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高陵区旅游
高陵区景点介绍
龙跃宫遗址
龙跃宫遗址位于县城西约6.4公里通远镇李观周村东北。唐高祖之旧宅地。武德中(公元618—626)以奉义宫改建。武德七年(公元624)十二月,高祖入龙跃宫,校猎于高陵,大获禽兽。次年(公元625)十月,校猎于北原,复入龙跃宫。德宗时(公元780—804)改为修真观。观中有神尧真容及御井、灵柏等。该址梁开平年间(公元907—911)废,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物有御井石制八角形井口圈,边长1.18米、厚1米、口径1米。建国后,出土有唐币及砖瓦等。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晋高陆县城遗址
魏晋高陆县城遗址位于今县城西南1里处鹿苑镇小古城附近。存有城垣残基和陶质五角形水道等。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因高陵与魏武帝曹操墓重名而被改为高陆,县治由千春村处迁移于此。北魏时又由此迁于今县城。此城作为高陆县治时间达212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高陵(千春)县城遗址
汉高陵(千春)县城遗址位于今县城西偏北约0.57公里千春村处。新朝天凤二年(公元14)更名为千春县,更始元年(公元23),复名高陵县。城周三里,已废圯无迹。此城作为县治始于西汉,终于东汉。计426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左冯翊城遗址
汉左冯翊城遗址左冯翊城,原为西汉武帝无鼎四年(公元前113)建置的佐助左内史并掌军事的左辅都尉府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改左内史为左冯翊后,随之改为佐助左冯翊的最高官署城,是所谓三辅都尉之一。东汉光武东都后,左冯翊出治本县,与之同驻一城。曹魏初年,改左冯翊为冯翊郡、治所迁到临晋。左冯翊(左辅都尉)城历时300多年。遗址位于县城西南1.85公里的鹿苑镇大古城时,地表层内存有墙基、零星瓦片、陶片及五角地下水管等汉代遗物。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流阳陵县城遗址
流阳陵县城遗址位于马家湾米家崖村东产经300米泾河南岸台地上。呈长方形,城墙夯筑。现存南墙残长约600米,东西墙均残长约60米;残高1—2米,基宽3米,夯层厚13—15厘米。因泾河南移,北墙已不存。采集有“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瓦当及外素面、内布纹筒瓦、板瓦残片。西汉景帝时以弋阳县改制,王莽时改为渭阳县。1982年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鹿苑县城遗址
唐鹿苑县城遗址位于马家湾乡西营村南塬上。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建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并入高陵。该遗址东西长1公里,因被渭水冲刷,现南北宽只有0.25公里。东、西、北三面墙基残存,为窝夯土筑。遗址中有大量唐、宋时代的瓦片、瓷片、砖块等。还有战国时代的陶片。相传周郝王曾在此筑寨屯兵,故有郝王寨之称。又传鹿台将军佐轩辕破蚩尤于此,故有鹿台营之名。元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思齐又在此筑城戍守,故又称鹿台城或鹿台戍。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喻遗址
史喻遗址属汉代文化遗址。位于通远镇史喻村南4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米。采集有灰陶盆、罐、壶残片,以及云纹瓦当,绳纹筒瓦、板瓦,绳纹条砖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市遗址
草市遗址属汉代文化遗存。位于鹿苑镇草市村西2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陶瓮、盆、罐残片,云纹瓦当、绳纹条砖、几何纹铺地砖、绳纹筒瓦、板瓦及磨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东遗址
崖东遗址属汉代文化遗存。位于马家湾乡米家崖村东300米,泾河南岸台地上。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云纹瓦当,绳纹板瓦、筒瓦、条砖。以及陶罐、钵、盂、瓮、盆等残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夹滩遗址
夹滩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位于张卜乡夹滩村西南600米,渭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不详。采集有泥质红、灰陶和夹砂灰陶片,饰绳纹、刻划纹。器形有罐、钵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陵新庄遗址
新庄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位于马家湾乡米家崖村东北400米,泾河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0.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夹砂红、灰陶片,纹饰多为绳纹。器形有罐、盆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马渡遗址
上马渡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位于榆楚乡上马渡村南50米,渭河北岸奉正塬上。面积约0.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不详。采集有泥质红、灰陶和夹砂灰陶片,饰绳纹。器形有罐、瓶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村遗址
韩村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位于姬家乡韩村南400米,泾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不详。采集有泥质红、灰陶和夹砂灰陶片。纹饰多为绳纹。器形有罐、钵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湾遗址
马家湾遗址属新石器龙山文化遗存。位于马家湾乡马家湾村南侧,渭河北岸高地上。面积约0.9万平方米。暴露灰坑一般深达3米。采集有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夹砂陶鬲及泥质灰陶罐等残片,饰绳纹、弦纹。还有西周时期的陶罐、鬲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南遗址
马南遗址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位于榆楚乡马南村南50米,泾、渭两河交汇处台地上。遗址南部已被渭河冲毁。残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分布有密集的灰坑。采集陶片以泥质红、灰陶和夹砂红陶为主,饰绳纹、弦纹、锥刺纹、附加堆纹及黑彩圆点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盆、钵、罐、重唇口尖底瓶等。还有磨制石斧、石铲。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灰堆坡遗址
灰堆坡遗址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位于通远镇灰堆坡村南。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居住面和墓葬。地表陶片丰富,其陶质有泥质红、黑陶和夹砂红陶,饰绳纹、线纹、弦纹及-鱼纹、三角纹、宽带纹。可辨盆、钵、罐、尖底瓶、葫芦瓶、陶锉等。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灰堆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慧塔
昭慧院塔(又名三阳寺塔)位于唐昭慧院,今高陵一中校园内。建造时间待考。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塔基坏损就倾,时人银孟常等维修。为密檐式砖塔,通高53米,8面13层,顶为圆形宝瓶式,底层有南北两个券门,其余各层为正东、南、西、北四个券门,每层叠涩出檐,用二砖和牙子各二砖交错砌筑,第8砖后作出假飞椽桃檐,然后反叠涩内收,各檐角微上挑,并悬有舌铃。塔梯内绕,可作攀登。结构挺拔而坚固,历经千年,几经地震犹岿然耸立。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9万元,对该塔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维修后的高陵塔,保持了原建筑的艺术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昌夜月
明清时本县景观之一。隆昌系一佛寺,位于县城西9公里处奉正塬南侧突兀之处,背靠丘山,面临平原,地势高仰,林木簇拥。内有崇塔一座,霜月浮空,光凝台宇,瑞烟笼宝殿,花影照禅房,一派清幽之景。清人丁应松《隆昌夜月》诗云:“苍苍林木护隆昌,塔涌香花现妙庄。夜静疏钟催月起,天高清梵入云长。寻诗客至参莲座,乞食僧归疑竹房。抚景直疑尘世隔,琉璃交映白毫光”。又清人樊景颜同名诗云:“斜阳古寺枕溪边,林下僧归袖紫烟。更喜一轮塔顶月,清辉夜夜照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