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旅游
韶关市景点介绍
石下古村
位于始兴县西南5千米沈所镇石下村。据族谱记载,石下李氏始祖火德公,原居福建宁化李家坊,时值宋、元兵燹,携妣避乱于上杭,历经数次徙居始兴碰塘水,后至此,450多年,繁衍20多代,现人口3000多人。始建于清乾隆甲申29年(1764年),后迁至石下,其后裔李必盛(火德公)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村坐北朝南,地处浈江-墨江盆地南部,南朝围溪岭,北遥靠塔岗岭南麓,东北、西北有墨江和沈所河流过,北与沈南村毗邻,东与城南镇接触,南与石内村和围溪村相伴,西与群星村并肩,全村由李氏宗祠-贞胜公家祠-贞胜公围屋-肇迹公-贵公-乔栋公-荣公-仕凤公-本立公-
凡口国家矿山公园
广东凡口国家矿山公园是国家批准建设的第三批国家级矿山公园,是继深圳凤凰山、韶关芙蓉山之后广东省第三个国家矿山公园,也是广东省首个在产矿山建成的国家级矿山公园。广东凡口国家矿山公园于2011年8月由仁化县人民政府启动申报工作,2012年10月经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初审,2013年1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广东凡口国家矿山公园资格,2014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2015年8月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一期建设工程验收。公园规划建设总面积4.5平方千米,设置野营、休息疗养、游乐、接待服务和行政管理5个区域,主园区建设面积0.284平方千米广东凡口国家矿山公园地处粤、湘、赣三省交
恩村古村
恩村地处城口镇政府西南7公里,距丹霞山景区30公里,106国道从恩村境内穿过。该村下辖8个村小组和1个村办林场。全村人口1400多人,是个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恩村蒙氏始祖蒙念四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由江西于都来韶州经商,卜居仁化恩村。经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这个小小山村,九百年来飞出26位进士,考上武举、岁贡、拔贡、监生、庠生、太学生等三百多人,可谓冠盖连云,人才济济,曾称“江南第一世家”。在长期的官宦外迁、异地繁衍中,恩村的留守人丁仍然坚守着先人“耕读兴家”的祖训,延续着气贯数百年的文化传统和伦理氛围,尽力守护着恩村文化古迹
夏富古村
夏富古村位于仁化县城西南面,由县城出发,经大岭、车湾、到董塘河与锦江河的交汇处,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历史上曾是锦江下游的第一商埠。它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风景区阳元山景、巴寨风景区中心;它合丹山、锦水特色美景为一区,是登山探险、水上漂游的好去处;它集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一体,是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理想地;它融乡土民俗、历史文化为一身,是吃住游乐、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夏富古村依山面水,广有田园,竹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岚光绕桔柚,云霞映稻花,开轩面场圃,江湾话渔樵,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最佳融合。村中有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古榕树七棵,见证了数百年的朝代更替
古夏古村
古夏古村属仁化县扶溪镇管辖,扶溪镇地处粤北仁化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36公里。而古夏村处于扶溪镇东边,距镇一公里之遥。古夏村后有二座蜿蜒盘踞的山峰,人们分别叫这二座山峰为大丛山、小丛山,双峰并肩而立,似双龙并卧。二山的山麓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地理学上的“双龙结穴”之地,古夏村就坐落于这双龙结穴之中。村前大河、小河两条河流,自东向西转北后合流而去,地理学上称之为腰带水,如明清时官服上的腰带。据此,古夏村依山傍水,房屋依徐缓的山麓而筑,大多坐北朝南。古夏李氏始祖李谟(号大用),江苏秣陵人,于南宋宝佑年间中丙辰科进士,与江西文天祥、仁化城口蒙英昴同科,且交谊深厚。
风度古村
周田镇的风度村(张屋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东坡山脚下、浈江河与灵溪河的交汇处。这里山川秀丽、沃野平阳、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张九龄故里(古属始兴郡,唐属曲江县,现属仁化县),也是岭南张氏宗族繁衍发祥之地。张氏岭南始祖张君政,于唐贞观年间由河北范阳来韶州,任别驾,携家迁来韶关曲江。第二代张子胄官越州剡县(浙江绍兴嵊县)县令。第三代张宏愈官索卢县(即曲江县,王莽改制时改为索卢县)县丞,在当时始兴郡的清化乡、平圃驿一带置立田产,并将其父张子胄葬于清化乡的平圃山,其母葬于浈江与锦江交汇处的仁化江口。其后子孙发派,成为韶关、
大围古村
灵溪大围村,又名翰享村,位于灵溪河上游,约在清代早期由外省迁徙而来,现村内186户共1000人左右,绝大部分村民属黄姓。据村中族谱记载:因旧时-匪贼横行,村民为能安居乐业,造福子孙,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5年)11月起环村修建围墙,历时二年多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围墙大部分用花岗岩石块垒砌,坚固牢实,围墙周长1625米,高7米,厚1米,每隔3米有枪眼和探望口,墙内有人行跑道。大围设有东、南、北四面大门(其中东面二个),均用21块大麻石拱成,形如城门,其中东门口竖有两对栓马石(梅墩石),村内有大小祠堂5间,基本保持清代风格,街道大部分是石板或鹅卵
新田古村
新田古村是韶关最古老的村落,坐落于广东省南雄市东北约38km乌迳镇腹地。新田村自西晋建新三年建村至今已超过1691年历史。古村落中,有明、清、民国初年古民居建筑多幢,其中保存较好的明清建筑达1万多平方米,虽多为客家建筑,但保留着许多中原风格,青墙玄瓦、凤头檐角,错落有致。南雄民谚称:“先有新田李,后有乌迳镇;先有新田李,后有浈昌县。”到过南雄市东北约38千米乌迳镇腹地,北傍乌迳街,有“南雄第一村,迁雄第一家,广东古村落”美誉,凡认只新田村的人皆会认同此赞不虚。“新田”,谅含“新开拓的希望田野”之意。村由李耿开基于西晋愍帝三年(315年),李金马发扬光大,
应山古村
应山古村,位于广东省乐昌市,村中全为白姓人家,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古村有600年的历史,因为这里曾经是乐昌的必经之路。村落主要建筑以清朝为主,古建筑排列整齐,建筑风格独特,以青砖瓦房为主,路面全部石板铺垫,屋梁雕刻精美,顶墙彩绘有人物花鸟图案画,栩栩如生,建筑群保存得比较完好,目前还保留部分明国时期的名牌号。应山古村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因昔日南北走向的乐宜古道和东西走向的湖广古道在村口重合,从而成为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有意思的是,它不同于南雄梅关古道上的珠玑巷,有百家姓氏,而这里则只有一个大家族白姓。据说白氏祖先原籍湖南
张九龄纪念馆
张九龄纪念馆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人遗址景区内,为韶关唯一的一座张九龄纪念馆,该馆建于1988年,当时为纪念张九龄诞辰1310周年而建。馆内收藏有张九龄家族族谱,布置有纪念张九龄书法、摄影作品展览,门前塑有张九龄雕塑像。
韶关招隐寺
曲江马坝狮子岩,由狮头山,狮尾山组成,这里出土十二万九千年前的“马坝人”头骨,是“石峡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一千多年前,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得心要到南华寺,曾隐居参禅此岩。据《曹溪通志》记载:“在寺西十里有巨石卓起,高数十丈,其中有岩,郡慧能师尝隐居于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在狮子岩后六祖隐居的山洞口建起一座佛寺,取名招隐寺,并将六祖像供奉于内,继而历年香火不断,逐渐成为古时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狮岩招隐”。直到民国末年,居住在寺内的和尚,居士逐渐离去,房屋和菩萨像也毁坏。解放初,有一名外地人自称居士,居住在寺岩内,并管理破烂佛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拈花笑处
拈花笑处位于韶关市曲江区南华寺附近。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得如来心印。达磨祖师一苇渡江,传西天密旨。递至六祖惠能,如来禅逐渐演变为祖师禅,禅宗真正中国化、平民化,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谈中国文化就不能绕开禅宗文化,谈到禅宗文化就不能不讲六祖惠能大师。——这便是最初拈花笑处的典故。2007年9月13日(中国农历八月初三),是禅宗祖师六祖惠能涅槃的纪念日。广东南华禅寺为新落成的祖师殿“拈花笑处”举行开光仪式。祖师殿供奉有历代在禅宗传承过程中杰出的禅宗祖师铜像88尊。其中有六祖惠能大师像,也有近代较为出名的虚云、惟因大师像等,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禅
里东戏台
里东戏台位于南雄市珠玑镇里东街。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溪祠古戏台
镇溪祠古戏台位于侯公渡镇宋田新屋东侧约300米处的镇溪祠内,建于明代,曾经过明清至民国时期多次修缮。目前祠内保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石香炉一个,清代碑刻6块。镇溪祠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夯土与青砖筑墙,悬山式顶,穿斗式梁架,悬空式木结构戏台;面宽8.4、深6.5米。用木板相隔成屏风式前后台,中间有一小门出入,戏台两侧以及回廊有栏杆。戏台顶上绘云龙图。戏台与庙堂相对而立,中间有一块空坪,地面铺设鹅卵石。戏台与庙堂两侧的厢房设有一道半园砖劵门和圆光劵窗相对应。以厢廊连接相通,使整座建筑联成一个四合院式的整体。该戏台是我县境内目前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水塔
双水塔,又名水口塔,俗称白塔,位于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水口村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双水塔建设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八角七层平座楼阁式砖构塔,通高二十四点八米,整个建筑形制和风格与县城文峰塔相仿,规模略小。门楣置红砂岩石匾一块,上刻“文光辉映”四字。双水塔建筑结构独特,塔内不以塔心楼板作通道,而是利用墙体厚度、采用穿墙式旋形步梯直通顶层。1989年,仁化双水塔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韶关仁化双水塔被列为第五批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雄府学宫
南雄府学宫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雄市雄州街道市政府大院,1995年被列为南雄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南雄府学宫始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由南雄知府文德远所创建,成化年间扩建,后经多次修葺扩建。现仅存清代所建的大成殿,台基高1.1米,面宽五间18米,进深三间13米,通高10.85米,重檐歇山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汪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位于广东韶关乐昌长来镇五汪村,是为纪念紫金光禄大夫谭必而建造。谭氏宗词为长方形院落,祠内建筑面积177平方米。分门楼、前厅、殿堂三部分,门楼为庑殿顶牌坊式建筑形制,面阔3间11.4米,进深3间14米,始建年代失考,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覆黛瓦,博风板精美明净,阔3间2进,11.4米,进深21.5米,面积199平方米建筑。前半部分正面开三门,全木构牌坊式中门,四只精雕花草图案门簪,侧门均二枚雕花门簪。进深2.5米,二侧由三根石灰岩础木柱呈三角形撑架起“冖”形门面,卷草吻。三根平行龙头横梁向二侧伸出的横梁曾精雕翔龙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广东省乐昌市秀水镇朱家村.紫阳书院屹立在乐昌市秀水镇朱家村河滩南畔,是当地较大宗祠。此书院于20世纪40年代初建,50年代改为朱氏宗祠。坐南向北,俯视涓流潺潺的辽水,背倚苍翠如黛的仙人顶。据说,“紫阳”为“朱子之学”,大理学家朱熹的父亲朱松曾在皖紫阳山苦读,后朱熹将其作“听事堂”,称“紫阳书堂”,朱氏以此为书院名,旨在倡导先祖学道。祠堂长约30米、宽15米、面积1716平方米,巍峨耸立。主建筑拴在祠内中轴线上,分前楼—中厅—上房,两侧为厢房、套间,上下二层,共34间。前楼二层墙脊弧形拱翘,逐层递减,且面饰浮雕,两边雕蛟龙。正脊浪纹曲线绕成,自
乳源观澜书院
观澜书院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新书房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占地约1500平方米(一说1000平方米)。四进四合院布局,青砖木结构。一进拱秀门(门楼筑成风火墙式,门上方用砖砌成菱形和方形墙棂,镌“拱秀门”3字,拱秀门后面是“紫微门”)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有三个院墀,其中之一为芸香院。因当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门前方一览滔滔奔流、波澜起伏的大桥河水,故取名“观澜”。大桥村先后建成“石溪”、“步蟾”、“观澜”三间书院,每间书院约有三十名学生同时就读。观澜书院是其中面积最大,也是至今仍保留完好者。观澜书院于2005年8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跃进水库
跃进水库位于龙仙镇东南方向龙仙水支流——深渡水高山峡谷中,流域内崇山峻岭,植被茂密,河流陡急,距县城15公里,集雨面积28.8平方公里,坝高53.1米,坝长125米,最大库容1894.6万立方米,七十年代初建成,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防洪、养鱼等国营中型水库。年发电量达3000多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