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景点介绍
黄阁重纶枋
黄阁重纶枋是叶向高后裔为纪念叶向高两次入阁主政,于明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建成的。全坊由一色黛青色花岗岩构成,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面阔四柱三间约11米,进深三柱两间约3米。牌坊门洞跨街,门额为巨大月梁。梁双面均浅浮雕鳌头、牡丹、双凤等图案。梁下有透雕神鳌的雀替承托。梁上置青石雕隔扇,双面镂空透雕人物3组。中组内容为抚琴、奕棋;透雕人物僧俗,长幼神态各异,袍履、须发分明。隔扇上方为诰封牌,列叶向高、叶父朝荣、祖广彬、曾祖仕俨四代诰封官衔,有文字21行,每行6字,另加款识8字,计134字。牌上用柱头枋,双面有浅浮雕。枋上置匾,横向阴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塔
瑞云塔位于福清市融城东南龙首桥头,由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与知县凌汉聊募捐鸠工,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施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兴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竣工。传说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来覆其上,烂漫辉映,故塔成后名为瑞云塔。塔高34.6米,花岗石材质,仿木结构阁式,七层八角。塔座周长二十四米,塔基由八块青石围成,状似八条案几脚,承托着角形的莲花座。座上依次以长短不一的八块一组青石叠加而上。飞檐八角浮雕弥勒,飞檐下是步廊,八面围上石栏杆,石匾上镌“凌霄玉柱”四字。第二层至七层两面开门,每个门各有两尊守门神,全身披挂,威武雄壮,全塔共有二十六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亭江迥龙桥
又名飞盖桥、沈公桥,位于福州市郊亭江乡闽安邢港上,建于唐代,宋郑性之修,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再修。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长65米,宽4.64米。桥墩呈船形,栏柱柱顶刻宝奁、海兽等均系唐代原构件,另刻有狮子戏球等为明代构件。柱上有“丙寅暮春立,陈炉捐拜石一块,拱石二条”等题字。桥北端有跨街桥头亭,亭间有碑3通,桥北连圣王庙,南端有玄帝亭,内立宋碑1通,清碑1通。1991年4月1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长65米,宽4.64米。桥墩呈船形,栏柱柱顶刻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咸康参号旧址
咸康药行(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张桂荣、张桂丹兄弟经营的一家大药铺,与回春、四省、华来同为福州四大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福州医药站第三经营部,后因年久失修而关闭,作为药品公司的仓库,后为某印刷厂使用。咸康药行现有沿街建筑为抗日战争后在原址重建。咸康药行后住宅部分是从倪文彬宅购入后,重新建造,至福州解放时尚有部分装修未完工。咸康药行原为兴化人创办,后因卖假药、卖伪劣药材,生意冷落,年年亏本,老板遂粘贴广告欲--转让。1935年元旦,张桂荣以23000枚银元,全部买断原“咸康”药店的店氏和房产,与其弟张桂丹和张家下辈家属共同管理店务。现存店招“咸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星安桥
星安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河巷。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清嘉庆十年(西元1805年)、光绪十六年(西元1890年)、宣统二年(西元1910年)和民国l4年(公元1925年)多次重修。石构,二墩三孔,不等跨,墩船形,桥长100米,跨长18米,宽2.1米,已淤塞两孔,桥梁二侧石板有“乾隆丙午新建”、“嘉庆乙丑年重修”、“垂裕堂张重修憔善社监督”等题刻。周围环境破坏较严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星安桥曾经是福州著名的“南台十景”之“三桥渔火”中的一桥。据传,当年星安桥是入福州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古时从仓前山龙潭角搭渡过闽江,在苍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美桥
济美桥位于福州市马尾区君竹村,宋景佑五年(1038年)建,清雍正、嘉庆、同治年间多次重修。东西走向,石构,单孔,平梁式,全长8.6米,宽2.5米。望柱方形,条石栏杆。两端铺设4级台阶,栏板上有“济美桥”和历代重修题刻。宋刻在桥面上:“时景佑五年戊寅岁九月二十日”。清代纪年刻在柱上:“同治六年季秋立”,“任光广子孙重修”;“嘉庆壬戌年”,“时孟夏吉旦”,“里人任克广”,“子孙重建”。保存较好。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怡山院
怡山院位于福州市亭江乡怡山,始建年代不详,坐北向南,面临闽江。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占地面积906平方米,土木结构,由妈祖殿、观音阁、三宝殿、白马庙、怡怡斋等组成。三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两面坡顶,院墙上嵌一块石碑,碑文:“新建天后三氏祠,册封琉球副使,内阁中书、长芦于宫篆光甲捐俸三百两。时大清同治五年岁次丙寅仲夏勒石“。明清两代从福州到琉球国的册封使船都停泊于此祭祀后出航。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抛桥
因本桥位于大航桥河与元帅庙河的交汇处,桥下河水一头通元帅庙河,一头通白马河,两河在此汇流,白马河涨,潮水汇合于此,故名合潮桥。又因本桥呈曲尺形跨越两条河流,故俗称双套桥,久而谐音为双抛桥;因桥附近有榕树隔河生长,树枝相连,有文人据此衍义为邱何殉情的悲剧故事。双抛桥位于杨桥路雅道巷北口,为单孔石拱桥,桥长9米,宽2.9米,跨度4.8米,桥拱由十九条方体石柱砌成。桥栏石柱上刻“古名合潮桥”“光绪丙午建”,桥上建有风雨廊,两开间悬山顶。据桥石拦板题刻,桥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西元753年),还刻有“合潮流水河步”六字。据文物部门的说法,现存桥梁为清光绪二年(西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尾天主堂建筑群
马尾天主堂建筑群位于马尾麓三岐山,始建于1868年,为一建筑群,现存四处建筑(马尾天主教堂主楼、马尾天主教堂育婴堂、马尾天主教堂老人院、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根据《马尾区志》记载,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原为西班牙神甫创办的小修院的宿舍;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原房屋为基础创立马尾天主教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监督杜业尔新建砖木结构的法国式新教堂。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现存的建筑均建于不同时期。根据《马尾区志》记载,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尾境内已有天主教活动。当时,船政大臣沈葆祯聘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应庙
广应庙位于鳝溪下游出口附近,庙木构,坐东向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内祀西汉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庙内尚存有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重建《鳝溪白马尊王祖殿》石碑。因祀“白马三郎”,民间又称之为“白马王庙”。传说古代山间有巨鳝为恶,汉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射杀之,己身亦陨,民感念其恩,遂建庙以祭。庙宇始建年间不详。目前最早的维修记录为唐贞元十年(西元794年)观察使王翊修饰庙貌,则必建于此前。唐咸通六年(西元865年)观察使李瓒奏封白马三郎为龙骧侯。宋庆历元年(西元1046年)蔡襄重修,庆历六年(西元1051年)又命江文秉重修。清乾隆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魁岐炮台
魁岐炮台位于鼓山镇魁岐村坐北向南,控扼闽江。原有炮台三座,已毁1座。较完好一座位于民居中,为封闭式,呈圆形,三合土夯筑。内径6.75米,高4.59米,厚1.47米,设一炮位;另1座露天,由若干三合土墩组成,今仅残存一墩。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旗会馆
八旗会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据记载明中使园“高台曲池,花竹清幽”,有夕佳阁(即夕佳楼)、蒹葭草堂、水云亭、宾莲塘、山镜堂、阆风楼、鱼我桥诸胜。奉直会馆为八旗旅闽京官要员住宿之所。主座建筑前后五进,主要建筑有厅堂、戏台、厨房、库房、花园、花厅、假山、鱼池、亭台楼阁等,建筑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现存重建的厅堂一处,长方形,面积360平方米,四面围墙,双坡屋顶,穿斗式木构架,木桩特大,屋顶藻井保存较好。大堂南面一座戏台,三面通是精雕各种花鸟图案的隔扇、门扇,可容纳500人左右,具有清代满族建筑风格。初为督舶太监高寀游宴场所,俗称“中使园”。因在城西南,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武帝行宫遗址
隆武帝行宫遗址位于鼓西路137-139号通湖新村内,现只余遗址、破屋和一道残墙。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西元1645年)六月,清兵陷南京,福王死难。明大臣黄道周、归降海盗郑芝龙等于福州拥戴唐王朱柽八世孙朱聿键为帝,建号“隆武”,以南安伯府为行宫,改布政司为行殿,建行在太庙、社稷及唐国宗庙,升福州为天兴府,改福建省为福京,为大明南京(应天府)、北京(顺天府)之外的第三京。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西元1646年),因归降海盗郑芝龙叛变,福京沦陷,隆武帝在汀州被掳,--而亡。隆武三年(清顺治四年、西元1647年)九月,淮安张华山起事,仍用隆武纪元;郑芝龙叛变后,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洲建宁会馆
上杭路建宁会馆位于台江区上杭路128号(原上杭路63号),又称“建郡会馆”,由建瓯县商帮集资建于清嘉庆年间。会馆依山而建,占地约280平方米,由戏台、酒楼、神殿、花园等组成。会馆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临上杭街,后靠大庙山,依山而建,由戏台、酒楼、神殿等组成,红砖清水砌墙门面。神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后有花园。园中有文昌阁一座(原作书斋),两层,八角形,直径5米,歇山顶,飞檐翘角,垂柱、雀替、斗拱、框楣花格等构件粗大豪放。“文革-”中,花园被拆改为民宅,文昌阁尚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13日,福州各界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彬德桥
彬德桥位于福州台江区帮州街道三保街河上。始建于明,重建于清光绪丙申年(1896年),花岗岩石砌,东西走向,二墩三孔拱桥,长28.7米,宽2.7米,桥梁石板有“彬德重造光绪丙申”、“民国七年戊午彬社三次重修”镌刻,保存较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声洞故居
方声洞故居位于北大路内九彩巷16号。故居原是两座相连大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大门原悬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的“朝元”牌匾。门头房和首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的院落,尚保存原貌。花厅、鱼池和第二进院落都已改建。现仅存第一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葆桢墓
沈葆桢墓,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国光社区梅亭村火烽山南麓。沈葆桢墓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墓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坐北向南,三合土夯筑,前方后弧,平面呈“如意”形。有四层墓坪,面阔10.9米,进深20.5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前立墓碑,高0.85米,宽0.60米,上刻沈葆桢官职和沈葆桢夫妇等名字。墓碑两旁分立一对三合土堆塑狮子。祭台裙板浮雕动物,墓柱上刻对联。墓前竖花岗石墓碑,楷书:“皇清诰封资政大夫沈丹林公偕林夫人,长男按察司衔、九江道幼丹公、长媳林夫人,次男”墓碑两旁置三合土堆雕狮子。墓柱阴刻对联:“人念九原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钟瑛墓
黄钟瑛墓位于鼓楼区洪山镇的金牛山北麓,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兼总司令黄钟瑛的家族墓,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988年因建设迁建于原墓后约700米处,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原墓为花岗石和三合土结构,9个墓室,五层墓坪,三重护墙。封土前立墓碑及供桌,两侧竖碑刻。墓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坐南向北,砖石和水泥结构,平面呈如意形。有五级墓坪,面阔18米,进深49.6米,封土前立一青石墓碑,上刻黄钟瑛及其父母、兄嫂等10人姓名。墓柱刻对联:“芝草还生新筑垄,梅花遥对旧时亭。”镜屏刻楷书:“俎豆分贤庑,松楸入画屏。”左右短屏刻“笏搢”、“旗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涌泉寺大雄宝殿
涌泉寺大雄宝殿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内,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供奉三世佛(泥塑,明天启年间)、十八罗汉和观音三大士(铸铁,清康熙年间)。1992年作为涌泉寺的一部分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大雄宝殿是全寺的核心。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构架,彩绘天花板,重檐歇山顶。殿中祀有三尊释迦牟尼塑像,称为“三世佛”,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佛,塑于明朝天启元年。佛像造形细腻,慈眉善目,十分传神,身披唐代服装,金碧辉煌。殿内两尊1米多高的铜铸小仙童,头上打双结,两颊留酒窝,一手抱仙桃,一手扛荷花,神态天真,是本世纪初福州铜绿艺术杰作。殿两侧祀十八罗汉,三世佛的背面祀观世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家宅
谢家宅(一排巷4号·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清末建。原为官宦住宅,后转华侨谢氏所有。单进,单层,周以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式顶,双重大门朝东。临街两侧为马头墙。六扇大门是门头房,门头房的南侧有假山、鱼池。入石框大门为庭院。正座坐北向南,房前院庭,种有茶花、茉莉等,后有天井。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木构架(用30根大木柱),双坡顶,马鞍式山墙,驼峰、雀·斗拱及壁扇皆精雕细琢,工艺考究。厅前后廊地面铺大石板,青石柱础四周浮雕八骏马、十二生肖等。门(插屏门、石框大门扇)、窗、壁扇、灯杠等全部用楠木制成。后厅的粉墙正中,有一悬塑的“福”字,字径1米,字圈四角种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