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旅游
许昌市景点介绍
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
国家水利部近日公布了59处新晋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许昌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许昌市2013年7月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许昌市依托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坚持为民、生态、节水、永续理念,高标准打造了许昌市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项目。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完工并成功蓄水,实现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目标,形成了以融合三国文化、都市生态文化和魏都风情文化为一体的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
许昌西湖公园
许昌西湖公园的小西湖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因其面积小于杭州西湖,风景又异常美丽,再加上宋时苏轼曾有诗赞美“西湖虽小亦西子”,故得名小西湖。景点位置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西大街468号
金鼎钧窑
金鼎钧窑位于神垕镇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一个集钧瓷研发制作、展示销售、参观体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艺术场馆。金鼎钧窑创建于2009年,固定资产2100万元。公司拥有员工88人,省级艺术大师2人,专业技术人员46人。金鼎钧窑以传承、发展、创新为宗旨,弘扬、传播钧瓷文化为目的,坚持固本创新理念,走个性化企业之路。在造型设计以及工艺上精益求精,纳千年传统技艺,汇现代美学情趣,多件作品都得到了钧瓷界以及工艺美术界权威人士的认可以及好评。其中作品“石榴瓶”、“乾坤鼎”、“菊花瓶”等荣获金奖,作品“双龙罐”、“出戟尊”参展钧瓷文化香港行活动,
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
宣和陶瓷博物馆位于禹州市禹王大道中段,占地3600平方米,是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禹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的许昌市首家民办陶瓷博物馆。以保护和传承禹州悠久的陶瓷文化为己任,以保存、展示与介绍历史文物,吸收和宣扬古今文化艺术的精髓为宗旨,向公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及禹州陶瓷发展史,弘扬禹州灿烂的文化,致力于文化领域的开拓与发展。并且在釉色配方和制作方面有较大的创新,竭力打造出具有强烈感召力的钧瓷艺术珍品,深受广大钧瓷爱好者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位处华夏腹地颖水河畔,凝聚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汇集成馆,力求全面再现颍川古郡曾经的辉煌与
十二连城
时代:东周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是河南长葛市重要文物古迹之一。1981年长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二连城与凤凰城在城东北5公里金鱼河北岸,沿土岗而筑12处城,连绵10余里形势弯环,连绵不绝,今人称之为十二连城。经考古勘察鉴定,是人工夯筑而成,城为春秋战国时人工修建,可能是用于防御的边墙,即长城。从历史记载和地理位置考察,十二连城可能是战国时代的魏国长城。民间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的子产治理郑国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他关心人民疾苦。他生不占民利,死不占民地,死后让儿子葬他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鄢国故城
鄢国故城遗址位于今鄢陵县城北9公里,彭店乡古城村双洎河畔。原貌遗存甚少,分内外两城,内城为宫城。城墙遗址部分残留,长度约300米,高度1—8米不等;内城在遗址北部,呈正方形,面积为4万平方米,基高于外城4—6米。该遗址内随处可见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各式各样的陶器及大量的夹砂陶、磨光黑红陶、彩陶等残片。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由寨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许由寨遗址位于鄢陵县陈化店镇许由村及其周围,南临玉带河,西临老潩水。该遗址高出地面约5米,文化层厚3—5米。许由寨遗址遗迹、遗物丰富,由于该遗址保存状况较好,遗迹、遗物均在遗址中部分寨墙处有所暴露。考古工作人员在许由寨遗址发现的遗迹有灰坑、墓葬等,灰坑有筒形坑、袋状坑和不规则形坑等,墓葬为小型土坑竖穴墓;发现遗物有石器、陶器等,石器有铲、斧、镞、刀、梭等,陶器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还发现方鼎足、鸭嘴鼎足、大足鬲、甑、缸、杯等,上边的纹饰有方格纹、篮纹、篱笆纹、粗细绳纹、附加堆纹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宋代重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塔刹。现存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为宋中晚期建筑,高38米,平面呈六角形,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设有拱券门、叠涩门,雕有直棂、方棂盲窗,佛龛,镶嵌有雕砖佛像等。檐部均饰雕砖斗拱,下置砖雕普枋和阑额。瓦檐挑角,每角有青石套兽上悬风铎。一层南有塔心室,北有拱形洞门,内设台阶,可旋登至八层。塔的第二层雕有直棂假窗3个,第三层嵌有砖雕佛像8尊。塔身各层有佛室1个,佛龛14个,拱形洞门10个,巧妙结合,错落有致。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塔顶为铜质塔刹。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扒村窑址
扒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区北13公里的扒村。扒村窑址属民间窑址,有宋代墨瓷遗址之称。扒村窑遗址,东起龙母奶奶庙,西至虎头山下,南起花果岗坳,北到扒村村北,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近百万平方米,是禹州市最大的古窑遗址。出土的资器瓷片品种造型繁多,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产品多为白底黑花,次为翠青地绘黑花,釉色有黑、白、三彩、加彩等。禹州的古窑遗址多达一百四十多处,是河南省古窑址最多的县。但在《禹县志》上列出具体村名者,仅有神垕镇和扒村。前一个窑址,就是以烧钧瓷为主,素以“钧都”之称闻名遐迩的神垕镇。古东张镇的扒村,便是以“白地黑花瓷”为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固遗址
石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老石固村东南0.5公里的台地上,遗址距今约4500~7400年,是继新郑裴李岗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裴李岗文化遗址。1972年发现,1978~1980年共发掘4次,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括居住遗迹和墓葬。考古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内含裴李岗和仰韶两期文化遗存,底层为裴李岗文化,上层为仰韶文化。发现房基7处、灰坑282个、墓葬96座,出土了石、陶、骨、蚌、铜等器物11800余件,其中以裴李岗文化遗存最丰富,典型器物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铲、石镰、管形骨器、圜底壶、平底壶、假圈足壶、三足壶、三足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店遗址
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颍河由遗址的北面、东面转而向东南流去。该遗址是1979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获得了重要收获。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文化层堆积厚度一般在2米,最厚处达4米,内涵丰富。出土有:陶鼎、罐、甑、斝、鬹、觚、瓮、刻槽盆、豆、圈足盘、罍、石刀、卜骨,以及玉鸟、玉璧、玉铲等,并发现有大量的房基、灰沟、奠基坑、窖穴等遗迹。其中陶酒器、玉器、大卜骨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钧台钧窑遗址
钧台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县境内。钧窑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因为以县城内的钧台及八卦洞一带窑址所产品质最高,故统称为“钧窑”。1951年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在此发现一批窑址,1962年该院又对此处进行考古调查,1973年河南省博物馆在禹县钧台、八卦洞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证明此窑在北宋徽宗时期最为兴盛,是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的窑场。窑址的分布面积十分广阔,达30多万平方米,瓷窑排列密集,堆积一般在1米以上,厚者可达2米以上。钧台窑址应是一处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共发现11座窑炉及作坊、灰坑等遗迹。窑炉排列一线,作坊位于正中,从瓷坯的成型、上釉、入窑到烧成瓷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井“许昌人”遗址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镇灵南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1′,北纬34°04′,海拔高度117米。遗址发现于1965年,2005年进行首次发掘,之后进行数度发掘。文化层深7.2—5.6米不等,分上、下文化层。共出土动物化石和石器3万余件。化石种类有中国硕鬣狗、古菱齿象、披毛犀、河套大角鹿、马鹿、原始牛、灵井轴鹿新种、许昌三叉角鹿新属、新种等18种。石器类型有细石器、石锤、石砧、石片、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主要为脉石英和燧石。此外还发现数百件人工制作的骨器。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的材料是旧石器与古人类方面的重要发现,遗址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水才纪念馆
许昌市建安区杨水才纪念馆坐落在许昌市建安区桂村乡水道杨村,是展览杨水才同志生平事迹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始建于1969年,2001年恢复重建,2009年再次扩建,目前该馆占地面积20665平方米,建筑面积975平方米。馆内为现代建筑群体,整体布局合理,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纪念馆先后被评定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国家AA红色旅游点、许昌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许昌市中-史教育基地、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等。纪念馆正门砖路两侧各有1500多平方米的绿化区,其间铺有鹅卵石“之”字型甬道,间植热带植物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汉魏许都故城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位于许昌市区东南18公里张潘镇古城村,原系西周时许国都城。后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此。汉许都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系皇城,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有皇宫、御苑、相府等;外城蜿蜒起伏,状若小丘,环抱内城。皇城西南隅有毓秀台,高15米,广200米,是汉献帝祭天地之坛。汉魏故城遗址公园,主要是以原遗址为依托,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以观赏遗址原貌为主,建设具有汉魏风格的标志性城门楼阙;对毓秀台进行修复,呈现当年献帝祭天场景,以沙盘模型形式再现汉魏故都原貌;用特色树种、依当年故城功能设置进行绿化、美化、构筑景观轮廓,营造历史文化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昌清真观
清真观又称“小宫”,为一处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群,位于许昌城西25公里的灵井镇小宫村北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清真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经屡次重修扩大,到清代末年形成了六进五殿的基本规模。依次为山门、关公殿、三清殿、天爷殿、三皇殿、真武殿等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有廊庑、道院50余间,建筑群布局严谨,颇具规模。民国初年,由于战乱,该观一度被军队占为军营,道众被遣散,庙貌开始倾废。民国十六年(1927年)后学堂之风兴盛,观内被办成学校,新中国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曾于1960年拨款对主体建筑进行了维修。0十年-中,
许昌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校园内,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系道教庙宇,以祭祀玉皇大帝而得名。天爷庙现仅存玉皇阁一座大殿。天爷庙始建于北宋,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天爷庙历经元、明、清,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左、中、右并列三进院落的格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中阁、后阁和玉皇阁,两厢有钟楼、鼓楼、东西厢房和配殿等,现仅存玉皇阁大殿,其他在民国年间“蒋冯大战”的战火及“0”十年浩劫中被毁。玉皇阁建于高2.5米,宽21.6米的台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阁高15米,灰色筒瓦盖顶,飞檐翘角,六兽十七脊,红墙赤柱接地,青石柱础外用青砖砌成花栏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寨火神庙
杨寨火神庙:位于长社路街道办事处杨寨社区。清顺治年间(1644—1662年),杨寨村民和商人为祈求火神爷保佑,在村南修建了一座火神庙,坐北朝南,硬山式建筑,面积18平方米,庙地20余亩,新中国成立后分给贫农耕种。现庙宇保存完好,庙四周盖起了民房,存石碑四通,镶于左右山墙下:一通为重修火神庙碑,刊立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夏;一通为重修金妆火帝神像记,镌刻于清乾隆元年(1736)夏;一通为重修火帝真君祠,镌刻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夏;一通为火神祠买地碑,镌刻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四通碑均保存完整。火神庙门框石柱上的楹联为:“职任火政,功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氏忠孝祠
岳氏忠孝祠:位于长社路街道办事处杨中社区,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而修建的祠堂。据载,岳飞的八世孙在岳家庄(今杨中、东岳庄)一带落户,繁衍生息,延展至今西岳庄、杨寨、岳楼、大路张、坡岳、牛庄、槐树陈、岳刘庄等村。为了纪念岳飞先祖,岳氏后人捐资于明末清初修建了岳氏忠孝祠,灰瓦三间,坐北朝南。祠堂内设有供奉飞祖的牌位,两边的楹联为:“欲直里黄龙府恢复二君、征战到朱仙镇留芳百代”,横批为“精忠报国”。祠堂内保存有两通石碑,一通为岳氏受姓图,记载了岳氏的来历,时间不详;一通为岳氏族谱碑,记载了岳飞的生平事迹及该族后人迁徙至此繁衍生息事宜,镌刻于清同治七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视察村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在八七社区的毛主席纪念馆。1958年8月7日,毛主席到宗寨(即今八七)村视察。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1968年经许昌地区行署批准,宗寨村更名为“八七”村。同年,八七村在毛主席下汽车开始步行的地方,修建“毛泽东视察村”纪念坊,在村东头玉米试验田处修建毛主席纪念馆,毛主席走过的这条路,被县政府命名为视察路。1995年,八七村又在村中矗立起3.5米高的汉白玉毛主席挥手站像,形成了纪念坊、纪念馆、伟人像三位一体的毛主席视察景观。2012年,八七社区投入300多万元,对毛主席纪念馆整修一新,展厅内用图片和文字展示着毛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