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景点介绍
范市河头村
一条两米宽的石板路平坦而整洁,路的两边全是一排排古老的建筑。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也没有五光十色的店铺,到处充满着世外桃源般的祥和与安谧。走入村口不远,有一口方方的池塘。池塘的中间铺上了几块石板,这是周围居民淘米洗菜的地方。这口池塘虽然面积不大,但池水清可见底,当地人叫养藕塘,据说原先这池塘里有荷花生长。再往前有一右折的小弄,叫水沟弄,缘因小弄边有一条小溪。这淙淙的溪水长年不竭,滋养着这里的每一户人家。水沟弄并不长,但别有韵味,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式住宅,至今仍透出重重的历史回音。在水沟弄与长街的交汇处,有一口小井,名曰方井。关于这方井,还颇有一番来历。
陈家车子屋
在掌起镇陈家村的快船江畔有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民国时期建筑,当地人称之为车子屋。车子屋占地10余亩,院墙之四周围有数层郁郁葱葱的高大水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绿化保护区。院墙两头马头墙高耸,墙头檐下绘有彩画。正门朝南,门楼上石雕已毁于“文革”时期。步入大门,便有照壁大屏相挡,转过屏障,是一个十分宽敞的正方形大天井,因由100块石板铺成,人称百块明堂。天井四周皆有走廊相通,风雨无阻。东西两厢各有3间楼房,正中一排共有7间二弄楼房,3间在中,左右走廊边各有两间。正中是厅堂,左右是走廊,直通后排平房。正堂前有走廊和东西墙门。墙门之外有天井。二楼楼梯设在左右走廊内,楼
掌起文昌阁
掌起镇碧波澄澈的快船江与陈家河在陈家村形成了一个十字交叉口,在这十字河的西南角,有一座临水而筑的三层尖顶楼阁,翘檐欲飞,造型优美,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掌起文昌阁。文昌,又名文曲星,其原型是创造文字的仓颉,后被人尊为主宰功名之神,旧时多为求功名的读书人所崇祀。文昌阁原名水阁亭,为晚清乡人陈邦瑞所建。说起陈邦瑞,掌起人无人不晓。他是掌起桥陈家村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18岁中秀才,第二年乡试中举人,3年后,光绪庚辰年(1880年)进士及第。经殿试取为二等,授内阁中书职。陈一生经历洋务“新政”、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身居高位却为官清廉,
下梅林庙
下梅林庙,坐落在龙山镇邱王村村东,是个庙中有庙的奇庙。“奇庙”因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而得名。内庙称“少保胡公庙”,设在殿宇内。少保,即戚继光;胡公,即胡宗宪。庙宇东首堂屋是“少保殿”,塑有戚继光神像及其心爱坐骑,一匹两蹄腾空的红鬃烈马。1129883340.gif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进犯宁波等地,史称“慈溪焚杀独惨,余姚次之”。翌年八月,倭寇800余人由浙西窜犯浙东,强占海防要地龙山所。已任浙江都司佥事和参军的戚继光率军配合其他几路明军与倭寇作战,但明军一触即溃,在这关键时刻,戚继光急忙跳上一块石头,一连三箭,将3个倭酋射倒,这才转败为胜。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湖和灵龙宫
灵湖古称灵绪湖,虽然面积不大,但其纤姿娇影却令人百看不厌。“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这里山、水、云娴静而优美,每当晴空万里、云淡天高之际,你站在湖堤上,从水光粼粼的倒影中,可以领略到周围山景的美色和晴日的浮烟。灵龙宫是屹立于灵绪湖东岸的一座古建筑。这里的碧山蓝水与气宇轩昂的灵龙宫构成了一幅妙笔丹青。灵龙宫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整座灵龙宫由宫门、戏台、大殿和左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对龙的信仰和祈求龙的保佑是民间的传统习惯,故在这敬奉神龙的场所内,常年香火不绝,特别是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前往灵龙宫的善男信女更是蜂拥而至,他们上香祈
徐福庙遗址
徐福庙建在巍巍达蓬山东麓的凤浦岙徐家村,庙中塑有徐福像,上挂着一块一米长、半米宽的黑底金字匾,上书“徐福之福”,可惜金字匾已被毁。庙周围环境清幽、空旷,虽无达蓬山腹地的“飘忽滂,激怒,雷声,回穴错迁”的粗犷,也无达蓬山腹地的奇洞怪石、危岩峭壁、红枫绿荆、深壁低谷的俊美,但也是个白瀑落潭、涧水冲石、青松翠竹的山岙,潺潺流水和阵阵林涛又告诉人们:这里是个出海东渡蓬莱的绝佳港湾。徐福,《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徐市”,秦代方士,齐国人(今江苏赣榆),字君房,世代为医,自幼熟读《黄帝内经》,精通祛病延年的妙药。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东游至重峦叠翠、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渡庵遗址
在达蓬山南坡腹地竹林深处的秦渡庵遗址前,立着一块花岗岩石碑,上书“秦渡庵”三个遒劲的大字,这是自称徐福后裔的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的手迹。秦渡庵遗址地势平缓,环境清幽,翠竹藤萝,浓荫蔽日,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是个安顿歇息的好地方。相传秦时徐福曾扎营安寨于此,命人砍柴、搭篷,开掘饮水池。至唐初,徐氏后人在此建造东渡庵一座,以作纪念。年深日久,古庵废圮,只剩下殿堂之墙脚、汲水池。古庵因纪念秦人徐福,故称秦渡庵。虽然古庵的确切历史已模糊难考,但遗址的几段残阶、几块基石依然还在,更有一方保存完好的石砌水池沉静如镜,终年不竭,似在向后人诉说那遥远的往事。中国古代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山镇峰塔
卫山位于观海卫镇老城的北部,这座高120米的小山原名浪港山。之所以有如此之名,原因有二:一是此山当年在海浪中沉浮,只露出尖尖的山峰;二是在山的北面原是汪洋一片,汹涌的海潮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山南的村落,而小山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人们把这小山比成为海浪的栖息之地。卫山一名,到了明代初才被冠之。镇峰塔位于卫山西侧的它山岭上,塔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据阴阳八卦学说,卫城乾位无峰易导致城内物竭民夭,故在它山岭建塔,以补不足。民间有一则镇峰塔的故事,说当年有一位风水先生在山上建了一座形如羊毫的纤纤石塔,从此以后,观海卫城内便火灾不断,闹得鸡犬不宁。后请人分析,原来这塔
观海卫城
慈溪东部地区的商贸重镇——观海卫,有着不平凡的历史身世。古时这里地处海陆之交,形势险要。宋代已设寨驻军,控扼海道。明初海患频繁。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派他的开国元勋汤和到沿海筹建军事要隘,在浪港山下筑城凿池,屯兵设卫。军卫因“城成而海水当其前”,故名观海卫。“卫”是明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其防区可以包括几府,“卫”下面又设“所”。观海卫下设两所,东为龙山所(今龙山镇),西为三山所(今浒山城),从而构成“三城共一脉”的完整的防御体系。观海卫因为是一座按海防要求建造起来的城池,故它的全部设计都是为战争服务的。如其正方形城辟有四门,门外有蔽护的瓮城,瓮城
鸣鹤古建筑群
鸣鹤古镇,多姿多彩。历史文化在这里凝聚成悠久而丰富的风景。十几群明清时代的老宅如一座座丰碑,闪烁着古老智慧的光芒。当我们穿过狭长的青石板弄堂,触摸这苔绿斑斑的墙壁,推开油漆斑驳的大门,走进这幽深而古老的院宅时,可发现在这片清冷和寂静中,折射出令人目眩的科学之光。据有关史料记载,虞世南的先祖虞耸,曾在这里建造过世界上第一座天文观测站——测天楼。其侄虞喜,就是利用这一高楼,观测日月星辰的变化,发现了“岁差”。这一惊世骇俗的发现,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对世界天文学的一大贡献,也是中国历史上光耀日月的伟大成果。这里的古建筑,大多为三进式院子。那高大结实的马头墙,似乎倾
鸣鹤古桥
“鸣鹤”一名,始于唐代。唐名臣虞世南之重孙虞九皋字鸣鹤。九皋在长安进士及第后不幸病逝,乡人闻噩耗后悲恸不已,为追思虞氏家族之业绩,遂将故乡以“鸣鹤”称之,一直沿用至今。“舢板红船独橹摇,春风游女尚垂髫,东西一一逢桥数,记取陡塘第七桥。”这首清代叶声闻创作的白湖竹枝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具有街河特色的风俗民情画卷。鸣鹤的里许长街,早在宋代便已有集市。自开设盐场以后,为运盐方便,在明代开掘了如今这条街河。小镇古桥众多,那飞跨街河的桥梁成了一道道凝固的彩虹,为这座江南小镇增添了永恒的风景。古镇老街,小桥流水,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在这里能找到最好的注脚。老街有7
彭侍郎祠旧址
小河曲折而静谧,了无声息,伴随着鸣鹤场这座古祠走过了500多个春秋。明代弘治年间官员彭侍郎勤政为民的美德,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时至今日,当人们前去古祠瞻仰,触摸这斑驳陆离的老墙时,似乎仍可感受到彭侍郎整理盐政的皇皇业绩。鸣鹤一地,古为盐场。到了明中叶以后,这里已成“东南邦赋之最”。然而就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鸣鹤的盐民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又一场盐民暴-动终于爆发了。朝廷立即派刑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彭韶,到鸣鹤场“剿办民乱”和“整理盐政”。彭韶,字凤仪,福建莆田人,明代天顺丁丑(1457年)进士。彭韶受命后,轻车简从,来到鸣鹤,但看到的是“灶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荷花芯窑址
头低尾高的龙窑,面湖倚山而卧。这不仅是上林湖的骄傲,也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今,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汗与火的洗礼之后,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唐至五代,是整个上林湖窑群的鼎盛时期。文化的发达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使上林湖的瓷窑在数量上激增。能工巧匠的聚集,使青瓷的制作工艺日臻完美。这一时期的每一件器物,无论是胎体的制作,釉料的配方,器形的设计,还是装饰的风格,窑具的改革,烧造的技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上林湖畔的荷花芯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从出土的大量瓷片、窑具、器物看,这里是晚唐时期的一个重要窑址是毫无疑问的
寺龙口青瓷窑遗址
这座位于匡堰镇寺龙村钓竿山下的古窑址,经历了从晚唐到南宋长达近300年的烧造时间,其遗存之丰厚,品种之多样,实为越窑群体中之佼佼者。1998年至1999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两次联手考古发掘,终于使这座近千年无人知晓的窑址得以重见天日。窑址的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发现的龙窑窑址,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构造特点和装烧程序。除龙窑外,在旁边还发掘一座制作工场。更为重要的考古价值是,这座窑址的发掘,改变了考古学界以往一直认为越窑衰落于北宋的传统认识,使越窑的烧造时间又推迟了100多年。发掘成果公布以后,前来考察参观的人络绎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生态村兰屿
兰屿村是位于范市镇河头村东南部的一个自然村。兰屿一名,传说与秦始皇东巡上达蓬山有关。当地的一些老人一谈及兰屿,都津津乐道。当年秦始皇来到仙霞岭,看到这里地形如一座小岛隆起,上面又长满芝兰,芳香馥郁,就坐在上面,往下观看,并问随行官员,此地何名?但这些随行官员都答不上,于是秦始皇拈须一笑,说既然都不知道这儿的地名,那我就赐一个吧,叫兰屿如何?从此以后,兰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个颇具诗意的村落,环境清雅,别具一格。从地理位置上说,兰屿村前有尖顶山,后有稻蓬脑,从仙霞岭飞流而下的仙霞溪,从村前经过,村下的数百米处,几十棵高大的古樟森森参天,浓浓的绿荫投向一条
范市千年古樟
在慈溪众多的古树名木中,有一棵特别耀眼,这就是生长在范市镇河头村傅家塘的一棵老樟树。据园林管理部门考证,这棵古樟的树龄在1000年以上。三座小山——庙山、老鹰山、上埭山各据一方,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一条清清的小河从三角形的区域内穿越而过,使得只有几十家农户的傅家塘自然村显得格外地醒目。这条名叫前房河的清澈小河,不但是傅家塘几十户人家的生命之河,也哺育了连同这棵千年古樟在内的众多树木。远远望去,古樟犹如一位苍髯盘虬的老寿星,显得粗壮而结实。早年在古樟的旁边有一座清河庙,现已废圮。傅家塘素有“荷叶地”之称。当地的村民说,无论洪水涨得多凶多猛,傅家塘从来没有被
胜山
从慈溪城区东北行10余公里,可见一山,形如黛眉,横卧在葱翠的三北平原上,这就是古称悬泥山的胜山。沿胜山脚下的老街,跨过古老的得胜桥,曲折西行,映入眼帘的是戚继光纪念馆和胜山禅寺。穿过巍峨的山门牌轩,寺院内天王殿、天后宫、大雄宝殿,各抱地势。黄色墙壁、雕花饰藻的殿阁,雄伟壮丽,屋顶琉璃瓦映日漾光。香烟缭绕、钟磬梵音中,金身佛像姿态益发庄严。“胜山老外婆”和天后宫的妈祖一样,凤冠霞帔,威仪大方,目光慈祥。她们似乎在喃喃叙说先民出海打鱼、远航经商、围海筑塘、垒灶煮盐、-御敌的悠悠往事。出禅寺殿阁向东拾级而上,一亭俏立岩壁,题额曰:胜利亭。亭柱镌:“近山遥水皆有
凤浦湖
凤浦湖离慈溪市城区30公里,位于龙山镇凤浦岙村,像一弯半月镶嵌在达蓬山与九龙山的重峦叠嶂之间,北面青灰色纤尘不染的岩石,筑成围湖长堤。据传两千年前,这里还是汪洋一片,是秦始皇时徐福东渡的启航地。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清乾隆时,湖围18里,同治十三年(1874年),县令高桐偕里人杨洪元捐资重修,烟波浩淼,水鸟翔集。每至三月,从西岸穿行于枕山沿湖的泥路,南至凤浦岙村,再沿着一条曲折的山溪而入,但见野桥老树,桃花流水,唐诗宋词的意境,俯仰可掇。盛夏的晚上,坐在北岸的湖堤上,用闷热的天气和一身淋漓的大汗感受湖风的凉爽和厚爱,下水深潜或者仰泳,用生命之鳍,体验这
白洋湖
白洋湖,古称旧阳湖,位于观海卫镇鸣鹤西南部。它像一块镶嵌在群山上的玉镜,烟波浩瀚,水鸟翔集。晚清诗人姚燮曾留下“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暝”的诗句。白洋湖的湖水出奇地清冽,清流澄碧,水光潋滟。湖岸上的灌木、花草,还有树杈间偶尔欢蹦跳跃的松鼠、山雀,在水里看得清清楚楚。环湖的山峦峰峰相叠,绿林萦绕,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满山遍野的杨梅林了。每到“夏至杨梅满山红”时,白洋湖上千舟竞发,前来品尝杨梅的游客伴着阵阵欢歌笑语,尽情地在湖上嬉戏。据史书记载,白洋湖系古代泻湖,唐景龙中(707~709),唐中宗李显夜梦姚北浅滩白龙被困,令余姚县令张辟疆修
西湾王龙潭
在似仙似幻的栲栳山,有一个神奇而迷人的碧潭,这就是著名的西湾王龙潭。王龙潭,亦名米筛龙潭,阔4米,深1.5米,长满青苔,清澈甘甜。王龙潭最大的特点是“可亲可近”,上游米筛瀑布集栲栳山水精华,如雾如帘,如雪如玉。向北望去,苍松、修竹、油桐、碧桃、杨梅、山茶满山盖翠,野趣盎然。山下公路如玉带似的飘落在溪边丛林之中,下瞰碧潭,波光潋滟,莹洁如玉,四周山石磊磊入画,绿藓蔓藤倒挂。清代叶元尧诗赞王龙潭:“绕潭杂茸草,分润及秋绿。”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王家埭有父子两人,儿子名叫王龙,父子俩以砍柴采茶为生。有天清早,王龙父子从栲栳山挑着柴担回家,走到狮子山脚,突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