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旅游
嘉兴市景点介绍
马鸣村
嘉兴桐乡市马鸣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村落,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中部。这里也是桐乡市现存为数不多还保有原始江南乡村慢生活的地方,你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江南市井生活气息。洲泉的马鸣村,有一条百年历史的老街,叫马鸣老街。老街很短,从东头走到西头,才50多步;老街很窄,小汽车不能过。但这条老街绝对是村里的文化经济中心。住在老街上的居民悠然自得,几十年如一日维持着最初的简单质朴。他们在老街赶集、喝茶、吃面、闲聊、打牌,老街外的喧嚣与热闹与他们无关,这里是江南现存不多保有原始江南乡村慢生活特色的地方。老街的各种建筑都是江南生活的缩影,茶馆、肉铺、杂货店、理发店,
嘉兴大曹王寺
嘉兴大曹王寺嘉兴大曹王寺坐落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古迹众多的江南水乡,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蒋薰诗曰:“望得江南十里春,曹王寺外踏青频”。相传大将军曹彬在平定浙江时,为了保全浙江百姓生命而无法完成使命,最后毅然以自刎作为复旨,江南老百姓为了纪念他而建此寺,因称为大曹王寺。寺院规模宏大,占地四十余亩,早在宋、元时期即已是嘉兴著名的旅游圣地。在明代有清明“游曹王”之说,香客不远数百里而来,赶庙会三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每岁三月,乡人市女烧香者万计。”每年的清明节和八月初二庙会仍是人山人海、接踵而至,不仅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浜遗址
吴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来龙桥村吴家浜自然村,北临吴家浜,现已填掉一部分,西南为河,东为田与村庄。据出土文物判断属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晚期,面积约33000平方米。1981年试掘发现,地层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耕土扰乱层,厚约30—40厘米,发现少量的近代砖瓦和青瓷片;第二层为文化层,分上层与下层,上层约5—18厘米,土色呈灰褐色斑点与第一层有较明显土色界线,有较少细碎陶片与小块碎红烧土,下层厚约5—20厘米,土色与上层无明显差别,土质上下不同,发现少量的碎小陶片和小块红烧土,烧土中带有芦苇印痕;第三文化层的土质厚有10—40厘米,和第二层土质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家港遗址
钟家港遗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四联村9组,东侧为南湖大道,南侧为钟家港,并有一片民房,西侧为村道,北侧为桑树地、油菜地。遗址呈梯形,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系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早期的聚落址。遗址地上现种有桑树,当中竖有一高压电线铁塔,中部在开挖钟家港时被破坏,开挖河面宽约10米。文化层厚约1.10米,文化类型较单纯,包含物丰富,保存尚好,发现较多陶片和大量兽骨。陶片多为夹砂红陶,也有泥质红陶,表红胎黑、素面,器型有腰沿釜、敞口盆等。钟家港遗址属马家浜文化早期,存在时间早,器物类型特殊,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92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墩港遗址
大墩岗遗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建南村佛子自然村23、24组,钱新公路西50米处,沪杭高速西北侧30米左右,靠南50米有河港。遗址面积13000平方米,原土墩有3米多高。1999年园区开发时发现玉璧、玉镯、黑皮陶折腹碗、石镞、玉珠和玉锥形饰各一件,并上交嘉兴博物馆。据出土文物可知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聚落址。经过土地平整现遗址范围内种植桑树,已无高墩。大墩岗遗址范围较大,出土文物档次较高、类型特殊,反映了这一地区在良渚文化时期的特殊地位,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桥遗址
双桥遗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双桥村,面积约11000平方米,1953年发现,整个双桥周围及原苏嘉公路两侧均有文化层分布。1973年进行了局部发掘,发现两个文化层,出土鱼鳍型足鼎、双鼻壶、圈足盘、高脚杯、折腹盆等陶器、有段石锛、扁平穿孔石斧等石器及少量骨器,年代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一直延伸到春秋战国。现遗址地上建有教学楼,中心位置为操场,地面未采集到陶片。该遗址范围较大,延续时间长,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雀幕桥遗址
雀幕桥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雀墓桥村赵浜自然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南北300米,东西150米。该遗址在1972年造桥时曾发现过一组良渚文化陶器,1982年二普时地区文物普查队发现塌方,经省文物局批准,1983年初挖探沟二条,试挖掘面积26.2平方米,两沟均位于公路以南7米左右的高地北侧,发现墓葬二座,文化层为三层。出土的陶片体积较大、陶质疏松,器形有:鼎、深腹钵、罐形器、盛滤器等,为崧泽文化器物。1983年经两次抢救性发掘,发现文化层相当于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古吴越文化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有古井14眼,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灰坑2个,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支家桥遗址
支家桥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茜柳村(原支家桥村)徐家桥以西50米左右,遗址西、北两面临河,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呈不规则形状。文化层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现遗址上主要是村民种植的油菜、桑树等农作物,地面上分布着少量陶片。该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类型丰富,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家坟遗址
陆家坟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横港村塔西组,东、西、南三面环河,占地面积37500平方米,高墩高3米左右,系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聚落址。曾进行过抢救性的发掘,挖探沟二条,发现文化层分上下二层,出土的陶片较多,此外还有少量铜器。2008年曾被盗掘,村民向新丰派出所报警。该遗址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家村遗址
姚家村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民丰村姚家村自然村,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高墩较明显,周围为水田和民居,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2008年底,因此处修建余云公路,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少量良渚文化器物,并出土大量马桥文化陶器,少量青铜器,证明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马桥文化时期聚落址。该遗址范围较大,延续时间长,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92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墩遗址
曹墩遗址位于嘉兴市余新镇金星村9组。遗址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东西长约160米,南北约90米,高墩呈“长方形”,高出地面约2米。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记载,曾出土许多陶片,其中陶器有鱼鳍形鼎足,深腹盆等,石器有石斧、石钵、破土器、石箭头等。从这些出土器物分析,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聚落址。现高墩上暴露的陶片仍较多。该遗址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是目前嘉兴市保存较完整的古文化遗址之一,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步云遗址
步云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花园村花园社区,原貌大致呈方形,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现遗址范围内土地被敬老院和塑料厂、帽服饰厂等占用,早期地形、地貌已无法辨认。据以往调查资料记载,遗址分布面积较广,东西约60米,南北30米,原文化层厚约40厘米,曾出土有孔石斧和一些陶片,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物,也曾出土过印纹陶器和石斧、石刀等春秋战国时期遗物。现由于环境破坏较严重,尚未找到明显文化层。该遗址具一定规模,延续时间长,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园遗址
梅园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栖柽村梅园,东、南至新篁社区,西至钱家队高亭寺,北靠余篁公路。遗址呈不规则形状,面积约38000平方米。现主要为村民种植桑树、油菜、雪菜等农作物,部分遗址处有村民盖的大棚,还有几座村民的坟墓。土墩背面为东西向水泥排水沟,南北两侧均已变为农田。地面上发现陶器碎片,印纹陶片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回字纹等,从采集的陶器标本可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聚落址。遗址分布面积较大,从三普实地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看,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地遗址
高地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胥山村30组,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地势较高,土墩高1米。遗址东侧在地改田中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陶片及青铜剑一把,地面散落陶片甚多。1983年二普时采集到印纹陶片及石斧钺等,可判定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该遗址分布范围较大,延续时间较长,文化遗迹较丰富,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92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氏茶园遗址
章氏茶园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塘汇街道茶香坊社区(原茶园村),西南两侧临河,面积呈长方形,占地约1300平方米,茶地高出地面约1.3米。据章氏后人讲述,该茶园距今已有303年,清初期就有,其父亲章氏曾是教书先生,从浙江上八府某地运山地茶树在颜马浜以西一块高地上培育两年,移栽成功。后每年一直采制出售,以“家园茗茶”为牌记,成为嘉兴一项特产。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章园茶叶送展,获金牌奖。解放前后产量增至百斤左右,1963年由章家转为集体所有管理,仍以“章园茗茶”著称。2008年,以28万元价格卖给塘汇街道。嘉兴属平原地区,种植茶树极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助墓
严助墓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瓶山社区辅成小学内,是西汉名士严助的坟茔。严助(?~前112)西汉会稽郡吴县人,本名严庄助,辞赋家,富文采,擅辞赋,官至会稽太守。墓呈圆形,面积2157平方米,周长174米。墓丘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环境幽静。墓穴、墓碑已无存。据嘉兴人庞艺影《话说严助》一文考证,此墓的真实性尚且存疑。该墓历史悠久,为研究严助及当地古代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92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合项氏墓
洪合项氏墓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良三村6组,是明代著名鉴藏家项元汴的家族墓地,墓呈矩形,南北长约60米,东西长约40米,面积3064平方米,墓高出地面约2米。项元汴(1524~1590),字子京,号墨林,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精鉴赏,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储藏之丰,甲于江南,“极一时之盛”。据清光绪《嘉兴府志》记载,“项元汴之墓,在陡门桥南寒字圩”。1975年,嘉兴博物馆对此墓进行过抢救性发掘,从出土器物判定此处为明朝项元汴家族的墓地。项氏家族是嘉兴的名门望族,项元汴更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其收藏品今虽已散失,但许多历代佳品,经其鉴藏方存留至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曾植墓
沈曾植墓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太平桥村9组沈宦墓地,共有四座,墓丘呈圆形,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沈曾植、沈曾植祖父沈维鐈,沈曾植父沈宗涵和沈宗涵女儿的坟茔。沈曾植墓高2.7米,直径4米,沈维鐈墓高2.7米,直径4米,沈宗涵墓高2.3米,直径3.15米,沈宗涵女儿墓高1.8米,直径3米。墓地四角原立有界桩,现仅存一块,上刻正楷“沈宦坟界”,石桩高1.65米,宽0.325米。2009年,沈曾植墓经过修葺,面貌焕然一新,神道直通墓地,四周松柏挺立,墓丘圆整划一。沈曾植为清末大儒,在儒学、法学、史学、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钧儒家族墓
沈钧儒家族墓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长秦村8组,东临陆泾港,南200米处为沪杭高铁,坐西朝东,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是沈钧儒夫妇、沈钧儒父沈澡卿和其他家族人员的坟茔。沈钧儒墓碑上刻有“张梦婵夫人沈衡山先生之墓”、“民国丙子年二月立”。现墓碑由当地政府仿原物制作,原碑于1998年6月移置于沈钧儒纪念馆内。1963年沈钧儒逝世后,其骨灰埋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内,此墓仅葬有其妻张梦婵。沈钧儒夫妇墓北面为其父亲沈澡卿之墓,墓碑上刻有“清故朝议大夫秀水沈澡卿公之墓”。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原籍嘉兴,清光绪时进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界桥
国界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洪合村7组,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系三孔无栏石板桥,南北横跨九里港。全长18.6米,桥面宽1.59米,由3块石板并列组成,单块石板最大跨度5.68米。东西有桥额“国界桥”,下桥柱上刻有桥联:西为“披莱远溯夫余泽,端委常存泰伯风”,东为“星映斗牛临鹊贺,地连吴越判鸿沟”。额旁及桥身刻有卷莲等纹饰,桥柱内则分别雕刻二尊石像,北为吴王,南为越王,雕像线条简洁古朴。据历代嘉兴地方志记载,国界桥是古代吴越古战场地。据《史记》、《左传》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战于檇李,吴王阖闾死于此战。檇李是嘉兴春秋时的地名,国界桥所在地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