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尧都区旅游
尧都区旅游景点
华门
华门由基座、主门与阁.楼三部分组成,是一座突出造型气势兼容各时期古建风格的宏伟建筑,每一部位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华门大台阶,就是一座寓意华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观。华门主门正前方长达25米的瀑布墙,代表着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高悬而下,华夏文明由此渊源。基座平台上方一双巨手托着一尊陶盆,体现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思想。陶器是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尧舜时期的主要用具,“巨手托陶”的石雕正象征着尧舜时期的文明地位。中间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个彩球,代表着尧舜之后夏、商、周、秦、汉等二十一个历史朝代,生动
临汾尧庙
位于城南约3公里处。史载,初建于晋,址于汾河之西。晋元康中迁于汾东,当府城西南。唐显庆三年(658)迁今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998年,两度重修广运殿。2001年,新增尧都广场及尧都华表。2002年,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尧庙宫及广运殿的重修,全面恢复宫内殿宇。主体建筑包括:宫门、仪门、光天阁,尧井亭、广运殿、舜殿、禹殿、帝尧寝宫等。尧庙尧庙(第一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尧都区南郊相传陶尧建都平阳,有功德于民,后人遂建庙祭祖。尧庙始建于晋,唐显庆三年(658年)重建,宋、元泰定、明正德和万历年间屡有
平阳鼓楼
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1600平方米,高40.5米,四面设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8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5米的券门。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上做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建筑独特,高大雄伟。古人称之为“拔地千寻,依云逼日”。可惜这样一座重要的古建筑,于1948年毁于战火。1983年,临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倡议全市人民集资捐款修复鼓楼。1984年开工,1986年恢复原貌。平阳鼓楼坐落在临汾市区中心。大约始建于北宋年间,金、元、明、清皆重修过,但楼体仍保持
尧陵
帝尧位列三皇五帝之一,被后世誉为“文明始祖”和“国祖”。尧陵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世称“神林”,高50米,周长300米,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寝中最为巍峨高大。尧陵四面环山绕水,古有“山环水绕土一丘”之说。尧陵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金、元、明、清均有修建,现存明嘉靖十八年所立的尧陵碑上刻绘着尧陵全貌图。1986年,尧陵被确定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第六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两级高度重视下,2007年4月3日,尧陵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复建设工程开工,2008年12月底一期修复工程竣工,完成陵区修缮、陵区涝河护坡、陵前大桥、陵前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博物馆
临汾市博物馆位于临汾市尧都区鼓楼西街海子边大云禅寺(俗称铁佛寺),成立于1964年10月,隶属于临汾市文物局。铁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顶宝塔、藏经楼,另外还有南北配殿、厢房等,多为清代重建。占地1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主体建筑金顶宝塔高约30米,六层,铁铸佛头,应为唐代作品,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体量较大的铁佛像,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珍贵资料。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现有藏品1000余件,以汉代文物为主,类别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铜器中以汉、唐、金、宋各个时期的铜镜颇
尧都大中楼
大中楼位于城中偏西街衢,俗称鼓楼,是临汾古老文明的象征。始建于何时,至今无确切文献记载。据史学界专家考证,平阳鼓楼有金代改建取名钟楼之说,现楼上悬有金明昌7年(1196年)铸造的万斤大铁钟l口,以此推断最晚建于北宋时期。据《山西省志》、《平阳府志》、《临汾县志》及碑碣载,鼓楼经历过7次重修。匾额也前后5次重写。楼从基座往上,总高24丈,其基座为长40米的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门洞上方各镌有石雕匾额,依其4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大中楼基座的东西两侧,均建有石阶楼门,40级
仙洞沟
位于城区西25公里,地外吕梁山南麓,总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是山西省人民01987年公布的首批风景名胜区。人文、自然景观48处,由南仙洞、北仙洞、云雾寺三大古建筑群组成。境内仙迹灿灿,石洞幽幽,山貌奇特,景色秀丽,随时令变化,景观变幻无穷。主要景点有:酷似仙女静卧的睡仙女峰;尧王夫人鹿仙女梳妆打扮的仙镜石、梳妆台,受惩罚的仙梯、仙磨;八仙聚会的会仙台;韩湘子舍身成仙的舍身崖;乌龙栖身的大、小乌龙潭;唐高祖李渊仙洞脱险遗留马蹄铲、南天门;秦琼为搭救李渊所遗留的将军柱、将军帽、拴马桩;宋王赵匡胤三游仙洞,遗迹众多,有宋王石、馒头岭、十八盘、狮子坪、豹榆等;姑
元代戏台
城区西北部,现存3座元代戏台,是我国罕见的一组古式建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村牛王庙戏台:位于魏村镇魏村北的牛王庙内。该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现存大殿三间,供祀牛王、马王和药王。戏台呈平面正方形,台基高1.4米,长宽各7.55米,为单檐歇山顶亭式建筑。东羊东岳庙戏台:位于土门镇东羊村的东岳庙内,始建于元至正四年(1345年),现存戏台和后土圣母殿。戏台坐南向北,正面敞朗,三面封闲,台基高1.75米,台宽7.75米,深3.5米,竖浅横阔,呈扁方形。王曲东岳庙戏台:位于吴村镇王曲村东岳庙内。戏台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是硬山卷棚式结构,民
高堆遗址
高堆遗址高堆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刘村镇高堆村西北约150米处遗址东临汾河,西靠吕梁山,属于吕梁山东麓的山前坡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层断面较多。50年代调查时发现。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2001年春,为了配合大运高速公路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现了主要属于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和陶寺文化的遗存,精致的房子、陶窑和规模较大的窑穴,说明这里在上述两个阶段是当时的中心区域和重要聚落,对解读临汾盆地史前时期的兴盛情况和原因具有重要意义。高堆遗址的文化面貌由其红褐色筒状罐与庙底沟二期接近,釜灶和釜形斝又具有陶寺类型早期特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古城公园
临汾古城公园是山西省临汾市第一座开放式公园,公园建设因地制宜以“古城”为主题,重点在于重塑临汾古城风貌,向人们展示临汾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一个属于临汾市的历史文化品牌,树立临汾的“文化古城”形象。临汾古城公园西区,以古城文化为主线,由湖面、瀑布、绿地、道路、广场、桥梁、雕塑以及餐饮、停车等服务基础设施所构成,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别是打造的“青铜古城”、“平阳名人”、“龙牛雄风”、“飞瀑流光”、“元代戏台”、“脸谱风韵”、“平湖水色”、“三桥胜境”、“石磨遗风”、“古船茶饮”等十个景观使古城公园的文化内涵大大提升,使古城平阳的历史得以再现,成为
大中楼
位于城中偏西街衢,俗称鼓楼,是临汾古老文明的象征。始建于何时,至今无确切文献记载。据史学界专家考证,平阳鼓楼有金代改建取名钟楼之说,现楼上悬有金明昌7年(1196年)铸造的万斤大铁钟l口,以此推断最晚建于北宋时期。据《山西省志》、《平阳府志》、《临汾县志》及碑碣载,鼓楼经历过7次重修。匾额也前后5次重写。楼从基座往上,总高24丈,其基座为长40米的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门洞上方各镌有石雕匾额,依其4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大中楼基座的东西两侧,均建有石阶楼门,40级台阶。
东羊后土庙
东羊后土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毁,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修,现存大殿、献亭、戏台等,其中戏台仍保持元代风格。戏台坐南朝北,平面正方形,面宽7.47米,进深7.55米。正面敞廊,三面封闭,十字歇山顶。台阶高1.75米,台宽7.75米,深3.5米,台前竖有二根园形抹角石柱,下有覆莲柱础,柱上浮雕莲花和牡丹花生童子的图案,内檐梁架斗栱三层,叠成八卦形藻井,结构别致精巧,故戏台又称八卦亭。戏台后墙壁画栩栩如生,东羊元代戏台是全国仅存七座早期戏台中最为精巧的一座,工艺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王庙戏台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山西共有54种地方戏曲,种类居全国之首。因而,作为中国戏曲发展重要标志的戏台自然也就很多。据统计,至今山西保存的古戏台有2886座,其分布几乎遍布山西各个地区,其中最古老的元代戏台有6座。位于临汾市西北25公里的魏村牛王庙内,始建于1293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戏台的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铁佛寺
铁佛寺,也称“大云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627~649年)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一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组成;二进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南北配殿组成;三进院落由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藏经楼及院落中心的琉璃金顶宝塔组成。根据碑文或梁架题迹可知:琉璃金顶宝塔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遗构,藏经楼为光緒八年(1882年)的遗构。大雄宝殿、天王殿、南北配殿、南北厢房虽无梁架题迹等文字记载,但从其梁架结构和构件特征分析,应为清代中期的作品。琉璃塔是寺院的主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曲东岳庙
王曲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民国地址: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戏台始建于元代初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原属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庙毁,仅存舞台。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部分,前檐为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后部建筑为元代遗构,平面略呈方形,台宽7.25米,面宽7.25米。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为台口。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无前后场之分。前檐两根粗大的木柱支撑大额,后墙及两山为土坯砌筑,形成了三面砌墙正面敞口的形式,斗栱为重栱双下昂计心造作法,内檐梁架结构尤为别致。台前有清代增建硬山卷棚顶抱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城堡遗址
金城堡遗址金城堡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刘村镇金城堡村西遗址位于临汾盆地西边缘,西依吕梁山,汾河从其东面流过。遗址50年代调查时发现。1993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复查,现存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从断崖上观察到的遗迹主要有灰坑及白灰面房址。遗物采集陶器以夹砂陶为多数,纹饰多饰绳纹,器形主要有釜灶、盆、罐、豆、杯、鬲等。其文化面貌与特点与陶寺遗址同类器物十分相似。应为龙山时代陶寺文化的又一处重要遗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烈士陵园
临汾烈士陵园位于城南尧庙宫北面,始建于1958年,后经过多年的修葺补建,现今已成了一座亭台厅堂错落有致、松柏花卉随风飘香、风景优美、肃穆雅静的园林。陵园座北向南,高耸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雄踞中心。-元帅的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镌刻于纪念碑正面。除此,园内还建有仿古式门楼、憩亭、“临汾攻坚”展览馆、《革命英雄纪念馆》、《临汾建设成就》展览厅、骨灰堂等。这些建筑设计精美,布局得体。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秦蜀南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子祠泉
介绍:龙子祠泉在山西临汾市西南18公里姑射山麓。群泉争涌,如蜂房蚁穴,四周渠道纵横,密如蛛网,流量6.25立方米,分12道官河,灌溉襄陵、临汾两县汾西地带。龙子祠即康泽王庙,位于龙子泉旁。每年四月十五日有庙会,居民云集。祠前有清音亭,亭侧有云津桥。祠创建于唐,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增修,明清时又予补葺,现存山门、过殿、中殿、后殿等为清重修。祠内碑碣甚多。山西临汾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靳遗址
下靳遗址下靳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尧庙乡下靳村遗址位于临汾市区西南约10公里处,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西隔汾河与吕梁山相望,南北为平坦开阔的临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1997年,砖厂在村北取土时发现大片墓地。1998年5月对己暴露的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累计清理墓葬533座。墓葬依头向不同可分为A、B两类,A类墓有随葬品,其中以玉器为主,还有少数陶器、骨器等小件饰品;器型主要有陶罐、瓶、玉蝉、玉器、绿松石腕饰品等。B类墓无任何随葬品。下靳墓地西侧紧靠汾河,北侧被一条深50米、西向宽10米的冲击沟破坏,因砖厂连年取土,墓地仅存西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洞沟碧岩寺
仙洞沟碧岩寺仙洞沟碧岩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尧都区金殿镇峪口村姑射山曾名南仙洞,唐武德元年(618年)开始修建,历代均有修茸,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碧岩寺分布在环形山凹中,依次有山门、二门、靠山廊、观音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愿来殿、南北厢房、又一山禅院、崇道庙等建筑。大雄宝殿、观音阁、神居洞为碧岩寺主体建筑。庙内有佛、道、儒三教泥塑89尊,均为清代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战役纪念馆
临汾战役纪念馆,又名临汾烈士陵园,位于临汾市区城南尧庙北面,始建于1958年,是为纪念临汾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而建造的。纪念馆坐北向南,亭台厅堂错落有致、松柏花卉随风飘香门前有徐向前元帅的全身站像,革命烈士纪念碑居园内中心。纪念碑正面是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园内还有圆顶公墓群等多处建筑。经过多年的修葺补建,临汾战役纪念馆已成为一座亭台厅堂错落有致、松柏花卉随风飘香的园林式纪念馆。红色链接临汾战役临汾素有“卧牛城”之称,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这座古城,内高外低,城墙坚厚,易守难攻。临汾战役发起时,城内驻有国民党阎锡山部第66师、胡宗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部尧都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