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旅游
赤峰景点介绍
白音高洛窑址
白音高洛窑址位于巴林左旗东白音高洛屯,为辽代上京地区着名的窑址之一。面积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0米。地表散布大量的瓷片,品类以黑釉、茶绿釉器为主。窑室平面多呈马蹄形,窑壁为土坯所筑。窑址中除窑室外,尚发现有选料场,堆积有10公分厚的紫色碎石料。窑具中有匣钵、支、钉、垫等。
猴头沟窑址
猴头沟窑址位于赤峰市西南45公里猴头沟乡缸瓦窑村。窑址地处丘陵起伏的山区,中间为一狭长缓平地带,山下一条自西向东的季节河,窑址分布在河套的北岸至水泉沟屯的南坡。这里地下有煤矿资源和大量的优质瓷土,水位较高,为烧制瓷器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窑址在村东、南处分布密集。东西长约千米,南北宽约200—300米。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地表散布瓷片、窑具极为丰富。从采集的标本看,缸瓦窑以烧制粗白瓷为主,其次是缸胎厚重瓷,少量细瓷。器形以碗、盘、碟、壶、罈为主,也有瓶、罐、盂、盒、盆、玩具等。釉色以白釉为主,兼有三彩釉、黄釉、绿釉、茶绿釉、酱黑釉、酱褐釉、酱红釉和铁
赤峰清真北大寺
时代:清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清真北大寺建于1739年,历经200余年不衰,保留了原有的古朴风格,这里是穆斯林聚礼朝拜之处。寺院的建筑由正殿、配殿、望月亭、沐浴室等组成。正殿又分为宝刹、大殿、瑶殿3部分。其中宝刹是教徒礼拜时整衣、脱鞋处;大殿是礼拜场所;瑶殿则直通望月亭。望月亭高30米,顶部为铜质,俗称金宝顶。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夜节,寺院里都彩灯高悬,钟声不绝,人流如潮,热闹非凡。2013年5月,赤峰清真北大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庄遗址群
时代:夏至商太平庄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太平庄自然村村北的山岗上,为夏朝至商朝的文化遗址,是夏家店文化类型遗址在半支箭河流域分布的较为集中、完整的聚落遗址,由六处遗址组成,即庙东山遗址、老爷庙后山遗址、太平庄后山遗址、石砬子遗址、岱王山遗址,它们分布于相互临近的6个山岗上,彼此呼应,又各有特点。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家店山城遗址
时代:夏至商尹家店山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是夏朝至商朝的文化遗址,是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根遗址
时代:周南山根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南山根村,是周朝时期的文化遗址,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遗址于1958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调查一批青铜器的出土情况时被发现。出土文物有男女裸像青铜短剑、狐尾形饰、铃型器、狩猎纹铜环、铜刀、陶盆、陶鼎、陶碗、红陶罐等物品,其中男女裸像青铜短剑的出土在青铜剑中尚属首次发现,而且迄今仅此一件,其稀贵自不待言,同时也显示此剑的使用者具有特殊的身份。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饶州故城址
时代:辽饶州故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西樱桃沟村民委员会黄土坑村,南距西拉木沦河254米,是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分东、西两城,东城大西城小。全长1400米,其中东城长1050米,西城长350米,宽为700米,城墙基宽12米,残高2-4米,墙为夯筑,东西各有2门,门址明显,有瓮城痕迹;北面有等距土堆7座,南墙邂中有60平方米建筑台基1座,为南门遗址。东城东门附近有1建筑遗址,其上遍布冶拱焦渣和铁汁凝固物,并有大量铁丁、铁环、铸铁残片。城址西南方100米处,有石庙1座,当地人称“白庙子”。石庙雕工细腻、花纹工整、造型精美。城址西北方小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安州遗址
时代:辽、金、元武安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白塔子村,南邻骏马河,是辽代至元代时期的古城遗址。由于河水冲刷和耕种所致,城垣保存较差,多已不存,只有北城墙尚依稀可辨,其余为断断续续的灰土带。可见有三重城垣,最外一重保存最差,略呈方形,边长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边长约650米;第三重城垣保存稍好,向北回收,略呈方形,边长约270米。城门遗迹已辨别不清。城之周围有三处寺院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昌路遗址
时代:辽、金、元宁昌路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孟克河西岸平地上,东距河床500米,西侧靠山梁。现在城垣为长方形,南北约250米,东西宽225米,残高2米左右,其外又有围城墙,边长约600米,但因耕作平整只见灰土带。城内外有多处建筑基址,1974年农田大会战时均被夷为平地。是辽代至元代时期的城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音长汗遗址
时代:新石器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南约0.5公里、西拉木伦河北岸东山坡上.1986年修建平双(河北省平泉县--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店乡)公路时发现,经1988年、1989年、1991年三次发掘,揭露总面积7257平方米,文化内涵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南台子类型、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类型、赵宝沟文化、西荒山类型、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遗存遍布整个遗址,有房址17座、灰坑33个、墓葬6座.遗物丰富多彩,种类多,富于变化。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沟遗址
时代:新石器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地处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兴隆沟遗址分为三个地点,分别属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2001年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兴隆沟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在房屋形制、聚落布局、居室葬俗、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环境考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对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及早期社会发展进程研究、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均具有推动作用。兴隆洼文化中期聚落,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一处,距今约8000—7500年。地表分布有房址灰圈150余座,自东向西分成三区。三年共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帽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草帽山遗址,位于内蒙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北1公里的草帽山后梁上,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南北走向约2.5公里的山梁上分布着红山文化积石冢3处,2001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清理挖掘,墓地面积达600平方米,石砌建筑十分规整,建筑形式前坛后冢,用琢成方形巨石砌筑的祭坛,层层叠起,有方有圆,匀称有序地筑成三层台阶,距今约5500年左右。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上建筑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金字塔”,所出土的玉璧是红山文化玉器中迄今所知最明确的方形玉璧,陶器上的米字、十字等刻划符号在红山文化中也属首例。草帽山遗址对研究红山文化葬制、宗教祭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架子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马架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锡伯河北岸牛家营子镇,为新石器时代至周朝的文化遗址,是研究兴隆洼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座店石城遗址
时代:夏至商三座店石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区松山区初头朗镇的一座山岗上,俗称洞子山。是夏朝至商朝时期的文化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分布在洞子山山顶及南坡,海拔730米,西侧是临河断崖,北侧与阴河左岸的山岗相连接,南侧和东侧为沟谷冲积的平川地。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寂之寺石窟
真寂之寺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查干哈达乡,原称“后召庙石窟寺”,始凿于辽。1974年修缮石窟前-庙屋顶时,在中窟门楣上发现阴刻“真寂之寺”四字,知辽代称为真寂寺。石窟开凿在一座俗称“桃石山”的峭壁上,有南、中、北3个洞窟,坐西朝东,窟前是清代-教寺院善福寺,善福寺大殿南北长23米,宽6米,直接依附石窟而建。中窟规模较大,窟门内侧雕金刚力士像,窟内有主尊为释迦涅架像,两侧立有举哀菩萨及弟子17尊。南窟窟门两侧各雕金刚力士像,窟内坐佛1尊,佛像前左右侧分别为普贤菩萨骑象和文殊菩萨骑狮像。北窟分内、外二室。窟内浮雕坐佛、弟子、菩萨、供养人及天王像。
赵宝沟遗址
赵宝沟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保存较好的赵宝沟文化类型的遗址有:敖汉旗新惠镇东北25公里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北、兴隆洼文化遗址西南500米的小山遗址、敖汉旗烧锅地、南台地等。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前后衔接,其原型形成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赵宝沟遗址面积约9万平方米。房址平面呈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呈梯形,皆为半地穴式建筑,成排分布。与兴隆洼文化相比,赵宝沟文化的聚落规模明显增大,但二者在社区布局方面有很强的共性,如房址均成排分布,面积有大小之分等。这些共性与地域相同、技术水平相近、文化之间具有直接性传承关系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应归结为相近的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应瑞家族墓地
张应瑞家族墓地,又称元代蒙古弘吉剌部王傅张氏家族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国公府村北1.5公里的山脚下,于197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葬有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及两代先人和后人。墓地地处偏僻山野中,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较开阔的丘陵地,西侧有两道较深的冲沟,东北面地形成深浅不一的二、三道洪沟。墓地形成北高南低,南北宽,东西窄的地貌。墓地北侧的国公山及西山头,东坡地现有原墓地围墙基础遗迹,由此可确定墓地范围为东西500米,南北300米,占地15万平方米。青冢入口墓地中现存的“张氏先茔碑”及“住童先德碑”和“蓟国夫人刚氏之墓碑”记载了从元世祖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遗址群
红山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东北3公里红山北麓。为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存,距今约五千年。“红山文化”由此得名。包括聚落古遗址和古墓葬等。出土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以细泥彩陶和石耜最重要,在北方农业发展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红山区文化局、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红山史前遗址群进行考古调查,除实地考察了日本人1935年发掘的红山后第一、二地点的保存现状后,新发现了红山文化中期聚落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小型城址、夏家店上层文化墓地各一处,为全面认识红山史前遗址群的重要学术价值提供了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城城址
黑城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西南500米,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1976年清理出城址,分内、外城。外城俗称罗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宽800米,城垣基宽16~20米,残高1~3米,城中南部有王莽时期制钱作坊和窑址。内城在外城内偏北,俗称黑城,东西长700米,南北宽500米,垣基宽15米,残高8~9米,四墙开门,宽约9米,外设瓮城。内城西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善寺
宝善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驻地达兰花,蒙名为巴拉奇如德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原址在西拉木仑河北岸,赐汉名宝善寺,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迁于今址。宝善寺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建筑群,系典型的藏式建筑,有“小布达拉宫”之美称。原建有8座大殿,总建筑面积为11762平方米,现存的萨布腾拉哈木宫、苏克沁独宫2座大殿和1座葛根正殿,是阿鲁科尔沁旗寺庙中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萨布腾拉哈木宫分前后两院,前部分是寺庙主持葛根生活居住区,后部分是庙宇举行宗教活动区。主要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层迭有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