文昌阁、灵官庙、把酒亭、红树山庄、翠屏轩等一批建筑,并有石阶路相连。后因“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些古树和残垣断壁。真武山原有参天古木数百株。1997年县委、县政府为健全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把重
绿荫河布依族风情寨
绿荫村绿荫村位于巴铃镇东北面绿荫村,“关兴”公路立交桥旁。这里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良好。该村绿荫河一带山势平缓,水系发育良好,水质极佳,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奇石、小溪、溶洞奇形怪状,河流源头古木参天,藤树攀援,原始植被保持完整,自然生态游泳吸引着远近游泳爱好者,由于水质清,冬暖夏凉,所以,无论冬秋春夏,游泳受好者络绎不绝。此外,这里还有着浓郁的布依风情,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2003年将绿荫河村列为该镇生态旅游开发区,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建了石坎至绿荫河公路,景区游道、游泳池及休闲亭驿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该村经济发展,促进与外界的交流与联
东湖生态观光园
东湖生态观光园东湖生态观光园位于兴仁县城东郊,县城通往贵阳的东出口方向,紧靠214线省道和顶兴公路,在两条道路之间,距兴仁老城3公里,距城东新区振兴大道1公里,既是老城区的延伸,又是城东新区用地发展的联接区,具有极好的通导性,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东湖原为一个季节性水塘,称长塘。该片区地下有一条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由于具备成库条件,被列为一项水利科研项目,由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并总承包施工,修筑了一座长l80米,高14米的连拱坝,对地下暗河通道进行帷幕灌浆处理,成功堵塞了地下水通道,使地下河涌流而成为地面湖,变季节性水塘为永久性湖泊,1998年筑
北盘江农业综合立体开发旅游观光度假村
北盘江农业综合立体开发旅游观光度假村北盘江农业综合立体开发旅游观光度假村位于普安县北部的龙吟镇河阳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7公里,距县城72公里,是普水油路的终点站,全县唯一的水上交通码头。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交通便利,立体气候明显。山顶可种植茶叶,山腰可发展经果林,山脚可发展生态农业,水上可搞养殖,水边路旁可建生态农庄,这里是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茶海休闲度假村
茶海休闲度假村茶海休闲度假村位于普安县东部的江西坡镇联盟村,镶嵌在万亩茶海之中,距县城20公里。320国道贯穿全镇东西,镇胜高速公路途经联盟,且联盟是高速公路上卸货场的站点,交通十分便捷,气候温和,是建设集旅游、休闲、观光、购物(农特产品)娱乐为一体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游客既可品茗越冬、又可观光茶园美景。
北盘江畔的音乐村
北盘江畔的音乐村据说,每当黄昏,厦门的鼓浪屿,家家户户的窗口就会传来悠扬的钢琴声,伴随着海风,轻轻飘扬回荡在小巷的深处于是,鼓浪屿又叫钢琴岛。而居住在普安龙吟镇高阳村箐门口、石古村新寨和黄猫坪的大花苗则人人能识谱,个个会唱歌,他们的四声部合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很多村民还会弹奏乐器,因此,这三个苗寨在接受贵州电视台“多彩贵州——江河行”栏目采访时被誉为“北盘江畔的音乐村”。
江西坡细寨布依风情园
江西坡细寨布依风情园由县城往东十公里,即到达江西坡镇属地万亩茶场,万亩茶山连绵起伏,青翠欲滴,布依采茶姑娘身着美丽的服装装点于绿海之中,悠扬的山歌随风飘荡,远处的朗寨瀑布如一条丝带从天而降,好一派山水与民情结合的自然风光。这里,布依族村寨的民歌,小打音乐,“打勾”等民族艺术活动会给游人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将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与布依风情结合起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青山夜郎博物馆
青山夜郎博物馆以距县城四十五公里的青山古镇为中心,有铜鼓山、大营山、小营山、狮子山、大坡、铜罐山等夜郎遗址12处。全省古夜郎遗址21处,其中:普安的青山就有12处,青山铜鼓山夜郎遗址2处,通过1978年至今先后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出土的文物有:一字格青铜曲刃剑、青剑箭簇,人面铜扣等。遗址为:下限西汉武帝时期,上限战国时期。遗址为古夜郎青铜剑铸造,烧陶、兵器制作等作坊,从青山遗址及出土的文物来看,充分说明我县的青山是古夜郎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普安九龙山
普安九龙山由普安县城往西北五公里,有一山名叫九龙山,海拔2000余米,林木葱笼,山上有一“叮咚窑”,其内终年泉水不断。九龙山风光秀丽。
普安崧岿寺
普安城北,山峦延宕,滇黔古驿道蜿蜒其中。城北15公里的谭家湾一带,五条游龙似的山岭,错落有致地环绕着葱茏幽静的崧岿山,历来就有“五龙顾胜”之说。崧岿山上,青松林立,古木参天;山脚,溪水清澈,小桥横卧。明朝中期,这里建了一座古刹,因其山形而称“五龙观”。传说清朝顺治年间,一位名叫善权的太监,出京四访名山大川来到谭家湾,见这里奇松翠竹,山水旖旎,恍若仙家圣境,便在此住下,削发为僧。他捐金献银,维修古刹,并取山上青松高大挺拔之意,将“五龙观”更名为“崧岿寺”。崧岿寺占地600多平方米,南向,由前、后殿,左、右两厢组成四合院。寺门前有护门双狮,用“银花玉”大理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汉蜂洞
罗汉蜂洞距县城三十公里的罗汉乡大溶洞,形似蜂巢,当地人称蜂洞,至今也无人完全走通,清咸丰十二年就有人题“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花”、“天理常存”,民国时期还有人书题楹联,上联“一片饿肚皮,包藏蜂洞”,下联为“几根穷骨头,掌握盘江”,横批则为“天下为公”,还书写有“誓遵-,实行五权宪法”等内容。根据初步探查,此洞极具开发为探险胜地。蜂洞雄伟奇观,洞内风景迷人,周围生态好,历史与人文景观并存,美丽的传说为蜂洞增添了神密色彩。洞内因有河穿过,空气清新、洞体宽敞,洞洞交叉相连,形成蜂窝状,蜂洞因此而得名。洞内还有天然迷宫、天然遂道、奇石景观、旧学堂等许多景点。
青山清真寺
青山清真寺青山清真寺位于普安县青山镇上街村,清代建筑,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普安县志》所载,该寺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冬,当时普安州回民起义,克普安、踞青山,始建青山清真寺。寺一正两厢,正房坐西北向东南,有大门、经堂、保管室、沐浴室、厨房、照壁、月拱门、住室等,周筑围墙。占地面积1475平方米,建筑面积611.97平方米。经堂面阔五间,通面阔20.7米,进深三间,通进深9米,抬梁式硬山青瓦顶。历代屡有维修,目前在正院前又扩修前院,正院后扩修宝顶式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半坡塘
半坡塘由连云城遗址和枣林占驿道景物景观组成。由盘江老桥沿西驿道登青山坡,约300米即为明连云城遗址。连云城建于明祟帧三年(1630年),徐霞客由此经过,称为新城,现仅余城垣残迹,以及城中当年引水石槽。往上继行300米,即旧城半坡塘,寨中一片枣林,老枝虹曲,疏落宜人,林下古驿依稀。
盘江桥
盘江桥盘江铁桥即铁索桥,世称滇黔锁钥,位于县城东25公里的北盘江河谷。明祟帧初年以前,无桥,用老鸨船摆渡。明祟帧元年(1691年)黔安(南)普(安)监军副使朱家民(云南曲靖人,后升贵州布政便)仿云南澜沧江铁索桥,始建盘江铁索桥,三年后才竣工。当时建成的铁桥,桥身由铁链33根组成,两端贯于岩石之中,桥面为铁链24根平列,铺上铺垫木方,左右两侧各塑排6根铁链为栏杆扶手,十分壮观。后来因屡发战争,发生拉踞式抢夺,多次被争夺者焚烧。后历朝历代对其进行纵加固。康熙23年(1684)增建巡检楼,开始对此桥设士巡检看守。康熙50年(1711)更建铁索桥,在西东两岸扩建
灵宫箐
灵宫箐由哈马关下,沿山谷中直行一公里,即达山峰岭环抱中的灵官箐寨子,47户人家,浓荫掩映,多为石头民居,古驿道从寨中央穿过,宽约2米,道上块石磨得非常光圆,仍是明清旧驿,保存完好。驿道西侧山麓有长安庙,始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占地约500平方米,今存山墙,以及狮形柱础石一尊,现后殿三间尚存,该殿系硬山歇顶,木结构,柱础石为四万八楞形,每方浮雕花纹图案,刻工甚精细。有石香炉一尊,石碑二通,上携建庙记,字迹部分可辩,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哈马关
哈马关由哈马庄、哈马关和庄前山等景物景观组成。哈马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关洞高约3米,宽约1.8米,仅能容一骑一人,过关者必须下马方能过关,故称哈马(即哈腰下观之意)关。拱洞上方同时建有真武阁,面积约80平方米。从拱顶至阁顶高10余米,真武阁屋顶已不存。关楼保存尚好。两侧关墙现只余残壁。关内哈马庄约五十户人家,在谷中依势而居,多为石头民居,庄口一山突兀,陡峻瞩目,庄人呼teng山。明朝万历年正月(1618年),永宁州知州毛宗长捐资,维修哈马关及真武阁,并改真武阁名为玄天宝殿,亲笔以墨迹勒于石碑携嵌于门洞上万。至今,海马关及玄天殿仍屹立于两山之间,建筑物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