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荔湾区旅游
荔湾区景点介绍
荔枝湾旅游区
荔枝湾,又叫荔枝湾涌,是广州一著名景区。荔枝湾涌严格来说不是一条孤立的河流,而是原广州城西,现今的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的水系的总称。荔枝湾附近景点很多,梁家祠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为三进深的大祠堂,祠内石刻记载始建于明代。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现在是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有荔枝湾历史变迁展览。广州市文津古玩城由广州市供销社日杂仓改建而成,容纳400多户商铺。文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坐南朝北,高13.6米,底座为石脚,塔身为大青砖所砌,属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筑,
广州商业骑楼建筑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治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
广州花卉博览园
广州花卉博览园位于广州市芳村区西南端,占地3915亩,是一个集花卉展销、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项目。广州花卉博览园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花博园紧密连接着广州市中心和珠江三角洲,东有鹤洞大桥、西环高速公路,南通海关平洲港,西接五丫口大桥,北连珠江隧道、珠江大桥。道路四通八达,经西环高速公路到新机场只有30分钟车程,到石围塘火车货运站也只需15分钟车程,公共汽车总站和地铁总站仅500米左右。如此优越的交通条件极大方便了广大的国内外客户和游客穿梭往来。
广州文化公园
广州文化公园位于珠江畔繁华的商业区,占地8.3万平方米。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是集宣传展览、文娱体育、游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园内共有展览馆8个,展出面积达7000平方米。其中水产馆、花卉馆为常设展馆,其余为轮设展馆。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一度的中秋菊展和春节灯会。园内文体活动设施齐备,文娱方面的有电影场、电视室、曲艺台、音乐厅、文艺中心台;体育方面的有球类、棋类、射击、马术、健身等;游乐方面的有桌球、自控飞机、风车、环幕电影、高空列车等。公园中心的文艺中心台是规模较大的文艺演出场所,晚上常有专业或业余文艺团体登台献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又名锦纶堂,现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南路康王路隧道北出口的西测,原位于下九路西来新街,是一座清朝的祠堂式建筑。锦纶会馆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道光24年(1844年)重修。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2平方米,是一座祠堂式的三进深砖木结构的建筑,其锅耳屋的外观具有浓厚的岭南建筑特色,馆内保留有不少木雕、砖雕、陶塑、碑刻等。锦纶会馆原是广州丝织行业股东公会,1949年后改为民宅,其房屋结构基本保持完好,成为广州保存下来的唯一近代专业会馆。馆内完整保留了二十一方历史碑刻,是研究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广州商贸发展的重要实证。2001年建设康王路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华林寺
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的北边有个地方叫西来初地,里面坐落着广州市四大丛林之一的华林寺,它是中印两国人民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史迹。话说当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为到中国传教,远渡印度洋和太平洋,经过三个寒暑的跋涉奔波,终于在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来到广州。后人尊崇他是来自西方佛国的高僧,便称他最初登岸的地方为“西来初地”。一千多年过去了,昔日还是珠江边的“西来初地”一直沿用至今。达摩到达广州后建筑的寺庙叫西来庵,这是他在我国最先传扬佛教教义的圣地。后来达摩还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二至六祖是谁呢?是惠可、僧璨、道信、弘忍和惠能。现在人们依然十分敬仰禅宗初祖达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荔湾湖公园
荔湾湖公园位旧址为荔枝湾,是广州城历史悠久的水乡名胜。明朝“荔湾渔唱”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湖公园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八亭、八桥、四廊、三厅、一轩、一阁,散落在碧波绿树丛中,颇具园林建筑特色。荔湾湖公园离上下九不远,属于闹中取静,可以和上下九、西关大屋一起游览。荔湾湖公园位于广州市西陲,西临黄沙大道,北靠中山八路珠江大桥广场,东及龙津西路,南到西关上支涌。荔湾湖公园旧址为荔枝湾,是广州城历史悠久的水乡名胜。据考证,公元前200年已有荔枝湾。明朝“荔湾渔唱”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在此历代均有名园胜景,闻名的有唐朝的“荔园”,南汉的“昌华苑”,
仁威庙(仁威祖庙)
仁威庙坐落于广州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旧泮塘乡内,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它是当时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史籍记载:仁威庙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1052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和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建。清乾隆年间重修的,该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重建时增设了后二进建筑和东序。仁威庙初建时称北帝庙。据说,因真武帝司水,故人们称他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来改称仁威庙了。名称由来泮塘地处岭南水乡,素以种莲藕、菱角、茨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关传统民居
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这里的西关大屋和竹筒屋等广州典型的传统建筑便应运而生了。由于此类建筑以西关一带居多,故称为“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厅团结合,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荔湾博物馆
荔湾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历史、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馆址是民国初期英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先生的故居。这里既有西式别墅,又有中式庭园。庭园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的陈廉仲公馆有仿罗马、希腊的柱式及拱门,又有由峰峦、岩洞、亭台、路桥等组成的被誉为“岭南石山奇景代表作”“风云际会”石山及“石上飞榕”奇景,石下有池,据说池水曾通荔湾湖,游艇可至石山脚下。博物馆内的西关大屋再现了传统西关大屋的典型模式及西关住家的生活情态和文化景观。荔湾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历史、文化、民俗为主要
广州沙面建筑群
广州沙面建筑群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沙面曾是中国惟一的租界人工岛,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西方建筑文化输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这里环境优美,是广州人民的一块宝地。保护和利用好沙面建筑群及周边环境,把它完好地传给、后人,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汤国华和他的学生们在广州市文化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按照广州市政府的部署,结合教学计划,对沙面建筑群做了大量有意义的保护工作,包括对每一座历史建筑进行详细测绘,对沙面整体环境的通风、温湿度变化、太阳辐射、噪声干扰、采光质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
广州黄大仙祠
广州黄大仙祠始建于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并于1904年得各界热心人士捐款重修。当年这里地虽偏僻,但曾是广州的宗教圣地之一,其香火鼎盛,对广州市区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有极大的影响。该祠虽于1910年遭受破坏,但旧祠所留下来的遗迹,如石刻对联、浮雕石柱、扁额、门饰、石狮等,都饰以精致的雕刻,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祠殿的宏伟规模和精致的建筑艺术。1915年,原黄大仙祠的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带黄大仙的画像、灵签和药签等南迁到香港,并于1921年建成-祠。同样地,黄大仙也深受海内外人士的信仰和祀奉。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广大热心人士纷纷要求在原地恢复建造芳村黄大仙祠。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下九商业步行街
上下九商业街全长800米,有骑楼式建筑238间,建于20世纪初,是经国家商业部批准的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骑楼街是有岭南特色的商业建筑,适合南方气候特点,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上下九步行街上布满各中、高级百货公司,有永安百货公司,广州服装店,鹤鸣鞋帽店,大陆钟表店,妇女儿童百货商店,广州纺织商场,锦华床上用品店等老字号。食肆则有清平饭店,广州酒家,陶陶居酒家,莲香楼,汇聚了驰名国内外的文昌鸡,清平鸡,陶陶姜葱鸡,以及姜汁撞奶,双皮奶,欧成记云吞面,伍湛记及第粥,广式月饼,糯米鸡,老婆饼等各式各样的名菜小吃。此外,还有皇上皇腊味店,第十
白鹅潭
白鹅潭不仅有美丽的传说和江景,还发生过一段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炮轰-,孙中山回到永丰舰,欲与叛军决战的故事。建于清代和民国初年的沙面拥有欧洲风格的近代建筑群,占地330亩。古代这里是一片沙洲,叫拾翠洲。北与沙基(今六二三路)相连,是渔民小艇聚居之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7年这块宝地被美、法侵略者看中了。1861年9月3日,广东-劳崇光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租约,从此沙面成为我过最早的“租界”之一,又是我国唯一的“租界岛”。此后又有19个国家相继在此建立领事馆,还兴建了一批教堂、洋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当时的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
塔影楼
该楼原主人叫陈少白,他是孙中山先生的挚友与革命的同道人。陈少白于1890年认识孙中山先生后,就一直跟随他搞革命。1895年与孙中山建立了香港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1921年被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聘为-顾问。这座楼房是陈少白的故居,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就曾在这里的二楼居住过。近年来,在珠江景观工程设计中,此塔影楼的去留问题增一度引起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广州外滩”应该宽敞开阔,此楼即使不拆也要平移。但有关部门在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决定原地保留,将它修饰一新改作观江楼,对外开放。我想,这座颇有特色的“塔影楼”耸立在美丽的珠江边,它将成为国内外游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