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市旅游
汕尾市景点介绍
陆河观天寺
观天寺位处陆河县之东,主峰海拔约860米,有“离天三尺,离水万丈”之称的观天嶂,。该山巍峨壮观,峰峦耸立,绵亘数十里。山上雾绕云行,霞彩飘渺,变幻莫测,置身其中,如入仙境。山中之望海峰、小马头、大马头、斋公石、斋果石、蛤蟆石、“三姓地”、古刹名庵等,传说奇异。因观天嶂天造地设,人杰地灵之宝地,古人择址于此,建有寺观四座。一是石船寺,相传有千年历史,曾是明朝任礼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叶高标少时念书场所,据《陆丰县志》载“寺内有巨松十余株,系标手植”;二是鹅公庵;三是规模最大,“佛”、“道”、“儒”三教合一、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寺观“清霞洞”,远近信民感其灵验,
中正楼
中正楼位于陆河县螺溪镇新良村委赤黎塘自然村。建于1905年,坐北朝南,“上三下三一横屋加外横屋”布局,石脚泥砖墙。共有房子30余间,总面阔19.2米,总进深14.7米,占地面积282.2平方米,是一座较为完整的清末厅屋组合式传统民居。一脉山峦从西北蜿蜒而下直至屋后,状似蜈蚣下山,加之主脉两旁许多小山脉向下延伸,如蜈蚣之百足,故过去人称此处地理风水为“蜈蚣吐珠”。
蟠龙祠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部指挥中心旧址位于陆河县河田镇宝山村委青龙背自然村的蟠龙祠,始建于1923年,2009年重修,座北朝南,面阔19.3米,进深19.6米,建筑占地面积378平方米。“上五下五”布局,石砖墙,硬山顶,灰瓦面,琉璃瓦沟头滴水。堂内雕梁画栋,墙上花鸟壁画。上厅置龛供神主。正中上方悬挂“豫章堂”巨匾。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部指挥中心;是东一支队机关报《大众报》社址、是广东省通用“新陆券”及“河田流通券”钞票印刷厂的驻地。民国时期抗日名将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以及罗为雄、罗尚忠等官员为该祠题匾。据载,原全国人大常
曜德楼
曜德楼位于广东省陆河县河田镇圳口村委下园子村,座西南向东北,总面阔65.6米,总进深37.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466平方米,连门前禾坪和池塘共占地3385平方米。据其族谱载,约建于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是当地贡生陈亢宗等兴建的客家围屋。该楼有内外两围,内围门楼内为双厅双横屋。两座厅屋均面阔三间,当地人称为“上三下三”。-门厅内也有双横屋。灰沙土夯墙,木石梁架,灰瓦硬山顶。里面大院带小院,大屋套小屋,内外横屋均有多组小四合院,共约60多间房子。曜德堂是陆河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大、布局独特、建筑与环境协调、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梁架木雕、彩绘和墙顶壁画精美,对研
岳坑祠农会旧址
岳坑祠农会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南万镇万西村委岳坑自然村,与紫金县南岭、庄田等地相邻。始建于清康熙(1756年)年间,门楼坐西向东,主祠坐北向南,二进式院落,总面阔22.5米,总进深23.2米,占地面积522平方米。2005年重修后改花岗岩基脚,红砖琉璃瓦结构。大革命时期,岳坑祠是岳坑农会会址,原党的领导人古大存等一批领导同志曾在岳坑祠领导和开展游击对敌斗争。
神农庙
神农庙位于陆河县东坑镇大陆村委大路自然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坐东北向西南,是御赐太常寺少卿叶高标为缅怀和瞻拜中华民族先祖神农大帝而修建,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久经沧桑的神农庙几度修缮,最近一次重建是1994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后神农庙停止官民集体祭典活动,庙宇也因年久失修成废墟,原立碑记、神像及部分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已不存在。神农庙为“上三下三一天井”结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主殿正中供奉神农大帝,门榜楹联题写的“神农庙神恩广布帝德长存”引人注目。神农庙是陆河县内以及邻县区信民们朝拜的场所。
迳宫遗址
径镇迳宫遗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上径村委下屯村,座西北向东南,原宫修于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硬山顶土木结构,因年久废毁,于2004年重建。新建镇迳宫于原址稍前移,面宽24米,进深17.23米,占地面积约414平方米,现存有乾隆二拾六年辛巳岁捐修碑刻二方,其中一方残存上半部。上径镇迳宫遗址为地方神庙,主祀三圣大帝,即神农帝、关圣大帝和五显华光大帝,所以又称三圣大帝宫。此外,还旁祀伯公老爷、石古大王、指挥老爷、左判官、右把衙、千里眼、顺风耳乃至关爷的随从关平和周仓等。镇迳宫是客家人文风俗的产物,对于当地民俗史的研究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鹿洞祖庙
鹿洞祖庙位于广东省汕尾市--北中村委衣屋自然村。始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目前建筑风俗为清代修建,坐东向西偏南1°。整体建筑包括古庙、古巷、花台、禾坪、池塘。古庙面阔10.6米,进深14.8米,占地面积156.88平方米。为“上三下三”分布,属砖木瓦结构。包括上厅、左右廊、天井和正厅,屋面叠灰瓦、绿琉璃瓦沟头滴水,木雕梁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青砖墙体,石脚,墙楣壁画,动物、人物、神话故事灰塑于门廊墙内,技艺精湛。门廊、井廊等梁架皆取材于坚固耐用的红木,雕刻精美。其建筑风格对研究当地清代的木雕、壁画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红二师纪念亭
红二师纪念亭位于陆河县新田镇激石溪村三江口自然村,座西北向东南,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始建于1997年12月。纪念亭是六角柱亭结构,尖钻顶,亭顶饰盖黄色琉璃瓦,地面铺设花岗岩板材,整体平面呈一锁匙状,意为“红二师”开创了激石溪红色革命根据地;亭座至虹梁底高为1.9米,柱高为2.7米,五星徽杆为1.07米,意为“红二师”到达激石溪的时间是1997年10月;亭座配以七级台阶,每级高10厘米,共高70厘米,意为“红二师”创建激石溪革命根据地70周年(1927年—1997年);五星标志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军徽;亭底座为不等角六边形,对角面向南北,意为“红二师”为革
共光旅游风景区
共光旅游风景区:共光村是中国青梅之乡,梅园又称青梅园、梅花园、青梅村、梅花村、世外梅园、香雪谷、共光青梅旅游风景区等,辖区面积约9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6.7公里,全村共种植青梅5500多亩,人均拥有青梅近5亩,每年举办摄影大赛;青梅节;梅花节;每年庙会。梅花期在春节前后开放,每逢花期,漫山遍野,梅花盛开,飘香四溢;青梅成熟初夏(4月-5月)让游客感受在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到梅香。
鹰嘴峰风景区
鹰嘴峰风景区:老鹰嘴又名鹰嘴峰、鹞婆嘴,地处陆河县城近郊,距县城3公里,景区峰峦叠嶂、树木葱茏、怪石群簇、形态各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塑了许多奇观。上鹰嘴峰、下鹰嘴峰,因远远望去犹如两只仰天长啸的苍鹰雄姿展翅欲飞的神奇姿态而得名,这两只大雄鹰全是大石头堆彻而成。
海丰县博物馆
海丰县博物馆(HaiFengCountyMuseum)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人民西路,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海丰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9年底,新的馆址正式布展,免费开放。新馆址占地面积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宫红场旧址西侧,与文化馆、图书馆合称海丰文化城“三馆”,年接待观众量约1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约6.8万人次。海丰县博物馆一楼为临时展厅,是开展临时展览、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二楼为基本陈列《海丰历史的记忆》,有远古文明、沿革发展,近代风云和民俗民艺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海丰出土的文物,历史图片、场景
马路顶林氏宗祠
马路顶林氏宗祠又称“海陆惠忠义节孝祠”,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该祠宇抬梁式梁架结构,总面积约600多平方米,为一座平面五间二进院落,四合院布局,为清代粤东祠庙建筑代表作,是设县衙的唯一古遗址,且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2011年,被公布为汕尾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古村
白沙村旧称碧岸村,它依山傍水,从空中俯瞰全貌好似一只硕大的螃蟹。村后小山树林覆盖,盛夏草木盛开,芬芳四溢,候鸟啧啧成韵,令人心旷神怡。村前是开阔的田野和塭港,深秋绿稼盈亩,青蟹满池,渔舍临岸,水鸭盘空。远处“乌坎港”曲水荡流,潮起潮落,鱼鸥逐浪。自然环境相当优越。白沙村(包括龙珠、德安二个自然村),现有人口9300多人。全是沈姓,操“福佬”方言。白沙村自南宋孝宗帝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至今已达八百余载。据长辈口耳相传以及现有的田地、宅地、坟墓等的地名综合考证,白沙村曾有“许、洪、邱、李、林、郑、白、沙、黄、林、陈、杨”诸姓氏聚居,后外姓逐渐他迁,才
虎坑古村
虎坑村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博美镇北郊,寨门前有一口腰兜池塘,池外水田横穿南北,小山丘起伏连接村落四周。八万河从该村后面流向南端的乌坎港。村落周围长满榕树、青竹、荔树等数十种树木,多株榕树已经五六百岁了!虎坑村现有十三座年代久远的祠堂和古民居。祠堂样式有宗祠、家祠、祖屋、四点金等等;古民居建筑样式有下山虎、二间直、独脚靴、封厝包等等。该村年代最久的林氏宗祠占地面积326平方米,相传与清代潮州状元林德镛有关。人们熟知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相比之下清代潮州武状元林德镛就寂寞了一些。相传当年林德镛主仆上京赴考,路经葵潭、巷口、大溪头,到达虎坑村时天色已暮,于是上前借宿
大塘古村
大塘村位于陆丰市桥冲镇西南部,村落南北边各有一条河流如玉带般环饶该村,故称金带塘,简称带塘,后称大塘,以闽南褔佬话为方言。大塘村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总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现存布局整齐、规模颇大的明清时期闽南古民居群,是粤东地区保存较好的闽南民居建筑群。出生于大塘村的华侨巨子、马来西亚槟城实业家、曾是槟城惠州会馆最著名的中兴领袖卢文仪,曾于1924年汇巨款在大塘村建骑楼商铺共60间,占地百亩,保留至今,成为粤东地区不可得多的一道风景线。大塘村是同祖同宗的卢姓集居地,现全村人口约万余,分南社、北社、明珠村、新乡。卢氏大宗祠内悬挂一幅康熙年间
大楼古村
大楼村历史上称善庆楼,始建于明弘治5年(公元1492年),现有2000多人口,林姓,大楼村的建筑风格系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子午正线分金,建于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4年),乃七世祖举人可盛公所建,历九年建成,八世祖进士林呈祥之妻王氏(乃当朝姓王的宰相之女,称“京奶”)及其子林长春再于不断完善,距今四百多年。大楼村位于陆丰市西面,距离市区中心10公里,与潭西镇政府所在地相连,东经116°06’,北纬22°45’,海拨约90米,国道324线,深汕高速公路在村后穿过,村庄面南背北。大楼村主建筑是包围式的整体,进入正大门前厅连天井,天井左右两边
陆丰龙江古寺
陆丰龙江古寺位于博美镇北郊,居山麓而建,距广汕公路约600米处,古寺坐北朝南,蜿蜒的八万河绕寺而过,给古寺增添了几分秀丽。龙江古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寺始建于北宋崇宁年代公元1002年2月,为观音庵,后称龙江院。从此,这座山有观音菩萨而得名“佛祖山”。由于龙江院地处粤闽水陆交通要道,陆路从这里前往京城;码头船只来往频繁,居民集市交易方便,生息兴旺。据说,古代的高官贵族,商贾名流,路过古寺都要进入庵内谒见烧香叩拜,长年香火不断。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农历五月初四日,龙江院被清政府放火烧毁,该寺的和尚为避免残害跳江归天,古寺东侧河边相传为和尚潭,由
甲子玉清官
玉清宫,当地人习惯叫“玉帝宫”,位于甲子镇东方村(原鹿角头村)东北方向的渡头山上。玉清宫始建于宋朝末代,距今七百多年。清康熙九年重修;道光十二年被强台风摧毁后,十九年由道士廖道寿主持重建;民国二十二年又被台风摧倒,道士走散。之后,由于失修及经“文革”期间破“四旧”的清理,玉清宫仅存一片废宫。直至一九八一年,开始接受社会热心人士和回乡探亲的港澳台同胞以及侨胞的支持和资助下着手修建。经多年来的积极筹措修复工作,现有大小殿房二十五间,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恢复和扩建后的玉清宫,按道教规范格式建筑,结构严谨古朴素雅,造型美观,殿内塑有道教供奉的多尊神像,已投入资金
紫竹观
“紫竹观”(群众习称“湖口庵”),位于今河西镇湖口村大峰山风景宜人的南麓,登山远眺,河图胜景,乌坎归帆,让人目不暇接。交通十分便利,横贯陆丰的广汕公路仅在观前一公里处,距离陆城约六公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陆丰最早的道观建于清康熙廿七年(公元一六八八年),位于东海镇彩园寨,时称“觉生观”。后嫌城镇嘈杂,在惠州“元妙观”钟玉章住持的提议下,于一八九七年选中今河西镇湖口村大峰山南侧,由其徒孙陈宗贤负责建造。竣卫落成时,改原“觉生观”为“紫竹观”由此得名,延称至今。“紫竹观”历史悠久,属全真正宗龙门派道观,与博罗罗浮山的“冲虚古观”、惠州“元妙观”、广州“三元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