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灵山县旅游
灵山县景点介绍
仙女潭
仙女潭“石磴横铺成坦道,山泉直泻挂层岩”,是仙女岩潭的真实写照。传说上古时期,在仙女岩洞里曾住着仙女,洞里有石妆台,岩顶有一条石粱横悬。月明风清之夜,时闻笙笛之声,幽雅动听。自清雍正年以来,这里人居稠密,鸡犬喧嚣,仙女们不愿再过这样的凡间生活,回天上去了。因此石粱自断,妆台自倾.故有仙女岩之名。又传说:仙女岩景色奇丽,花香水秀。七月初七,众仙女外出游乐,路过此地,被深深的吸引而下凡嬉戏取乐,时久忘返,直至天断其桥,逐化为戴耳环的大红鲤鱼,居于潭中,每年七月初七现回人形,翩翩起舞,曾被路过此地的路人所见而广为传诵,并立遇仙记碑一块作记。仙女潭四面环山,背靠
绿芦山
绿芦山“绿芦烟雨”是指灵山县檀圩镇附近的绿芦山,依托沙井的古建筑群及生态种植基地结合水库休闲旅游及登山旅游开发成综合旅游区绿芦山,海拔590多米,位于灵山县檀圩镇,209国道过境,交通相当便利。在明朝以前就以“绿芦烟雨”入选灵山八景。山名的由来源于传说,有说是昔人在斯山挖得绿色宝炉得名,也有说是山上多生芦荻,故名。据当地村民说,绿芦山又名六炉山。传说古时候,天外飞来6只香炉,土著居民曾经在山顶挖出一只颜色如精金,且略带铜锈的香炉。还有个民间故事说,从前有某财主家拥有家团万贯,却总不得安生,便密遣家丁将财宝运至此山,分六个暗炉密藏之,于是“六炉山”由此得名
灵山文笔峰
文笔峰在灵山县,大多数人知道有个文笔山!因为文笔山离县城仅8公里,与县城的六峰山遥相呼应,在县城举目南望就可以看到;还因为文笔山是灵山县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古迹的山岭,其山顶的文笔峰在民间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文笔峰自建成至今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本地一批又一批文人骚客,现在,她还是县城及周边乡村的人们登高和春游踏青的好去处!山脊上第一级(个)山头,往上,整个山梁一直延伸并直通到山顶(乃至文笔峰以东);从此往下,整个山头形如一个趴地待扑之猛虎,左右两边两支呈合抱形状的小山梁,如虎之前肢,山前隔着公路是一片开阔的田垌,垌中一脉流水自东南向西北曲折环流,如书中所说的“玉
千年古荔
千年古荔千年古荔地处广西灵山县新圩镇邓家村,品种为灵山香荔。该树树干最大周长6.15米,树高13.3米,树冠15米。古荔长势茂盛,年年挂果,果实卵圆形,略扁,果皮深红色,核小,肉厚香甜爽脆有香气,品质上等。1963年,我国著名生物学家蒲蛰龙教授带领考察组前来考察,认定树龄超过1460年(公元503年种植、距今树龄1502年以上),是目前我国仅存的树龄最长的“灵山香荔”母树,《灵山县志》、《广东荔枝志》均有记载。1999年5月,被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灵山县农业局组织实施的《千年古荔保护》项目,在新圩镇政府、邓家村委会和县水果局的大力支持
三海岩
三海岩三海岩于灵山县灵山中学校园内,由于景观优美被誉为“粤西胜景”。岩名三海景堪奇,石磔分开月钱龟,阴翳凉峒避酷暑,流丹飞阁竞芳姿。能诗游客寻无侣,如水时光住有期,福地洞天供你写,灵山第一莫相疑。三海岩与六峰山百米之隔。三海岩前后贯通,南北深60米,高30多米,东西宽45米,分为三:东为月岩,中为龟岩,西为钱岩,取沦海三变之意,故名“三海岩”。北部有一亭与六峰山相照,故有“灵岩出路通三海,此地攀登上六峰”之说。岩洞口刻有“洞天福地”、“惟此为灵”、“灵山第一”摩崖石刻。洞内冬暖夏凉,有“六月无三伏,一朝有四时”、“避暑胜地”之称。今洞内保存有北宋至民国约
太平镇连科坪仇氏荣封第古宅
太平镇连科坪仇氏荣封第古宅灵山县太平镇有个美丽的村子,面积约12公顷。村址原是一片大草坪,人们用“仙人仰睡”来形容它的地形,太平江碧水婀娜自西向东半环,地势从西南至东北错落微拱,上有几个连在一起的大水窝,所以清代乾隆年间村场形成时起名叫连窝坪,道光二十00四年(1844)荣封第落成以后才改名连科坪。荣封第东南朝向,座落在“仙人胸”,府第前的半月形池塘是“仙人肚脐”,周围古荔枝树象罗盖拥簇。西南端枕到江浒的后背山是“仙人头”,松树、沙梨树林葱茏,隔江正对着惟妙惟肖的纱帽岭。东北地形在蚕房处分叉,“仙人胯”下是依次递低的稻田,小溪淙淙从如画般的田畴中激流;“
双鹤公园休闲娱乐景区
双鹤公园休闲娱乐景区双鹤公园位于灵山县城南面环城大道旁,山水环绕,两山夹一江,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公路占地面积为653亩,主入口面向50米大道,次入口设于南面,可经江滨路和文体中心环岛大道,交通便利。双鹤公园与南面的新文体中心及双鹤开发区共同组成成一个集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商贸、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县城综合性开发新区。双鹤公园规划区内按功能规划分为风景旅游区、民族文化表演区、商业区和河滨娱乐、休闲区。公园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植被丰富,种类繁多。为了使景致的层次更丰富,风景旅游区内广种各种植物,以各种不同品种、形态的植物划分绿化景区,其中包括松柏林、桃花林
灵东水上游乐避暑风景区
灵东水上游乐避暑风景区灵山县佛子镇的灵东水库,位于灵山县城东部14公里,始建于1958年。水库坝高30.6米,坝堤西下三级斜坡,植草披绿。水库东西走向,呈狭长形,水平直线长15000米,最宽处3150米,总面积667万平方米。库容量达1.79亿立方米。是当时全国修建的十大水库之一。现已建设成为灌溉防洪为主,兼发电、种养、旅游等综合利用,风景秀丽的人造湖,是水利部重点联系的大型水库之一。灵东水库又被称为“东湖”,与六峰山等名胜被列入广西滨海旅游风光区。水库被群山叠翠环抱,水清碧澄,渔岛、小村、荔园、蕉林、鸥鹭交相辉映,像是一面镶满珠宝的明镜。乘游艇从大坝东
龙武农场生态观光旅游景区
龙武农场生态观光旅游景区龙武农场生态观光旅游区在灵山县城西10公里,包括龙武大桥以下翠竹夹岸的鸣珂江畔的龙武农场和龙武庄园,总面积490万平方米。全长331.5米的龙武大桥,始建于1979年,是当时我国第一座百米以上净跨度的无筋石肋双曲拱桥。大桥静卧在碧水蓝天间,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使人得以领略到灵山县作为“中国拱桥之乡”的又一特色。龙武农场种植面积525万平方米,被誉为灵山优质荔枝品种的博物园。龙武农场的桂味荔枝和灵山香荔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荔枝成熟时,游人可以在果园中采摘,亲身体会丰收的喜悦和幽雅的田园风光。坐落在千亩荔枝园中的古城
邓阳湖休闲旅游景区
邓阳湖休闲旅游景区邓阳湖农业生态旅游区位于伯劳镇东郊4公里处,距邓阳村委200米,东往武利镇10公里、灵山48公里、浦北50多公里,西距钦州市60公里。钦(州)浦(北)二级公路沿湖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景区总面积160000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90000平方米,群山环抱,湖周围的荔枝园、龙眼园、芒果园与绿竹丛相间相连;外围青山叠嶂,榄树、苍松、古幛耸翠。湖面微澜,山青水秀。景区内景点有自然景物依托民间传说的三姑仰泳、梳竹探春、梅林野渡、三凤求凰、鹊桥偶渡;与神话故事相关的五雷报春、雷神潜踪;七月流火、学岭秋云、翠竹甘霖;还有浪漫醉人的情侣游船、鸳鸯戏水等等
烟墩镇石瓯山旅游景区
烟墩镇石瓯山旅游景区烟墩景区内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景点奇特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石瓯山生态景区——融风景、避暑、品茶于一体。石瓯山海拔498米,山间云雾缭绕,四季常青,因山顶天然“石瓯”而得名。“石瓯”乃日出彩光之聚点,登此观日出,其妙无穷。石瓯山水库位于山下,岛屿众多,如桃花岛、情人岛、相思岛等,弯山曲水,曲径通幽,在岛上可垂钓,可野炊。石瓯山茶乃高山绿茶,钦誉区外,一边旅游观光,一边品尝石瓯山茶,其乐融融。石人湖景区——库容为182.05万立平方米,有原始森林200公顷,古树参天,珍贵的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溪流清澈见底,四季长流,瀑布独特,岩石奇形怪
太平天国女杰苏三娘故居遗址
太平天国女杰苏三娘故居遗址天朝女杰苏三娘的故乡--苏村,位于灵山县石塘镇西面,现存明清建筑15个群落,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分属苏、丁、刘、陈、杨、卢、张士物业,这些建筑中以刘氏祖居规模最大,由大夫第、司马第、鹾尹第、二尹第、司训第、贡员楼和刘氏宗祠7个自成体系二翘檐相接的群落组成,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属岭南风格建筑。苏村距镇政府2公里,辖一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578人,耕地面积2143亩,其中水田面积1870亩。在这块仅有2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传奇故事。相传,该村于460多年前,苏氏家族先在此地落脚定居,故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钦州故城遗址
钦州故城遗址钦州故城遗址位于灵山县城西北60公里的旧州圩侧。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至宋天圣元年(1023年)为钦州州治。遗址长270米,宽135米,总面积36450平方米。城垣底宽7.8米,顶宽5.8米,高5米左右,有砖瓦、陶器、金属器等文物出土。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峰山风景名胜区
六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灵山县城中心的鸣珂江畔,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景区距钦州市107公里,距北海市200公里,距南宁市15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1988年被广西区人民政府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以“六峰缀秀”评选为钦州市新八景之一。200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以上。六峰山海拨343米,垂直高度184米,由“龙头、凤尾、鹤立、龟背、冲霄、保障”六个山峰组成,故称六峰山。六峰山具有深厚的宗教历史文化,座落在六峰山腹悬崖下的北帝庙,建于明朝正德五年,是闻名暇迩的道教庙宇之一,而以历史悠久的观音寺被
大芦村古建筑群
大芦村是“中国荔枝之乡的荔枝村”、“水果之乡的水果村”。村里村外,从山坡、田垌到农家的庭院,满目果树葱笼,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即使进入村中,也绝对不会想象得出那是一个有4200多人口的大村场据传,那里原本是芦荻丛生和荒芜之地,十五世纪中期始有人烟,经过先民们的辛勤开发,几度兴衰,到十七世纪初已建设成为有十五个姓氏人家和睦相夕:的富庶之乡,为了使后辈不忘当日的创业艰辛,故而给村子取名大芦村。由此,也就不难理解,那里的民居无不根据地形傍山构建,山环路转,一个个鸡犬之声相闻,守望相助的居民点,还都各有裴人深省的名称,诸如樟木屋、杉木园、丹竹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