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安阳市旅游
安阳市景点介绍
《西门大夫庙记》碑
西门大夫庙记宋安阳县《西门大夫庙记》碑原立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公社北丰乐镇东的西门大夫庙内。西门大夫庙约始建于汉代,据记载,北齐、宋、明等朝又先后几次加以修葺。庙宇今已不存,但基址仍明显可见。现有宋、明、清三代撰刻的石碑。《西门大夫庙记》碑,一九六三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的拓本曾于一九七四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碑刻画象石拓片展览赴日本展出,因此驰名于中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海洞穴遗址
小南海洞穴遗址旧石器时代安阳县小南海洞穴遗址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的北楼顶山东麓,洞口朝东,洞穴宽2米~3米,高2.5米~3米,深约50米,为一岩溶洞穴。该洞穴于1960年3月修小南海水库时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主持了第一次试掘,1978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其文化层堆积厚达6米,可分为5层。据碳14测定,洞穴下层文化距今约2.5万年,上层文化距今约1.3万年,前后延续1万余年。地质学上属更新世晚期。该遗址是河南境内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原地区石器时-古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发掘获得的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上坡瓷窑遗址
楼上坡瓷窑遗址宋代安阳县善应镇东山村楼上坡位于安阳县善应镇东山村楼上坡,唐代创烧,元末停止烧造。地表发现有多处红烧土,散落窑具、瓷片等。瓷片质地粗糙,胎厚釉浓,色彩素净。还有少量米黄,紫红色及“冰裂纹”。器物大多上半釉,施釉不匀,属民间瓷窑。该窑址延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内涵极为丰富,对研究我国瓷器制作艺术具有重要价值,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寒遗址
大寒遗址商代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位于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为一处仰韶、龙山、商周文化层叠压的古文化遗址。遗址现存基本完整,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10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盆、陶牛、陶车、石斧、石铲、骨器、蚌器及铜器等。该遗址既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片,龙山时期的方格纹、绳纹、条纹灰陶片,蛋壳黑陶片等,又有商周时期的鬲、罐等陶片,同时发现的遗迹有圆形房基,直径5米左右。该遗址对研究仰韶、龙山、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寺和尚塔
灵泉寺和尚塔(含附近碑碣石刻)唐安阳县西南25公里灵泉寺旧址上灵泉寺和尚塔,位于安阳西南25公里灵泉寺旧址上,塔道高3.5米,分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雕饰朴素,是道凭法师的烧身塔。建于大齐河清2年(公元563年),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
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新石器时代安阳县渔洋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漳河岸边,北望河北,东有平原,西为丘陵。四周村村相连,远远望去,渔洋村与其它村子没有什么不同,是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但只有走入其中,你才可以从一砖一瓦中感受厚重的文化。曲曲折折的青石板一路延伸,直到我们看到一座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精美鹅卵石搭建的古寨门。从寨门上依稀可见的碑文可以看出此门曾在乾隆五十五年重修过,遂沿用至今,而究竟它建于何年,已无从确考。再看那脚下的青石路竟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一切的残破和沧桑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小村的古老与神秘。龙振山在渔洋村号称土博士,因为他收集来的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村冶铁遗址
申村冶铁遗址,位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村东,年代为唐、宋、元时期。申村冶铁遗址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0.5公里。遗址的东半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季节河,河两岸的土崖高10余米,在西南崖的上部发现一个大型烧焦炭残炉,直径7米至8米,高2米至3米。炉南地面上铺着一层矿粉,焦炉的两边是炼铁的中心区,发现排列着横8行、纵9行的炉底多层,每个直径2米左右,厚0.4米至0.5米,3个一组,间距3米至4米。遗址内还发现唐代、宋代、元代陶瓷片及北宋铁钱,对研究宋代货币史、钱监、冶铸技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申村冶铁遗址,是汉代在林县“置铁官”、“设钱监”与采铁、冶铁之证,具有重要的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滑县大王庙
滑县大王庙,明代古建筑,是大运河滑县段的重要遗存古迹,据记载,大王庙是明万历十八年由做盐业、绸缎业等八大商家集资建造,原名“十方院”。在十方院内,建有大小庙宇三十余座。建国后遭渐次拆除,仅剩明代大王庙正殿。该殿座属“一殿一卷”勾连搭式建筑,大殿坐东朝西,俯瞰卫河,这里供奉的全是与水有关的“神”:大王庙正殿供奉的谢、黄、张、李、朱五位大王是我国历史上与治水有关的五位先贤,即:南宋谢绪,明代黄守才、张居正,战国李冰,清代朱之锡。寄托着当年古镇商户为祈求卫河安澜、水运通畅的美好愿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阳集冶铁遗址
正阳集冶铁遗址汉林县位于林州市东岗镇正阳集风霜沟南半部,介于沟北老君庙与沟南三官庙之间。遗址炼炉建于河流旁边高台地,发现有炼渣、矿粉等遗存。史载西汉武帝时曾在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汉书·地理志》载:“林虑山有铁”;《后汉书·夏馥传》云:“林虑山出铁”。结合文献记载及现存遗迹、遗物,可知这是一处由冶炼到熔铸,汉至宋元的重要冶铁遗址,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义寨遗址
三义寨遗址位于滑县老爷庙乡三义寨村,属于黄河中下游黄河故道区,遗址座落在南北两个相距50米的高台上。今年7至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滑县文管所对遗址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该区域内文化堆积厚达12米,包涵了龙山、先商、商、西周、东周、汉和宋代的文化遗存。据介绍,在遗址上部发现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葬41座,其中3座西汉墓为竖穴土坑墓,出土有彩陶俑、彩陶马、彩陶壶、鼎、敦等珍贵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滑县大刘营铁枪寺文化遗址
【滑县大刘营铁枪寺文化遗址】在滑县老城北约三十里,有村名赵乎。村北旧有一寺,本名“明月寺”。五代后梁宣义军节度使王彦章曾屯兵于此,且死后有石刻画像供奉于此。因王彦章号“王铁枪”,故民间俗称此寺为“铁枪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营遗址
白营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白营镇白营村,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遗址面积约18200平方米。遗址的河南龙山文化层堆积厚,保存较好,内涵丰富,是豫北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对研究当时社会状况、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永和桥
永和桥,位于安阳东20公里永和集村洹河故道,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该桥创建于隋。《旧五史.梁太祖本纪》载:“魏军屯内黄,丙辰,帝于之接战,自内黄至永定桥。”这是该桥的最早记载,当时这里还不叫永和,而叫永定,故称永定桥。《省通志》载:“永和桥在府城东四十里,即此桥,宋改永定县为永和,故桥也易名”。该桥明代前修过,明又修。《嘉靖彰德府志》载:“大明弘治六年(1493年),知府鲍从修东有永和桥。”该桥为拱劵石桥,全长39.5米,宽6.8米,现露高8米。三个桥劵,雕刻丰富。中间大券正中,雕一巨形蛟龙头,怒目俯视,龙须倒竖,二爪各簒一火焰宝珠,形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里固石塔
理固塔原立于村北寺院,后移村东关帝庙,系唐早期七级密檐式石塔,须弥座平面呈正文形,边宽98厘米,往上逐层收敛,通高3.17米。塔南向开拱券式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俑人,龛额雕铺首兽面,两侧雕青龙,上方门左右外侧雕金刚力士,内侧雕供养人。塔身凹刻化佛29尊,余面线刻缠枝牡丹,塔刹为出莲宝瓶。该塔雕艺精谌,造型玲珑,然久经风雨剥蚀,又经五十年代拆除移用,更著-中-劫洗夷毁殆尽。幸遇乡贤葛国选率众翁妪寻置残件方得遗存。1984年文物普查中,省文物局发现后认为此塔豫北少见,指令加强保护。于1985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黄画像石墓
画像石墓时代:汉地址:内黄县百条河园林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岗墓地
五里岗墓地面积20万平方米,南水北调总干渠占压面积4万平方米,占压古墓500多座。五里岗考古队队长孔德铭介绍,目前已发掘了200多座,这些墓葬排列有序,没有随葬品,死者都是青壮男性,初步断定这是一处战国晚期与战争有关的墓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郝本性说,这里应该是史书上记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解邯郸之围的地方。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就屯驻在这里。战争过后,魏国阵亡将士被有计划地埋葬在这里。郝本性说,这一墓地的发掘,不仅印证了那段历史故事,还可以看出当年战争的惨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岸墓地
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的高台地上,漳河南岸,总干渠里程728公里处,海拔87—93米。发掘面积25000余平方米。已经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333座,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掘出的墓葬有战国32座、秦汉68座、魏晋6座(曹魏3座)、十六国3座、北朝144座(东魏50座、北齐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其他正在发掘时代尚待判定的墓葬60余座。出土文物2201件。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此墓地虽然涉及朝代多,纵跨时间较长,但是仍以北朝时期墓葬为主。在此墓地0土了一批北齐和东魏时期的墓志砖,故其年代比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全石塔
智全石塔,金代大定十八年(1178)修建。该塔坐北朝南,东临洹河,西倚丘陵,为幢式塔,通高四点一米,整个塔身已向东南倾斜严重。从下至上依次为塔基、基座、束腰、塔身、华盖、鼓形石、寿花、宝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州文庙
林州文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人民路北侧市委招待所后院,关于林州文庙的历史,据现有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宋史·王猎传》载:“仁宗年间,参知政事范仲淹荐长垣人王猎为林虑县令,至和2年(1055年),始立孔子庙。”由此可见,林州文庙创建至2013年已有952年。到元朝至正元年,林州知事李诚重建文庙,后又经过明正德9年、万历12年、万历22年,清康熙6年、乾隆4年、道光26年6次重修,林州文庙逐步扩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州文峰塔
林州文峰塔位于河南省林州市龙湖·龙头山城市公园(又称龙凤山景区、龙头山),为平面六边形七层楼阁式砖石塔,通高约20米。于清乾隆12年(1745)开始修建,经过一次续修,至道光17年(1837)完成。现在的文峰塔经解放后修葺后仍保持其原有建制,为平面六边形七层楼阁式砖石塔,通高约20米。塔建在六边形石砌基础之上,上部为七层塔身。塔身一、三、五、七层向南、北设券门,其余各层则其它方向设门。由一层北侧塔门可进入塔室,原有木梯以登高远望,现已经封闭。每层三行砖砌檐口,顶部配有砖砌斗拱,结构简洁。仿起脊屋顶做法,上置葫芦型塔刹,现又后置避雷装置。文峰塔始建至今已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