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旅游
漳州市景点介绍
梅林天后宫
梅林天后宫年代:清座落地点:南靖县梅林镇梅林村梅溪北岸简介:明崇祯年间(1628~1644)始建,历代修葺。坐东北向西南,由前殿和后殿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前殿单层砖木结构,祀关帝,俗称“武庙”;后殿为双层楼阁式悬山顶建筑,底层祀保生大帝和观音佛祖,二层祀妈祖。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梅林天后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教简氏大宗祠
长教简氏大宗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南靖县书洋镇坎下村简介:明宣德六年(1431)始建,清至民国多次重修。坐北向南,两进带两厢,悬山顶,主体建筑前辟泮池祠埕,后设龟背形抄手,总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石作构件和梁架斗拱,雕刻精美。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长教简氏大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斯堂
聚斯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林坂村简介:和溪林氏大宗祠,明宣德年间(1426~1435)始建,清、民国多次维修。两进双护厝建筑,建筑面积292.49平方米。主体建筑单檐悬山顶,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雕饰、彩绘精美。慈济行宫为附属文物。保护范围:聚斯堂、慈济行宫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聚斯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楼
龙潭楼年代:清座落地点:南靖县书洋镇田中村简介:书洋吕氏祖厝,清康熙二年(1663)始建。方形土楼,高4层,边长16米,每层16开间,四楼四个边角分别建“瞭望台”。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5米。2009年,龙潭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氏宗祠四美堂
萧氏宗祠四美堂年代:清~民国座落地点:南靖县金山镇霞涌村简介:明万历十八年(1590)始建,清代重修。坐北向南,为带门楼的单体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祠前辟泮池,后设龟背形抄手,立有清嘉庆年间的进士旗杆等。保护范围:由宗祠四周山墙起,向北延伸20米,向东、西、南各延伸15米。2009年,萧氏宗祠四美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更寮土高炉群
五更寮炼铁高炉1958年座落地点:南靖县书洋镇上田村简介: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南靖县在五更寮设铁厂,建24座土高炉。由于所炼钢铁不合格,次年被县委决定停产。之后这里的土高炉多被拆往他处,现尚遗留8座。它是“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运动的历史见证。保护范围:炉体四周向外延伸50米。2009年,五更寮炼铁高炉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五更寮土高炉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兴堂石造像
永兴堂石造像年代:明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石仓村简介:明天启五年(1625)雕刻。有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弥勒佛像、伽蓝菩萨像和韦驮菩萨像五尊,底座镌刻纪年、捐造者、供养人等,为研究明代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附属文物永兴堂,保存清代法式,清光绪十一年、十二年重修碑记,有着较珍贵的史料参考价值。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0米。2009年,永兴堂石造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扶摇关帝庙
扶摇关帝庙年代:明~清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简介: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始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光绪十年(1884)两次重修。依山而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两进,面阔五间;主殿前檐石柱,是清光绪十年扶摇村的台湾杨氏乡亲从台湾捐资定制的。附属文物主要有瑶山顶部明代寨堡镇安寨、山麓13座陶窑遗址等。保护范围:扶摇关帝庙: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镇安寨:寨墙外侧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2009年,扶摇关帝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本堂
报本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简介:又称吴凤宗祠,坐西南向东北。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民国及近代历次维修。为两进、悬山顶、燕尾脊式建筑,雕梁画栋,木雕石刻技艺极为精湛。宗祠奉祀壶嗣吴氏始祖吴文应及其下五世的四十个列祖神位,主堂次间供奉第十三世孙“阿里山神”吴凤。保护范围:宗祠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报本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侯山宫
侯山宫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简介:前身为敦和宫,因明正德九年(1514)书法家凡允临题匾“侯山玉壁”,故改名侯山宫。现存建筑保持清代风格,由门楼、大殿和左侧碧云室组成,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侯山李氏第十三代孙李创早期渡台,清乾隆二十年(1755)回乡奉玄坛元帅到台设坛建庙,仍以“敦和宫”为名;而后以供奉玄坛元帅的宫庙在台湾逐渐扩散,现已达二十多座。保护范围:东至西林小学围墙和西林村委,西至大坂路,南至侯山宫门楼向外20米,北至侯山宫后滴水线向外20米。2009年,侯山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湖宗祠
中湖宗祠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九峰镇大洋陂简介:又称曾氏始祖大宗,明弘治壬子年(1492)始建,明、清、民国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前有大埕和照壁,主体为前后两落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两侧护厝,规模宏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90平方米。保护范围:祠前埕向外延伸10米,后至后花台外5米,左右至两侧护厝外檐滴水向外延伸10米。2009年,中湖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礁王氏家庙
白礁王氏家庙年代:明~清座落地点: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简介:明永乐十年(1412)始建,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27.48平方米,建筑面积612平方米,由前殿、大殿(世乡堂)及左右厢房组成。保护范围:围墙四周向外延伸10米。2009年,白礁王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码杨氏大夫第
石码杨氏大夫第年代:清座落地点:龙海市石码镇下庵路简介:清光绪甲辰年(1904)建,坐北朝南,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平方米。前后三进,面阔三间,东西两列护厝。其中二进大厅为“述志堂”,三进为西洋式二层楼房“开心楼”(又名梳妆楼),并有书房、暖阁、客房、仓库、花园、鱼池、假山、拱桥、猴洞等。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石码杨氏大夫第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漳浦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年代:明、清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石椅村简介: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西南朝向,建筑面积540.96平方米,由门厅、正堂及两边耳房组成;堂前有大埕,埕下排列七星潭,祠后为小石山及状同日月的二口水潭。附属文物主要有门厅左侧墙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祖庙碑记”,记述了蓝理重修种玉堂的事迹,以及民国丁卯年“勒缘石碑”等。种玉堂位于漳浦县赤岭乡(原苌坑)石椅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清康熙年间由福建陆路提督蓝理重建。种玉堂门联“由镇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苌溪以衍派,文经武纬振后昆”,表明“镇海”是明代镇海卫,为漳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理墓
蓝理墓年代:清座落地点: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后溪村简介:清雍正五年(1727)建。墓向北偏东,面积1300平方米,平面作“风”字形,三层墓埕,三合土夯筑,青石墓碑。碑周刻“卍”连续图案,碑前设青石供桌。前面两侧作六层的三合土墓手,依次外展。筑三合土水沟为界。蓝理(1649~1720),字义甫,号文山,福建漳浦人。清康熙年间随施琅部出征台湾,以平台首功加左都督,累官至福建陆路提督,从一品。保护范围:以墓碑为中心,北面40米,东、西、南面各30米内。2009年,蓝理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年代:明、清座落地点:东山县铜陵镇桂花街简介:俗称“演武亭万福公”,明洪武年间(1368~1398)始建,原是用来收葬东山岛先民无嗣或无主尸骨,并筑祠坛祭奠其亡灵。明景泰三年(1452),铜山水寨开始抽丁戍卫台湾、澎湖,清统一台湾后,东山先后出戍台湾、澎湖的班兵有40000余人。官兵殉难或病故后,通常先将其骨殖装进陶瓮,后再移回东山葬于此。保护范围:墓区及其附属建筑物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09年,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和榜眼府
平和榜眼府,位于霞寨钟腾村(原名铜陵村),是漳州市民间仅存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府第。清朝乾隆辛丑年(1781年),黄国梁钦点“榜眼及第”后,钦封“御前侍卫郎”,竭尽忠诚,功德昭彰。乾隆帝为表其功,于庚戌年(1790年)拨银一万三千三百两,在其故里铜场营建了榜眼府第。平和榜眼府依山而建,坐东朝西,以砖木结构为主,总面积达十余亩之多,殿宇雄伟壮观。院墙之内,各建筑飞檐翘角,装饰华丽,左右主次有致,前后逐落递高,格局完整,气势恢宏。景区周边万亩柚园环绕,还有朝阳楼、余庆楼等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清朝土楼。
桥上书屋
桥上书屋坐落在闽粤交界边崎岭乡下石村,是清华大学教师李晓东带领学生设计的一件公益建筑作品。书屋里摆着各类书籍,供游客、当地村民空闲时间阅读。桥上书屋长28米,宽8.5米,主要采用钢制材料建成,铺上木板,围成书屋,腾空横架在小溪上,连接溪两岸乾隆年间的两座古老土楼——“到凤楼”和“中庆楼”。这种现代艺术与古代文明的碰撞,产生了全新的火花。桥上书屋自建成投入使用后,已获得世界“阿卡汗建筑奖”,英国“建筑回顾”主办的2009年度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等多个世界级大奖,并于2012年入选全球八大环保建筑。桥上书屋作为建筑奇葩,不仅解决了村里的交通、教育、娱
蔡家堡
蔡家堡位于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据史料记载,蔡家堡建于1238年。从空中俯瞰这座古堡,犹如英文字母“U”,古堡四面环水,坐东朝西,东高西低,西侧是开口,楼如“粪箕”外形。古堡城墙总长度约750米,城内有房屋100多间,每间有二到三层,被称为“平民之堡”。每年正月初五,一年一度的蔡家堡“两对狮子走水尪”民俗文化活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庄上大楼
庄上大楼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约有300多年历史。土楼平面形状呈前方后圆,类似一个马蹄形,南北相距220米,周长700多米,楼高9米。土楼将一个近10米高的小山丘包围在其中,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占地34650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的土楼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庄上大楼为明末清初天地会首领叶冲汉祖居地,也是该村叶姓客家人聚居地。楼内曾住180多户,1300多叶姓客家人,是居住人数最多的土楼。因此专家们一致认同它是名副其实的土楼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