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旅游
铜仁景点介绍
省溪司土司衙门遗址
省溪司土司衙门,座落在江口县双江镇镇江村省溪村民组,距县城5公里。据史料记载: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省溪由诚州刺史杨再思八世孙再西率子政强开辟,元十九年(1282)正式建置省溪军民蛮夷长官司,至今已700多年。到明朝末年,衙门城池已具相当规模。对衙门盛景《铜仁府志》记载:“南俯大江,北连梵净,东带小江(桃映河)西界提溪。岗连叠嶂,翠竹虬松。芙蓉开五脑之仙峰,水道通四方之舟楫。其司亦大可观也。”可见,当初衙门的景观是相当不错的。司城座西朝东,背靠云景山,面向太平河,城围约七、八百米,四周筑有土石围墙,墙高约3米,厚约一米,多数地段墙基仍清晰可见。围墙
坝梅寺
坝梅寺又名承恩堂,位于梵净山西麓半山腰,海拔1100米,扼西南朝山要道。位于距江口县城50多公里的德旺乡坝溪、梅溪之间,故名坝梅寺。寺内原有一口大钟,钟声一鸣,数十里皆闻其声。坝梅寺始建于明万历46年(公元1618年),敕封皇庵。明崇祯十年(1637年)寺僧杨首宣用银买坝梅山地,是梵净山境内佛教建筑最早最大的寺庙之一。其四周围墙又分内墙、外墙两层。寺院占地面积十余亩,殿宇内有正殿七间,僧寮房数十间。寺产(田、山林、地)遍及周围15公里多,时有“坝梅寺谷子”之美称。寺产丰富,有常住僧人50余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十二月,贵州省巡抚郭子章平定杨
梵净山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梵净山黑湾河入山门约千米处的原始森林河畔,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是金頂古佛道场南路朝山接引殿,是梵净山重要觉庵之一。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龙泉寺,如今100多米长的钢筋水泥桥横架黑湾河上,一座巨大的弥勒大金佛向中外游人敞开着胸怀,大雄宝殿金壁辉煌,庄严肃穆,一侧的圣水观音金像美仑美奂,占地数千平方米的佛文化研究中心,显示出这里的佛源渊博。寺后山体磅礴,古林连接天宇,寺内有从缅甸请来的数尊玉佛,姿式各异,慈祥庄严,栩栩如生,宝殿上敬塑的释迦佛、如来佛、弥勒佛、慈祥、宽容、庄严、肃穆。莲花台内站立的观世音菩萨手持净瓶倾洒甘露:祝愿人间吉祥幸福。该
水源寺
水源寺位于江口县太平乡快场村对面的田坝上,距金顶18公里,坐南朝北向梵净山,面积10亩。据传,初建时寺庙分前后两进,均为四合院,四周建有土墙,房屋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因兵乱而燹毁。光绪元年(1875年)由隆参和尚主持重建殿房一栋、厢房两栋,规模小于原来寺庙。解放后该寺改作学校,70年代失火被烧毁。水源寺是梵净山四十八大脚庵中最重要的寺庙之一,繁华程度及寺产、影响比个别皇庵还大,是湖广香客沿沅江而上朝拜梵净山的必经之地,堪称朝拜梵净山的东大门。由于从这里上梵净山是梵净山古道中最繁忙的,故来此朝拜、食宿的香客特别多,清徐訚《梵净山记》中记载的“三郡
江口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江口县城三星路南面红庙岩西侧县图书馆前面,座东向西,原叫观音庙,建筑年代不详,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十月(1883年11月)更名为香山寺。香山寺分前后两进和数栋厢房,包括空地,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是一个寺庙建筑群。第一进为大佛殿,大殿是连三间大木房,面阔15.3米,每间5.1米,进深13米,中堂两列为五柱十一瓜借瓜冲顶,两山两列为八柱八瓜。中央供奉观音菩萨像,是僧尼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第二进和两边厢房为禅房,是僧尼平时读经和生活的地方。前后两进四周以6米多的高墙围绕,与外界隔开。高墙的左右两侧均开有门,通往外面的厢房。正殿两边的数栋厢房,主要
江口兴隆寺
兴隆寺位于梵净山东麓的江口县桃映乡匀度村翁达河(现新寨火车站)西面600米处的一座小山丘顶部。据传:兴隆寺历史悠久,原寺建在现在的寺庙左侧约1000米处的山坡腰部,站在现在的寺庙位置能清楚地看到原址老庙遗址。原庙址占地面积数庙,是七柱木房,大三合院,有常住僧人弘法。寺庙置有田产、山林、园地。有关寺庙兴建弘法史事,刻有七方石碑记载,七方石碑仍然存在(其碑被当地民众用于镶嵌水井利用),房屋早毁。其碑文阴刻字迹被水泥浆填糊,字、文无从辩晰。其寺志灯传史迹无从考证。民间有有关寺庙僧人弘法故事传说。1998年,由当地居士邓银珍、罗会德、吴安顺、吴国安、王世德、夏翠
闵孝万佛寺
万佛寺,位于闵孝镇老街中心,座北朝南,面积二千平方米。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九年。迄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历经几朝几代,先后遭受兵灾、火灾以及文革-运动,现已破烂不堪,当时的原貌己荡然无存。但从从残迹中,当时的雄貌还依稀可辩。根据查找有关资料,听取了解放前是该寺理事之一的80岁的老人朱志学先生的介绍,该寺是在1749年由首土揭元龙等人发起修建的,道光十年(1837年〉至光绪27年〈1901年〉又由邱厦泰等捐资和募化、进行维修和管理,始有此完整的寺院。万佛寺是用石条砌成牌坊式的大门,门头是竖匾一块,用石雕琢双龙抢宝的花纹中书有“万寿宫”字样,周围是用青砖砌成六米高
弘庙
位于江口龙井阁旁三星之一香山顶上的弘庙,是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年,由僧人杨四和尚从大佛寺分拨出后主持修建的,因围墙涂红色,故也称“红庙”。弘庙原建筑形式:四周是围墙,墙高8米,墙内是五柱西瓜木房为正殿,两边有厢房,墙内、墙外房屋涂红色油漆。一个大门进,四合大院。进大门的右边有一块大石碑,碑高1.7米,宽0.9米,碑文记载着弘庙建造承头人及捐募功德事内容。弘庙原是祭拜孔子“文昌庙”,是祭祀孔夫圣人的庙堂。凡是想升官、求学、发财、奔仕途者,都要首先看好日子,带上祭供品,来到弘庙求拜孔夫圣庙、菩萨诸神,求得到保佑,心想事成,一帆风顺。据传,凡来拜过孔夫圣庙的香客,
罗蒋寺
位于江口县闵孝镇官坝丁家坪的罗蒋寺,坐西朝东,海拔一千余米。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此地建成寺庙,据说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感动了当朝皇上,其寺由皇帝赐名为“罗蒋寺”。罗蒋寺香脚广阔,是梵净山东南线上,湖南、铜仁、玉屏、三穗、镇远、岑巩方向香客来朝拜弥勒古佛道场梵净山的重要脚庵,是梵净山麓重要脚庵之一。丁家坪,土地肥沃,此地地形山脉发源于梵净山,山势连绵起伏,群山巍峨雄奇,蜂蛹而至,汇集于此,归穴此处,恰似二龙抢宝,面山有虎山作侍卫,左右两条常年不枯的溪流如玉带环绕,此地古木参天,四季花开不断,位居此地,居高临下,放眼前方,山峦起伏,秀峰层层
闵孝万寿宫
位于闵孝老街后街下段转角位置的万寿宫,占地面积约700m2,四周封火砖墙高出整个屋脊3m,外形看似桶子屋。入大门的第一进是院坝,约300m2的院坝一色细钻青石板铺就;殿堂、院坝分为三级三进,第二殿地势略高前院坝60公分,是一幢五柱四瓜,中柱高1丈九八寸的大木房;第三殿地势略高二殿60公分,原为七柱五瓜,柱头均采用三尺多大的原木,成料后是上下一般粗,有二尺八大的柱头,一色的一尺四寸宽的梗料川坊建成第三级殿堂,进深8米,分中左右三间,每间开间约5m,两边齐墙,装板整齐,川坊和封檐上均雕刻龙凤、花卉、百鸟图案,工艺精湛。中堂敝开,鼓形石磉墩。上殿殿堂中供奉释迦
大坪兴隆桥、大坪红军标语
大坪兴隆桥、大坪红军标语。兴隆桥位于大坪乡大坪村包勉村民组南,村民募建于道光八年(1828),东西向,跨河溪。单拱石孔桥,长16米,宽4.4米,净跨7.4米、矢高3.5米。桥西有建桥记事碑,1936年1月,红六军团长征经过包勉村时,在桥西北岩壁上用红色横向书写“严密保护组织”标语,故又名“红军桥”。大坪红军标语位于大坪乡大坪村包勉村南。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大坪时,16、17师在包勉附近同国民党柏辉章的部队激战后,在村南的岩壁上用大红横向楷书“严密保护组织”,长4米,每字0.5见方,落款为“四先工作队”,字迹隐约可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滑石营遗址
滑石营遗址。据《明宪录》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明朝远在滑石设置了滑石江巡检司,时属湖广竿子坪长官司,明正德元年(1441)滑石江巡检司裁撤,设滑石江哨,后改为滑石营。清嘉庆年铜仁协右军守备署改驻滑石。当时分防滑石右军守备署驻有守备1名,干总1员,把总一员,额外委员1员,守兵163名。清光绪九年(1883)右军守备署移驻江口后,滑石降为讯,仍驻有干总1员,守兵26名。在明清在此驻军的数百年间,滑石营建有大量的军事设施,当时建的滑石营屯墙有方圆数千米长,高3米,宽0.8米,用块石砌成,并建有数个屯门。是明清时期铜仁的军事重镇。
伏魔庵遗址
伏魔庵遗址位于和平乡遥山沟村新龙寨村民组东北的伏魔山顶,面积400平方米,始建于清初,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山门坐南向北,进山门后,沿石阶而上,东西山顶建有四合院建筑,由正殿、后殿、厢房组成,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西面山顶建有两座小庙,均以块石砌成墙。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主持和尚被驱走,伏魔庵无人管理,建筑大都已垮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简能、李宜合葬墓
刘简能、李宜合葬墓。刘简能、李宜合葬墓位于瓦屋乡克兰寨村西南400米处,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坐南向北,为石围土封合葬墓,呈双圆丘形,高1.8米,平面长6米,宽3米。墓以厚约0.1米的整块石板镶砌成长方形石室。墓碑为龛合牌楼式建筑形状,整个墓碑犹如一栋建筑外观,顶部前置葫芦宝顶,碑身刻有蝙蝠、花草、暗八仙、如意等浮雕图案雕刻图案。生平记事碑保存完好。据记事碑载:刘简能为清同治元年(1861)进士,官至直隶知州。刘简能、李宜合葬墓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石雕工艺,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以暹墓
徐以暹墓。徐以暹(1606--1699),字赤海,铜仁人,明崇祯九年(1638)中举,官广东潮州府知府。后任广西按察院副使,清初,以暹参与南明抗清18年之久,南明之后,晚年家居杜门,拒见有司。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7月(1699.7),寿94岁。墓地位于漾头镇茶园山村黄家村民组东北,占地面积30平方米,土封石围,呈圆丘型,高1.7米,底径3.8米,墓园周围砖墙,占地40平方米,碑面向西北,中书阴刻楷书“明中宪大夫广西桂林副使显考徐公赤海府君之墓”字样。徐以暹墓是研究明代铜仁地方史的重要见证物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道忠墓
刘道忠墓。位于漾头镇漾头村黄家寨村民组南的凤形山上,坐东向西。墓底径2.8米,高1.5米。墓前有石碑两通,后碑为原碑已损毁一半。前碑为后人重刻,上书-“明勑封承直郎长官刘道忠之墓”。施溪长官司正长官刘道忠,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道忠父亲刘贵,元末从征入黔参加平定夜郎、水西之乱。明洪武五年刘贵授职思州宣慰司知。道忠亦因功授职施溪长官司正长官。刘道忠墓是铜仁市内现存时间最早的土司遗存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窨子屋
杨氏窨子屋位于坝黄镇坝黄老街南段西侧,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西向东,东侧开双石库门,内由厢房、正房、过厅、天井组成四合院落,四周为封火墙高4米余,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穿斗式青瓦顶,平面呈“日”字型,两个石库大门门额分别题有“清白家声”和“履中蹈和”字样。杨氏窨子屋解放后收为集体,在上世纪50年代为公社食堂。现内居住有四户居民。杨氏家族在清末民国年曾因锦江航运活动而发达建造此屋,杨氏窨子屋是铜仁明清时期历史经济发展和锦江航运史的见证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水石拱桥
白水石拱桥位于滑石乡白水村南,乡人捐资修于清光绪年间,南北向跨白水河。单孔石拱桥,长14米,梁宽4.1米,净跨8.3米,高5米。该地环境优越,整座桥造型优美独特。是铜仁经马岩去松桃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津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元晃宅
刘元晃宅位于位于瓦屋乡克兰寨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向东,原建筑面积600平凡余米,现存建筑面积300平凡余米。整个建筑由过厅,南、北厢房,正屋组成四合院落。四周有封火山墙围砌,在东侧和南侧各开有一八字门。正屋面阔三间,通面阔11米,进深四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厢房三间,通面阔1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1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八字门为双坡穿斗式木结构。刘元晃宅是克兰寨古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建筑院落,特别是其院内天井和建筑中木雕极具特色。同时外墙饰以白石灰粉刷。刘元晃宅是黔东地区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的代表,是典型乡土建筑在黔东地区的集中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屯桥
老屯桥位于鱼塘乡鱼塘村老屯村民组东。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42),由当地绅民李秋吉捐建。龙门石上刻有建桥年代,主桥南北向,跨小溪,单拱石拱桥,长11米,宽3.4米,净跨4.8米,矢高2.5米。引桥距主桥北面20米处,桥长3米,宽1.2米,净跨1.5米,矢高1.8米。老屯桥是历史上大坪至牛场坡古集市的要塞。老屯桥是铜仁境内有明确记载的年代最早的石拱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