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旅游
许昌市景点介绍
刘知远墓
刘知远墓(五代):位于禹州市苌庄乡柏村柏嘴山右侧的大龙山之阳,海拔240米,东南距禹州市区25公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州天宁万寿寺
天宁万寿寺大殿:位于禹州市城内古钧台街西段路北,历史上在它的周围存在有众多的庙宇建筑,东侧有禹王庙、钧台、汤王庙(已毁)、节烈祠(已毁),西侧有十三帮会馆,北面有怀帮会馆,是城区北隅的古建筑群之一。2019年10月7日,禹州天宁万寿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周定王墓
明周定王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距禹州市城区25公里的具茨山东麓,海拔462米。墓区跨越无梁镇的申家和王家两个自然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州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原是文庙的主体建筑物,该殿位于老城区中心位置,它南临广场,东为南北大街,文庙大成殿的前方原有东西两庑,在前为戟门、棂星门、泮池、牌坊、影壁、崇圣门等,是一组规模广大,气势恢弘的古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观大殿
长春观大殿: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区颍川办事处马府巷街,座北朝南,海拔116米。长春观大殿东临明代徽王府旧址,南临明代广通寺旧址,北为陈家坊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伯灵翁庙戏楼
伯灵翁庙戏楼: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镇西大街路北,是该庙的两用主体建筑,它有伯灵翁庙戏楼、关帝庙戏楼、木牌楼等组成一组布局完整的古建筑群。伯灵仙翁庙,也称“窑神庙”,位镇区老街中心。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宋代,据现存碑文记载,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一九八六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后“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庙内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正门为花戏楼,窑神殿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为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因其随师鬼谷子学艺,曾烧过炭,既是烧炭的祖师也是瓷业的窑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勇武安王大殿
义勇武安王大殿:位于禹州市西北30公里的花石乡白北村,座北朝南,它东临颍河、西近五旗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北靠白沙水库大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州杨氏民居
杨氏民居,位于禹州城西北26.5公里的花石镇白北村,是一组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清代古村落,始建于明,2007年被评为省级古村落建筑,同年又被评为国家级古村落建筑。杨氏庄园是明清时期白沙望族杨氏家族历时三百余年,苦心经营起来的古民居群,它分布于白北村白沙街中段两侧,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均为砖石结构。每处大院或坐东向西,或坐西向东,大门一律朝街开。与中原其它民居有别的是,杨氏民居以东屋、西屋作为主房,其它民居则以堂屋作为主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券桥
三券桥,位于许昌市经济开发区长村张乡三桥村,桥横架于原石梁河上,长22.5米,高6.3米,青石铺面,青石栏杆,12根球形望柱。桥始建年月不详。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当地人吴梗率子孙重修。三券桥到底是何年何人建筑,成为河南考古人的一个谜!有人推测,三券桥比河北赵州桥建的早,更有人推测,赵州桥设计师李春是接受三券桥的设计理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鄢陵赵氏民居
赵氏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鄢陵县张桥乡西许村。现存东正房、西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四座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居民建筑围墙地坪、排水系统等均受到严重损毁;墙体下部风化、酥碱严重,墙体裂缝;正脊佚失,屋顶多处漏雨;二层木地板糟朽、变形;梁架、檩枋干缩裂缝,外部糟朽;木椽糟朽,望砖残损。2015年省文物局拨付专项维修经费50万元,鄢陵县采取招投标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工程最终由河南宏昌古建园林公司中招负责维修。工程于2015年4月22日开工,7月中旬完工。在文物维修中我们将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仑寺文殊堂
昆仑寺文殊堂位于禹州市鸿畅镇张湾村,因屋内东西山墙上保存有两幅精美壁画而备受关注,2009年被许昌市政府核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殊堂为清中期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带前廊,单檐硬山式,灰瓦覆顶。因历经风雨战乱,年久失修,维修前文殊堂建筑及室内壁画损毁非常严重,屋顶漏雨,墙体裂缝,前墙被改建,壁画粉化脱落。为抢救保护昆仑寺壁画及所属建筑,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文物局科学规划了壁画原样临摹、壁画揭取保护、文殊堂维修、重新彩绘壁画等项目,并逐步推进实施。2011年临摹壁画已在许昌市博物馆展出;2013年12月2日至19日完成了壁画信息资料采集、现场揭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氏民居
安氏民居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城北9公里彭店乡安家村,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该民居原规模较大,有多个院落,现存北院过厅、主楼和南院过厅、北侧配楼。该民居坐西朝东,建筑均为单檐硬山式,小灰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雕、木雕精美,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建筑,2008年被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州府衙
许州府衙位于许昌市区衙前街,许州府衙位于原州城中轴线北端,为清直隶州州署,即汉、唐以来旧基,坐北朝南,长80丈,宽22丈,自南往北,其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古颍川郡坊、大门、仪门、大堂、中和堂(二堂)、梅花堂(三堂)、喜雨台(后庭)等,现仅存三堂和后庭两座建筑。三堂在中和堂后,为郡治之退补堂,是知州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务及起居的地方,面阔5间,进深3间,整体给人以高敞轩昂、宏丽精致之感。后庭是知州起居及家人的居住场所,面阔5间,进深2间。据清乾隆《许州志》记载,自唐代开始,许州的名称即相对稳定,明为许州,清为许州府,后又称直隶州。民国年间,许州府衙为许昌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帮会馆
十三帮会馆位于禹州城区西北隅,居山西会馆南侧、怀帮会馆西侧。清同治十年(1871年),会首郭广德、连文中、潘升炎、阮耀祥、王凌云、常天福、高有帮、蔡汉文、胡乾之、王二元、范廷栋等,捐钱创修十三帮院墙及关帝庙。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茯苓帮、江西帮、怀庆帮、祁州帮、陕西帮、四川帮、老河口帮、汉口帮、宁波帮等十三个药帮,集资购地1.33公顷(20亩),共建“十三帮会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会首徐长聚、武清、耿金镛集资创修十三帮药王殿、演戏楼。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三帮会馆厨房、养病院、阴宅院、道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静寺造像碑
禅静寺造像碑刻于北朝东魏时期的长葛市禅静寺造像碑(也称“敬史君碑”),距今有1473年的历史。碑文上承魏体之精华,下开唐楷之先河,被书法界公认是魏碑中的精品,是“龙门二十品”之外的“品外之品”。1973年,此碑拓片应邀赴日本展出,从此誉满天下。2013年5月,禅静寺造像碑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允墓
王允墓位于魏都区丁庄办事处洪山庙社区李庄村东清潩河西岸,是一座汉代古冢。墓冢高约5米,占地176平方米,墓顶有一株苍劲挺拔的古柏。景点位置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市北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贵妃苑
位于许昌市东城区魏文路与八一路交汇处,占地面积50多亩,是依托三国历史遗迹董贵妃墓而建成的三国文化主题休闲游园。该游园突出生态性、文化性、时代性,集休闲、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主要游览点有董贵妃墓、五禽戏乐园、如意湖、景观水系广场、贵妃亭、市民健身广场等。游园名碑石:位于主入口处,上书“贵妃苑”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名碑石掩映在青松之下,是一块卧地而立的母子石。董贵妃被杀时,已怀有五个月的身孕,所以立了这块母子石作为游园名碑石。董贵妃墓:贵妃墓高10米,原来贵妃墓规模比较大多,因未加以有效保护,年久失修,更有附近居民挖墓取土,造成规模逐渐缩小。现在贵妃墓
许都公园
许都公园是融休闲娱乐、文化-、商务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市民公园。公园占地184亩,由文化广场、音乐喷泉、水系景观、生态园林、休闲健身活动区等组成。公园标志性建筑智慧门,以独特的造型和雕饰成为许昌文化旅游新地标。地址: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建安大道(东段)
毓秀台
毓秀台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是汉魏故城遗址在地面上的唯一实物遗存,是当时天子祭拜天帝的地方。每年秋分时节,汉献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在此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汉献帝祭天的所在。台上有天爷庙,东西厢房、天王殿、山门。现在的毓秀台是文革后重建的。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盆李村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西不羹遗址
西不羹遗址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宋庄尧城岗上,也叫尧城,为春秋时楚国古城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羹是远古延续下来的族性小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载:“楚筑不羹,有东西二城。《汉书·地理志》载:“襄城有西不羹。”公元前531年,楚灵王欲问鼎中原,与晋国争霸,在北部边防几处战略要地修筑城池,不羹是其中之一。楚灵王统治时期,对外攻伐邻国,以霸主自居,对内搜敛钱财,挥霍无度。令其弟公子弃疾(后称楚平王)大规模修建不羹城,后逐步建成楚国北疆千乘之赋的大城,与陈、蔡、叶一起并称为楚国方城之外的四大别都。战国时代,不羹作为城邑一直存在。至秦,置郡县,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