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永州市旅游
永州市景点介绍
步瀛桥
步瀛桥位于谢沐河下游西南村口,为上甘棠村的主要出入口。据月陂亭摩崖石刻和村内碑刻记载,该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历经宋绍兴五年(1135年)、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成化四年(1468年)及清乾隆年间“重修”或“大修”。为三孔石拱桥,现残存长30米,宽4.6米,跨度9.5米,拱尽高5米。因年久失修,拱桥上游方向被洪水冲毁,垮塌长约7米、宽约1.5米。步瀛桥采用半圆形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相映成趣。
上甘棠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谢沐河下游的村口,紧邻步瀛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历史上其东侧曾建有廉溪书院,现只留存一栋建筑物。文昌阁面宽、进深均为10.5米,一、二层青砖砌筑,高9米,开小式窗;三、四楼为全木结构,抬梁做工考究,童柱所骑驼峰均采用莲花瓣座,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屋面为青瓦歇屋顶,斗拱飞檐,三重檐;通高约22米。整体呈护城墙箭型,庄重稳定,屹立旷野,蔚为壮观。
祁阳文昌书院
文昌书院位于湖南祁阳。明万历十二年(1584)(一作十六年),在天马山南麓(前临湘江),邑人、铜仁太守邓球倡建文昌塔于江滨,并建书院于塔前,故名。有石坊、讲堂等。塔前构厅事3楹,为诸生课业之所,日讲课,左右各1楹。前置3祠,一祀文昌神,一祀周敦颐、程灏、程颐,一祀前代寓贤与乡先达名流。又前为石坊,题曰“文昌书院”。集诸生日讲课其中。天启间,邑人陈朝鼐“误信形家邪说,倡众毁塔,而书院亦废”。清康熙九年(1670),知县王颐建文昌阁于文昌塔废址,“并于阁后仍构书院为肄业所”。后以“踵增无人”,阁犹存而书院则为僧院。至乾隆十年(1745),知县陈大受重建文昌塔
老埠头古建筑群
老埠头古建筑群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老埠头村湘江之滨。老埠头于唐代兴起,五代设潇湘镇,明代改为湘口驿,清代名老埠头,历来为湘桂通津,永(州)宝(庆)孔道,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旅重镇。主要由老埠头在古街、古商铺、古码头、古驿道、古碑刻等文物体构成,现存建筑多为清民时期建造。蔡市镇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来抓。通过积极向上争取,省、市、区财政将投入上千万来打造老埠头古建筑群,成建后,该景区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老埠头古建筑群是永州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文化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灌李氏宗祠
下灌古村也是“状元故里,麻将鼻祖”:孕育了唐朝状元李郃和宋代状元乐雷发,这里不论状元桥还是麻将广场都述说着麻将的起源。祠堂的窗及门户的坚墙是欧式样式,整个祠堂占地2000平方米。进门的前殿是一个大戏台,台梁刻着“八仙”图,戏台今天仍可以作为演出用。200平方米的大天井地面,用鹅卵石铺墁。中殿为一个大厅,大厅后是神位殿堂,祭祀李郃及李氏祖先。这个祠堂是永州至今发现的占地最宽、建筑最宏伟的一个。势恢宏的李氏宗祠,祠堂最早建于宋太宗至道三年,经过几次重大修建,最近一次修建是在民国二十年大火之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塘黄家古建筑群
明塘黄家古建筑群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上岭桥镇明塘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奉乾隆四年赐的谕旨兴建“节孝流芳”牌坊后,逐步建造起来的古建筑群,距今已有630多年历史。注:将上岭桥镇与竹山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上岭桥镇。明塘黄家最初是在元末明初从江西搬迁到今明塘冲,后在明洪武年间又从明塘冲搬迁到今村所在地,而原来的明塘冲被陈姓居住。因黄家祖宗怀念明塘冲的那口明塘,故在村口人工建造了一个水塘,也曰明塘,而村里人都姓黄,故村名叫明塘黄家村。走近明塘古村,村口有一个保存完好的牌坊,上书“奉旨旌表”,及乾隆四年朝廷赐的“节孝流芳”四个大字。牌楼高7.8米,宽5.4米,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州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建于清朝咸丰十年,即公园1860年,距今有151年历史。祠堂砖木结构,坐西朝东,现存建筑中有戏台、看萍、游亭、厅堂及南侧衡屋组合。整个布局充分体现了湘南民居建筑的传统特征,建筑手法充分体现了永州宗庙文化的个性风格,装修艺术充分体现了冷水滩民间技艺的独到之处,而且整体保存完好,延续传承使用至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田李家大屋
新田县地处湘南边陲,自古民风淳朴,崇文尚武。在新田的西北端有一个叫金盆圩镇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物美风华,还有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大屋,它的建造格局及宏大的规模在新田首屈一指,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的地方,现在就请大家跟着我走进李千二古村,一起去领略李家大屋迷人的魅力吧!李千二古村依山势伴水渊而建,因为古人在选址上非常注重风水学,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有诗曰:“依山傍水一座房,送雨迎风百宝盆”。李氏大屋就处于李千二古村的中部,传说中百宝盆的位置。这就是李千二古村的村头,数棵古柏树伫立在石拱桥头,桥下的小河像一根玉带般缠绕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田李氏宗祠
金盆圩镇的李千二古村,这里有一处代表着李氏宗族文化与灵魂归宿的地方—李氏宗祠。李氏始祖李百一,原籍江西泰和县,宋末因躲避战乱带领族人迁居湖南新田,因金盆圩镇地处盆地,气候宜人,非常适宜人居住,便决定迁此地,并于元天历二年(1329)组织族人在此始建李氏宗祠。岁月变迁,李氏宗祠几经风雨洗礼,但族人们仍承先志,不遗余力多次维修宗祠。据族谱记载明永乐十五年(1418)李文昇发动族人对宗祠进行了整体重修;明万历十九年(1592),李一本带领族人修缮了宗祠的残破部分;清雍正元年(1723年),李开宅组织族人再一次对宗祠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现在李氏宗祠的规模和建制保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凤山、周崎山故居
道县周凤山周岐山(清代著名将领、亲兄弟)故居地址:道县祥霖铺镇时代: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家大院
源口瑶族乡上村的首家大院建筑以土木混砖结构造成,周围现存明清风格的四座大小院落,古民居20余栋、公共建筑1栋。门窗上雕刻的喜鹊、蝙蝠、蝴蝶、凤等图案生动逼真,一部分历经数百年而不毁,具有一定的历史考究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明文峰塔
永明文峰塔俗称圳景塔。位于江永县潇浦镇塔山村圳景组,居鸡公山(今名塔山)顶。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文革”中塔顶被毁一角。1986年部分修复。塔高约22米。每层高度不等,均置平座。第五层均设假券门;余每层4门对开(另四面作假券门、券窗),交替相错。内有石阶盘旋达顶。
清溪文峰塔
清溪文峰塔位于江永县粗石江镇清溪村西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塔高约24米,底径10米。每层4门对开,余面作假券门。二层以上外置平座(原有围栏),叠涩出檐。塔身分内外两层,中设踏步,可登塔顶。民国年间因遭雷击,五层以上被损毁半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溪瑶寨古建筑群
兰溪瑶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的兰溪村,所在村落是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作为第九批省保单位,本古建筑群现存较多明清时期古建筑,类型有民居、祠堂、戏楼、守夜屋、门亭、风雨桥、石质寨墙。现存有湖南面积最大的祠堂壁画,另有古碑刻百余方。“兰溪洗泥节”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史料记载,蒋姓族人于唐元和年间(820)定居于此,欧阳姓族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迁徙于此,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瑶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营古迹
汉营古迹在东安县紫溪市镇南侧的诸葛岭附近。诸葛岭海拔373米,是载入省志的历史名山。清《一统志》载:“诸葛岭在县南一里许,相传武侯驻兵于此,壁垒之迹犹存。”清光绪二年《东安县志》载:“昔蜀相亮,以军师将军督零(陵)、桂(阳)军赋,尝驻于此。”
南平故城
南平故城位于蓝山县城东3公里许城腹村。汉高祖五年(前202)至宋绍定年间,南平县、蓝山县治均设于此。今留有方形土城遗址。东墙长224米,墙高2.5米,宽22米。墙内发现大量秦汉砖瓦和印纹硬陶残片,还有战国铜矛。除表层发现部分唐代陶瓷外,大部分是秦汉时期的遗物。西汉南平在今蓝山县境,但故城在何处文献记载不一。清王先谦《汉书●地理志注》:钟水出南平都山,北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又北过钟亭与漼水(今桂水)合。桂水自桂阳来,北径南平县东北流。据此其位肾相当于今蓝山县东。《太平寰宇记》称蓝山县.本汉南平县也,今县东七里有南平故城存。马王堆3号汉墓《地形图》中标记
大冠堡
大冠堡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大发现,在新田县发现两个古堡群。一个以毛里乡的大冠岭上的大冠堡为中心,周边5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冠堡、新宅岭堡、大利堡、百万城堡、龙形堡、龙秀堡、凌宵堡和狮子望月堡;一个是以石羊乡“南国武当山”为中心,周围群山之中散布着龙潭堡、牯牛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飞龙堡、乐大晚堡。这两个古堡群相对独立,又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各堡与中心堡举目可及,呈众星捧月之势。其中大冠堡的处这一带山岭的最高处,海拔685米。堡内共有17个房间屋基,总面积7000平方米,内城墙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右(原高度5-6米),城墙上的走道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明山万寿寺
原名阳明山寺。位于双牌县阳明山主峰南侧海拔1500余米的花岗岩石坡上。始建于宋,重建于明。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该寺在古木参天的绿树遮盖之中,其东西两侧,山势逶迤怀抱,人称“双龙戏珠”。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佛教禅宗临济派七祖禅师秀峰坐化于阳明山寺,其尸不坏。当时在永州的明藩南渭王之孙菊坡和零陵邑人蒋湘崖,久慕秀峰高风亮节,即来观看,赞叹不已,顶礼谟拜。菊坡回去后向南渭王报告此事,南渭王说:“七祖赠额日,临济正派。”改赐寺名“万寿寺”,并手书“名山千古仰,-万家朝”门联一幅,菊坡、蒋湘崖送至寺中。自秀峰禅师坐化以来。其“-”之名代代相传。数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绿天庵
绿天庵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725~785)出家修行和练字的地方。位于零陵区高山寺大雄宝殿后侧。怀素幼年出家为僧,酷爱书法。因贫无纸,便种植一片芭蕉,以蕉叶代纸,每次挥笔数千张。相传秃笔成冢,洗墨成池。后人因庵内外芭蕉成林,绿荫如云,故将此庵称为绿天庵。此庵始建年代不晚于中唐。清康熙初重建,乾隆年间曾加维修。咸丰二年(1852)毁于战火。同治元年(1862),知府杨翰重建。有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另建书禅精舍,舍旁储怀素所书诸碑。至民国38年(1949),种蕉亭、醉僧楼、书禅精舍、佛殿已难睹旧貌,剩下的正殿也于1981年被地区精神病院拆除,现仅
永州高山寺
高山寺位于零陵区城内东山上。始建于唐中期,名“法华寺”。唐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曾寄寓该寺。自唐至元,寺名屡改,明洪武初改今名。明万历初毁于火。现存建筑为咸丰六年(1856)重建。高山寺建筑共两进。半月刊左右塑有“四大金刚”像,中为阿弥陀佛像,殿后为韦陀佛像。后进为大雄宝殿,系砖木结构,式为悬山。殿中塑如来佛像,两旁并列十八罗汉像,各具神态栩栩如生。右下为观音阁,右上为方丈室;左下为众僧居室,左上为一佛殿,祀范纯仁。僧众多时达200多人。临夜,击鼓鸣钟,声播全城,旧有“山寺晚钟”或“法华晚钟”之称,为永州八景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