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 > 宁都县旅游
宁都县景点介绍
宁都永宁寺
永宁寺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城南面的水口塔旁。宁都自三国吴嘉禾五年建县以来,因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而成为江西省东南部的重镇,元、清时期曾设过直隶州,1949年前后也设过专区,据说,宁都的这些发展都是得益水口塔和永宁寺。宁都城东面,梅江河蜿蜒而过,流至城南一公里处,形成一深潭,传说是孽龙巢穴。孽龙作怪,引起洪水泛滥,淹没城池。邑人受高道指点,拟在潭中建塔,以镇孽龙,遂投以大量石块,但因孽龙用妖术将石块化得无影无踪,无法立椿奠基。这时,农夫叶柏捐出自家的聚宝盆装以石块投入潭中,始得堆石成山,在山上建起了水口塔,镇住孽龙。故水口塔又叫“镇妖塔”。被水口塔镇住的孽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都海莲寺
宁都县海莲寺海莲寺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城繁华路段长庚门,始建于元朝元贞二年丙申(公元1296年),矩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原名“海莲庵”,民国二十六年改为今名“海莲寺”。原址地域宽广,莲花祖师、殿堂林立、肃穆庄严、街环水抱,景色宜人,素有“九曲桥下碧波涌,七宝池中夏莲香”之美称。几经岁月沧桑,饱尝时代忧患,历来为外宾现访,信众拜谒,僧侣往来必经之地。系宁都县重点佛教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百大名寺之一。解放前后,“海莲寺”曾为宁都专区管辖的宁都,广昌、石城、于都、瑞金、会昌、寻乌、兴国等八县佛教驻地。由本寺月净法师任会长。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由时任国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都青莲古刹
江西省重点佛寺——青莲古刹座落在宁都城西20公里的莲花山。蜿蜒5公里的莲花山,翠峦叠嶂,气势磅礴,逶迤回环,状如莲花。山上古木参天,茂竹蔽日,山泉淙淙,鸟鸣空谷。随季节的变化,时而去雾缭绕,山色朦胧;时而烟消雾散,碧空如洗;常年呈现出幽深雅静、扑朔迷离的景色。古刹历史悠久,高僧辈出。据县志及寺碑记载,青莲古刹是由开山始祖青莲和尚(派名智遁)在西晋泰始二年创建的,历时1700余年。明朝无际大师(派名觉悟)曾受明英宗器重,于正统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下旨召见,封“万寿禅师”,并赐半副銮驾。清朝无伪法师(派名真惠)德高望重,于干隆十三年奉知县暨全县缙绅公举为本寺方丈
宁都梅江国家湿地公园
梅江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包括宁都县境内的梅江、团结水库及其周边水源涵养林,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3′34″~116°6′8″,北纬26°14′44″~26°58′50″。规划总面积6345.8公顷,其中保护保育区5165.4公顷、恢复重建区256.0公顷、宣教展示区625.2公顷、合理利用区288.1公顷、管理服务区11.1公顷。梅江湿地公园以我国亚热带典型的大江大河源头区原生态的河流湿地—梅江和水质优良的库塘湿地—团结水库为主体,以洪泛平原湿地、牛牿湖和草本沼泽湿地为补充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南方低山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
东龙村
东龙村坐落在宁(都)、石(城)交界的一片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上,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流。据考,东龙村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村最大的特点是其“以人为本”的村落布局及“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理念。自建村伊始,李氏先祖们便依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在诸多山岭中选择了来路最长、山势最为雄伟的东龙岭、南桥岭作为该村的两大龙脉。其中一处,依照龙脉走势,高低错落地建成连片屋场,屋场中开掘出上百口大小不一的池塘,穿插其中。同时还从南、北两面的高山上引出两条清溪,弯弯曲曲地从村边流过,形成“山环水绕”之势,从而把整个村落融会在一片青山绿水之
宁都金精山碧虚宫
宁都金精山碧虚宫,位于江西赣州。西汉初年樵女张丽英上山砍柴遇到南极仙翁,获赠两颗仙桃,张丽英吃下一颗仙桃,顿忘饥渴,形态飘然,从此以后,不吃不睡,移居金精山-,后得道成仙。她施医施药,为民解痛除病,造福于民。张丽英真人飞升后,金精山建灵泉观,供奉了张丽英造像。宋徽宗闻知金精山灵泉观历史长久,且每逢旱年,求雨必应,赐封张丽英为“灵泉普应真人”,并亲书匾额悬挂于洞内御书。从此,金精山名闻天下,慕名前来修道、朝拜者纷至沓来,香火极盛。宁都金精山原有灵泉观、三清宫、阳灵观等道观,现有碧虚宫、云台宫、清微宫三处道观。刘渊然真人早期在赣南的修道岁月,为其以后成为掌教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
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位于宁都县城区。该馆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5855平方米,馆内陈列展览面积3450平方米,展线长860米,是全国唯一一所反映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军事纪念馆,于2009年2月被命名为江西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今已免费对外接待社会各界游客200余万人次,日渐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带源古村
早就听说过,带源是一个千年古村,它隐藏在宁都县肖田乡境内。村里有许多老巷、古屋,甚至是古老的水井、池塘等,古意浓厚,古风幽幽,是座典型的客家村落。于是,终于忍不住前往访古寻幽。正是初冬,暖阳懒懒地照着。周围大山上一棵棵红枫像高举着的火炬,很是耀眼,田野里却显得有些萧条。村口,高高耸立着两座青灰麻石垒砌,两柱一门梁柱式结构的牌坊,-“敕赐”和“旌表尚义”几个醒目大字,这就是有名的“管敏春尚义坊”,建于明朝正统六年。再往前走,便是“管氏大宗祠”,古祠结构端庄,外观宏伟,飞檐翘角,浮雕醒目,造型别致。据说,唐末年间,管氏先祖南下来到这里,开基创业,从此子孙繁衍
江背古村
宁都县石上镇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山川秀美,风光无限。客家人世世代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自然留下许多古文化的历史印记,石上江背村就是其中之一。江背村坐落在石上镇的西北方向,距石上镇约有9.5公里。早在公元949年,从山西、河南一带为避战乱迁来的了七八户刘姓人,在这里居住了六七十年后,他们认为这里山高路不便,生产发展不起来,又迁往别处了。但到了公元1107年左右,辽、金两国争战,因此,又有从山东逃往宁都琳池定居的曾姓人,因始居琳池的曾姓人繁衍较快,后就分了30多户曾姓人迁到东山坝的小源村,其中有一名叫曾霸公的又从小源来到江背。在他眼中,江背这里山好、
朗际牌坊
肖田乡朗际村中·清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四柱三间石坊,面阔5.7米,通高7.7米,占地4.56平方米。有“旌表儒童肖行三之妻黄氏坊”铭。梁坊柱问榫卯连接。底设石门槛。坊顶有脊,龙首吻饰,中央饰怪面兽,两端有悬鱼,坊浮雕花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龙古村
在客家人最早聚居发展的宁都、石城两县交界处,有一块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盆地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绕着一座千年古村——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唐代,这里叫东屯。客家先民从宁都东面去福建,东屯隘口是捷径。北宋乾德初年,在石城半迳定居的李翊俊来东龙打猎,看中了这块青山福地,举家迁至此地定居。因其“东南有一脉群山,蜿蜒起伏,形如卧龙”,改名东龙。倚山傍水巧布局历史上的东龙富甲一方,以“千年古村、百座祠堂、百口池塘、百间大屋”而名动江西,有江南第一宗祠村的美誉。日前,记者登上东龙岭城墙上的古寨堡,东龙全景尽收眼底。村中,星罗棋布的祠堂、民宅、庙宇、古塔、石桥、寨
孙誗墓
孙中山先祖东平侯孙誗墓,位于宁都县城南2公里马家坑。孙誗为唐朝人,原居汴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县),僖宗中和三年(883)选为百年,以武功封东平侯。因带兵下江南与黄巢起义军作战,转战虔州虔化(今宁都县)而定居此地。后子孙繁衍广布,为赣、闽、粤三省孙氏始祖,孙中山系孙利的二十五世孙。孙利墓始建于唐末,明、清曾多次维修。1986年11月,孙中山先生诞生120周年之时进行过重修,重立墓碑、墓铭,扩大了墓地规模,墓前辟有平台,筑有数个登阶,立了牌坊式陵墓之门,显得壮观而肃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都起义纪念馆
宁都县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中山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1931年12月14日在宁都起义加入红军,1975年宁都县设立了宁都起义纪念馆,与当时的宁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合署办公。1980年宁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改名宁都县博物馆,遂与县博物馆合署办公,均系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馆址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该址原系耶稣教牧师住宅,足一幢分前后两部分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占地面积356.35平方米,建筑面积678.9平方米。基本陈列为“宁都起义史”陈列。在主体建筑第一层展出版面54块,展柜5只,沙盘1只。第二层举办0地下党员、第26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水口塔
赣州水口塔位于宁都县城以南1公里梅江之西滨。始建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塔外观七层八面,双重出檐,木质塔心柱,壁内折上式。高39米,底部周长34.56米,塔身由外壁、内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内廊石级可通上下各层。塔心及外壁之东、西、南、北各设1门,可登临远眺。底层外壁四方门之首按自然方位镶嵌浮雕八卦图案。现尚有大量“明万历壬辰年”铭文塔砖。该塔结构严谨,造型别致,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代表之一。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城梅江畔。旧址原来是一座耶稣堂,始建于1916年,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占地面积约有394平方米,整个庭院占地约2040米。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保存完好,还建有宁都起义陈列室。1931年春,蒋介石派由西北军一部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开赴江西对红军进行“围剿”,因不满-的反动统治和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国0的影响和指导下,同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将士一万七千多人,在参谋长赵傅生(0员)、旅长季振同、董振堂和团长黄中岳等的率领下,在宁都宣布起义,加入红军。这支起义部队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翠微峰自然保护区
翠微峰景区,古称金精山区,似一颗明珠嵌于中华东南大地,位于江西省赣州地区东北部,宁都县城西北郊5公里处,总面积78平方公里。南距行署所在地赣州市168公里,北抵省会南昌320公里。景内地质属丹霞地貌,石山林立峭拔、峰险岩奇、洞幽水秀,自然景色绮丽奇特。道家福地金精洞,宋代受徽宗赐封“灵泉普应真人”龙匾,列为天下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至清,先后有朱熹的得意门生生理学家曾兴宗,著名诗人、“江湖吟社”的组织者曾原一,以及清初的“宁都三魏”、“易堂九子”等隐居于此,授徒造士、著书立言,历五百多年之久,留有亭、堂、庐、阁遗迹20余处,诗文30余种、上千卷之众。翠微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