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旅游
镇江市景点介绍
柳诒徵墓
柳诒徵墓在镇江市官塘乡朱家岗。柳诒徵,字翼谋,镇江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爱国主义者,曾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文史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长期任江苏省国学图书馆馆长。著有《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东亚各国史》、《中国版本概说》等专著和学术论文130余篇。抗战期间,他将南京图书馆宋、元、明、清善本书悉数运藏,使祖国文化珍品免落敌手。解放前夕,他不顾国民党政府“指令”,把八千卷贵重善本书全部装箱悉心保护,为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后,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56年逝世。柳墓为一圆形土墩,直径约
章岷墓
章岷墓,位于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麓、林隐路东侧。1974年7月发现,由镇江市博物馆发掘整理,为一长方形竖穴砖石墓,墓四壁均以29.5×14×3.8厘米的青砖错缝砌成,墓顶用6块长1.55米、厚O.16米,宽O.61~O.77米的长条石板横盖而成。墓室长3.5米,宽1~1.04米,高1.25米,墓向250度。墓底无铺地砖,在墓的两头均各横置一凸出墓底的长条石,系供停棺之用。惜葬具、尸骨均腐朽无存,仅残存铁棺钉数枚。共出土文物瓷器11件、漆盘1件、石墓志1方。瓷器中有:酱色釉瓷瓶,影青瓷盏、盏托、碗、碟,青瓷瓶、盒,有的口沿镶金或银。据墓志盖篆文:“宋故光禄卿
丹徒两周墓群
主要分布在丹徒县大港至谏壁一带的低山丘陵和岗地上。据南京博物院1984年普查,在烟墩山、磨盘墩、荞麦山、北山顶、青龙山、王家山、粮山、黄泥山、双墩、魏家墩等地均有分布。自1954年发掘烟墩山“宜侯”墓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发掘整理的还有:烟墩山二号墓(1984)、磨盘墩墓(1982)、荞麦山母子墩墓(1982)、北山顶墓(1984)、双墩一号墓(1984)、王家山墓(1985)、粮山一号墓、二号墓和青龙西山墓(1979)。墓葬一般营建在山的顶部,多为一山一墓,背山面江,并有高大的封土堆,外形与宁镇地区常见的俗称“土墩墓”无异。其中母子墩墓封土高4.6米,北
浮山西周土墩墓
浮山西周土墩墓群,分布在句容县城西南20多公里处的甸岗村浮山果园内。该地为一片岗峦起伏的丘陵地,以浮山为最高,其上古代土墩众多,据调查,仅在果园一带即有32座。浮山土墩墓,70年代以来曾先后有过多次考古发掘,其中以1974年镇江博物馆对Ⅰ号土墩的发掘和1975年南京博物院对Ⅱ号土墩的发掘较为重要。I号土墩南北长24米,东西宽23米,底高出地面2.5米,系一馒头形墩。墩内共发现墓葬16座,尸骨大都腐烂无存,唯在两处发现有人齿七枚,一处发现残股骨两根,出土陶器、几何印纹陶器和原始瓷器358件,多为生活用具,少数为生产工具,器形有鬲、鼎、甑、贯耳釜、坛、罐、豆
晋陵城城址
晋陵古城墙遗址,在镇江东北郊五里之花山湾,1984年发现。镇江博物馆进行勘查和试掘。古城利用自然山丘,取土夯实建成。现尚可见夯土层剖面及圆木夯打的柱窝痕迹,夯层厚约6~10厘米、夯窝径约4~5厘米。残存的城墙呈门字型,东城墙全长约700米,北城墙全长约1400米,南城墙全长约1200米,西城墙全长约1400米,总长约4700米,现断续残长1700米,城墙顶宽8~15米。底宽30~70米,高10~25米不等。古城海拔高度约30米,在其东北侧城外还残存一段护城河,约长150多米。古城处出土多种铭文的城砖有“东郭门”、“南郭门”等门名,有“小里窑”、“十里碑”
丹徒团山遗址
团山遗址,位于丹徒县高资镇赵家窑村和招甸村之间。1957年发现,1987年发掘。遗址是一处高出地面7米的台形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发掘38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5~6米,分为11层,清理房屋基址1处,灰坑13座。遗址的时代相当于夏代至春秋中期,夏代层内炊器以陶鼎和陶甗为主,还有陶罐,生产工具主要为石器。商代早、中期层内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甗、鼎、鬲、罐、瓮、觚形杯、盆、豆及石刀、锛、凿等,还发现青铜炼渣及浇注时注口溢出的青铜块等。商末至西周晚期层内出土遗物主要有陶鬲、甗、罐、盆、豆、原始青瓷豆等,以及石锛、青铜镞。春秋早、中期层出土遗物主要有陶鬲、鼎、
戴家山遗址
戴家山遗址,位于镇江市东郊丹徒镇长江右岸边,呈长条形岗地,约高出江面20米。面积长约60米,宽约40米,1985年,镇江博物馆进行试掘,发现一座灰坑,内出土一定数量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打制石器原料均为黑色燧石,包括石核尖状器、刮削器,其中尖状器和刮削器种类较多,磨制石器有斧、铲、锛等,陶器有鼎、杯、豆等,遗物明显具有良渚文化特征。遗址内涵与丹徒磨盘墩遗址相同,时代相当于良渚文化时期。
磨盘墩遗址
磨盘墩遗址该遗址位于丹徒县大港镇以东港区范围内的黄土岗地上,北距长江550米,磨盘墩为高6米的圆形土墩,面积240平方米,1980年发现,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掘面积88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3米,分上下两层,包括新石器时代和西周时代遗存。新石器时代层出土遗物比较丰富,仅细石器就有5400余件,包括石片、石核、石钻等,其中各种形式的石钻400余件,石器打制而成,原料多为黑燧石,也有少量玛瑙,加工以锤击为主,砸击为次,制作精致,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磨制石器有斧、锛、镰、砺石等;陶器多为碎片,其器形有鼎、釜、罐、豆、壶、纺轮等,还有璜、玦、环、璧等玉石
城头山遗址
城头山遗址位于句容县大卓乡本湖村,1957年发现,1983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遗址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高出地面10米左右的土台形,文化层堆积厚5米以上。根据文化遗物的特征,遗址的文化层可分为新石器时代,以及相当于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早期等时期的堆积,发现墓葬57座,房屋基址2处,灰坑14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主要有陶鼎、鬶、豆、杯、壶、罐、石刀、斧、锛,以及玉璜、镯、瑗等。其中有些陶器与崧泽文化晚期器物特征一致,时代与崧泽文化晚期相当。相当于夏、商、周的文化遗物有陶鼎、匜、罐、鬲、甗、豆、钵、石刀、斧、锛、凿、青铜削、镞等。内
丁沙地遗址
丁沙地遗址位于句容县龙潭镇西南3公里,北距长江3.5公里,属江苏省句容县宝华林场。遗址为一高出地面6米的山麓岗地,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8年发现,南部已遭破坏。1988年南京博物院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82平方米。1989年对遗址进行全面钻探。遗址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红烧土居住面遗迹,平面呈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和凸字形,烧土面内夹有植物杆茎印痕,为原始先民建筑遗迹。并发现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灰沟,上口宽19~22米,深3.5~5米,底部宽2.5米,似为聚落遗址的一条护沟。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及猪、牛、梅花鹿等兽骨。石器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为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历史建筑,位于市中心润州区京畿路82号。1923年,世界红卍字会成立镇江道院,又名红卍字会江苏分会,1934年扩建,中西合璧风格,共有52间。2019年3月,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甲战斗旧址
贺甲战斗亦称延陵大捷、九里战斗。民国28年(1939年)11月8日,新四军一支队0-团、新六团和丹阳独立支队在贺甲村一带围歼日本侵略军。战斗中敌龟缩贺甲祠堂内,百余名日军被新四军歼灭,威震江南。新六团二营营长刘玉林等94名健儿英勇牺牲。2019年3月,贺甲战斗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
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原在龙窝口江岸,1924年6月建,初名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水厂设备简陋,设于江边的取水口,仅搭设一间芦席工棚。2019年3月,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旧址
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旧址1929年,江苏省会迁至镇江。镇江的伯先路——京畿路原名南马路,始建于清光绪末年,临街建有浸礼会教堂、内地会教堂、内地会医院等教会建筑,蒋怀仁医院、屠家骅公馆等仿欧洲古典建筑,镇江商会、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等中西结合型制建筑,,仿西方门楼式公用建筑,广肇公所这样颇具客家风格的建筑以及中国古典民族风格建筑。
崇实女中旧址
镇江崇实女中始建于1884年,系美国卫理公会创办,是长江流域最早的女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在此就读和执教。这里是赛珍珠念念不忘的故园,曾被誉为“南国女宗”“女学前锋”。1952年收归公办,更名“镇江市第二中学”,男女兼收,2004年增挂“茅以升中学”校牌。2013年复办女中,定名“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是镇江市教育局直属全日制完全中学。女中的复办,使得学校再次站立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潮头,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2019年3月,崇实女中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花园
王家花园原名“爱吾庐”,始建于民国十九年,落成于民国二十二年,是上海金融巨子王耀宇的住宅,王家花园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由11个部分组成,有房屋“99间半”之说。1949年,在南京起义的国民党第二舰队部分官兵来到王家花园,组建解放军华东海军炮艇大队,王家花园成为解放军华东海军炮艇大队的队部。2019年3月,王家花园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山快炮台遗址
合山炮台位于合山东部山顶,隶属镇江要塞象山炮台管辖。快炮台一组四座炮台,呈南北偏东向排列,每座各间距27.2米,全长约100余米,各炮台后均有掩蔽体通道,与地营式弹药库通联。2019年3月,合山快炮台遗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氏宗祠及笃行堂
黄墟殷氏宗祠初建于1540年,1802年重建,2004年被列为镇江市文保单位。重建后的宗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介绍,在殷氏宗祠修缮过程中,国内古建行业修缮保护的顶级企业专家——苏州香山古建筑园林专家全程参与和指导。修缮后的宗祠建筑全为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横衍,镂窗精美齐全,砖木石雕,古朴华丽;外观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庄重典雅,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原有古建筑的风采。2019年3月,殷氏宗祠及笃行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解氏宗祠正厅
解氏宗祠正厅葛村解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解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被市文管办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授牌。葛村有建于明清两代的解氏宗祠、榜眼门、大宅门、解朝东故居、更鼓楼等76处古建筑,计11300平方米。2019年3月,解氏宗祠正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睦堂
敦睦堂,位于姚桥镇兴隆村夹沟自然村,是张氏的祠堂,传说是汉朝张良后裔张贺于嘉靖年间到此定居后所建。在门前的匾额上刻有“光前裕后”石刻。进入第一进,抬头往上看,可见张玉书所书的“義門”牌匾。史料记载,张玉书曾任兵部及礼部尚书,并参与《明史》、《康熙字典》的编写,辞官退隐后曾居住在此。2019年3月,敦睦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