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景点介绍
鹿亭中村
中村村位于浙江余姚市鹿亭乡东南部,古村拥有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区域内有白云桥、仙圣庙、古戏台、中村战斗纪念碑等人文景观节点和舞龙、沙船、抬阁等民俗风情资源。关于中村的命名,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该村距余姚、宁波、奉化三地距离均等,故曰中村;一说跟这里的两个大姓即龚和郑的平衡有关,据说龚姓居住在先,而郑姓人数居多,龚姓取名龚村而郑姓不愿意,于是两姓协商最终以中村命名,取中庸之意。《石潭龚氏宗谱》显然支持前一种说法。据龚氏宗谱记载,最初迁到此地的是龚氏家族,唐时石潭龚氏慕此地风水迁此建白云村,架白云木桥,因此地正好是四县三镇之中心———距鄞县、奉化、余姚、上虞
奉化蒋氏宗祠
蒋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浙江省溪口城建中心地段,是溪口街上蒋姓宗氏在春节、清明等传统民间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溪口风景区涉及蒋氏祖宗祠庙和活动场所的有“武山庙”、“摩诃殿”、“蒋氏宗祠”等,而真正属蒋氏一族使用的是“蒋氏宗祠”。原规模较小,后蒋介石出资在老祠堂基础上翻修、扩建,并亲自题写了“忠孝传家”牌匾。如果想对溪口蒋氏起源、演变、发迹等历史有所了解,当然得参观“蒋氏宗祠”。“蒋氏宗祠”建立年代久远。清朝康熙五十五年。曾进行一次大修缮。修缮式样、面积都没改变。1930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宁国寺
宁国寺,位于北仑区白峰镇小门村。据乾隆《镇海县志》记载,宁国寺兴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原称宁国庵。民国八年(1919)由住持德善重修。后改称宁国寺,其住持由瑞岩寺方丈兼任。土地改革时,寺几乎被毁,仅存大殿一座,后被改作小学校。1991年5月,由住持妙增重建。1993年8月11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溪金仙寺
千年古刹——金仙寺,它创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几经毁葺,风貌依然。寺院山门正对着白洋湖,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痴痴地望着历经千年而依旧盈盈清碧的湖水。每当夕照西来,残阳如血,四野一片寂静,浑厚的钟声悠悠地传过来,带着千年铜锈,充塞着每一个角落。倦飞的鸟儿穿过湖面,穿过钟声,各归其巢。据清光绪《慈溪县》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五三五年至五四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初名「静进庵」。唐干元年间(七五八年至七五九年)福林度智禅师住此,改名「福林」。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因白洋湖曾名「金仙湖」,朝廷赐额「金仙禅寺」,成为当时浙东一名刹。清康熙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隐庄古遗址
溪隐庄古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水井底隔山土地堂。根据宁波出版社出版的《范钦评传》载,范正辂葬鄞西水井底溪隐庄,土名隔山。范钦《天一阁集》有“溪隐山庄”诗多首,庄后有范正辂墓,范正辂正是范钦的后裔,所以溪隐庄无疑是范钦官场失意后的隐居之地。现溪隐庄地面建筑已毁,但遗址仅存的地基遗存已足够证明这里曾是庄院。今可见遗址中有前后三个基址,且后挡土墙较高,墙下中心有水池,整个遗址占地面积约1365平方米,现遗址表面已改为竹林。《明实录•世宗》卷四百八十九页载:“嘉靖三十九年十月壬子吏部覆言:‘钦被劾,罪当行勘;伊志履任方新,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庄古遗址
白云庄古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地面建筑已毁,主体坐西朝东,仅由前窄后宽四座平台构成,平台落差达2米,占地面积1882平方米。原主体建筑位于第三层平台,呈北高南低的布局,现仅剩前檐和天井条石保存较好,最长4.50米,最短1.37米。“万氏自万斌至万文,三世四忠。”军人世家,万邦孚(1544-1628),受父万达甫之教,后袭世职为宁波卫指挥佥事,官至副总兵。其子万泰(1598-1657)始“弃累代戈矛之传,以文史代驰驱。”开创明末清初宁波文学风气,“谢绝交游,课子八人”,即对“斯年、程、祯、昌、选、大、备、同”八子的教诲,世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君墓
陈君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应山村朱家庄自然村,菩萨山的半山腰,系陈辛耕与陈志贤的合葬之墓。根据墓碑记载,为一座民国墓葬。墓坐北朝南,墓室成半圆,封土高约2米。墓室前墓碑有2块,左右并列,上面阴刻墓主人的名字。墓志铭位于2块墓碑之间,梅园石雕刻而成,全碑高1米,宽0.6米,楷书阴刻字体,全篇共30行,16列,431个字,详述陈辛耕与陈志贤生平事迹,落款为中华民国十四年沙文若书。陈君墓志铭保存完好,碑文作者沙孟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历史、文化价值较高。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狗颈塘
狗颈塘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车何渡村北渡自然村,是它山堰下游配置工程,起着隔江河阴咸淡之作用,外受江潮之冲,内障大湖之流。因其形如狗颈,故曰“狗颈塘”。自建塘以来据“水利志”记载,历经康熙十年、乾隆二十五年、嘉庆十一年3次大修,现基石牢固。现存河塘长约645米,全用长条石堆砌,石条错落有致。每约2米有石钉紧扣,路面条石长约二米宽0.5米,用凹凸形扣住。狗颈塘目前仍是紧要之地,因江河之距太狭,虽已有皎口水库,但江潮逼冲依然厉害,所以该塘仍有深远意义,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曲辕坊
曲辕坊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星光村庙桥东,牌坊坐南朝北,依河就势。东、南、西三面村庄民宅环绕,牌坊荫于其中。北面地势开宽,前约10米处为鄞州三大塘河之一的南塘河,樟柳成荫,碧水泛波。该牌坊为二柱一间一楼石牌坊,通高3.28米,通面阔2.70米。牌坊石料采自鄞州区西部鄞江产的小溪石。牌坊顶面现只剩整块长方形条石平铺的形式,石柱为正方抹角形式,断面28×26厘米,其中抹角边长4厘米,比例粗壮,柱头无卷刹,其顶部直托牌坊屋顶。柱头用阑额并采用与下枋相连接的形式,屋顶、阑额及石坊三者的断面呈“T”字形。阑额、下坊均无出头,用榫卯结构与石柱连接。下枋离地高约
汪秀林墓表
汪秀林墓表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凤岙村清坑岙庄家溪公墓地内,省祖亭明堂西侧。全碑高2.23米,宽1.11米,厚0.17米,阳面上题“秀林汪君之墓”六个楷书大字,上款为“庚申孟东月”,下款为“郑孝胥题”。阴面为汪秀林墓志铭,由慈溪钱罕书,童弟德撰。汪秀林墓表保存完好,且题字者多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兴庙碑记
天兴庙碑记保存于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洞桥村上段自然村天兴庙内,刻于元大德三年。该碑全高1.80米,宽1.03米,厚0.13米,由礼部尚书王应麟攥。碑额为“庙记”两字,撰书,字高与宽均为0.12米,整篇碑文均为行楷书就,字高0.025米,宽0.24米,共16行,记述天兴庙建庙缘故。该碑记历史悠久,由我县名人宋礼部尚王应麟书就,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鄞县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
鄞县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原为蜜岩小学(经二小学),由村民应文生与其儿子应桂馨在晚期独资创办,为一座中西合璧的学堂。1941年,宁波沦陷,日寇占领蜜岩,以这所小学为驻地,学校的设施和教具被严重损毁。1942年春夏之交,日寇撤离蜜岩,学校再次复课。秋天,中共党组织派地下党员陈洛宁来学校任校长,组织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5年5月2日,鄞县民主政府在此召开县政府成立暨县长就职大会。1949年夏天,宁波解放,1952年,学校被国家接管,改为公立。该旧址见证了鄞县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为了自由幸福而斗争的历史场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7年8月被公布为
红石岩牌坊
红石岩牌坊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山之山岙,明代建筑。该牌坊为二柱一间“廿”字形结构石牌坊。坐北朝南,立于山岙之平地上。通面阔2米,柱高2.76米,断面31×31厘米,其中抹角边长6.5厘米。比例粗壮,柱头上留有卯口,上部石构件已荡然无存。两柱之间用阑额,阑额高31厘米,厚11.5厘米,阑额左右两侧出头处的石刻已遭破坏。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及牌坊的形制分析,该牌坊应为墓前牌坊。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严嵩山墓道石刻
严嵩山墓道石刻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山下庄村潘岙水库内,系南宋墓前石刻。该墓道坐北朝南,墓穴已毁,墓道内尚遗有文臣、武将、石虎各二件,石马(头部)一件。文臣高冠长袍,手捧笏板,恣态肃穆持重。武将戴盔披甲,双手握剑,形象端严威武。该组石刻造像雕琢细致古朴,身体比例匀称,形态逼真传神,显示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巧和独到的艺术风格,是我区境内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的精品。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思温石刻
汪思温墓道石刻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外燕窝山,1995年,在村民谢君叶家中发现《王氏幽堂记》后,并调查得悉来自燕窝山的汪思温墓道。1998年,该墓志铭由谢君叶同志捐献给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库藏,该墓志还入选了《鄞州碑碣精品集——碑铭撷英》。汪思温卒于1155年,具体该墓道石刻可以推算到约1150年。现存墓前石刻三件,一件石龟趺残长1.40米,宽1.10米,离土高0.50米,背部有槽,曾是插碑之座。该龟背纹采用三条阴刻线托出二条阳线的“双线六边形连环龟背纹”刻法。另一件埋于土中,位于残龟相对方向的西侧,可能完整,为防被盗,故不
金朴墓
金朴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金庵基山之南坡,墓建于明代。该墓及墓前石刻破坏严重,但墓道及墓葬型置保存程度相对来说较完整。根据遗迹实地调查情况来看,遗存墓葬共为三穴,墓后围墙保存完整,东西长7.8米,高1.65米,墓葬三面的石柱、石板均用荷叶纹装饰,雕刻精湛清晰。墓道内遗有二道牌坊和三个拜台,二道牌坊均残,各存牌坊柱二根,柱形为方形抹角,上留有卯口。三个拜台的长度由前至后,分别为6米,5米,4米。八字墙门台基保存依旧,前为放置石像生的神道,该神道长约80余米,宽约15米,在神道附近的坎上,仍能见到遗存的墓前石羊、石狮、石马、坤石、石栏板等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明山心”摩崖石刻
“四明山心”摩崖石刻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字岩下村,原杖锡寺南面约1华里处。该摩崖石刻除了“四明山心”,四个隶体大字外,旁无落款,有关史书亦无其镌刻的确切年代的记载。。镌“四明山心”之石称“屏风岩”,该石高4.5米,阔1.95米,厚3.2米,东面直书“四明山心”,四个隶体大字,每字字径为0.66×0.57米,字间距离为0.1米。关于该摩崖石刻的镌刻时代,历来说法不一,明代诗人沈明臣有《四明山游记》,曰:“《志》谓出汉人手,诚然”,黄宗羲也说“乃汉隶也”。但今人研究,认为是宋时镌刻。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
启明小学
启明小学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崔岙村,为革命烈士崔真吾于1929年创建。校舍主楼为五开间二层楼建筑,占地面积153.9平方米,上下各有四个教室,正中为校门。门面屋顶呈三角形,正中塑圆形校徽,徽面下为奔流的樟溪,中为挺拔的高山,上面是红色五角星,象征红星启明大地山河,以下横书“鄞县启明小学”五个篆体大字。主楼的右侧有前后两排平房,分别为教师寝室和办公室。崔真吾烈士(1902一1937),参加过五四运动,曾在鲁迅先生支持下,与崔绍立、柔石等先后创办了“樟溪学社”、“泱泱社”。编印“朝花旬刊”等。译著甚富。1937年在广西惨遭白匪杀害。在抗日战争时
鹿窠洞桥
鹿窠洞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杖锡村(原杖锡寺大门前),2000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桥上未见其桥名及具体年份记载,有关史料亦无记载。该桥为高拱单孔平桥,整座桥梁用长块条石叠砌而成,总高5米,拱券高4米,桥面宽4米,跨度4.6米。南北向横跨于百步溪两岸,南通百步阶,北为原杖锡寺遗址。杖锡寺创建于唐,宋天圣四年(1026)天童寺僧修已来山主寺,遂成禅林,现遗址周围留有许多宋代-摩崖石刻及古迹。该桥地处杖锡寺山门之南,古时为杖锡寺的主要通道,经有关专家根据该桥的建筑风格及其周围地理环境的保存状况推断,疑该桥为宋代所建。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
灵威庙
灵威庙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龙溪村潘溪自然村,根据现存建筑结构分析为清末民国时期建筑,庙坐北朝南,占地约600㎡,四合院式。门厅面宽五开间,左右设厢楼,用四柱,前柱为石材,后柱为圆木。天井设有戏台。后进为正殿,五开间,明、次间梁架四柱十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次间同明间。梢间用中柱穿斗式结构,厢楼三开间。正殿东西各开一门,原正殿到厢楼有梯。灵威庙格局规整,保存较好,建筑高大宽敞,用材粗大,做工考究,牛腿、雀替等雕刻石榴、佛手等,且有明显地方特色,文物价值较高。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