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东城区旅游
东城区景点介绍
后门桥(万宁桥)
后门桥原称万宁桥,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在地安门以北,鼓楼以南的位置。桥始建于元代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开始为木桥,后改为单孔石桥。万宁桥是积水潭的入口,并且设有闸口,漕船要进入积水潭,必须从桥下经过。万宁桥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是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也成为研究北京漕运的标志。现桥面已铺沥青路,仅存两侧栏板,河道已填平建房。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利时使馆旧址(紫金宾馆)
比利时使馆旧址在北京市崇文门西大街9号。就是台基厂十字路口东北角,现为紫金宾馆。很有特色的小洋楼。隶属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管局),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主楼前有一个小花园,旁边有四栋宅邸配楼。旧址现为紫金宾馆,不对外营业,而且在崇文门西大街的南门常年关闭,如果想进去可以从东交民巷的北门试试运气。景点位置北京市崇文门西大街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养性殿
养性殿作为太上皇帝寝宫,原为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此殿在光绪十七年重修后,除墨云室仍为和玺彩画外,其它均改为苏式彩画。景点位置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故宫博物馆基化门内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位于前门大街东侧。全称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始建于1903年,1906年正式启用,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一直是北京最大的车站,到1958年新建北京站后,前门东车站才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运输舞台,改成北京铁路职工俱乐部,1997年对原建筑开始进行维修、扩建,车站建筑为典型欧洲风格,现存建筑,除北部拆除部分以外,基本保留原状,现有地下二层,地上三层。交通乘坐地铁2号线到前门站下车,或乘坐2、5、8、9、17、20、22、44、48、59、66、67、69、71、82、93、120、126、608、622、623、快速公交1线、特4
北京普度寺
普渡寺位于北京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原为清初所建的喇嘛庙。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代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普渡寺始建于明代清初,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檐共3层,为建筑式中少见。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据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2013年5月,北京普度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婉容故居
婉容旧居,北京东城区鼓楼南帽儿胡同35、37号的旧宅院,原为清末代皇帝博仪之皇后郭布罗婉容婚前的住所,是婉容之曾祖父郭布罗长顺所建。此原只是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册封为“皇后”后,其父封为三等承恩公,该宅升格为承恩公府。作为“后邸”,加以扩建。西路四进院落。东路为三进院落。后院有假山、水池,东有家祠。西路正房即为婉容所居。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婉容旧居是由东、西两路组成,其中西路为居住区,由四进院落组成,东路为一小型私家园林,有三进院落,两路原共用东侧宣统年间改建而成的三间大门。婉容被册封为皇后,此处便是皇后潜邸,按规制将府门及前院扩大。改建后的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海关博物馆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的海关博物馆,是海关总署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也是全国海关唯一全面开放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1800余件藏品,系统地向观众展示了我国海关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展区中最特别的是“海关902”艇”,博物馆为其单独开设地下一层展出。它是一艘“英雄艇”,1992年1月23日,邓小平同志乘坐该艇从深圳前往珠海途中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的一部分。博物馆中许多展品都是具有很高价值。比如,“大龙邮票”于1878年由海关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被国际邮政局长协会列入73种世界各国最早邮票之一。绘制于1894年的《中国灯塔图》标明我国沿海地区的灯
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在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里。在路北,是东西走向的胡同儿。齐白石故居在雨儿胡同13号,是比较整齐的四合院儿。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东侧
协和医学院旧址
协和医学院旧址是比较早的建筑,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坐落在东单三条。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是协和的研究生院,一部分开放成协和医院的西门。建筑的体量很大。非常有特点。逛王府井或者来协和医院办事可以顺路一看。景点位置北京东城区帅府园胡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基督教会崇文门堂
北京基督教会崇文门堂,始建于1870年,是美国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在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礼拜堂。当时名为亚斯立堂.为纪念美以美会第一位赴南美洲传教的Asbury主教。教堂最初建成时,外观和现在一样,只是规模比较小,仅能容纳四五百人聚会。随着教会信徒人数的不断增加,1880年卫理公会在原址重建教堂,1882年新堂落成。该堂于1900年夏,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1902年清政府拨款重建亚斯立堂,于1904年春建成。此即今天的这座礼拜堂。当时亚斯立堂除拥有教堂及办公室、牧师住宅(均在后沟胡同2号、3号)外,还有孝顺胡同1至2号房产,崇内大街43号楼
朝内大街81号
朝内大街81号是“华北协和话语学校”的原址,是美国传教士在1910年作为语言训练中心和休息处建立的。90年代末,开始闲置。不知源自何时,网上开始流传该处“闹鬼”的轶闻,甚至网民们把这里称为北京四大“凶宅”之首。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81号院
东便门角楼
东便门角楼从明城墙遗址公园往东沿着古老的城墙一直走便到。其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楼高17米,通高29米。平面呈曲尺形,重檐歇山顶,两条大脊于转角处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绿剪边,四面开箭窗144个,前楼后厦。抱厦辟两门,门上各设直棂窗3扇,楼内立金柱20根,上下共分4层。整座楼建筑面积为793平方米。加之相连的南城墙,总占地面积约3654平方米。在与角楼相望的百米南城墙上,还保留着一座清朝正蓝旗军队用来插旗的夹杆石。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的内侧电话:010-65226008开放时间:8:00-17:00门
望灯
圜丘西南设望灯,系高2.15米,径1.4米圆柱形竹编灯笼。望灯杆高古尺九丈(28.8米),顶端有如意杆和滑轮,以控制望灯升降。下以石砌望灯台和夹杆石固定,旁以三根巨大木质戗杆支撑,十分稳固。大典于黎明前开始,届时望灯高悬杆头,以警示全坛庄重严肃。望灯明·清时为三座,1914年袁世凯祭天时伐倒两根,现仅存其一。
方家胡同
•方家胡同更蜕变为艺术范十足的文创街区,其中尤以46号院为“个中翘楚”。方家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北部,雍和宫大街西侧,属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有支巷通交道口北三条,北与公益巷、青炭局胡同、马园胡同相通。全长676米,宽7米,沥青路面。两侧门牌1—71号,2—76号,空缺66号。方家胡同,明朝属崇教坊,称方家胡同。清朝属镶黄旗,沿称。“文革”中一度改称红日北路七条,后恢复原名。清朝此地驻有神机营所属内火器营马队厂。据考,胡同内41号曾是白衣庵,殿中供奉观音像,后佛像被毁,现庙址仍存,已为居民住宅。据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中央戏剧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1949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开办,1950年4月2日,召开了中央戏剧学院成立大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中央戏剧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
北京铁路博物馆
前身是北京人俗称的前门老火车站,也叫“正阳门东车站”。该建筑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角,为欧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光绪27年),落成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建成后,前门老火车站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此后,该建筑经历了从清末民初、北洋政府、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到新中国成立的不同历史阶段,站名从正阳门东站、前门站、北平站、北平东站到北京站,经历多次演变,至1959年9月15日,新北京站开通运营,这座建筑完成了它作为铁路车站的历史使命电话010-67051638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甲2号(正阳门东南角对面)
万春亭
万春亭位于御花园内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万春亭、千秋亭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具体区别在宝顶上,万春亭顶部宝顶上有云文(或者火焰纹),而千秋亭则没有。电话010-65132255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御花园内浮碧亭以南
鲜鱼口美食街
鲜鱼口,北京著名胡同,是北京民俗市井商业的代表,与前门大街共同构成了老北京南城的标志性传统商业街区。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具有京味特色,鲜鱼口有众多老字号,如正明斋饽饽铺和长春堂药店、天兴居、兴华池、便宜坊、都一处等。景点位置东城区区前门大栅栏(近大栅栏商业街)
古稀门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弘历(乾隆皇帝)时年七十,太常寺官员建议在皇乾殿西侧辟一小型角门,供皇帝祭祀行礼出入以减少步行路程,乾隆欣然采纳。但又恐子孙均走此门形成懈怠不恭,便下诏明确“今后子孙寿达七十者方可出入此门”,故称此门为“古稀门”。以后,清代各帝均无高寿,事实上出入此门者仅乾隆皇帝一人而已。
圣弥厄尔教堂(东交民巷天主堂)
圣弥厄尔教堂,又名东交民巷天主堂、法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教堂坐北朝南,仿欧洲哥特式风格。砖木式结构,灰砖清水墙。立面做三个尖顶钟楼,用尖券、壁柱、彩玻璃窗和壁龛装饰。东交民巷天主堂是老北京城内修建的最后一个天主教堂,其所在地在建筑教堂以前属于法国领事馆的范围。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法国高司铎(神父)创建。1904年,教堂建筑竣工,正式开堂。开堂后的东交民巷天主堂以在华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主堂神甫和辅助神职人员均为法国籍人士,并归法国教会管理。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