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景点介绍
曾田镇革命烈士陵园
曾田镇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东源县曾田镇岭岗山。该陵园建于1966年,1998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陵园主要为曾田镇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29名烈士而立。陵园由门楼、纪念碑和烈士墓组成,占地面积479平方米。纪念碑由碑座、碑身组成,上尖下宽长条形。碑座为长方体,正面镶有阴刻大理石“扩建革命烈士陵园碑记”和“郭常检烈士生平”、“包维忠烈士生平”碑文;碑身镶嵌有大理石阴刻“革命烈士纪念碑”字,字体隶书黑色,碑顶有大红五角星。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漳溪乡革命烈士陵园
漳溪乡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东源县漳溪乡中联村——漳溪乡人民政府后的一个小山岗上。该陵园建于1967年,2005年重修,是为纪念漳溪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陵园门楼牌坊,明间横额镶嵌浮雕铜字“革命烈士陵园”行书。陵园中间纪念碑,空心混凝土砖砌而成,长方体尖锥顶通高7.5米,由碑座和碑身组成,碑座由四级水泥台阶由下向上收缩台阶,碑身四边由钢筋混凝土砌筑边框,红砖砌身,攒尖顶。正面碑身镶嵌灰塑浮雕行书漆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在字下还镶嵌有青麻石阴雕“革命烈士碑志”石匾。陵园坐西向东,呈砖石形,由门楼、牌坊、石阶、纪念碑及围墙组成,长17.2米
黄村镇革命烈士陵园
村镇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所在地的东面富丽岗山顶上。该园建于1957年,陵园中间,屹立一座高约12米的纪念碑。碑正面写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大字,顶上有一火炬,下面刻有碑文及102名烈士英名。内葬有原县委书记江尚尧,特派员周立群,县委委员、--部长丘国章等烈士遗骸。纪念碑后面有一颗五角星,厚74厘米,角尖长2.27米。纪念碑前有六角纪念亭,亭下可供人乘凉休息。全园面积2000平方米。瞻仰者拾级而上,登至碑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园中俯视整个黄村圩镇农村,尽收眼底。2006年10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莞革命烈士陵园
上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上莞镇新南村彭屋岗。20世纪50年代在学堂岗建造了烈士碑,因四周被建民宅,1991年迁于现址建了一座纪念碑,2002年扩建为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亭、休息长廊各一座,两面题词墙有任仲夷、林若、梁威林、郑群等20多位老领导的题词。园内外建有20多个形状不同的花坛,遍植花草树木。陵园正门之上书-“革命烈士陵园”,两个副门,门柱有两副对联,一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另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大门两边屏墙用花岗石镌刻毛泽东主席《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两首七律诗以及《钢铁连之歌》《九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曲龙支部旧址
曲龙支部旧址位于东源县康禾镇曲龙村。1925年冬,在海丰农-动的影响下,由钟子怀、刘西琴等发动组织了河源县的第一个农民协会“苏维埃曲龙农民协会”,会长由赖民担任,会址就设在这座房屋中,从此东源县的农-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起来,不到一年时间,在全县就组织了24个农会,会员2400多人。1927年冬,建立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曲龙党支部,赖民任支部书记,直属中共紫金县特别支部领导。旧址是一座民居,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二进三间布局,通面宽13.5米,进深44米,总占地594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砖石墙脚,泥砖墙,墙体搁檩承重,悬山顶。2011年,东源县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后东特委驻地、《星火报》旧址
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简称后东特委)、《星火报》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永新文秀塘。1941年2月,经省委批准,在龙川县水贝成立了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特委书记梁威林,组织部长张直心,宣传部长饶璜湘,青年部长李汉兴(张日和),妇女书记李静芬(后徐英),直属粤北省委领导,辖紫金、五华、龙川、河源、和平、连平、新丰等县和兴宁西部。1942年3月,特委领导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河源县黄村地区的党组织和群众基础较好,地处紫、五、龙、河4县结合部,且山高林密,便于开展游击战,故将特委机关由龙川水贝转移到黄村文秀塘。1945年2月,中共后东特委在恢复组织活动的第一次会议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
中共九连地委及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东源县上莞镇新南村六角楼。1947年2月,中共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九连工委)在香港成立,严尚民任书记,同年3月,严尚民等九连工委成员进入九连地区,领导恢复武装斗争。1948年6月,中共粤赣湘边临委派黄松坚、梁威林到船塘,在白竹坑召开九连工委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五项决议,将九连地区划分河东、河西、连和、和东四个战区。改九连工委为中共九连地方委员会(简称九连地委),由魏南金、钟俊贤、郑群、黄中强、吴毅、卓扬、张华基、林镜秋、骆维强等组成,魏南金为书记,钟俊贤为副书记。将九连地区武装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钟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川第一个农会旧址(塘耙屋)
塘耙屋——龙川第一个农会旧址位于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塘耙屋。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动讲习所开学,来自龙川黄布的黄超凡参加讲习所学习。毕业后,黄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后受组织派遣回家乡开展农-动。同年9月,黄超凡在家乡欧江塘耙屋建立龙川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开龙川农-动之先河。因农会设在塘耙屋,固称“塘耙屋农会”。黄超凡任会长,后由黄伯隆接任。在塘耙屋农会的影响下,龙川县其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大大促进全县农-动的蓬勃发展。
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县农民协会旧址(戴家祠)
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戴家祠。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1925年10月随第二次东征回乡的共产党人黄觉群、曾培霖等,国民党人张重耳等10多人,奉命留驻龙川县城。黄觉群、张重耳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从事领导与开展龙川国民革命运动。随东征军返乡的还有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同学很知己”的邹世骏。邹受周恩来指派,以东征军总政治部社会科特派员身份回乡开展工农运动。同年11月黄觉群、黄天泽发展黄日初、杨复生、黄鸿良、黄伯隆、邓国章、黄自强、陈增翼、罗一如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龙川县城戴家祠创立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
龙川县农民讲习所旧址
龙川县农民讲习所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郑、叶家祠。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1927年1月,广州农讲所第五届学员黄自强,在龙川郑家祠堂创办县农-动讲习所,国民党县长罗俊超兼任班主任,黄为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务。龙川农讲所仿效广州农-动讲习所的办学宗旨与具体做法,举办农运训练班,招收学员100余名。学员一半来自龙川各区乡选送,另一半来自兴宁、河源、和平三县。县农讲所设于县城郑家祠与叶家祠,学员均自费,吃住在客栈,每日三课两操在所内进行,还兼有阅览室供学员阅读进步书刊。农讲所原定学员4个月毕业,后因蒋介石发动政变,提前结业,回到各自区域开展农运。两祠均建于清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县第十区农协会旧址
龙川县第十区农协会旧址位于龙川县车田镇华光庙。1925年龙川特支成立后,积极推动开展农-动。是年12月,农-动基础较好的第一区(县城)、第三区(鹤市)、第十区(车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十区农协会在车田的华光庙成立,巫亚海任协会主席,委员有:邓鸿芹、彭赤霞、邓湘屏、邓巨青、彭思强、陈珍甫、陈欣如、彭永龄、陈桂林、邓亚林等人,同时组建由数十名青年农民组成的农军。协会成立后,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号召农民兄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为维护农民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积极开展“二五”减租禁,-等斗争。农协会活动的开展,为后来龙川县革命斗争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奠定了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五兴龙临委旧址
中共五(华)兴(宁)龙(川)临委旧址位于龙川县霍山风景区大乙岩。1928年春,五华、兴宁、龙川的中共组织,执行东江特委指示,组织举行了“年关暴-动-”。3月27日兴宁党组织的刘光夏、蓝胜青率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进攻下堡民团失利后,经叶塘并得龙川铁场桥头一带农民的支援,退守霍山。与此同时,五华及龙川鹤市暴-动-失败后的部分农军和党员骨干,亦陆续会合于霍山。国民党当局探悉后,便于4月3日纠集五兴龙三县地方武装1000余人,合力“会剿”霍山。为摆脱困境、统一指挥,成立中共五兴龙县临时委员会,推举叶卓(龙川人)为书记,刘光夏、蓝胜青、古清海(五华人)为委员。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龙川县委旧址
中共龙川县委旧址位于龙川县回龙镇园田村袁高榕屋。鹤市暴-动-失败后,龙川特支和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遭到疯狂的围捕杀害。生还者均被悬红追捕,被迫背井离乡外出谋生,龙川的革命斗争活动逐渐由川南地区向川中、川北转移。为适应新的革命斗争形势,1929年1月,东江特委决定在大塘肚成立中共龙川县临时委员会和龙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以领导和组织大塘肚农会以及龙川中、北部地区的农会抗租废债,打击地主豪坤等--势力。叶卓任县临委书记,陈锦华为副书记;胡燧良任县临革委主任,曾彪、吴子廉任副主任。同时建立龙川县游击大队,陈锦华兼任大队长。同年12月,中共龙川临委遵照广东省委给东
中共赤龙铁区委旧址
中共赤(岗)龙(母)铁(场)区委旧址位于龙川县田心镇东友村小东坑下围。旧址建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进四横一围龙,正屋上五下五布局,总占地建筑面积1875平方米。1929年春,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在回龙大塘肚成立,同时设立赤龙铁,龙(县城)老(隆)鹤(市),岗(罗岗)马(石马)坪(大坪),罗(罗浮)黄(陂)区等4个联区政府及其中共区委,骆均光(后曾彪)、崔兰、蔡梅祥(后罗宝良)、刘汉(后刘卓中)分别任4个区的区委书记。1932年,为适应斗争需要,中共赤龙铁区委从回龙园田迁至田心东友村,继续领导赤光、龙母、铁场人民坚持游击战争。
龙川重建党后的第一次全县党代会旧址(读书坝余进文屋)
龙川重建党后的第一次全县党代会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读书坝余进文屋。1938年12月下旬,广东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尹林平抵老隆指导工作,尹在听取县临工委组织部长李健行的龙川工作汇报后,在莲塘小学主持召开县临工委会议,传达广东省委指示,将县临工委改为县委,李健行任县委书记。次年2月间,李代表龙川县委参加在紫金古竹举行的东江党代表会议,回到老隆后,于2月24日在莲塘读书坝余进文家楼上,主持召开龙川重建党组织后第一次党员代表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县各地党员代表12人。主要议程是选举龙川县委成员,黄慈宽当选为县委书记,张凤楼为组织部长、魏南金为宣传部长、刘汝琛为青运部长
下围文昌阁
中共粤北省委、后东特委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下围文昌阁。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广东省委机关迁址韶关(1940年11月撤销省委、设立中共粤北省委和粤南省委)。为加强对龙川地方党的领导,省委派李建行、张凤楼抵老隆工作,同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11月下旬,省委宣传部长饶彰风抵老隆传达省委指示,指导龙川党组织工作。在饶的主持下,于龙川老隆虾公岭头小山上的“贞节牌坊”下召开会议,成立龙川县临时工作委员会,黄慈宽任县临委工委书记,李建行、张凤楼分别任组织和宣传部长。为掀起龙川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临工委”领导下以莲塘小学(文昌庙)为据点
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旧址
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中心小学。1938年底,刘汝深率“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抵老隆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龙川县党组织和抗日东江区队的宣传发动下,龙川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热忱日渐高涨,建立了许多抗日救亡机构与团体,如龙川县抗敌后援会、龙川县民众抗日战时动员委员会及其政工队、龙川抗日自卫团等,各区、各乡抗日救亡组织亦相继诞生,如抗日自卫队、农救会、民众抗日自卫协会、青年救亡先锋队、青年工作团等。为统一领导全县各抗日组织和抗日团体,形成更强大的民众抗日力量,龙川当局决定于1939年2月28日在县城小学(今佗城中心小学)礼堂召开大会,成立
龙川党组织学习班与交通站旧址
龙川党组织学习班与交通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涧洞村瓦口碉楼。1941年2月,后东特委在龙川县老隆镇成立。为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后东特委依据东江抗日后方国统区的实际情况,率先在龙川为各县党组织骨干举办各级各类学习训练班,以增强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开展秘密工作的能力。自1941年6月至1942年2月,在后东特委的指导下,龙川县委先后分别在龙母永和、紫市南客寮、老隆涧洞、通衢田心屯、涧洞刘国-、登云郑美林、郑风家中举办各级各类的学习班。学习班多为每期10天,训练的对象有各县区青运干部、妇女党员等。涧洞碉楼为当年学习班培训阵地之一,是中共龙川地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大洋楼。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军级)成立。1月17日,原粤赣边支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5月14日,东二支队在边纵领导下解放老隆后,支队司令部曾一度迁驻水贝大洋楼,以大洋楼作为首脑机关,指挥围歼龙川北部残敌以及部署龙母战斗等。其间,边纵副政委梁威林,东二支司令郑群、钟俊贤(后),政委黄中强,东江人民行政委员会主任谭天度等人都曾先后居住在大洋楼。水贝大洋楼是一座两层的砖石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独特,融中西合璧。该楼原是当地一豪绅私宅,龙川解放后,该
鹤市武装暴动旧址
鹤市武装暴-动-旧址位于龙川县鹤市镇街道。1928年春,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和“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成立后,为配合东江地区“年关暴-动-”计划,决定于3月上旬进军鹤市,举行首次武装暴-动-。9日晚,工农革命军编队400多人在坪田分水坳誓师出发,黎明前抵鹤市墟镇附近埋伏。凌晨5时,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黄克下达进攻令。农军乘夜色涉水冲过桥头,于街内与敌展开-战,经激烈巷战,敌军败退,黄克率队冲入街内占据敌区署。但坐镇鹤市的县警大队长黄雨生在-战时趁夜色潜出墟镇。工农革命军胜利缴获敌军-25支、战马一匹,抓获俘虏一批。战斗结束后,农军张贴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的布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