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泸州市 > 泸县旅游
泸县景点介绍
五明寺山门
五明寺山门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为石质仿木构四柱三间二重檐庑殿顶牌楼,筒瓦屋面,花卉瓦当,顶设鸱吻。山门面宽7米,通高6.5米,其前后两面浅浮雕人物、动物、花卉图案。明间正、背面门额刻“太狱灵台”,“垂光胜境”、“万历十五年丁亥岁春二月吉旦”等字样。山门整体较完整,但石刻表面风化严重,明间碑顶右端断裂倾斜。此山门石刻雕工精细,图案构思巧妙,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龙岩寺
龙岩寺坐东向西,建于明代。原寺庙因“文革”期间毁坏,现存木结构戏楼1幢,主体基本完整;明万历十四年(1586)的“叙三教堂丹择记”石碑1通,碑保存基本完整;另两通石碑分别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武官禁示”碑和清光绪年间的“州正堂示”碑,两碑均残,部分字迹因风化模糊不清。2006年12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弥陀寺
弥陀寺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康熙六十一年(1722)、乾隆五十九年(1794)先后培修。现除后殿已毁外,前殿和中殿尚存。前殿门左、右两侧的石墙上刻有花卉、人物等精美浮雕图案。门额阴刻“吉祥福地”。殿内设石质惠民亭,亭高2米,左、右柱刻楹联:“一生功业镇巴蜀,万古英灵显弥陀”。亭内为石质川主菩萨像1尊。中殿设佛像3尊。该寺对研究明代宗教发展史和研究明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2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龙蟠寺
龙蟠寺始建于宋代,后于明万历二年(1574)重建。寺庙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现存大殿1幢,抬梁木结构,檐下设斗拱76朵,进深三间八架椽9.49米,面阔3间9.49米,通高9.5米。单檐歇山式屋顶,筒瓦屋面,屋脊用碎瓷片堆塑龙、吻兽等造型。门楣上刻有二龙抢宝、鱼跃龙门等图案。龙蟠寺对了解川南地区明代木构建筑及佛教文化的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988年2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兴寺遗址
永兴寺始建于蜀汉,清乾隆年间复建。遗址坐西向东,呈四合院分布,现存大门部分、大殿部分、院坝以及部分石坎。大门上镌刻对联:“俨然南海岸,恍若普陀寺”。遗址前墓地还有一对石狮子和石犀牛,遗址左侧有明代石室墓葬群。此遗址对了解当地历史变迁、宗教等方面有一定价值。2005年10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山城址
万寿山城址建于宋代,南北宽约400米,东西宽约350米,现存南寨门和北寨门。其中北寨门坐西南向东北,用条石垒砌,寨门呈拱形顶,宽2米,进深4.11米,高3.6米。寨门与左、右侧城墙总长11.25米,墙高1.74至2.55米,厚4.11米。南寨门坐北向南,其形制与北寨门相似。南宋末年,为抵抗元朝军队攻击,建造了万寿山城寨,即可囤积粮草,又可驻军。原有城门九道。城内有居住遗址,有战壕遗迹。万寿山城址为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梓林寨遗址
桐梓林寨遗址位于桐梓林山山顶,呈东至西长条形分布,周长约2000米,面积约140000平方米,海拔550米,现存安怀寨门和部分寨墙,寨内有深井、石屋。安怀寨门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清咸丰十年,后光绪元年、光绪二十四年进行过培修。寨门宽1.43米,进深3.87米,高4.1米,门洞墙壁上刻有“安怀寨”、“咸丰十年”等字样。现存城墙约800米,由条石垒砌而成,厚约4米,高约5米。1950年3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八师一四二团与土匪曾在此激烈交战。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照南山尹氏宗祠
泸县尹氏宗祠,建造于1930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由正堂、两侧厢房组成,为三合院布局。正堂设廊,走廊栏板由青石精工打造,栏板上雕刻有人物、山水等图案,左、右两幅图案合为一个整体,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泸州城风貌。正堂内的六根石质方柱分别刻有反映尹氏宗族的三副楹联。尹氏族人吉甫是周朝太师,影响深远。保护范围:以建筑外缘为基线,东北外延22米至杜德全住宅,东南外延5米,西南外延21米至公路边,西北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东北外延50米至杜德全住宅东北方向,东南外延50米,西南外延5米,西北外延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对子桥
顺对子桥,明代万历中建,清代经历三次维修。桥为10墩11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39米,宽1.98米,桥板厚0.4米。桥面微呈弧形,桥中部的4个桥墩各有圆雕龙1条,龙首、龙尾高于桥面板0.04至0.25米。龙首上昂,口微启,露牙含珠,凸目、凸鼻,龙吻短平,角卷曲。龙身刻云纹。龙尾有的呈卷曲状,有的呈上翘状,造型各异。第六孔桥板东侧阴刻楷书“龙藏蛟伏”四字,“龙藏”与“蛟伏”字间浅浮雕宝剑一把。该桥雕刻精美、造型独特,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对研究当时泸县的交通、经济、桥梁建筑、石刻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子凼桥
五子凼桥,建于清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8.85米,桥面宽1.13米。从北向南第一、三个桥墩东端顶部各有圆雕龙头1个,呲嘴露牙,形态像鳄鱼,该桥是泸县众多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旧桥
旧桥,建于明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全长10.65米,桥面宽1.24米。除桥中间的一个桥墩外,另外两个桥墩上分别雕刻有龙各1条,龙头面向上游,凸目、凸鼻、张口露牙,特色鲜明。该桥于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栏湾桥
栏湾桥,建于清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北—东南走向。桥长13.6米,宽1.36米,桥板厚0.46米。桥中部的两个桥墩东北端顶部各有圆雕龙头一个,龙口微启,露舌呲牙,凸鼻、凸目。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菩桥墓群
墓葬分布在菩桥山坡东面山脚处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竹林中,总面积4560平方米,已暴露宋代石室墓5座,未露2座,均坐西向东。墓葬均为竖穴式墓圹、长方形、用石材构筑仿木结构建筑的单室墓。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等部分组成。墓室两侧壁和后壁设有壁龛,龛内雕刻武士、女侍、龙、虎、门窗、花卉等图案。墓室正中均设置有棺台。其中,M1墓道宽1.2~2.6米,深1.27~1.8米,长2.7米;墓门高2.06、内宽1.52米;墓室长3.56、宽1.74、高3.51米。此墓群对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丧葬习俗、雕刻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2006年5月,国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苦桥子桥
苦桥子桥,建于明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全长18.4米,桥面宽1.5米。桥中部的两个桥墩各有1条圆雕龙。桥墩东北端顶部为龙头,西南端顶部为龙尾。从西北向东南第二孔(现为第一孔)于20世纪50年代为利于过船,改造为拱券,拱高于桥面1.17米。该桥雕工精湛,线条流畅,造型逼真、独特,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济桥
仙济桥,建于清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据江安桥碑《重修江安桥记》记载,仙济桥重修于清同治六年(1867)。桥长9.32米,宽1.4米,桥板厚0.31米。桥中部的4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雕刻手法简约而不失生动。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安桥
江安桥,建于清代,为6墩7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西走向。桥全长19.14米,桥面宽1.3米,桥板厚0.4米。桥东和桥西第二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桥东约5米的小路旁有石质长方形单碑1通,碑宽0.87米,高2.1米,厚0.25米。碑上刻《重修江安桥记》,桥记内容大部分字迹风化脱落,依稀可见部分捐资人姓名、大清同治六年等字样。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龙桥
小龙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长6.75米,宽0.94米,桥板厚0.34米。两个桥墩上各有1条圆雕龙,龙首、龙尾高于桥面板0.25米。龙首呈“S”形上昂,张口露牙,龙须飘逸;龙爪呈奋然划动姿势;龙尾呈卷曲状。其雕刻手法细腻生动,线条流畅圆润,造型别致。由于小龙桥所跨河溪窄小,河床浅,每逢汛期便被淹没,不能通行。1999年,当地村民在此基础上加高2.36米,成现状。该桥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永济桥
永济桥,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为12墩1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长42.57米,宽1.88米,桥板厚0.45米。由东北向西南第四、六、七、九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龙首张口露牙、舌,上唇上翘;龙尾呈平面浅浮雕卷曲状。其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圆润。该桥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洞子桥
狮洞子桥,建于清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南—东北走向。桥长6.6米,宽1.3米,高1.6米,桥面板厚0.3米。桥中部的桥墩有圆雕龙1条。龙头长0.6米,宽0.25米。龙尾长0.28米,宽0.25米。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三元桥
三元桥,建于明代,为6墩7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西走向。桥长11米,宽1米,高2.4米,桥面板厚0.3米。桥中部的两个桥墩各有圆雕龙1条,龙头长0.5米,龙尾长0.5米。龙头张口露牙,龙须飘逸。龙尾分别呈上翘状和缠绕状。桥中央两块桥板曾被洪水冲垮,后被人为升高。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