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景点介绍
六度庵
六度庵,位于五台县沟南乡沟南村沟南学校内。始创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坐北向南,四合院落式建筑,占地面积267平方米。小山门一间。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前出廊,悬山灰瓦顶,当心间门,两次间为窗,斗栱左右伸出花牙子。正殿檐下正中悬挂有匾书“智宏六度”。东西配殿各面宽五间,进深四椽,硬山灰瓦顶,当心间门,两次间为窗。2003年11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茹戏台
南茹戏台,位于五台县茹村乡南茹村。寺毁仅存戏台,创建及重修年代均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38平方米。戏台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前卷棚歇山、后卷棚硬山顶,七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翘。戏台内后槽明间设屏风。1985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普寿寺
普寿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55米,南北宽428米,占地面积10.9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清凉山志》载,清代重修。现建筑均为重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两侧为钟楼、鼓楼及念佛堂、客堂、五观堂。寺内存金泰和二年(1202)残功德幢1座。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嵌岩寺
嵌岩寺,位于五台县耿镇镇河北村。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清康熙年间(1622-1722)重修,其后各代均有修缮。占地面积约1073平方米。坐北朝南,原为一进院落布局,现已形成规模,有三处院落。中轴线上建有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伽蓝殿、地藏殿,照壁两侧有钟、鼓楼。钟楼为唯一的旧存建筑。寺内原存有清康熙、乾隆、嘉庆、光绪重修碑5通,现仅存清乾隆六年(1741)石碑1通。2003年11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谷北山腰塔
清凉谷北山腰塔,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南庄村西北约1400米处。现存有两座塔,一塔为无名塔,通高约7.5米,塔基为石砌六边形,每边长2.3米,塔腰为砖砌腰藻瓶式;另一塔为宽公无量和尚塔,大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五月建,通高约7米,塔基为石砌六边形,每边长1.4米,塔腰为砖砌束腰藻瓶式,塔刹较为完整。两塔占地面积15平方米。(《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射虎川二喇嘛僧舍
射虎川二喇嘛僧舍,位于五台县石咀乡射虎川村台麓寺西南角。二喇嘛本名依什棒搓,为黄庙台麓寺主持。在清末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曾代表清政府同八国联军德国统帅默什拉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停战合约。僧舍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5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青瓦布顶,堂二屋,堂前设厅,木雕券口,明间、两次间为隔扇窗,额枋施彩绘,屋内铺木地板。(《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射虎川戏台
射虎川戏台,位于五台县石咀乡射虎川村西北约1000米处的碧霞寺对面。原为奶奶庙的附属建筑,现庙毁,仅存两座戏台。据碑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建。占地面积370平方米。坐东朝西,两座戏台南北一字排列。北戏台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卷棚硬山顶,四檩卷棚式构架,前台敞朗,后檐墙辟二圆形窗,两山墙绘水墨画6.8平方米。南戏台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前歇山后硬山顶,四檩后廊式构架,后檐墙辟二圆形窗。1985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沟塔
寺沟塔,位于五台县豆村镇寺沟村北100米。据第三层塔碣记载,建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通高约15米,占地面积7.8平方米。塔基平面六边形,高1.34米,径3.08米,为砖砌束腰须弥座,上下枭、上下枋呈枭混式,壶门处雕各种花卉。塔身五层实心,一层檐下设五铺作双抄斗栱,南侧及相邻两侧刻方形假球纹窗;二层以上各层檐下均设仿木四铺作单翘斗栱,塔身下均施砖雕勾栏,并在二层南侧设圆形壶门,在相邻两侧设方形直棂窗。六角攒尖顶,上施塔刹,刹尖已毁。三层塔身嵌元代建塔碣1方。1987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天池寺
天池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大林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唐贞观二十四年(650)重修,元至正二年(1342)、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屡有修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503平方米,寺内现仅存正殿,为清代建筑。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明间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设直棂窗。殿内两山及扇面墙工笔重彩绘送子观音、伽蓝及护法金刚壁画14.7平方米。正中佛台一字排列佛像5尊。寺内存唐经幢1座,元重修碑1通,清重修碑4通。1987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级福田寺
五级福田寺,位于五台县东冶镇五级村中。据碑记,该寺建于大清嘉庆六年(1801)。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191平方米。一进两院,中轴线上分别为天王殿、过殿、藏经阁、正殿。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设廊,卷棚硬山顶,左右为钟鼓楼,天王殿旁开山门,月台上置石狮一对。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灰瓦顶,东西配殿各四间。藏经阁面宽一间,进深三椽,前设廊,单檐歇山顶,置百棂窗,后墙嵌石碣2方。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设廊,硬山灰瓦顶,左右耳房各间半。石碑3通分别为清嘉庆、光绪年及中华民国时立。福田寺外对面为戏台,面宽三间,深四椽,卷棚硬山顶。(《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阳坡道村妙德庵自然村北约33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69.78米,南北宽99.57米,占地面积6948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建。现建筑均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建。中轴线上新建天王殿、水池、文殊殿,东西两侧为钟、鼓楼及僧舍、五观堂。寺外新建有广济龙王殿,还有隐峰塔一座。仅存清代佛像9尊,隐峰塔1座,寺外山门处残存碑2通。2007年12月,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慈福寺
五台山慈福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西约3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85米,南北宽155米,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题记载,清道光元年(1821)重修。除山门为新建外,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五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和藏经阁,两侧为配殿、耳殿。寺内存宋代及清代塑像10尊,民国碑7通。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台沟村东约30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49.4米,占地面积为5028.92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元代及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修,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现存建筑除文殊殿为清代遗构外,余皆为新建。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文殊宝殿)。文殊殿为3孔窑洞,石砌台基宽12.08米,深9.56米,高0.35米,双坡石板顶,无梁式。寺内存宋代佛像1尊,明万历七年(1579)铁钟1口,清重修碑2通。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梵仙山灵应寺
五台山梵仙山灵应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新坊村南约400米。坐西朝东,东西长40.2米,南北宽24.95米,占地面积为100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明弘治六年(1493)重修。现存建筑除僧舍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影壁、山门和大仙殿,两侧为配殿和僧舍。大仙殿建于3孔石券窑洞上,台基宽11.6米,深7.6米,高0.4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卷棚顶。五檩前廊式构架,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斜方隔扇门。殿内佛台上一字排列狐大仙等风俗神像14尊。二楼有清代壁画23.88平方米。寺内存明重修碑2通,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铁钟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凤林寺
五台山凤林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新坊村火厂自然村西北1700米处。据《清凉山志》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彻天和尚卓庵修。“至明万历(1573-1620),庵改为寺,赐额凤林。”清朝、民国两代皆予以修葺,但此后却屡遭兵燹,最终被夷为平地。仅留二虎禅师灵骨塔和其弟子塔2座。1996年真慧和尚重建,保存清代风格,寺宇现在已初具规模。坐西朝东,东西长127.89米,南北宽100.3米,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2007年12月,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古佛寺
五台山古佛寺,位于五台县金岗库乡-石村西北约200米。坐西朝东,东西长137.15米,南北宽121米,占地面积约为1.7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民国11年(1922)重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予以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石牌坊、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两侧为钟楼、鼓楼、耳殿及配殿,院中部设东西跨院(新建),为僧房、客房、千佛塔(新建)。近年对诸殿重新修葺、彩饰。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广化寺
五台山广化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东南2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103.81米,南北宽132.27米,占地面积为1.28万平方米。据清《五台县志》记载,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现存建筑除文殊殿、大雄宝殿及耳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文殊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僧舍等,两侧又建有偏院,为五观堂、僧舍、塔、厕所等。大雄宝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四周围廊,七檩前后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前檐明、次间、后檐明间均设四扇六抹球扇门,殿内佛台新塑菩萨像4尊,寺内存有经幢5座,塔2座。1988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广仁寺(十方堂)
五台山十方堂又称广仁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营坊自然村内。坐北朝南,东西长57米,南北宽101米,占地面积5757平方米。据寺内石碣记载,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拨款予以维修,除斋堂、居士楼为现代建筑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献殿、大雄宝殿和如来殿(后殿),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殿、斋堂及客房。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4.6米,深11.4米,高1.33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四周围廊,廊柱间设青石质栏杆、栏板,前檐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球纹隔扇门,柱头两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海会庵
五台山海会庵,位于五台县金岗库乡金岗库村西北约15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64.61米,南北宽60.45米,占地面积3905.67米,创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十年(1904)重建,民国初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耳殿及配殿。除念佛堂与西南角库房外,余下的建筑皆为清代遗构。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9.35米,深10.4米,高1.1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檐柱间雀替浮雕二龙戏珠及双凤朝阳图,明、次间设四扇六抹雪花纹、梅华纹、回环纹格扇门。殿顶明间辟斗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明月池
五台山明月池,也称观海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黄土咀村北约16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62米,南北宽41米,占地面积为2542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载,始建于北宋。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修。除东偏院、木牌楼为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木牌楼、天王殿和金刚殿(金刚密迹殿),两侧为便门、配殿,东侧设跨院一所。金刚殿石砌台基,宽13.35米,深9.8米,高0.84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重檐后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上下层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斜方格扇门。殿内佛台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