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姑苏区旅游
姑苏区景点介绍
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苏州中医博物馆设在苏州景德路市中医院西邻的春晖堂。春晖堂为第四批公布的市文物保护单位。春晖堂全部建筑占地2400多平方米,原为明嘉靖年间苏州状元申时行故宅的遗址。历经四百余年沧桑变迁,申氏故宅先后归阳山富商朱鸣虞、清朝刑部侍郎蒋楫、太仓状元毕沅、文渊阁大学士孙士毅、富商梁友松等。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为珠宝商杨洪源购置用作住宅,将其主厅命名为“春晖堂”,人称春辉堂杨宅。春晖堂在解放初成为居民区,后来成为百货公司的仓库和办事处。现存大厅及三进楼。大厅“春晖堂”年代较早,面阔三间,加左右抱楼共24间,进深13.5米。后三进楼为清早期建筑风格。文管专家
惠荫园
惠荫园位于南显子巷内,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惠荫园大门对面照墙书4个一米见方大字“惠荫书苑”。西侧门廊墙壁嵌有‘古惠荫全园图’砖刻。残存面积约7亩。惠荫园初为明代嘉靖年间归湛初宅园。后属胡汝淳,名“洽隐山房”。园中有“小林屋”水假山,为叠山名家、画家周时臣仿太湖洞庭西山林屋洞设计。清顺治六年(1649年),韩馨得此废园,修为栖隐之地,名为“洽隐园”,云壑幽深,竹树沧凉,“小林屋”洞若天开。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园毁于火,惟存水假山。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复,蒋蟠漪篆书“小林屋”洞额。韩是升《小林屋记》云:“洞故仿包山林屋,石床、神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位于拙政园西侧,该馆最早位于拙政园住宅区域内,于1992年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新馆始建于2005年10月,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在原来二层小楼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保持了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特色,与周围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经典代表作相协调。在内部有限的空间内,为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新馆主体部分没有设墙,可以按照陈列需求灵活增减隔断。展出的虽是古典园林,但新馆却充分利用电脑、电
苏州报国寺
坐落在古城苏州人民路(旧名马龙街)穿心街三号。北邻着名的怡园,东有双塔,南有沧浪亭,处于闹市僻静处,颇有闹中取静,静中取禅的意境。报国寺内现设有苏州佛教博物馆、苏州弘化社、苏州佛博弘化艺术院、苏州弘化社义诊所等佛教文化、慈善机构。报国寺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名“报国禅院”。元代至元二十二年由湖道肃政廉访使捐赠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时禅风甚盛。明初禅院录开元寺,景泰天顺年间僧志学请於朝廷改院为寺,遂成丛林。成化年间住侍成钊大扩规模,殿宇、客寮、斋堂、库房等计有数百间,占地四十七亩,成为巨刹。嘉靖万历年间东南扰乱,佛法逐衰,报国寺亦渐颓废。万历末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定慧寺
定慧寺位于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内。寺院始建於唐咸通二年(861),代有兴废,时有王大臣善信各为护法,使香烟不绝。其间,犹以苏东坡与颙禅师及守钦禅师常以诗文往还、禅理互启传为佳话,并有多处史迹遗留。为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殆至一九五八年始为苏州市第七塑料厂占用。一九九七年时,苏州市政府实施定慧寺巷改造,由沧浪房产集团负责人史建华先生首倡保护史迹、恢复古刹定慧寺。经多方奔走努力,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终获政府批准并宗教局与佛教协会研究决定,作为西园戒幢律寺下院开放。於是,西园戒幢律寺为修整定慧寺动迁改造厂房共耗资七百余万元,重葺围墙、修复大殿、重建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革命博物馆
苏州革命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三香路1216号,由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于1993年建成开馆。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7000平方米,展出区面积3000平方米。馆体外观古朴庄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革命”特征。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两项:一是《苏州革命史陈列》,它通过300多幅照片,200余件实物,100余件图表、艺术作品、场景模型和幻影成像等多种展示形式,系统、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州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开展的革命斗争情况,以及先辈们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重点陈列了30多位党的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与党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苏州万寿宫
万寿宫位于苏州民治路,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自1951年起辟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度改称人民文化宫,牌楼上刻有郭沫若先生当年题写的人民文化宫五字。1966年起,万寿宫长年失修。1986年修缮后辟为青年宫。1991年全面修葺,改由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使用。从前苏州有三宫九观二十四坊之说,万寿宫即三宫之一。万寿宫原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江苏巡抚吴存礼创建,原有玉带河环绕。宫内供奉皇帝万岁牌(生位),每逢皇帝生日,即所谓万寿节,全城官员聚集在此举行朝贺大典;若遇帝王驾崩,则在此设灵致祭,服丧志哀。平时则作为恭迎诏书的处所。咸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善庆禅院
作为苏州市曾经的国宾馆,南园宾馆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可能要数“善庆禅院”了。旧时的苏州宗教文化十分兴盛,寺宇众多,历代兴建的寺庙先后共计410所,迭经兴废,至解放初尚存大小寺庙237所,善庆禅院即为其中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善庆禅院的故事往迹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据民国《吴县志》和近年出版的《苏州市志》记载,善庆禅院原名善庆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当时建在娄门一带(现库里弄4号),后圯。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住持福传重建于现址,更名为“善庆禅院”。“善庆”之名取自《周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句,意思就是做好事的人家一定会给
江苏按察司监旧址
司前街看守所旧址位于苏州市司前街西善长巷3号。1911年前为江苏按察司监和苏州府监所在地。1927年改称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1936年5月,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11月22日,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李公仆、王造时、沙千里、邹韬奋、章乃器、史良等7人在沪被国民党当局非法逮捕,史称“七君子事件”。12月4日,沈钧儒等六人被移解到苏州关押。12月30日,史良到苏州“自动投案”,被关押在司前街看守所女监。宋庆龄等国内外进步人士赴苏州看望史良,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抗议当局对七君子的非法逮捕。中共中央发表声明谴责国民党
江苏按察使署旧址
江苏提刑按察使署位于苏州古城内道前街170号。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清雍正八年建。提刑按察使是主持一省司法谳狱的官吏,为朝廷三品大员,俗称臬台,其地位仅次于巡抚(抚台)和布政使(道台)。清道光三年三月林则徐来苏接任江苏提刑按察使,时年39岁。民国时期江苏提刑按察使署被江苏高等法院占用,救国“七君子”曾在此与当局展开斗争。近年来进行修缮,今为市级机关使用保管。明清之际苏州城西南为官衙重地,明初在此设省水利分司署,明弘治十四年改为按察分司,后专门治兵备事宜,称兵备道,道前街之名由此而来,清初兵备道移驻太仓,雍正八年江苏按察使自江宁迁苏州,改兵备道署为提刑按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绍虞故居
郭家世居苏州,由于家境贫寒,一直租房居住,而且经常被迫搬迁。1927年,郭绍虞在燕京大学任教授后,生活较为安定,也略有积蓄,遂在苏州购下大新桥巷一处建于晚清的普通民居,以奉养父母安度晚年,并请当时在家乡任教的兄长郭际唐一家陪伴父母同住,自己则常在假期回苏州看望双亲。该处故居即今大新桥巷13号。据郭绍虞子女回忆:大门外沿河曾有一高大照墙,两旁是下到河埠的石阶。穿过门房,经由弹石铺就的天井通往轿厅,天井两旁砌有白色矮墙。轿厅后的天井也是弹石铺砌,西侧靠墙有一花坛,种有蔷薇、栀子等花木,也有些太湖石。东侧是走廊,廊的外侧有矮墙。过天井是花厅,厅后有一拱门,上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玄妙观
苏州玄妙观坐落在古城中心繁华的闹市区,南临观前街,面对宫巷,向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文物古迹众多而蜚声天下。它既是江南著名古观和苏州的一大名胜,也是全国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玄妙观的主殿三清殿早在1982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初名真庆道院。东晋太宁二年(324),敕改上真道院。唐开元二年(714),更名开元宫,赐内帑重修。大顺元年(890)遭受兵火,仅存山门,正殿,北宋至道年间(995—997),改为玉清道院。大中祥符二年(1009),诏改天庆观额,赐帑建东西南北四庑,新修东西墙垣,由专业画师画成“三天天宫胜景
苏州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位于苏州市锦帆路38号。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来苏州讲学。1934年,购得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苏州,在此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章太炎居苏时,正值日本侵华日紧,他多次发表抗日声明,曾北上面见张学良,促其出兵抗日。1936年6月病逝于苏州寓所,灵柩暂放在章园的防空洞内。1955年4月灵柩迁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下。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为“章园”,西式花园洋房,大门朝南在体育场路8号,后门朝西在锦帆路。南部前院为南北两幢西式楼房,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章太炎当年藏书、著述、会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外观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砖墙,青平瓦屋面,大门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辰巷砖塔
时代:宋地址: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相门内干将东路甲辰巷南首此塔为五层八面的楼阁式塔,采用青砖仿木结构,高6.82米,底边宽0.51米。各层均以相间的菱角牙子和板檐砖叠涩挑出腰檐,檐下壁面隐出阑额、柱头枋与转角铺作,檐上架设平座,八面间隔辟壶门和隐出直棂窗,四门四窗的位置逐层相错。该塔始建年代不详,因其结构造型与苏州地区现存的宋代砖塔相似,且标示于宋代平江图上,故长期认为是宋塔,但对塔砖所做的“热释光”抽样测定显示其烧制于晚唐至五代末期,且塔在建造细节上尚存有一些唐代建筑的特征,故准确年代仍待考证。清代《吴门表隐》记载苏州城中有七座小型砖塔,今仅存此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织造署旧址
时代:清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苏州织造署是“江南三织造”之一。198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百年名校的江苏省苏州十中,这里曾是苏州织造署的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当年康熙帝六下江南,祖孙俩在苏州均驻跸西花园。织造使曹寅(曹雪芹祖父)之母曾为康熙帝乳母,曹寅幼年也曾入宫陪康熙读书。苏州织造署西花园长期作为行宫,实际上已经是皇家园林了。园内瑞云峰,也是江南园林太湖石名峰之一,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苏州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自古丝织业发达,为中国丝织中心之一,被誉为“丝绸之府”。为满足宫廷需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道观前潘宅
卫道观前潘宅即礼耕堂,位于平江路卫道观前,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宅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徽商潘麒兆所建。占地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可分五路六进,后通混堂巷,规模庞大,屋宇高峻,装修精致,现状尚称完整。中路建筑偏西,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及三进楼厅。大厅原有“礼耕堂”匾额,系硬山造,面阔五间17米,进深13.7米,台基为花岗岩锁口石加侧塘石,高55厘米,锁口石厚达26厘米。明间设置踏步三级,制作精细,平整光滑。扁作梁结构,前廊设一枝香轩,厅内置前后船篷轩,中为四界大梁。前檐挑檩头雕水浪龙头鲤鱼,内挑雕灵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去病墓
陈去病墓位于阊门外虎丘西南麓,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10月病逝于故乡同里镇。1935年11月南社成立三十六周年之际,柳亚子等诸社友将其灵柩迁葬于南社诞生地虎丘山下,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墓在虎丘西南麓杉树林中,坐北朝南,作覆釜形,青砖围砌,水泥封顶,直径5.9米,高2.2米。后筑混凝土罗城,前立碑,设置石供案,铺砌墓道。碑镌柳诒徵所书“陈佩忍先生讳去病之墓”,额雕双鹤翱翔。后因年久失修而日渐残破,1982年由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整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江路历史街区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平江路一带是苏州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它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格局,体现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悠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还有为数众多的老建筑,许多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散落其间。平江路实在是非常美好的一条古道,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
阊门吊桥
阊门吊桥位于阊胥路东端,跨外城河,是沟通城内外交通的桥梁之一。宋《平江图》名虹桥,俗称吊桥,明成化六年(1470),曾改名永济桥,初为木结构,后被冲毁,有乡人郑文贵自愿捐资重建石桥,桥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十月建成,耗资十五万贯。明洪武初改建为石墩木梁桥。正德七年(1512)、万历十八年(1590)、崇祯十一年(1638)、清顺治二年(1645)、康熙三年(1664)多次毁而重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清同治《苏州府治》引虞集《记略》曰:虹桥在阊门西,跨官河,通驿道,为咽喉要处,水至桥下汇为回渊,折而东行,势用剽悍。桥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观前街
观前街位于江苏苏州市区,是成街于清朝时期的百年商业老街,街上老店名店云集,名声远播海内外。观前街早在1982年就设置为步行街,是全国最早的商业区步行街。观前街因其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得名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区域内商业繁荣,名店云集,不少店铺已逾百年历史。古迹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以其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吸引国内外游客。至20世纪30年代,观前街商贸业更盛,并一直辐射至太监弄与北局。今有小公园。四周皆巨层毗连,国货商场公司、茶肆、酒家、戏院、影剧院、大旅馆等无不具,成为苏州有名的娱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