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衡阳市旅游
衡阳市景点介绍
车江李氏宗祠(含仙根书院)
李祠仙根书院位于衡南县车江镇原樟树村,其现在的名字实为李氏宗祠。它是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祠堂,曾经也取名仙根书院。2019年,车江李氏宗祠(含仙根书院)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新村蒋家大屋古建筑群
高新村蒋家大屋古建筑群于2019年2月,公布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米,大小建筑有二十多座,汇集了清代早期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且保存较好,巍巍壮观,构成气势磅礴的古村落格局。保护范围:以蒋家大屋大厅屋为中心,东600米至石角塘处,西2000米至原衡南八中处,南至衣毛山山顶背面以下300米处,北至泉里江以北800米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岭刘氏宗祠
高岭刘氏宗祠位于衡阳市衡南县冠市镇,龙形山建立宗祠,坐北朝南,古树像两个扶手,祠堂似坐在“龙椅”上;建筑构图精美,工艺精湛,既有精雕细琢,又有简练粗放;宗祠内有36条龙,12只凤,第一进前廊顶棚棂格天花嵌五彩瓷盘,在我市绝无仅有;建筑以28根木(石)柱支撑,象征天上28星宿集聚宗祠;整体高大雄伟,令人肃然起敬。2019年3月,高岭刘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新源渡口)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动旧址(新源渡口)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湘江岸边,河对岸是石湾(今属衡东县)。1927年元月,毛泽东在衡山考察农运时,来到新源渡口,在渡口亭子里调查了解当地的农运情况,并从这里乘船到石湾从事调查工作,后又乘船从金湖渡口上岸到附近的凤仙庙(凤仙庙是当时煤矿工会和工人纠察队的队部),召集当地农协负责人和煤矿工人纠察队负责人会议,指导他们如何将农会工作和纠察队工作做好。1927年6月,毛泽东又来到衡山,离开衡山时也是从新源渡口乘船去石湾的。新源渡口为明代老渡口,码头上现保留有石踏步和石亭子遗迹。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渡口,是毛泽东同志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树保家楼
柏树保家楼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店门镇柏树村箭楼组箭楼湾。保家楼又名箭楼,箭楼湾因此得名。保家楼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距今422年。保家楼座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二层,砖石结构,硬山顶,盖小青瓦,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墙体以青砖砌筑,厚60厘米,门窗以麻石砌筑。正门朝西,高9.24米,上部呈圆弧。四周箭窗现保存32个,长条形,类似箭孔,高57厘米,宽17厘米。在6个箭窗的左上角各发现一块刻有“万暦庚寅”(即明万历十八年)铭文砖。保家楼又称箭楼和堑楼,是当时李氏祖先用以保护家族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防卫建筑设施。保家楼是目前湖南发现的具有明确纪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果广公家庙
白果广公家庙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街上。为黄周氏族的一个宗祠,历史悠久,为皇封之家庙。根据《衡山白果黄周氏七修族谱之创修家庙纪略》记载,广公家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为纪念黄周一代祖元朝鉴国大夫周惟瑕(广公)所建。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历经维修。经多次维修现保存完好。广公家庙高大雄伟,规模之大,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艺术及古宗祠建筑风格演变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建筑以官式建筑(如:大木结构、斗拱等的造型)结构为主体,又结合了当地民间的风俗特点。门厅上方为戏台,正殿为宗本堂,中厅为和议堂,前厅大门门额、门框及22根石柱高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窑
唐家窑,位于湖南省祁东县归阳镇,初创于唐末五代,极盛于南宋,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制瓷窑厂,是继长沙铜官窑之后最能体现湘江流域制瓷业成就的典型窑厂之一,专家将其命名为唐家窑。2015年6月2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排业务人员对祁东县归阳唐家窑遗址进行了为期17天的考古调查,于2015年7月12日完成了野外调查工作。经本次考古调查,初步确定了归阳唐家窑遗址的位置、范围与面积、堆积状况、年代与文化面貌,基本掌握了遗址的构成、环境及保存现状,为下一步针对该窑址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建议。2019年3月,唐家窑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堰城城址
位于大浦镇堰桥村遗存的堰城城址,其完整的夯土城墙、护城壕沟、地下文化堆积等,在我省汉代城址仅此一处。堰城城址地处衡阳盆地东北边沿,位于大浦镇堰桥村中部,当地小地名“城里院”,其坐落处地理环境属山间平地,地域宽广,地势由南向北微微倾斜,缓缓延伸至湘江之濒。从小生活在附近的村民陈从伟告诉记者,原来城墙比现在要高,后来在六、七十年代,村民对城墙进行挖土施肥,高度降低了许多。目前,生活在堰城城墙里的还有三十多户居民。他们告诉记者,听老人讲述,城区原来有六十四条巷子,三十四个马厩。不过这些传说有待考证,但也许可反映当时堰城的规模。经考古专家考证,堰城城址整体平面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郭城址
古城郭城址位于柏坊镇东白村境内,距常宁市区20余公里,处在湘江南岸一椭圆形台地上,城址本身包括城墙、护城河、城门等结构及建造工艺,现如今其原护城河依稀可辨,土城墙环台地一周,长973米,城址南北最宽处156米,文化堆积层丰富,出土有简瓦、陶片等。城址于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普查人员根据《同治常宁县志》记载认为其为三国吴废帝孙亮太平二年(257)所建,分析耒阳县地所置地为新平县县治,故定名为“新平故城”。1995年10月,常宁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至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更名为“新平城址”。2013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洲遗址
水口山江洲遗址是目前为止衡阳市的所有考古中发现最早、具有重大的文物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古迹。它位居常宁市水口山镇的一个小州村,坐落于三江交汇处。此遗址中有全国罕见的距今约有12000年前的建筑群;拥有西周高等级的大型村落遗迹,发现的冶炼、铸造青铜器的作坊遗址,提前了湖南的冶炼史二千年,是迄今为止湖南的最雄伟壮观的一座西周古城遗址。2019年3月,江洲遗址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家皂山北宋墓
何家皂山北宋墓北宋墓葬。位于衡阳县何家皂山中部山坡。1973年发掘。为北宋晚期石椁墓,棺椁保存完好。墓中除保存有陶器、木器、铜镜、铜钱等文物外,还出土了一具男尸和大量的丝麻织品。在男尸体内发现大量典型的华支睾吸虫卵,为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史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丝麻织品主要是从死者的垫褥、被衾和袍、袄、单衣、裙、帽、鞋、带等服饰中获得的,质地品种有麻布、素纱、花纱、素罗、绢、本色花绫等多种。在花纱、花罗、花绫的纹样装饰上有大、小两种提花织物。小提花织物由回纹方胜、联毬、菱形、水波等几何纹构成,大提花织物的单元纹样有狮子戏绣球和牡丹、莲蓬、寿桃、佛手、菊花、藤
灶市越人墓
灶市越人墓春秋墓葬。位于耒阳市郊灶市水泥厂西南向山坡上。1982—1983年共发掘越人墓19座。其墓葬形制均为特别狭长的竖穴土坑墓,长宽之比大都在3:1以上,最高达5:1,墓葬方向多在60°~90°之间。墓内填土未见夯痕,葬具和人骨腐朽无存。随葬品为越式铜兵器和铜工具,如扁茎无格短剑、-、长刺弧刃骹两侧有圆形环耳的矛、人字断面铜削刀(篾刀)、铲等,还有较多石器,如石锛、石玦、砺石等。出土陶器极少,仅见带釉的折腰硬陶豆、盘等两种。其墓葬形制和器物与旧市越人墓及各地同时期的越人墓有相同的特点,且分布密集,方向一致,当为古越族聚居区的墓地。
保和圩越人墓
保和圩越人墓春秋墓葬。位于衡南县云集镇保和圩胡家港山顶上。1963年发掘。为长条形土坑墓,随葬器物置于墓室中央和两端,除了一些铅块和磨石外,都是青铜器。器形有鼎、𣪕、盉、戈、矛、剑、锉、削、刀、斧和钲等。鼎有17件,皆圜底有烟炱,个别器底还有补痕多处,可证是久经使用的实用器。盉的形状为盘口、款足、束颈、扁腹,器嘴和扳手都作管状,订沿饰变形蟠夔纹。𣪕的器身扁圆,有环纽,饰雷纹和变形窃曲纹。钲的外表漆黑,圅作圆管状。该墓所出土的盘口鼎是典型的越式鼎;盉则在安徽曾经出土过;有些器形与河南洛阳中州路所出相似。而钲和削刀等为越人特有
磨形窑遗址
磨形窑遗址宋元青白瓷窑址。位于耒阳市磨形乡瓦子坳、虾塘、青陂、瓦子窝、老背山、栾岭、窑门前、南塘、凤形山等地。诸窑均烧制青白瓷,故概称磨形窑。器形多为碗、杯、盘、灯、碟、壶,瓶、炉等,均采用覆烧法。壁细薄,透亮,多芒口,圈足露胎或施开片满釉,器心也有露胎的作风,釉色白中泛青或泛黄,外壁常印仰莲纹、折波连珠纹、龟儿连花纹、勾连云雷纹、回字纹、竹叶纹、梅花纹等。在瓦子坳瓷窑出土的窑只.垫钵内发现有淳祐通宝5枚。该窑址年代早至宋,下限可晚至元代,是湖南极少几处烧造青白瓷的瓷窑之一。2019年3月,磨形窑遗址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家窑遗址
蒋家窑遗址唐宋青瓷窑址。位于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蒋家祠一带,居湘江东岸。方圆1000米左右,共发现窑址20余座。此处地势平坦,窑床遗址大部分用匣钵垒筑而成。1974年考古学者配合筑路工程清理古窑1座。该窑为龙窑式,窑床斜面长33米,窑墙用双层匣钵垒砌。窑具中有圆筒形匣钵,承垫物有环形乳钉状垫圈、三岔形和四岔形支托。主要器形有碗,盏、盏托、盆、钵、缸、壶、瓶、尊、烛台、砚和工具等:其中如军持、高足式盘座、盏托,刻花类壶、瓶等,过去很少出土。碗、盘托,盘现葵花形器口和荷叶边器口3胎色为赭灰或浅灰,仅个别制品因氧化程度不同而呈褐红色。一般不施底粉,釉色以虾青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阳古井遗址
衡阳古井遗址南朝至元明古井遗址。位于衡阳市石鼓区人民路正殿巷、后宰门与司前街一带。1973年6月,在该区域14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南朝至元明时代古井23口,其中价值较大的为南朝至五代水井。南朝水井0-土有青釉印纹单耳陶罐等。唐代水井0-土有檐口坛、双系罐、瓷壶、骨梳等物,还有鹿角、虎骨、阿魏、沉香木等药材。所出瓷壶,上饰贴花装饰,是典型的长沙窑产品,其中以宝塔舞蹈人物贴花壶最为珍稀。五代水井除出土少量残木器和货币外,均为陶瓷器,有檐口坛、壶、双系罐、四系罐、伏狮形瓷枕等。瓷器上绘荷花、连珠形点彩,则为长沙窑所习见。青釉喇叭形长嘴壶等则是衡阳窑产品。这批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子头遗址
周子头遗址西周至春秋时代古越族的文化遗址。位于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隆桥村。1982年发掘,发掘面积550平方米。遗址分布在湘江岸边的山坡上,文化堆积多因雨水冲刷而遭破坏,有些遗存已露出地表。古越族在商周时期创造了以几何印纹硬陶为特征的古文化,该遗址即为西周至春秋时期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要内涵的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之一。其西周地层0-土陶器上多饰有各种变形的云雷纹,而春秋时期地层0-土陶器上多饰有圆圈和方块凸点纹和变形夔纹。这几种纹饰,与包括香港在内的整个中国东南部同时期所出极为一致,表明为同一民族集团所创造。该遗址出土的陶片上,还拍印有舞蹈人物纹,以极简练的线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岳殿(丹霞寺)
五岳殿是江南唯一同时供奉五岳圣帝的寺庙。是唐朝著名的石头和尚的弟子“丹霞禅师”天然和尚所建,故名丹霞寺,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785-804年)。清末,寺僧玉洁塑了五岳圣帝神像于前殿,以便吸引更多的朝圣者,从此丹霞寺改名为五岳殿。五岳殿于民国24年(1935年)由该寺住持醒悟重建,有山门、正殿、后殿三进,石墙铁瓦,古朴庄重。山门建于登山路旁,花岗石的门额上刻着“五岳殿”三个大字,殿门下还留着“丹霞寺”。山门内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经过都是有缘客;归去何须看别山。此联是湘潭人黄笃杰题于1922年。五岳殿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五圣归来湘水北;岳神高驻楚天南。联作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南寺
湘南寺因其四周松杉掩映,风景宜人,又称为“松杉丛林”。始建于唐代,据《南岳志》记载:天然和尚曾为该寺住持,香火旺盛。后来寺院荒废,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重修。现存寺院为石墙铁瓦,是1935年该寺住持醒悟重建。此处视野开阔,站在寺院前的石台上,远眺湘江如练,下瞰群峰如螺,令人心旷神怡。明朝宰相严嵩来南岳参观此寺时,曾作《湘南寺》诗一首赞道:半岭遥闻深径钟,石堂萝薜护青松。草堂邀客供僧茗,此是云中第几峰。寺右有文殊洞,洞高约2米,洞内有数丈见方的空间,洞中央有一巨石平台,曾供奉文殊菩萨。在文殊洞上面300米的地方,便是南岳有名的贯道泉。泉水从石缝里渗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湖
华严湖又名南岳水库。华严湖湖面宽阔,岸线曲折,四周树木花草茂密,碧水青山,互相艳映,令人赏心悦目。华严湖位于华严峰下,因峰得名,它离南岳镇约2公里,在南岳,华严湖被称为“寿山明珠”,位于华严峰下,是纯净、安详的象征。这里依山面水,绿树合抱,湖水清澈,仿佛镶嵌在南岳衡山上的一颗明珠。是由金简峰、芙蓉峰及烟霞峰山谷泉水汇集而成的。原来湖水不宽,是为来南岳朝圣拜佛的人行善放生用的水池,所以又名“放生池”。1935年,时任湖南参议长的衡山人赵恒惕捐款筹资,在山谷中筑彻一条花岗岩的堤坝,蓄积山水,建成此湖。后因山洪暴发,堤坝全部被冲毁。现存堤坝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