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旅游
邵阳市景点介绍
杨氏官厅(杨氏宗祠)
杨氏官厅杨氏官厅(杨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儒林镇大竹坪村,明末崇祯五年(1632年)开始修建,其名始于明隆武二年(1646年)。钦命太僕寺少卿、湖南巡按监军监察御史杨乔然由京奉旨还乡祭奠竹枝坡、邓公冲、婆子冲先茔,偕七户子孙修建次祠堂,而奏请以题名。直到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先后分三次才建成。官厅为宫殿式建筑,古朴庄严。内立“杨氏世勋”石碑,载有杨乔然奉旨还乡祭奠竹枝坡的始末。一直为当地杨姓后裔祭祀之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玉故里
蓝玉故里位于县城西南11公里处的丹口镇太平村,小地名为“棕树园”,其东面是凤凰山和皮冲界,南为本村松树林,西南有丹口区公所及下团村,城绥公路自北而西绕故里而过,扶城河由西南向东绕故里穿过太平桥入沉江渡。蓝玉故里座北朝南,一正两横,前厅正中为戏台,左右两边为厢房,有侧门可出入,左厢房安置有“黔国先茔”等石碑,整个建筑面积667平方米,故里东西有横跨扶城水的太平桥。据道光《宝庆府志》载:“蓝玉,佐明太祖有大功,洪武二十一年(1388)封凉国公,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诬以谋反,灭其族,玉之侍妾有身,西平侯沫春以与凉国同手,不忍其绝世,匿侍妾于府中,遗腹生子昌建。蓝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红哨
“高山红哨”系南山防空哨所的誉称,座落于牧场西山山顶,海拔1860米,为当时中南五省所建的海拔最高的哨所。环顾四周,“八十里南山”尽收眼底。哨所设施完备,结构坚固,由营房、碉堡、地道、战壕、篮球场等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3456平方米。现为邵阳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乾隆十年,宝庆二府曾在此修建鸣炮台,以报平安。1934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也先后经过此地,并挖筑战壕阻击敌军。解放初期,境内一小撮国民党顽固分子企图将南山作为-基地,并妄想得到台湾当局的空运救济。为防止海外-势力的空投空降,1963年6月,广州军区正式在此建立哨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城步石刻“隐字联”旧址
“隐字联”,亦称缺字联,藏字联,即人们在作对联时,故意空出某个字,让别人填补,使之在填补的过程中领会联语的“联眼”,是幽默和机智在对联艺术中的体现。城步石刻“隐字联”旧址位于湖南省城步县儒林镇南1公里处的岩底菜园冲,城步石刻“隐字联”已传世百余年了,但无人知其奥秘,这副对联为湖南城步人清太学生肖子秀(1806—1887)所作,他在家门口立了一个大门楼(当地人称“槽门”),门楼两边用大青石刻刻了一副对联,左边是“宅近青山□□”,右边是“门垂碧柳□□”,横批并不刻字,是一幅“双凤朝阳”的石刻图案,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的两边各有一只凤凰。令人惊奇的是作者在左右联
城步南门城楼
南门城楼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南门街。它始建于原诸葛城旧址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县官范山监修。城围五里三分,高1丈八尺,阔八尺,上覆楼二百二十间。明嘉靖二十二年重修。隆庆二年改名为“临江门”,清顺治十六年改临江门为临江楼,后倒塌。在嘉庆、道光年间曾两次进行全面维修,名国八年由知县吕佐文主持维修,并改名为“利济门”,嵌石碑于城楼拱门之上。南门城楼为双层建筑,系石构件和木构件组成,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基地成“凹”子形,总面积733.3平方米,建筑面积505.3平方米。底层是拱形城门,全为石构件,用大条石砌成,独成体格。城门高4.8米,宽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卸甲坊
邵阳古卸甲坊是为纪念张飞所建。相传三国时期,张飞驻守昭陵城时,一天张飞巡查街道行到沙井头,见人们纷纷逃奔。县令的大少爷打猎归来,挥着马鞭,见人就打。他见张飞胆敢当道阻拦,挥鞭朝张飞狠狠打来。张飞便大喝一声,挥臂夺过马鞭,顺势将少年拽下马来,打翻在地。县令闻讯领兵来救,张飞便将丈八蛇矛往路边石鼓眼里一插,又将衣甲挂在上面,赤手空拳往路中一站,向县令大声吼道:“你来,爷先赏你一刀!”这一声将县令镇住了。接着,张飞手起刀落,处决了这对作恶多端的县令父子,救民于水火之中。当地百姓便在他当时披挂铠甲的地方,为之塑身建坊,谓之“卸甲坊”,供后世瞻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峰禅院
双峰禅院。双峰山位于武冈市头堂乡,距城区8公里,因其山形酷似“双凤朝阳”而得名,双峰禅院洪觉寺处其环抱之中。洪觉寺始建于宋末,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云南渠山妙随禅师来武冈,选择双峰山“蓐草而坐,乞钵面席”,以募化所得重建双峰寺。据记载,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知州吴从谦相助,扩建大雄宝殿、方丈室、诵经楼、钟楼、藏经阁等建筑,占地面积达300亩,僧众达200余人,终日香火如同诵经之声,袅绕不绝,与胜力寺并称佛教两大丛林。现禅院尚存一门两殿,门前楹联:“洪千古名山佛宇清净,觉十方众智哉同登福。”禅院左侧山坡留有渠山和尚塔,为须弥式石塔,由塔云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冈云山胜力寺
武冈云山胜力寺,素为武冈名胜,相传隋唐即有,但据现存塔碑记载,始创于元僧志惠、克潨二师。至明代,无涯、颛愚观衡相继卓锡该寺。清初,破山海明嗣法弟子燕居德申因迫于当时法诤舍弃经营多年的黔南,入湘开法武冈,以棒喝接人,僧侣云从。于燕居处吃棒饮喝者,皆各得受用,登堂入室者众。嗣法四十九人,皆各飞锡各地,弘化一方。士绅宿儒皆相从过访,接法居士数十。胜力寺以燕居德申传云树合知,知传钟远乾引,引传汰凡坤祖,祖传弗器陶贤,贤传嗣裔铸相,相传一元洪镜,镜传续灯均照,照传应彻弥亮,亮传玉兰纶琢,琢传如瑞法朗,朗传福田界蓝等,师弟相传,法脉不绝,各代均硕德层出,分派各地。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冈古城墙
武冈城墙始建于宋代,夯士结构,全长约9公里,宋元之后,仅余垣垒。明洪武初,江阴倭吴良(建筑家、曾主修明十三陵)主修武冈城墙,采用方形青石垒筑,周长746丈,高2丈,宽8尺,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东曰宣恩门,西曰定远门,南曰济川门、北曰迎祥门。明正德三十年(1518)知州龚震于治前凿城为门,上建谯楼,以便民出入,称新南门。明嘉靖29年(1550年),岷康王奏添东北城1里6分,增设东南北三门。明隆庆元年(1552年)上命宝庆同知段有学,计费砌,建城门三、南曰薰和门,东曰迎恩门,西曰庆委门,城墙长736丈7尺9寸,上广8尺,垛头高4尺。明崇祯12年(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冈木瓜桥
木瓜桥又叫红军桥。位于武冈城西南15公里邓元泰镇木瓜村东,跨资水,东西走向,是连接木瓜村与沙洲坪的交通要道。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增建桥亭,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全长44米,面宽4.7米。四墩五拱,墩上叠木,拱间架木,逐层往上出跳,木以上石板加重压固,构成12排木架长廊。桥廊两端砌青砖牌楼,门额泥塑楷书“木瓜桥”三字。门联楷书“木叶落亭前,际资水秋深,夜雨横飞圃树;瓜田连岸畔,看平原草绿,朝烟遥接板云。”-声隆隆的1930年12月,李明瑞、张云逸和邓小平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离开它的起义地广西百色后,由桂入湘来到武冈。听说有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冈武穆宫
武冈武穆宫座落在离武冈城33公里的司马冲镇长抄村汪家坪。“武穆”系岳飞谥号。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赵眘(shèn)为颂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按封建宗庙建制,立谥号为“武穆”。其后,各地相继修建“武穆宫”或“武穆祠”武冈武穆宫扩建于公元1876年(光绪二年)。之前为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始建的一座兴隆庵,内藏岳飞、岳云父子和张宪的塑像。扩建后的武穆宫宫宇座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55米,仿古代宫殿式砖木结构。宫殿正面有三座门。中间的大门是方形条石拱门,左右两边的侧门是圆形拱门。大门上方写着“武穆宫”三个字,刚劲有力,光辉夺目。大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冈凌云塔
湖南省邵阳凌云塔位于武冈市城北东1.5公里迎春亭附近,濒临赧水西岸,俗称东塔。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塔高36.2米,七级,内有阴阳两径直达塔顶。因塔壮丽挺拔,“绝似青云一枝笔”,故称凌云塔。原塔西200米处还有名闻遐迩,建于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的泗洲塔(又名花塔或斜塔)。塔3.5公里处另有南塔。三塔远近相映,雄伟壮观,使古城更增姿色。可惜东塔、南塔均于1970年毁坏。武冈原有两座突兀峥嵘的古塔,一座呈黛色,端然矗立于资水之畔,那是东塔;一座呈素色,微微斜立在云台岭上,这就是花塔。两塔相距约一华里,近可比肩,给都梁古城平添了许多姿色。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浪石古建筑群
浪石古民居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省道S219从东侧经过。距武冈市区60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现存建筑88座(不含祠、庵、庙、亭),总面积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齐,样式古朴,布局精巧,建筑风格独特;所有房屋清一色的砖木架结构,两端是青砖砌就的彩绘翘角封火墙,中间为木柱架子的木板房;每一排房屋之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巷子,即使大雨,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也不会湿鞋,堪称一绝。而浪石村最具有特色之处,还是每个角门的石楹柱上都刻有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冈文庙
武冈文庙位于武冈市都梁路市文化馆内,据清光绪二年(1876)《武冈志·艺文志》载:武冈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由武冈学正陈沂实主持修建大成殿,原址在宣恩门外(今市药材公司内);南宋绍兴八年(1138)迁至今址;淳熙二年(1175),知军王可大撤而新建;嘉泰元年(1201),提刑陆世良重修。元末毁于兵事。明洪武三年(1370)在原地重建;天顺元年(1457),巡抚王俭、总兵李震、巡按御史龚谦、布政使岳陵、学正陶永等捐资重修,并增建明伦堂、泮池及新塑贤像等。清雍正元年(1723),郡伯郑东里复迁回原址,并增建魁星阁、学正署等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岩宫
观音岩宫位于隆回县石门乡长生村犀牛山腰上。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中轴线上自东南向西北依法为神光殿、南岳殿、观音殿、千手观音殿和观音阁,造型各异,墙上雕绘双龙戏珠、五龙拱圣、山水等图案。据考,观音岩源于犀牛山半山腰一岩洞内有一天然貌似观音的石柱,当地百姓即建寺膜拜,始成观音岩寺。2011年9月公布为隆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江武安宫
石江武安宫,位于洞口县石江镇城区中心,处平溪江南岸。武安宫又名忠烈祠,始建于明朝,清康熙三十四年、光绪十六年两次复修。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长征经过石江时,曾借宿武安宫,开展抗日反蒋、打恶济贫等革命活动。2000年到2004年,石江镇各界人士自发筹资近60万元,对武安宫的关圣殿、南岳殿进行了抢修,并原址重修了牌门、戏楼和左右厢房。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锡兰故居
陈锡兰故居位于绥宁县李熙桥镇陈家寨村,为比较典型的清代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锡兰故居现已经申报了省级保护文物。陈锡兰(1827-1885),咸丰元年(1851)中举,同治二年(1873)任陕西兴安府宜君知县,光绪二年(1876)调任兴平知县。在任时,重视农业,清政爱民,颇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时,宜君、兴平两县民众赠“万民伞”。朝廷念及政绩突出,敕封为五品知府,享五品俸禄。陈锡兰故居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告竣于光绪三年(1871),动用各种工匠100余人。陈锡兰故居坐西朝东偏北,三正二横,砖木结构,中间置四合天井,两边配有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板村古建筑群
正板村属绥宁县寨市苗族乡,总面积6.12平方公里。正板村国土总面积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445亩(水田1087亩,旱地358亩),现辖10个村民小组,313户,1123人,其中移民261人,现有人口中80%为杨姓,苗族。2008年被县树立为文物保护单位“正板古民居”,2011年被省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版村古建筑群。正板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余栋,石板古巷道6条,古井3口,消防水塘3口,明代古树5棵等。正板古民居按三横六纵排列,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民居均属木结构房屋,建筑与建筑之间有高大的封火墙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绥宁普照寺
普照寺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系青坡里(今析为联民、麻塘、枫木团、河口、竹舟江5个乡)黄皈依师募化创建。嘉庆二十二年(1817),青坡里劝首杨通鉴、李元芳约请绥宁人蓝绍裘、莫中立、杨通义总理其事,在周围诸县募捐,得银3000两,进行大规模改建,六年后方才工竣。后来又经多次修葺。普照寺共有5进,依山势梯级上升,依次为山门、灶王殿、关圣殿、正殿、南岳殿。寺之全部构件包括基础、柱子、横梁、檩子、窗户、门框、瓦片、匾额、对联等等都用青石打制。寺内碑刻和对联很多且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桑大湾峡谷漂流
绥宁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奇峰、秀水、怪石、丛林等自然景色为主。两岸叠峦重重,峡谷幽深,谷坡多达70度以上,江心怪石嶙峋,犬牙交错;岸边古木参天,梅林片片;沿途风景如诗如画,秀色可餐,具有水美、峡奇、滩险的独特风韵。黄桑大湾峡谷漂流全长3.6公里,距离黄桑山庄不到2公里,交通便利。峡谷两岸,林木葱茏,树木参差多样,景色千姿百态。有香樟、古松、翠柏和各种奇花异草。置身峡谷中,感觉林荫幽深,绿荫沉凝,凉风拂肌。这里水流急缓相间:急流处,能飞艇冲浪,让你与激流相搏;平缓处,也能柔情轻漾,让人能细细品味青山绿水的那份闲情与浪漫,是夏日漂流、享受清爽的理想之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