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景点介绍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位于宜兴市芳桥镇后村,周培源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现有建筑三进,占地750多平方米。1987年周培源将故居捐献给宜兴市政府。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第一进面阔四间14米,进深六架8米,前后有卷棚。第二进四间二层楼,面阔14.3米,进深七架7.5米,南侧有走廊一架。其楼下原为故居的厅堂,楼上为周培源和家人的卧室。二、三进之间有天井,天井内有水井一口,东西两侧为二层厢房,西侧厢为楼梯间,可通达二、三进的二楼。第三进为转楼,正面四间二层,进深六架6.4米,东西侧各为三间二层楼,与主楼连成凹字形院落布局,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蜀山古南街
蜀山原名独山,宋熙宁六年(1073年),大学士苏东坡来宜兴游历,见一山兀立,风景秀丽,问其名,言为“独山”。苏子赞美说:“此山似蜀”,后人为纪念苏东坡遂改独山为蜀山。蜀山古南街地处蜀山西麓,东接东坡书院,西濒蠡河,北通蜀山大桥,是明清以来紫砂陶制作、生产、贸易的集散地,江苏省第一批被列为保护对象的古建筑街区。近现代的诸多制陶名家的原居地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古南街,因此古南街又被誉为紫砂的发祥地。蜀山古南街曾是繁华热闹的“紫砂一条街”。古街前店后坊,营销紫砂壶、盆、瓶、碗、罐等,“百甄哀玉家家响,青烟处处画溪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紫砂生产的热闹繁忙之景。古南街
宜兴紫砂博物馆
宜兴紫砂博物馆位于宜兴市丁蜀镇丁山大街,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示面积900平方米,馆藏中国宜兴古今百余位大师、上千件精湛的经典作品。中国紫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艺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人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陶土,它与普通的陶土不同,其砂粒尤为细腻,质地特别坚致,色泽呈紫红色,非一般陶土可以比拟,是陶土中的佼佼者——这就是紫砂,仅产于宜兴丁蜀镇的一条山脉深处。紫砂壶自出现与宜兴地区的钦茶风尚有着重要的渊源,明初时又在江南文人雅士的推崇下,逐渐出现了紫砂壶艺,融诗、书、画与篆刻于一体的紫砂茶具,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紫砂博物馆展馆分上下二层
宜兴卢忠肃公祠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祀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号九台,宜兴茗岭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大名知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左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兼湖广巡抚、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三赐尚方宝剑。象升虽文士,但善骑射,娴战略,能治军。将兵平叛,屡立战功,任内力主抗清,反对议和。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在与清兵交战中,牺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忠肃祠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杨巷老街
杨巷老街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自古就称活水码头,周代便形成街市,到唐宋更盛,形成了现在的杨巷老街。杨巷老街背靠菡山,面临北溪河,老街沿码头绵延至省级文物阳溪桥,有数百米长,顺沿河岸蜿蜒排开。街两旁的房屋大都是抗战以后建起来的平房,保留着古老的江南水乡集镇旧貌。“广阔天地商聚古镇,通达五湖财源茂盛”,当年广通桥上的这副对联,不止是人们内心的祈求,更是杨巷老街曾经的真实写照。四通八达的水路,让杨巷老早就有“活水码头”之美誉。据杨巷河南《杨氏宗谱》记载,清咸丰庚申之难之时,阖镇荡然,老街几成废墟。到民国26年,集镇又先后遭受日军飞机、大炮的袭击。一次鬼子下乡
宜兴优美灵谷
有“灵谷天府”之称的优美灵谷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南25公里的湖滏镇境内,风景区面积0.13平方公里,相传象征五谷丰登的田道仙姑灵姑娘在此隐居,故称之为“灵谷洞”。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当年在宜兴探茶时发现了此洞,并被洞内奇景天成深深吸引,于是雇人开凿此洞,后因工程艰巨作罢,至今留下了“龟蒙先生志未酬,唐宋至今未穿心”的感慨诗句。风景区之灵谷洞面积约8100多平方米,总长1200多米。洞内景观扑朔迷离,千姿百态,神幻莫测。“灵谷洞景景迷人,阳羡茶茶香悠远”,道尽了该洞的钟灵毓秀。灵谷洞分为六大厅,均以开天辟地的自然形态变幻出不同特色的奇异景观。六大厅分别冠以“灵
宜兴阳羡茶文化生态园
阳羡茶文化生态园位于著名的生态旅游区——阳羡生态旅游区,由江苏中超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1.28亿元。生态园占地面积近3000亩,依托古代“唐贡茶山”为历史背景,文人墨客在此留作墨宝诗句为传承,金山泉水源地为择,是以阳羡茶文化为主题,集高科农业、生态、观光、会务、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为了发扬“阳羡贡茶”久负盛名的茶叶文化,该园区已建成的项目有阳羡茶文化博物馆、卢仝草堂、七椀居、贡茶坊、观光茶厂、茗膳坊以及原生态木屋别墅、智能化玻璃温室、连栋大棚等。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宜兴市湖滏镇银湖村乘车线路:宜兴市内乘旅游一线在
荡口古镇
荡口,古称丁舍和丁村,因位于无锡东南的鹅湖和南青荡而得名。在义盛河两岸,保留着成片的古建筑群,有北仓河老街、华氏始祖的老义庄、楠木厅、华蘅芳故居、三公祠、珍贵历史遗迹有思泉亭、步弓刻石、植福祠戏楼等。2004年,荡口镇与毗邻的甘露镇合并为鹅湖镇。荡口古镇位于无锡市东南,东与苏州市相城区接壤,北与常熟市交界。境内土地平坦,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全镇总面积5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513亩,下辖3个社区居委会和12个行政村。水空陆交通十分便捷,高等级的锡甘公路贯穿全境。京沪铁路擦肩而过,太湖流域著名的水上枢纽望虞运河傍镇东流,距沪宁高
无锡环城古运河
静静流淌的悠悠古运河,已在中国文明史上悄然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千五百多年来,京杭大运河的主旋律没有改变,只是以运河直线走而闻名的线形文化,惟独在无锡悄悄发生了环城而过的变化,造就了千里运河独一环的秀美奇观。运河是自然之源,人文之源,是无锡这座魅力城市的灵魂和命脉。城不在大,有水则灵,水不在深,环城则名。蓉湖溯源、北塘米市、莲蓉烟雨、站前灯火、熙春朝晖、望湖熏风、梁溪晓月、旧城怀古”等二十八处历史节点,经典景观,四季畅赏,目不暇接。有人将环城古运河比作“一环通古今”的文化长廊,更有人将她比作其妙自生的人文通景。欣赏翡翠般的环城古运河两岸景观,定会让您赏
无锡江尖公园
无锡市江尖公园的原址为江苏省无锡市江尖渚,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遗存丰富,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少有的风水宝地。江尖公园建成开放于2003年4月30日,呈长三角形的江尖公园周长约800米,四面环水,倒扣的小船、木橹、渔灯、酒缸点缀的“怀旧码头”,让人回忆起这里曾经的中国著名陶器、米市市场的辉煌历史;“吴风楚韵”景区的小品和水景演绎古运河与江尖渚的特有的水乡风情。江尖公园区位优越,广览古运河风光唯此最佳。它地处穿城而过古运河的北塘段,恰处运河中流,古运河经此分支,一支沿东南方向往西门而泄,另一支沿东北方向经莲蓉桥而去。置身似呈长三角形的江尖公园,近
无锡植福寺
植福禅寺位于位于无锡市东南方锡山区荡口薛思娘桥桥边,距无锡市中心15公里,植福禅寺始建于公元1869年。兴盛时期,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曾是无锡一座著名的护法伽蓝道场。素有“植福庵”之称。时过境迁,文革中植福庵土地被占,仅剩一个破旧小院落。三间石棉瓦大殿及一个戏楼和一口藻井。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落实,植福禅得以重建。新建的植福寺,占地二十亩多,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古今兼融,南北相揉。既有北方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那种飞椽翘角、亭台楼阁式的小巧玲珑。植福禅大殿系硬山顶平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51米,进深7.87米,系硬山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宛山云庆寺
云庆寺,坐落在无锡羊尖镇西南部的宛山南麓,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云庆寺曾是一所规模宏大、香火极盛、名冠江南的古刹。传说云庆寺的头山门在钓渚渡河畔的关王殿(现是旱田,仍叫关王角,河岸边留有瓦砾和石驳岸的痕迹),后山门在宛北脚下,绵亘三千米许。全寺有关王殿、弥勒殿、藏经楼等,几十所殿堂组成了山环水抱、宏伟壮丽的寺院群体。总计有5048间殿舍,僧众1000余人,庙田千余亩。寺内古木参天、花草葱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香火鼎盛时期,钟鼓齐鸣,梵音缭绕,香客摩肩接踵,不绝于途。尤其是清明时节,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似潮水般涌来,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运河公园
运河公园位于无锡古运河与新运河交会处,公园占地约16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约占60%,是目前城区面积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运河公园西临惠山,三面环水。园基原为无锡米市和新中国成立后粮油运输、仓储、加工业的集中地,现在结合20世纪工业遗产保护,该园将成为集米市文化、运河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生态绿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大型城市花园。运河公园的景点较多:一座同步音乐水体景观,喷泉可随音乐节拍“翩翩起舞”;两座保护修复的文物建筑,分别为1910年建的九丰面粉厂与清光绪年问的储业公会;三组艺术石刻,用以表现无锡历史事件和运河公园的文脉,分别为《运河无
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三家共建,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承建,总投资3000万元。博物馆座落于无锡市运河公园内,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集陈列、收藏、研究、演艺等功能为一身。陈列布展分五大板块。第一板块“千古遗音”,以时代为序,用呈示重要音乐文物的方式,对古代中国音乐各个时段的重要音乐现象给予介绍;第二板块“太湖美韵”为近现代主要是无锡地方民乐的呈现,包括江南丝竹、无锡民歌、道教音乐、无锡说唱等;第三板块“民乐大家”为无锡籍音乐家的介绍,包括了阿炳、刘天华、杨荫浏、王莘、钱仁康等近30位享誉国内外的现代音乐家;第四板块
无锡九里河湿地公园
九里河湿地公园位于无锡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西南部,项目占地面积约3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1公顷。九里河区域曾是村庄、圩区,地势低洼,有大量暗塘、淤泥,加上周边一些外来菜农养殖大量畜禽,粪便、饲料经发酵等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坏影响,走路都绕着走。为改善锡东面貌,通过规划,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娱乐休闲与生态主题相结合的公共绿地,形成集绿色、生态和休闲于一体,体现新城门户形象的城市生态公园。九里河湿地公园一期于2012年元旦建成开园,是太湖水污染生态修复工程的一个子项工程,成了周边百姓休闲的场所,每逢节假日,或是夜晚,公园内到处可见赏景、拍照的人。九里河湿地整个
无锡吼山森林公园
吼山坐落在无锡市东10公里的查桥,山高125米,东西走向,形如卧龙。山势婉蜒起伏,面积5.6平方公里。据《泰伯梅里志》载:堠山,在龙腿西,一名七云山,亦名缑山。《吴地记》云:周七里,高七十丈(府志云高三十丈)。不峰不峦,突起平地。吼山,原名堠山,又名金牛山,人文历史悠久。公元前12世纪商朝末年,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偕弟仲雍,南奔荆蛮,曾在吼山(白石岘龙腿)停留,后移居梅里。吼山属梅里乡,一直沿续至清光绪三十四年,故吼山有泰伯洞居、飞来椅、七云道院、一壶泉、金牛舍、七仙女嬉水等遗迹。汉元帝时,陕西道教茅氏三兄弟在吼山采制草药,为民治病,深受四乡人民
无锡七云寺
吼山七云禅寺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寺,坐落在无锡商务区锡东第一山吼山南麓。交通便捷毗邻京沪高铁无锡东站,距离苏南硕放机场8公里,沪宁高速无锡东出口3.8公里。虽身处繁华之地,七云寺始终保持古道遗风,晨钟暮鼓,道风清正,道场庄严。传说吼山奇异的天象频生常有七朵彩云依山显现,俗称“七彩云”南朝文人曾在此山刻下“佛驾七云天边来,缘系十方布慈悲”。所以此得名七云禅寺。七云禅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1500年历史,在时空的变迁中几度兴盛。明朝时期七云寺香烟鼎盛,远道而来进香的香客多以船为交通工具,频临吼山浜俗称烧香浜。高峰时曾有数百条船同泊的奇观。在清光绪年间曾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吼山圣安宫
圣安宫位于无锡吼山山顶处,汉元帝时,陕西道教茅氏三兄弟在吼山采制草药,为民治病,深受四乡人民崇敬。而后在山上建了三茅真君殿,又相继修建了真武殿、灵霄殿、观音殿、地藏殿、关帝殿等,长期形成了每逢农历三月十八庙会,至今不变。山顶有真武殿,旧自麓至顶,凡三殿,乡人每于三月十八日进香赛会。典出西汉道教三茅真君至吼山传说。茅氏三兄弟祖籍陕西咸阳。老大茅盈,生于西汉初年,聪明好学,修真养性,曾遁入北岳恒山修道30年。他的两个弟弟,0茅固,老三茅衷,亦弃官入山找到兄长,一起乘舟经暨阳(江阴),上历山(惠山)登峰顶修道。当年有瘟疫,茅氏三兄弟曾在吼山采制草药,为民治病,
无锡胶山寺
胶山寺位于胶山西山坡,始建于梁太清初年,距今已有1450年历史,这里原为萧庄,梁萧侍郎(佚其名)故宅,内有一泉,侍郎以此涤砚,名“涤砚池”(宋天圣邑令苏绅建有砚水亭)。梁天监六年(507)舍宅建佛寺,名胶山寺,太清间名“胶山弥勒寺”。隋大业五年(609)重建。唐代佛教天台宗第九祖高僧湛然(711~782),号荆溪,宜兴人,曾至胶山寺居住说法讲经。湛然圆寂后,寺中住持名其讲经处为“湛然堂”。唐咸通中,寺经大规模改建,寺院西向依东峰,与惠山寺相对,神奇巧合。北宋至道年间,改称胶山兴化寺。南宋建炎中,无锡人抗金名相李纲请奉祀先祖,改额“崇亲报德禅院”。元末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胶山
胶山,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安镇之北,距城区18公里,在皇山西北,崇山峻岭,青松翠柏葱茏,山高125.8米,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0.8公里,占地200多公顷。因山之西有殷商贤人胶鬲墓,胶山由此而得名。主峰称胶峰(翠屏),与惠山相对,宛若翠屏。东如蛟龙,西若卧牛。西峰有凤凰山,其旁有甑赣山,最高者名插旗峰。凤凰山西还有鸡笼山、龙腿山。名胜古迹有:石马湾胶鬲墓、胶山寺、李纲祠、窦乳泉、王僧达墓、安国墓、灵趵庵与灵趵泉、兽蹄痕(金牛迹)、安公洞、玉皇殿等,园林名胜有西林、南林、嘉荫园等。这些不少保存尚好,大多数有遗迹可寻。胶山是安镇的风水宝地,历史文化荟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