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弥渡县旅游
弥渡县旅游景点
东山国家森林公园
弥渡县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弥渡县东山国营林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九八八年东山林场为摆脱贫困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林场场部建盖起林业招待所、餐厅、歌舞厅,并建成了停车场,修理厂等配套设施。一九九二年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抓住杨遇,响应国家的政策,申请并成立了东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94227亩。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四日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森林公园。一九九四年三月九日被国有林业部评为20处国家森林示范公园之一。二OO一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级风景区,为公园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目前公园向游客开放的景点有了望台、云海山庄、和中心服务区。气候:弥渡风光秀丽,环境
密祉景区
密祉景区密祉乡位于云南省中西部,东北与本县苴力、寅街两镇接壤,西南与巍山、南涧两县毗邻。国土面积140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36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总人口16236人,距县城30公里,海拔1800—3064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5℃—15.3℃,年降雨量85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2.08%,居全州之首。密祉是文明礼仪之乡,素有“三乡两区一古道”的美誉,即“中国花灯之乡、文化之乡、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太极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革命老区,文盛街茶马古驿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
文盛古街
文盛古街到了花灯之乡密祉,不走一走文盛街,等于白来。文盛街是滇西著名的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昆明通往印度、缅甸的交通咽喉。昔日的繁华虽然已清风一缕,踪迹难觅,然而,排徊于引马石,观赏现存的古建筑,品一品文盛大街豆腐,听一曲当地的花灯小调,却也是一种享受。文盛街两条古驿道如双龙出海般伸向太极山麓恰似虔诚的朝拜者。古驿道正中铺有引马石。这些长短不一的石块紧紧相依,相互帮衬,历史的大手笔在它们身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记下了发生在它们身旁的动人故事,在无语中享受着逝去的拥有。漫步引马石,微风徐徐,白云悠悠,似乎能听到当年队队马春深沉的马铃声和赶马人优伤而充满
报恩寺桥
报恩寺桥报恩寺桥,现在看着平淡无奇,历史上却是滇西到滇南古驿道的必经之路。以前这附近有个纪念林则徐的报恩寺。报恩寺桥的传说:相传在三百多年前,弥渡太花乡西河畔住着一户人家,老俩口勤劳善良,小女儿乖巧聪慧,靠着披星戴月地辛勤耕耘和挑顶灯织绣,渐渐地家境越来越好,并且有了些积蓄。一天老人把多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银元宝用红绸带两个一合捆了八合,放在箱子里装好,藏在一个比较安全、秘密的地方,放心地睡觉去了。晚上,老人做了一个梦,梦到八个长得白白净净、腰间系着红绸带的壮汉来告诉他,他们八个人要到巍山去了,说完就不见了。醒来,老人百思不解其意,那八个壮汉也素不相识。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铁柱庙
南诏铁柱庙又名铁柱观、铁柱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铁柱庙村。因庙内的一根铁柱而出名,是弥渡县最著名的古迹。南诏铁柱,又称崖川铁柱、建宁铁柱或天尊柱,铸于唐、南诏时期,不仅是大理州内仅有的六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之一,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是弥渡的镇县之宝。柱体为圆柱形,黑色,铁质,实心,重约2069公斤,高3.3米,直径32.7厘米,由五段接铸而成。铁柱的建立与宗教有关。祭柱是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古老的宗教祭祀形式,源远流长。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纪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每年农历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位于弥渡县寅街镇多祜村委会东北面,距村委会约1公里、小瓦窑村500米处。多祜清代砖瓦窑的结构属于明窑,因形状象馒头一样而俗称“馒头窑”。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个竖穴,然后在竖穴周壁用砖块支砌。窑体由火门、火膛、窑室、排烟孔、回火沟、火口等结构组成。烧砖瓦时,窑工将制好的窑坯码入窑室之内,然后通过窑前的坑道将柴薪从火门放入火膛,火膛上有火口,柴薪在火膛中燃烧后,火焰从火口进入窑。窑室底部砌有回火沟,四周有四个排烟孔,进入窑室的火烟从四壁的烟孔排出。当砖瓦烧好后,为使砖、瓦冷却并转为青灰色,窑工必须将水从烟孔中倒入窑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弥渡太极顶
弥渡太极顶太极顶,位于密祉乡政府驻地西5公里的太极山巅,海拔3064米,为弥渡县第二高峰,冬春积雪,夏秋多雨,气候变化万千。开发于明代,殿阁别具风格,多为巨石垒成,有转石阁、竹扫寺、玉皇阁、忠义祠等宇。太极顶不仅自然景观神秘瑰丽,而且是天然中草药资源的宝库,植物王国的缩影,蕴藏着大片原始杜鹃林。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届会,祥云、南涧、巍山、大理等地善男信女竞相聚会,耍龙舞狮,踏歌赛唱,虔诚朝拜。1995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自然保护区。太极顶,雄峙红土南疆,层峦叠翠,距县城40余公里,密祉乡5公里,位于弥渡、巍山、南涧三县交界处,脉以西北而来的群山承接,使
弥渡五台大寺
五台大寺位于苴力镇下辖行政村——五台村委会,是苴力镇域内儒、道、释三教同流的宗教建筑群,整座寺宇坐东南西,前瞻太极群峦,后依五台翠屏,东、南、北三面皆古木苍天,青松掩映,景色宜人,真所谓“九州仙缘归佛地,五台玉案拱慈尊”。现存古建有观音阁及两耳、弥勒殿、王母阁及两耳、老君殿、孔子殿以及构成寺宇大院的南北两边的厢房、中厢和西厢房,还有原属寺庙养牲畜的北院,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31.36平方米,是弥渡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民国抄本《弥渡县志稿》中记载五台大寺的修建年代为明初,后清雍正、道光、光绪又增修扩建,民国13年(192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桥营锁水阁
天桥营锁水阁天桥营锁水阁,位于弥城东约3公里的太花乡天桥营村西,坐西朝东,北临双龙海塘,面各天生桥文物景区,临水面山,景色宜人。1992年经弥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桥营锁水阁始建于清光绪丁酉年(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合邑土庶集资建造,整院古建筑由锁水阁、北耳房、南北两厢一照壁组成,锁水阁重檐歇山顶殿阁式建筑,总占地面积为329·3平方米,院内有紫薇、柏树、古松各一株,古松主干周长达2米,高10佘米,树冠亭亭如盖,是弥渡坝区最难得的古树。此古建筑北依天生桥文物景区大道,是通往天生桥途中最适宜、清幽的一个文物景点。天桥营锁水阁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增玉皇阁
永增玉皇阁永增玉皇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三进院落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8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现存山门、戏台、中殿、南北殿、玉皇阁、龙祠、厢房等建筑,建筑群落庞大,是研究我国滇西地区古建筑文化的实物资料,又是研究滇西地区民俗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珍贵素材,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永增玉皇阁(即二十村玉皇阁),是以一祠两耳、一阁六厢三殿、山门暨内戏台组成的三进三院古建筑群,整座古建坐西朝东向,最早仅建一龙祠及两耳房,至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由西壁二十个村庄集资扩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竣工,故名“二十村玉皇阁”,当时“栋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弥渡天生桥
弥渡天生桥天生桥在弥渡城东的山谷中,此地东西石壁对峙,两山如门,万花溪从下而过,溪上一巨石横跨于东西峙壁上,状若城门洞,形成天生石桥。桥高30米,宽17米,桥孔直径7米,桥身长21米,前人题咏赞为“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桥西石壁如削,直插云端,上悬五老石、仙人床、仙人柴,威异非凡;桥东石壁多溶洞,上有劳君洞、观音磨豆腐洞、石钟石鼓洞等,洞洞藏奇。桥下溪水湍急,飞花点翠。旁有一清澈的龙潭水,供游客饮用。1984年,弥渡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风景名胜保护区,建成老君殿、过街桥、观音阁等,供人憩息游览。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天生桥的庙会,届时游人香客成千上万,热
铁柱庙
介绍:铁柱庙位于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铁柱庙村(古称铁柱子邑),铁柱庙是弥渡县最著名的古迹。南诏铁柱庙古称“铁柱庙”或“铁柱观”,因庙内的那根铁柱而出名,铁柱高3.3米,周长1.05米,重约2吨,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云南大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弥城清真寺
弥城清真寺弥城清真寺,俗称为礼拜寺,位于弥城镇西南竹子巷,小南门以东约50米处南屏街28号,是弥城回民最早建筑的清真寺,由回民马忠良等民国22年(1933年)创建。此寺已于20世纪90年代末拆旧翻新为阿拉伯式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鱼洞
花鱼洞弥渡县德苴乡东邻南润、祥云、西南与南涧相接,人称南山。德苴独特的地理环境锻造出了一方胜境花鱼洞。从苴力山来格出发,一步便踏进花鱼洞风景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便跌进大山的怀抱,感受大山跳动的脉博,吮吸大山粗犷的气息,你会对最平凡的两个字“幽静”产生全新的领悟。山道下是涓涓的山溪,悠悠然跌碎于石岸,突然隐于碧草碎石,谁也预想不到,几十公里后,它便汇成花鱼河,直奔花鱼洞,高昂着头颅,弹奏生命的乐章。山道两岸峰峦迭障,绵绵延延,直向花鱼洞延伸,众多的山岩,有的傍逸,有的斜出,有的横卧,把涌动着的生机寓于怪、险、奇之中。静中有动,在“猿猴欲渡愁攀援”的自护
王母阁
王母阁王母阁,位于弥城西约五公里的半山麓,其北约1.5公里便是名闻海内的“南诏铁柱”,王母阁是由静虚寺、诸天寺、地母殿、莲花庵、王母阁及相互联接的厢房组成的座西朝东、横轴布局、一字排列的古建筑群,整座古建筑群的四周皆竹林掩映,大碗口粗的龙竹丛,几人合围的古缅树。寺前山腰下淙淙流淌的山泉水,构成了一幅密林,幽竹、古寺、山溪的绝纱山水画,如您置身其中,定会感受到“寂静深山,半点红尘飞不到;虚空含沙泪,四时清气得来多”的情趣。这一古建群自明代始建以来,一直香火袅袅,木鱼多多,虽早经破败,皆复而兴起,今存者皆为清代重修遗物,特别是近几年经过几次修复,环境更为清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子国遗
白子国遗白子国遗位于弥渡县红岩乡境内。《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有仁果者以慈善治国,国人载之,于白崖立白国”,又载:“天竺白饭王之裔名仁果者,为众所推,汉武帝册封为王,都白崖,号‘白子国’”。《滇志》也记载道:“汉元狩间,庄矫治滇,仁果治白崖”。从汉武帝时代的仁果至唐代的弥乐进求,白子国共经三十三代。白崖即现在的红岩,为避“白”而改红。我们从红岩城出发,先后游了古城、金殿窝、白王寨、西门火烟堆。这些当年赫赫有名的繁华盛地,苍桑更迭,物换斗移,有的化为废墟,有的成为良田。只能依稀看到一点痕迹,废墟里生长着刺巴、野蒿和不知名的一些杂草,在秋风中颤抖,年复一年,
诸葛寨
诸葛寨在细雨朦朦的金秋,去诸葛寨寻幽探胜,也觉是一份幸事。诸葛寨当地人又称之为小石林,位于寅街小西庄境内,它以传说诸葛亮曾于此安营扎寨而得名。昔人游诸葛寨曾留下这样的诗词:来北除多难,先南伐不毛。志坚五月渡,功高七擒劳。赫赫天成者,亭亭铁柱高。称风唬故垒,云树高悲号。记史秋记载诸葛亮五月流庐,深入不毛,曾征战弥渡。清修《云南通志》载“武候既擒阵获,还白崖,立铁柱记功,同久剥落,至唐懿宗咸通间重铸之。”《南诏野史》载“诸葛亮征云南,立铁柱。”铁柱今在弥渡。而从诸葛寨出土的文物和当地的民俗考证,者荀寨是汉代哀牢夷的主要聚集地区,诸葛武候在这里安营扎寨,也是情
龙马塘
龙马塘龙马塘位于弥渡西山林场境内,距县城十余公里,孩提时,听祖母讲述龙马塘神奇的故事,如摇篮曲般摇起我几多向往,化为一种未了之情。今年夏天,有了机会,一个人独自登山,一路上赏野花的笑靥,听山雀的欢歌,自觉快乐,颇有韵味。走进龙马塘,果然名不虚传,似乎走进另一种生命的境界。龙马塘周围是郁郁苍苍的松林,林内古木苍劲挺拔,奇松意态万千,或抑或卧,或曲或伸,旁逸斜出,凌空驭云,每颗树都是一尊立体的风景。树下铺满干枯的松枝针,层层叠叠,行走其上,犹如踩醒一叠风干的岁月,然而在岁月的坟墓里,仍有花儿在脱颖而出,婷婷然,卓卓然。摇曳着绿色的生命和多彩的青春。我慨叹大自
锁云桥
锁云桥锁云桥,位于弥渡苴力乡境内。古老而年轻的苴力,是弥渡古文明的缩影。毗雄、毗雌河与214国道并驾齐驱,宛如两条巨龙横贯全境。给这片神奇秀美的沃土增加了亮丽的风景,注入了无限的生机。苴力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境内青石变一带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战国铜鼓尤为珍贵。苴力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昔人概括为“苴力十八景”,锁云桥就是其中有名的一景。锁云桥虹卧波,连接着两岸的岁月,沉淀着厚得的历史。文人雅士不断演义着桥的优美故事和传说,使原本古朴的锁云桥,披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锁云桥始建于明代,它的魅力在于朴实无华,羚羊挂角,毫无雕凿可言。一切顺其自然,依法
牛街水磨河
牛街水磨河一条悠长的水磨河,一盘盘从遥远旋转到现代的水磨,走进水磨河,便走进自然。走进另外的一个世界。水磨河位于弥渡牛街乡境内,发源于中国近代著名的李文学起义大本营——天生营,天生营古木苍天,绿意盎然,奇花异草,引人入胜。良好的植被,和谐的自然,给水磨河镶上了一条绿色的生命线。水磨河四季皆清,游鱼细石,一目了然。水磨河淡泊宁静,发于自然。时有鸟鸣,更觉清幽。悠长的水河磨河,弯弯曲曲,如银白色的玉带穿越众多的彝家山寨,缓缓流入牛街河,水磨河也是红河的一个源头。水磨河分布着众多的水磨,水磨河也因此而得名,水磨从远古走到现代。从洪荒走到农业文明到现代文明。水磨
天生营
天生营哀牢山脉绵延数千里,奇峰突起,似龙,似像,或腾,或驰,一种雄壮,一种昂扬,天生营便立于哀牢山山脉上段,弥渡县牛街境内。天生营方圆几十里,海拔2784年,主峰如擎天巨柱于群山,东西是原始森林,苍茫如海,形成天然屏障,南北山势如削,仅有细绳般与附近村子瓦卢和磨刀箐相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实是兵家安营扎寨的天然良地,故称天生营。天生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生长着黄栗、刺栗、水冬等树,枝杆挺拔,傍逸斜出,随心所欲,一任自然。有的被青藤缠着,生生死死,紧紧偎依。天生营分布着众多的稀有草药,有半夏、草乌、厚朴、玉竹,天麻等上百种,是名富其实的宝山。天生营主峰,这
全部弥渡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