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巴中市 > 通江县旅游
通江县景点介绍
迪坪村
通江县胜利乡迪坪村,迪坪村地名的由来有诸多说法,一说是早年该村出了一个提督,故以其所任之官衔命名;一说是以地形地貌命其名,其言迪坪村的地形地貌似“迪”字。因为迪坪这块方正的缓坡地下段,从北到南的边缘,自上而下有一条河流从向儿沟流下,三岔河再通往新民河,这条河流形似“走之”形,而这块宽大缓坡地形就像个“由”字,坐落于“走之”之上,形戍一个“迪”字,于是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迪坪。整个村落传统风貌破坏硅小,古建筑类型多样,工艺及传统民居式样独特丰富,农耕文化符号齐全,整体民俗面貌具特色。据统计,全村传统村落面积近7.5平方公里。现存穿斗木结构院落298套,依坡而建
学堂山村
学堂山村原名凤鸣山村,位于通江县板凳乡,隶属于四川北道保宁府通江县长宁里第三甲。清朝时隶属于川北道保宁府通江县长三甲。直至改革后,因为新建村小学,百姓按旧的说法仍叫学堂,最终定村名学堂山村。“凤鸣朝阳、双庙古柏、龙洞泉声、雁山石葫、三溪春涨、柏李松风、石匣夜雨、昆仑晚照”为学堂山村八景。相传,有位仙人挑着油篓,途经凤鸣山,因流连凤鸣山之美景,便放下油篓在此驻足。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时至半夜忽听山下鸡鸣,方知耽误了时辰;为了赶回天庭,还来不及挑上油篓,便匆匆离去。待到天明,仙人的油篓遂幻化成石,时至今日仍矗立于学堂山上,村民称其为油篓石。学堂山北面的牛眠山,
碧溪龙门溪桥
地址:通江县永安镇石庙子村二组碧溪龙门溪桥由“东道桥”和“西关桥”组成,两桥之间是一座凸起的小山包,其间相距59米,均为单拱石桥,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龙门溪上游两侧的两溪沟之上。东道桥横跨穿山河自然溪沟上,北纬32°9′50",东经107°18′59",海拔636米(以桥面中心处为测点)。该桥长15.36米、宽3米,距河面高9米,拱跨度8米,两端有石级小路。东北端石级路宽2米,由此向西南前行40米处立圆首碑一通,宽0.53米、高1.13米、厚0.06米,碑上竖刻“龙门溪”三字。自“龙门溪”碑往上约10处是龙门溪奎阁遗址,往前19米是西关桥。西关桥横跨
穿云洞蟠龙桥
地址:通江县火炬镇唐村坝村龙潭子(与大兴、民胜、火炬三镇交汇)穿云洞蟠龙桥横跨龙潭子南。北海拔503米(以桥面中心处为测点)。该桥由圆拱桥、石梯、石平桥、引桥四部分组成,长21米、宽2.3米,距河面高5.4米(以拱桥中心为测点)。拱形部分桥面长3.8米,其东西两端各有石梯11级。桥东石梯尽处有石平引桥一道,长4米、宽2.3米、厚0.4米。其形制有江南小桥的风韵。由火炬向东入唐村坝,过蟠龙桥便是穿云洞。从西洞门穿洞而过,出东洞门,行约2000米的石板古道,便是小新场独善桥。穿云洞因其特殊的地缘关系和地理优势,成为古代汉壁巴道(陕西汉中——碑坝——通江诺水河
红花溪回龙桥
地址:通江县民胜镇(现属于诺江镇)焦坪村四组及周子坪村一组交界处红花溪上回龙桥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为石板石礅平桥,东西走向,桥长9米、宽2.25米,距河面高3.1米,桥两侧原设有护栏,两礅三孔。东西两端条石叠砌堡坎做礅。礅宽0.66米、高2.70米,用7层条石堆砌,礅北端成鱼嘴形,礅两端宽于桥面,桥面三排巨石平铺,桥面下原有枕木6根,已腐烂无存,留有隼孔。桥东端左侧桥下自然石立面竖书“道光八年正”。红花溪古道是连接陕西洋县,经通江(洋壁道)至巴州的古道(洋壁巴道)。现存石板铺设的道路约2公里,蜿蜒曲折,因山就势,留有歇脚平台。该桥西可经通江民胜、
渡水溪石桥
地址:通江县杨柏乡渡水溪渡水溪石桥是官修米仓道重要支线的接点。现存残桥两座,处于三山两溪交汇处,北上经草池、涪阳、平溪、碑坝接南江至汉中,西去经关渡达巴州,东向鹦鸽嘴至通江,东南经得胜可下平昌江口。两桥东西走向,今俱已圮塌。其中,西桥桥面巨石与桥墩均被洪水冲离桥基数米远的河道中,而东桥也只余残桥一段(一礅一石板)。距东桥头约8米处有记事碑3通,双面阴刻。中间一通碑顶有“永定章程”横额,两侧嵌柱石上阴刻“仁政遍施兆民永赖,淳风普化北阙恩来”联语。渡水溪石桥两端现存石级道路500余米,梯道近1000级,保存完整,至今仍在使用。
小新场独善桥
地址:通江县草池乡嘉禾寨村一组陈家河该桥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陈家河上,为5孔石拱桥。桥长64.12米、宽5.8米,距河面高8米,桥面用板石铺成,桥栏用条石砌成。桥东北端石梯右侧的自然岩石上立有“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年季春下浣吉旦”石刻建桥记事碑,其文可识者大意为:“上通秦汉,下达巴蜀,而两山逼狭每值天雨淋漓,山水涨发,临流者谁不为之哀叹。翁佘君凤林者,久欲独立捐资修桥,事未举而先逝。”其子男学、俊魁、文生、炳焕、必扬等继父志,毅然捐资成其大功。“因系独家捐资,乡人以独善名之。”独善桥下游31米处,有跳礅桥一座,按一步一个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江列宁公园
列宁公园是全国唯一以国际革命人名命名的公园,原名“诺江公园”,位于通江县城北隅,坐落在炮台山下,形若巨狮,横卧诺水河畔。园内亭阁次第,古木参天。列宁公园原状为民国初年一驻通江营长刘吉所建,园门匾额—“诺江公园”四个斗大的字以及镌铸在园门墙壁每一块砖头上的“诺江公园”等小字均系县城东郊桃子园一布衣文人向茂候所书。建园时除保留一古刹(张爷庙)外,还建有荷花池、花台、花缸、草亭、茶舍、餐厅,园内五一村餐厅是一楼一底的小洋房。1932年,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主要领导人常在这里议事办公和居住。山腰一茶亭,亭侧有一石鼓,鼓上刻
通江梨园坝
梨园坝村位于四川省通江县泥溪乡西北部,梨园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流入大通江河,河上有平板石桥连接两岸。该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土壤肥沃,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茶叶等农经作物,被专家誉为“川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第一村”、“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梨园坝村的民居建筑群集中连片,古建筑类型多样,工艺精湛,传统民居式样独特,农耕文化符号齐全,整体民俗面貌颇具特色。穿斗木结构院落皆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掩映于丛林绿树之中。该村历史遗存众多,其马氏宗族祠堂及戏楼石基、石柱、石狮、《扶风郡》马氏族籍碑、《万古千秋》及《永垂不朽》记事碑、规模恢弘雕刻精美的20余座古墓及碑记等,都
金山茶叶观光颐养园
金山茶叶观光颐养园农耕遗风今犹在,茶韵飘香待客来。金山茶园位于文峰乡金山村,这里植被丰富、环境天然纯净,是有机富硒茶的绝佳产区。漫步茶园,在茶山上向茶农学习采茶的方法,亲手采摘茶叶,亲身制茶......同时欣赏川东北特色民俗民风,难免生出“梦里田园谁做主,愿做金山一茶民”的感慨。赏茶路线:通江县城—春在乡—铁佛镇—金山茶园
鱼池茶叶产业观光园
青青茶园春常绿,参差曲陌上云梯。鱼池茶园位于兴隆乡鱼池村,这里林木苍翠、云雾缭绕,与青墙黛瓦的农家相映生辉,是感受大自然独特魅力、驻足品茗观景的理想之地。亲手采有机白茶,亲身体验白茶的制作工艺。然后,在采茶姑娘的悠悠茶歌中,泡上一杯白茶慢慢品味,体味“纵情山水间,茶亦能醉人”的滋味。赏茶路线:通江县城—毛浴乡—九峪溪电站—兴隆乡——鱼池茶园
龙虎山茶叶产业观光园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龙虎山茶园位于烟溪乡苏家坪村,这里青山灵秀、草木茂盛。行走在无边茶海中,闻茶香、采春茶、听鸟鸣、品香茗,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给心灵放一个宁静清幽的假吧!赏茶路线:通江县城—瓦室镇—烟溪乡—龙虎山茶园
火天岗茶叶产业观光园
“云雾山中水,火天岗上茶”。火天岗位于海拔800-1000米的永安镇火天岗村,这里青山环抱、重云积雾,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酝酿出天岗茶独特的茶质、口感,味道清香无比。近年来,火天岗茶园已发展成集茶叶种植、采摘、茶山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产业园区。漫步在茶园中,观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细品由云雾山水冲泡的天岗银芽,顿感“当年神农尝百草,不知天岗有银芽。如今痛饮云雾水,哪管西湖龙井茶”所言非虚;品尝一道道“罗村茶菜”,定让你唇齿留香......赏茶路线:通江县城—瓦室镇—烟溪乡—永安镇碧溪街道—火天岗茶园
鹿鸣祠
鹿鸣祠。五代十国时,王建曾领壁州刺史,后在成都自称蜀王。后梁乾化三年(913年)见麟于壁山,二麟随之,故立此祠。宋皇祐初,太守胡免记其事云:“朝廷有大诏令,官属有迁罢,鹿必鸣,鸣于山阳为福,鸣于山阴为祸,灵验如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祐寺
嘉祐寺。嘉祐寺在壁山东。据《蜀中名胜记》载,此寺原名龙兴寺,壁州刺史郑凝绩为其父、唐节度使郑畋辞官养病时重修,易名嘉祐寺。郑畋还曾为该寺撰文,后来人们呼之曰郑公寺、宰相府,清末至民国时期通称南寺。郑畋写的《壁州新建山寺记》说:壁山境胜之所,修篁郁密,乔树葱備,景态变幻,泫月澄日,搜索奇胜,得泉洞于西南,维凿石架篁,缭绕登降,高悬旗幡,疏为泓沼,峭壁危栈,遂来商旅。乃于旧亭东隅,建构佛宇,召僧匡信主其事。寺侧有泉一泓,其水清洌。寺水相映成趣,曰“嘉祐寒泉”,为“通江八景”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壁山胜地
壁山胜地。壁山亦名秋锦山,又名翠屏山,在县城南岸,是山城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历代建造祠、庙、亭于山间者多,各具特色,各有内涵。山顶古时建有白云亭一座。’旧县志“通江入景”中的“壁山春望白云头”,即出此景。壁山的旧文昌宫侧石上,有“福寿”二字,约两米见方,为昔日一僧名普一摹陈希夷书华山“福寿”二字镌刻此间。
李雄读书台
李雄读书台。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击败张鲁得汉中,宕渠人李虎率五百余众归顺,魏武帝拜为将军,封其子李慕为东猎将。慕故,其子李特、孙李雄于通江千佛崖石壁凿穴安葬。晋太安二年(303年),李雄继其父李特及叔李流为蜀地流民军首领,率部功克成都,西晋永安元年(304年),李雄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李雄还乡祭祖时,追谥其曾祖父李虎为巴郡公、祖父李慕为陇西襄王,在千佛崖处建“巴王庙”,以祀先人。李雄还在李慕墓旁镌造佛像。据清道光《通江县志》载:“读书台在通江县前江中,成王李雄读书于此。”“读书苔”就在城西子孙潭北边,镌刻有“人瑞年丰”四个大字于大石头上。李
得汉城
此城寨位于通江县城东永安乡的宕水北面。海拔400余米。三面临涧,背靠群山,四面陡峭,其上平衍,可容数万人。它的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蜀中广纪》有云:“万山中崛起岩壁,四面峭绝。独西南二径,凌险转折而上,诚一夫当关之势。”这足以看出此地之险要。得汉城,又名得汉山、安辑寨,它有悠久的历史。得汉城在古代是一个军事重地。汉高祖刘邦称王汉中时,以此为据点作入蜀的粮道,楚汉之争,靠这里的粮食支持使汉王打败了西楚霸王,刘邦建立了汉朝,得了天下,故此地名得汉城。得汉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成为川东北军事重地,至今留存在石崖上的许多石刻文字记载便是铁证。南宋理宗淳祐二年
古白石县遗址
通江县文胜乡白石寺村,两只凤凰迎面而来,距今1460年的古白石县遗址就坐落在双凤山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白云翔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等专家眼里,“古白石县遗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研究古代南北方佛、道、儒文化在巴国大融合的重要载体”。日前,省文物局将古白石县遗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山林中掩藏秦道汉墓白石寺村地形像两只凤凰。走进双凤山,只见青石板山路两旁杂草丛生、林木葱郁。“这些道路的历史,或许比古白石县还要早。”白石寺村村支书段绪尧从小就喜欢研究白石寺村的历史,他告诉记者,按照《华阳国志•巴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山民俗文化博览馆
巴山民俗文化博览馆位于通江县北部,距县城71.8公里,距巴中市117公里,距陕西汉中188.7公里。距川陕渝三大中心城市成都、西安、重庆分别为467公里、407.1公里、415公里。场馆介绍巴山民俗文化博览馆位于诺水河镇民俗生态艺术村—金家坝村,本馆实行免费开放,以传承巴山民俗文化为目标,主要展示民俗文化、特产资源、民俗娱乐休闲和特色饮食文化等。地址巴中市通江县诺水河镇金家坝村联系电话0827-7646001服务时间周二至周五:9:00-20: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