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珠海市旅游
珠海市景点介绍
斗门区博物馆
珠海市斗门区博物馆,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西堤路2233号,占地面积6118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楼高四层,内设展览厅6个。是由美籍华裔容兆珍、李如心夫妇捐赠人民币117万元兴建,并将其夫妇悉心收藏的百多件文物捐赠该馆。该博物馆属综合性博物馆,履行文物征集、收藏、研究、陈列和社会教育等职能,也是斗门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1998年起分别被命名为“斗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珠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珠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该馆除开设《历史文物》、《海外人士捐献珍品》等基本陈列专室外,陆续举办了文物类、地
阳光咀沙滩
阳光咀沙滩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阳光咀隧道附近,依山面海,由壁青湾、咸虾埕、沙拦仔等3个沙滩组成。壁青湾沙滩平坦、开阔,长约1000米,三面环山,面朝大海,景色怡人,海面经常有白海豚出没。沙拦仔、咸虾埕沙滩长约200米,清幽恬静,滩宽沙软,环山古树成荫,海岸礁石奇石林立、鬼斧神工、造型各异。
伟民广场
珠海市金湾区三灶伟民广场位于金湾区三灶镇金海岸大道西,其东西两侧为住宅区,北侧是三灶文化艺术中心和列圣生态公园。该项目地处三灶镇最繁华路段,周边的村、住宅、商场还有三灶艺术中心及山体形成了特殊的功能联系,是三灶镇标志性建筑。伟民广场是一个集纪念、--、娱乐、舞台表演、健身休闲、商业、人民防空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空间,包括总面积18000多平方米的地面文化广场以及11400多平方米的地下人防工程。公共地下人防工程可容纳约6000人的遮蔽避险,设置地下车位80个,地下商铺5600平方米。旁边是伟民陈列馆5524平方米,内设有林伟民展厅,图书馆、舞蹈乐器室、书法
徐城斋墓
徐城斋墓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年代为清。荒草掩映下,一个7层高的大墓豁然出现在加林山半山腰。阔大的形制,足以媲美一座城堡,这就是“中国买办之父”徐润的祖父徐诚斋的大墓。2015年12月10日,徐城斋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甄贤社学旧址
甄贤社学旧址位于珠海香洲区南屏镇甄贤小学。870年,回到中国15年的容闳不断推行他的教育计划,15年来他一直兴致勃勃地寻找强国之路,他找过很多达官贵人,最后被打动的是曾国藩,他决定和他的学生李鸿章一起上奏朝廷派遣子弟出洋学习。清政府为了自身的需要批准了。第二年容闳在自己家乡香山南屏建成了“甄贤社学”,“甄贤”乃培养选拔贤良之意。他希望通过这所学校选拔人才送往美国学习。■甄贤社学是中国最早的侨校1870年,容闳多年的愿望达成,清政府同意送学生去美国学习。然而,有着上千年仕途观的人们,对于西方的科学几乎闻所未闻,更不用说还要远涉重洋去学习了。朝廷虽然批准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山海战遗址
万山海战遗址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桂山镇桂山岛。1950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战役——万山海战,解放军“桂山号”舰艇在桂山岛抢滩登陆成功,与国民党守军展开生死搏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桂山号”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埋骨在此。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为后继部队的最后胜利开辟了道路,被赞扬为“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目前,桂山岛已经成为国防前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桂山岛不仅有历史人文景观,更有着秀丽的海岛风光及鲜美海味。每逢节假日,便会有不少游客登岛观光,来此放松身心。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容闳故居遗址
容闳故居遗址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南屏村。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元故居
古元故居位于珠海唐家湾镇那洲村的村口。据记载,那洲村古姓始祖于明朝景泰年间的古瑜保,是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现已免费对外开放。古元的父亲古万建年轻时生有一女古庆云、一子古俊。其妻病逝后,正好遇到巴拿马开凿运河的工程,古万建便跟随同乡漂洋过海到巴拿马谋生,在一间华侨经营的商店做杂工。几年后,他用自己积攒下来的工钱在当地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又娶了一位黄姓婢女续弦。1912年,古万建因思乡心切,把商店留给两个子女经营,自己偕黄氏返家乡定居。在那洲村口盖起了两间瓦房,购买了几亩田地,又过起耕种生活。后来包括古元在内的六位兄弟姐妹,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蚊尾洲灯塔
蚊尾洲灯塔位于佳蓬列岛的一个小岛屿上,始建于1890年,塔高18米,灯高43米,射程15海里。白色、方身、球形顶,结构错落有致,造型独特,宛如一座神秘的古城堡,是保存较为完整的百年老灯塔。蚊尾洲岛是珠江口外突向南海前沿的一座孤立小岛,扼守由东南亚一带往香港、澳门及黄埔港等地的航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英国人建蚊尾洲灯塔,不是出于善心,而是居于掠夺中国资源的考虑。据渔民张树德(68岁)讲,早在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就发现了离蚊尾洲5海里左右的北尖岛上,有丰富的云母矿,英国人挖了几十年。灯塔建成后,运矿轮船的密度增加3倍以上。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打响,英国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沙湾沙丘遗址
横琴岛赤沙湾沙丘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1968年发现,1983年12月试掘,出土陶器有釜、罐、圈足盘及彩陶圈足盘,纹饰有细绳纹、刻划纹、彩绘等,圈足盘上还有镂孔装饰。部分圈足盘施白陶衣,石器有斧、锛、球、砺石等,是研究珠三角海洋文明的物证。珠海沙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出土了许多房屋的遗址,破碎的陶片,零落的青铜器,精美的玉器,都隐藏着许多远古的信息,还有石斧、石刀、石锛等生产工具,尤其是大量出土的捕鱼用的石网坠,都说明了珠海这片土地与海洋的密切联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芝祠
瑞芝唐公祠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山房路,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著名买办、民族企业家唐瑞芝的家族祠堂;上世纪30年代曾经是中山县政府所在地,日军侵华时作过日-备司令部,解放后长期为当地中学使用。瑞芝祠坐西向东,硬山项,青砖墙,中轴线结对称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有石雕、砖雕、木雕、灰雕和鎏金等装饰。总面阔25.5米,总进深28.88米,建筑面积736。4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塘古村
官塘村位于珠海唐家湾镇,因其依山(七座山坡)傍海(湾),有七星伴月之势,故曰“七星地”。1300年前后,有蔡姓渔家在此开村;百余年后,又有卓氏从福建莆田迁来,因卓氏二世祖为“观严公”,取其谐音,遂命名此“七星地”为官塘。今天官塘2400多村民中以卓、佘姓为主,但作为曾经的小渔村,“疍民”(也被称为“流水柴”)总是如浮木般漂来,又如潮汐般退去,所以,官塘的姓氏尤为复杂,村内的“百家姓”石碑上,就刻有在官塘生息劳作过的96个姓氏。明清两朝人口大增,因人口压力,中原移民纷纷南迁,官塘村民开始亦渔亦农。生产方式的转换也带来文化的变迁,更多的人开始在官塘定居繁衍,
淇澳古村
淇澳位于珠海唐家湾镇,为偏僻的海岛渔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位居珠江出海口要冲,故上千年前即有渔民聚居,在岛上的后沙湾、东澳湾古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大量距今约4500至5000年的彩陶和白陶,它们是珠海迄今最早人类活动的证据,而东澳湾古遗址是珠江三角洲最典型最完整的沙石遗址。此外,在这面积不足18平方公里的的淇澳岛上竟有17座庙宇,浸透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村东祖庙始建于宋代,文昌宫建于清同治年间。
网山古村落
网山村自清朝乾隆三十年立村,地处南海之滨、崖门之东,依山而建,因村后的来隆山造型奇特,远观如同网状,遂因此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区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村落之一。这里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冬少严寒,夏少酷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一处难得的人居之地。由于网山古村至今仍保存着清代乾隆年间的诸多生活细节和场景,被一些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国清代古岭南人民居建筑的活化石”。网山古村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树间,远远眺望,绿瓦、黄墙、老树、古巷,夹杂着一股久远古朴的气息一齐涌入视线,深邃而幽静,宛如一幅秀山环抱,宁谧祥和的
莲花山古井
莲花山古井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乾西村莲花山南麓,建于宋末元初乾务开村后村场扩展时期,清道光辛卯年(1831)重修。井深5米,直径1.36米,重修时井上端砌青砖护井壁,另以四块花岗岩条石将圆井口改成方井口。据资料记载:重修时井台侧置有一花岗岩条石,长1.15米,宽0.45米,上阴刻“道光辛卯春阖里立石”,条石今已佚。莲花山古井是斗门区已发现的历史久远的古井之一,目前保存较好,结构完整、稳定,基本没有遭受大的破坏,水清洌,长年不竭,至今尚供村民使用。古井对研究宋末元初先民在斗门地区的繁衍生息、生产生活活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莲花山古井于2011年7月被核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村镇南楼
南山村镇南楼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南山村南基山上,建于民国14年(1925),由当地旅外侨胞捐资建造,建造费当时白银一万一千两,属防卫性护村岗楼。岗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644平方米。楼高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行楷楣额“镇南楼”,五层正面外墙行楷匾额“南乾锺瑞”,一至五层四壁分置四方形和八角形状窗口。楼顶悬挂示警用铜钟一座。该钟铸于民国十六年(1927),外壁阴刻楷书“南山旅雪梨广崇敬送民国十六年铸”等中、英文字体。镇南楼保存较好,在南山村历史上意义重大,具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对当地研究当地旅外侨胞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同时对研究民国时期地方治安防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斗门革命烈士纪念碑
斗门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龙西村霞山北麓,建于1980年,是斗门县(区)人民政府为纪念斗门地区在各战争时期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纪念碑坐西向东,由花岗石建成,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包括碑体、碑坪、栏杆、步级、坪道等部分。碑体分碑身和碑座两部分,通高11.50米;碑身呈四棱柱状,正面阴刻楷书泥金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研究斗门地区革命先烈的实物史料,于1988年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县(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财星阁
财星阁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大濠涌村,属于岗楼式建筑,建于民国11年(1922)。岗楼楼高五层,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通高14.6米,顶层南面花岗岩石匾额阴刻“财星阁”;岗楼呈四方形,夯土墙。一至五层四壁共分置25个射击孔。大濠涌财星阁作为民国时期村民抵御外部侵扰、守护家园的设施,是斗门区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岗楼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爱惜和保护,历经90多年风吹雨打仍基本保存完整。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北石桥
乾北石桥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乾北村,为东北西南走向石桥,建于明末(1641左右),当地人称之为“石桥头”。石桥横跨在龙漩窟(土名,山溪源头)及附近几条山溪的汇流段,由两块各长5.7米的花岗岩石板并排组成。每块石板的一侧边沿,均匀分布有50个开采石材时留下的半边方形楔孔。乾北石桥是斗门区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历史最早的古石桥,历经300多年,结构仍完整、稳定。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錀古墓
黄錀古墓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乾西村后山蛤婆岭,属重修墓,始建于明代正统六年(1441),原为明代进士黄錀的祖父黄宏道之墓。崇祯十五年(1642),宏道后人将其子黄隆及孙子黄鉴、黄錀、黄铎、黄钺,曾孙黄延珪等人的骨殖迁移至此墓合葬,称之为“五子陪葬”。1988年重修,重修墓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45平方米,为抄手墓,由墓碑、垄环、挂榜、拜台、月池等部分组成;以混凝土灰沙花岗石混合构筑。墓前两侧置立原石狮,高0.96米,两狮相距14米。1988年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县(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