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 > 思明区旅游
思明区景点介绍
无量寿佛石刻
无量寿佛石刻位于思明区万寿岩万寿寺东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代。保护范围:石刻所在岩石全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顶岩摩崖石刻
云顶岩摩崖石刻位于思明区莲前街道洪济山云顶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至民国。保护范围:题刻所在岩石全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钦赐祭葬石坊表
钦赐祭葬石坊表位于思明区植物园内紫云岩樵溪西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保护范围:石牌坊建筑本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贵墓
胡贵墓位于思明区莲前东路洪山柄村睏狗山北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保护范围:前至碑亭;后及左、右由墓本体各端外延10米为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师太傅墓
太师太傅墓位于思明区思明南路425号鸿山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保护范围:前由墓碑延长5米为界;右、后至后墙;左由墓碑14延长米为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十三郎墓
叶十三郎墓位于思明区嘉莲花园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宋代。保护范围:墓围围墙范围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黯墓
陈黯墓位于思明区西林观音山,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唐代。保护范围:墓体四至各端外延30米为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石炮台遗址
盘石炮台遗址位于思明区大学路176号部队干休所海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保护范围:界址线外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阮旻锡夕阳寮隐居处遗址
阮旻锡夕阳寮隐居处遗址位于思明区鹭江道国际银行大厦东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保护范围:石刻所在岩石本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兴寨遗址
嘉兴寨遗址位于思明区思明南路425号鸿山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保护范围:嘉兴寨石刻所在岩石全体及各段寨墙本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姓井
国姓井位于思明区鼓浪屿延平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保护范围:以井为圆心,半径20米范围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演武亭遗址
演武亭遗址位于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保护范围:厦门大学体育场全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读书处
郑成功读书处位于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内太平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保护范围:“石笑”石刻、八角亭石刻及郑鹏云诗刻等所在岩石全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南楼群
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5幢建筑组成,建于1951年至1954年。时成义楼为生物馆,南安楼为化学馆,建南楼为学校大礼堂,南光楼为物理馆,成智楼为图书馆。2000年至2003年维修。陈嘉庚创办学校从不为自己留名,但对他人的支持和赞助,却铭记于心。李光前先生长期竭力资助厦门大学,故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的命名多与李光前有关。李光前祖籍为福建南安芙蓉乡,故有芙蓉楼群及南安楼之名。“成义”、“成智”则以李光前的亲属名来命名。而“建南”大礼堂则是与集美学校的“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福建南部教
芙蓉楼群
芙蓉楼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组成,除博学楼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博学楼初建时为教职工宿舍,1953年在此建成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芙蓉一、二、三、-楼为学生宿舍。芙蓉楼群基本呈半环状布局。芙蓉一、二、三、-楼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一、-楼3层建筑,二、三号楼主体3层、局部4层。砖石木结构,楼面均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芙蓉一、二、三号楼墙体以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作装饰镶砌。芙蓉一层顶主体为硬山顶,角楼为歇山顶。芙蓉二、芙蓉三门楼及角楼屋顶为歇山顶,两翼为硬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均铺绿色琉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
群贤楼群
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群贤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群贤楼群动工兴建时,为了表达陈嘉庚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及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映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2号及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中间主楼落成时,有人建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嘉庚否定。又有人建议以“敬贤”(嘉庚之弟名)命
养正楼
养正楼坐落于集美集岑路3号,1926年9月建成,时为集美幼稚师范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后改为集美小学教学楼,现为集美幼儿园使用。该楼坐北朝南,砖石结构,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呈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平面为后廊式布局,后廊中部为外突半圆形敞廊。主体建筑为二层,中部设塔楼共四层。屋顶塔楼为多坡顶,翼楼为双坡顶,角楼为穹隆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外墙以花岗岩条石为基础,红色清水砖墙承重,塔楼、角楼、门廊、墙柱及屋檐装饰为黄、白两色。中部入口处设4根罗马柱承托外挑式阳台,使整个建筑立面富于变化。
集美大学科学馆
科学馆坐落于集美集岑路2号,建于1922年9月。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1949年11月再次遭国民党飞机轰炸,1951年修复,现为集美大学科学馆。该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657平方米。门楼及角楼为4层,两翼为3层。建筑设前后廊式,一楼为拱券廊,二楼为方形廊、中间装饰哥特式圆柱,三楼设前后阳台。屋顶为西式双坡顶,铺红色机平瓦。外墙以粉白色为主色调。门楼及角楼山墙装饰丰富。柱头、屋檐及山花作巴洛克式装饰。
南薰楼群
南薰楼群坐落于集美鳌园路19号和27号,包括延平楼、南薰楼、黎明楼和道南楼,主体建筑为南董楼和道南楼。延平楼:建于1922年9月,时为集美小学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倒塌,1953年按原样修复,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中部4层,两翼3层,建筑面积2976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局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建筑外墙以条石为基础,红色清水砖墙承重,花岗岩块石作装饰镶砌。楼面除2、3层中部外廊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外,其余均为木板楼面。屋顶中部为单檐歇山顶,翼楼和角楼均为双翘脊硬山顶。屋面铺绿色硫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拱
南侨楼群
南侨楼群坐落于集美嘉庚路8号,该楼群包括南侨十三、南侨十四、南侨十五及南侨十六,于1954年至1959年间相继落成。解放初,陈嘉庚先生为解决大批华侨学生回国求学的困难,创办了集美华侨初习学校。1999年该校改称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现为国内专门培养海外华人华侨学习汉语的学校。南侨楼群:共4幢建筑,均坐北朝南,依地形而建,基本呈“一”字形排列。大部分为4层,局部5层,砖石木混合结构。外墙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红砖作镶砌装饰。平面呈拱券前廊及双角楼式布局,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花采用建国后常用的齿轮、麦穗、五角星等图案,窗套装饰细腻,角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