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乐清市旅游
乐清市旅游景点
雁荡山
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鸟名。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全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景点550多处,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有着独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是它区别于中国其他名山
中雁荡山水利风景区
中雁荡山,原名白石山,是雁荡山脉的趾部。坐落在乐清西南隅,南靠瓯江七里港区,北邻雁荡山景区,西倚永嘉楠溪江风景区,G15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从其南缘经过,甬台温铁路乐清站坐落于其境内,交通十分便利。中雁荡山辖玉甑、西漈、三湖、东漈、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总面积93.44平方公里,300多处景观,景区以峰雄嶂险、飞瀑流泉、洞幽寺古、湖光山色、潭碧林翠著称。历代文人雅士在中雁荡山留下大量珍贵的墨迹,为山色增添光彩,东晋著名诗人谢灵运有诗云:“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宋朝的王十朋写道:“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这些都是对中雁荡景色
国家水利风景区
万桥
万桥位于乐清市天成街道万桥村,横跨白龙江。为纪念始建人万规,故名。为五跨五窦石拱桥,全长57.82米,横跨于赤水港之上。桥石色绀红,桥面铺陈踏垛和平台相间。两旁各树望柱21根,柱头浮雕莲花,正中两侧一对望柱,柱头镂刻蹲式石狮;桥两侧又间以各长2.42米、高0.43米栏板20块,正中栏板内侧浮雕双龙戏珠。桥两端各有抱鼓石一对。中孔桥板两外侧嵌有“万桥”石额。据光绪二十七年《乐清县志桥梁》记载:万桥为宋元祐二年(1087),邑人万规“竭家赀建桥”。万规倾献家资,率领乡民,运石筑堤,肇造大桥。可水深流急,几次兴波卷澜,冲塌已垒成的桥基、桥柱。万规坚韧不拔,屡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宪文将军故居
余宪文(1886——1947),谱名协铭,字鼎三,乐清雁湖乡人。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读完小学,后考入乐清中学,继又在南京陆军将备学堂、保定军校骑兵科、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军队中历任见习官、排长。清宣统二年(1910),余宪文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后,他回到浙江。1912年1月初任浙江都督府参谋处一科代科长,6月任陆军第五军司令部少校参谋。同年8月,余宪文重返保定军校复学。毕业后回浙江,历任陆军第一师骑兵团附、代理团长、团长、旅长、师参谋长。1921年2月加附军少将衔。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十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
乐清是老革命根据地。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创建了中共乐清地方组织。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员到乐清,于1938年3月在朴头村重建中共乐清支部,12月建立了中共乐清县委,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乐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配合全国革命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乐清市雁荡镇响岭头村。1951年12月,乐清县人民政府开始在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响岭头村动工兴建雁荡山革命烈士墓,1953年7月竣工。后几经修缮扩建,1963年4月建成雁荡山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6月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淮南先生之墓
张冲(1904—1941),字淮南,乐清茗屿乡(现北白象镇)琯头村人。先后就读于乐清第三小学、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法政大学。大学毕业后,到苏联莫斯科作过短期留学,回国后,在东北从事秘密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活动,1927年3月被捕入狱。1929年出狱回到南京,先后担任哈尔滨国民党党部特派员、天津市党部委员、南京特别市党部书记等职。1933年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电影事业处处长兼国际新闻摄影社社长、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参赞等。1935年回国后,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年仅32岁,成为当时国民党最年轻的中执委。抗战期间,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豹纪念亭
冯豹(1859—1922),原名隆杰,后改名豹,字地造,一字笛樵,晚号勿翁,又号玉甑山人,是乐清白石镇凰岙(亦名凤凰)村人。幼承父教,勤奋好学,且博闻强记,7岁能背诵《千家诗》,13岁写成《山村即景诗》,乡里呼为“神童”。冯豹青少年时就读于梅溪书院,曾师从瑞安名儒陈黻宸(字介石),深得乃师赞许和器重。清廷废除科举后,冯豹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43岁时在家乡凤凰山创办“延祥书院”,敦聘永嘉灵昆晚清举人何夔侯执教。次年,又同吴熙周等五人,筹办柳市高等小学,为发展地方教育事来作出贡献,时称办学“六君子”。其间,冯豹得知孙中山在海外倡导推翻清廷、驱除靼
后方医院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永乐总队曾在瓯北的岩坦村建立了医务组,部队精简后,医务组随之撤销。1947年秋,随着武装队伍的不断扩大,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恢复医务组。1948年秋,医务组分成两个组,随军行动。两个医务组均直属中心县委和支队部领导,时分时合,还为当地群众免费看病,群众称医务组为“后方医院”,称医务人员为“救命神医”。1949年初,后方医院转移到仙溪镇甸岭下村对面的后横山山岙里。村支部率领党员、民兵迅速地盖起了一排排茅棚,内铺20张用柴枝和藤条搭成的病床。茅棚周围长着比人还高的柴草,隐蔽性强,山后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小路,如遇紧急情况,可从这条小路安全撤出。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次虹桥战斗旧址
1949年3月9日晚,周丕振、郑梅欣率领括苍支队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中队和中心县委机关警卫队、乐清县委警卫队,从乐清四都乡出发,兵分三路,直奔虹桥镇。虹桥镇驻有翁碧如联防大队,下辖的3个中队分别驻在大同医院、镇公所和刘道发宅院。其中,刘道发宅院由翁碧如亲自指挥,该宅院为水泥结构,非常坚固,两面有河,屋前后只有小桥与外面相通,四周筑有5个碉堡,戒备森严,易守难攻。括苍支队领导根据敌情,决定分点包围,各个击破。3月10日凌晨,三处战斗同时打响,双方枪战异常激烈,0之声震憾全镇及远近村庄。经过激烈的战斗,括苍支队先后击溃了镇公所和大同医院守敌。这时,天已大亮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简称永乐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浙南武装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是新四军的组成部分,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后称第三支队)发展壮大的基础,为浙南和括苍地区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位于乐清市岭底乡泽基村。该馆原建于1997年,馆名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题写。2006年,中共乐清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改扩建,2009年6月新馆落成,同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200多万元,改扩建后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其陈
虹桥起义纪念碑亭
1944年9月,日军侵占乐清。中共乐清县委作出武装抗日的决定,一边建立党领导下的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一边帮助组建抗日友军——乐清渔区特务队和国民党乐清县警备第四中队(简称“警四中队”)。由于获得了国民党顽固派要“吃掉”警四中队的情报,1945年2月24日,中共乐清县委在四都乡牛塘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策动警四中队起义。25日,县委领导人邱清华、周丕振、叶龄银、郑梅欣等在虹桥河淇村与警四中队领导人陈济、王鸣皋磋商后,利用当晚在虹桥大同医院宴请国民党自卫大队长吴琨的机会,成功收缴了国民党自卫大队的0弹药,随后警四中队在虹桥宣布起义。26日,乐清县委在虹桥镇女织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乐清东塔
时代:宋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北宋熙宁间(1068—1077)九牛山尖古塔被雷震圮,邑令葛逢以“青龙有声井邑兴”迁建于此。“时有僧曰梅塔主者,建塔九层,并建塔院,设钟鼓。”南宋淳熙间(1174-1189),县令赵彦晖、袁采续建。塔高约18米,系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须弥座。每层平座为平砖叠涩。八角倚柱,方形?柱,明间设?门,次间雕佛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斗栱四铺作。葫芦形塔顶,塔砖上舍钱题记多处。原塔院淳熙二年至五年(1175—1178),县令赵彦晖、袁采续行修建,五十年代拆毁。塔高约18米,砖结构,六面七级空心楼阁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檐有生起,翼角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
乐清沿海一带有多处盐场。长期以来,这些盐场的盐民深受官兵和廒商的压迫与剥削。20世纪20年代,乐清规模最大的盐场是翁垟长林场,有盐民200多人。1926年春,该盐场的盐民不满官商的压迫剥削,图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并开展--活动。。同年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派林去病等3人到该盐场宣传革命道理。林去病以地团盐廒司秤员的职业为掩护,在翁垟镇的长春楼创办农盐民夜校,吸收贫苦的农民盐民学员50余人参加学习。同年冬,根据上级指示,林去病在长春楼召开党的临时组织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乐清支部,负责人为林去病。中共乐清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进一步发动和组织群众,宣传“二五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山洞医院旧址
1937年2月,挺进师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领挺进师一部在峰文与国民党军队进行3天的激烈战斗之后,实行了战略转移。转移过程中,刘英、粟裕将30多位红军重伤病员托给双溪口村党支部。双溪口及青皮坳、天门下、灵家山、董家坪、山后、隔后等村的党支部先后加入救护伤病员工作,将伤员安置在石厝洞、内鹿洞等17个隐蔽山洞疗养。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当地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保护这些伤员,村民陈成赞还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同年9月,红军伤病员痊愈归队。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大将高度评价双溪口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等创建山洞“医院”的事迹,指出“我们的后代应该继承他们的业绩,无愧于这些平凡而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万桥革命丰碑园
万桥村坐落于乐清市中部平原地带,东、南、北三面围绕着万桥河,村南河上卧着一条五孔石拱桥——万桥。此桥建于北宋年间,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是个交通要点。万桥村支部于1938年秋成立,先后建立过3个交通站,其中有2个交通站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是虹桥范围内重要的红色交通站。1947年,万桥村支部历经严酷的斗争后,组织不断壮大,全村党员已发展到20多名,并成立万桥村女支部。至解放时,全村共有党员34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万桥村就有30多人参加了游击队,其中9名在战斗中牺牲。村内革命志士多次配合上级行动,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万桥革命丰碑园,位于乐清市天
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成立旧址
1944年10月15日,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在乐清岭底乡泽基村溪坑潭成立,计13人,队长周丕振,政治指导员邱清华。这是乐清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为了扫清障碍,争得抗日权利,这支队伍成立伊始,就对那些不抗日、专门-害民的国民党盐警队、征粮队、“清乡”队进行打击,连续在上岙岭、吕家田、荡垟、岗岙等地打了4次胜仗。其中岗岙战斗,一举歼灭国民党乐清县警备独立分队30多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并活捉国民党乐清县党部书记长倪自镜、分队长王忠等人。同年12月,队伍扩大到50余人,改称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周丕振任队长,邱清华兼任政委,下设4个步枪班,1个短
河淇会谈旧址
1945年2月25日,中共乐清县委领导人邱清华、周丕振、叶龄银、郑梅欣等和山面区委负责人郑伦与警四中队正副中队长陈济、王鸣皋在离虹桥镇约5里路的河淇村陆连祥家进行会谈,县委领导人提出了收缴乐清县自卫大队枪械、宣布“警四”起义的主张。会上,王鸣皋开始有些顾虑,但很快就接受了;陈济则疑虑重重,举棋不定,左右摇摆,但经县委领导反复说明形势后,终于勉强同意。会议确定由王鸣皋以商议防务的名义,于当晚在虹桥大同医院宴请自卫大队长昊琨,席间将其扣押,然后迫令其缴出所属部队枪械,同时宣布“警四”起义。当天下午,叶龄银随王鸣皋等到虹桥,按计行事。郑伦赴四都牛塘,通知林鹤翔
乐清县民主政府成立纪念碑亭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乐清和括苍地区的敌我斗争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折,游击队主动向敌军据点发起攻击,除几个集镇和部分平原区外,广大农村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已联成一片。1948年8月,中共浙南特委决定建立乐清县行政筹备委员会,逐步开展民主建政工作。1949年5月8日,乐清县民主政府在雁西乡上马石村宣告成立,县委书记叶龄银兼任县民主政府县长。10日,乐清县城宣告解放。12日,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移驻虹桥镇。26日,进驻县城。9月1日,县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乐清县民主政府成立纪念碑亭,位于乐清市雁湖乡上马石村。1993年,该村在当年民主政府成立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隘门岭事件纪念碑亭
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永嘉徐定魁部与黄岩夏云虎农民武装共600余人,在进军台州海门(今椒江)时受阻,折返永嘉,途经乐清大荆隘门岭时,突遭以蒋叔南为首的大荆反动民团伏击,当场牺牲10余人,大部分被俘。反动民团在大荆小山头商会设立公堂,对被俘红军战士和随军农民逐一进行审问后押往大荆炭场枪杀,并雇人将尸体抬往大荆百岗岭船山,挖坑集体埋葬,当地群众称之为“千人坑”。这是红十三军战斗历程中最为悲壮的惨案,共牺牲471人,史称“隘门岭事件”。为缅怀革命先烈,1999年6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和乐清市人民政府、永嘉县人民政府在大荆镇小山头建造隘门岭
白龙山石殿
白龙山石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该建筑群建在白龙山之阳半腰,总占地约2000平方米。由山门、石殿、照壁(石)、石亭、石塔(部分构件)等组成。山门位于寺右,坐东朝西,仿木构石构建筑。石殿,原为自然洞穴,明万历十年在洞前增建仿木构大殿,明间檩下铭刻“明万历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石殿前照壁,为四柱三间,下置须弥座,明间浮雕佛像八十尊,两次间佛像各四尊及鹿一只。石亭(名太空亭),仿木结构,歇山顶。亭后壁嵌石碑三方,记载众僧举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等。石塔现存构件有塔身、塔檐等。白龙山石构建筑群的各建筑依地形而建,结构简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乐清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