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庆阳市 > 合水县旅游
合水县旅游景点
合水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合水县西华北街乐蟠西路1号,成立于2003年,是全省首家以古石刻展览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200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48亩,建筑面积4611平方米,已建成单檐殿展厅、重檐殿展厅、双层殿展厅、侧展厅(东西两幢)、钟鼓楼、宋代石雕造像塔地宫、“黄河古象”展厅等设施,设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石刻造像展和革命历史文物展,馆藏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古石刻艺术品436件。近年来,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文明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确定为甘肃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之一,被兰州大学文物与博
夏家沟森林公园
位于合水县太白乡牛车坡行政村烟景川自然村,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所处地带是子午岭森林覆盖面积最完整、最原始的地段。介绍全园分为庙宇古迹、度假山庄、运动狞猎、植物花卉、林间鹿场等景区。公园内有树种千余种,千年梭枣树系全国之最;动物150余种,国家珍稀动物6种;花卉植物千奇百态,紫斑牡丹珍奇华贵,属世界珍稀植物。该区奇山异石,大川河流交错纵横,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所处子午岭沿线文物古迹遍布,古代轩辕黄帝氏族部落起源于乔山山脉(即子午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与长城齐名的两大国防工程之一--秦直道也从岭上通过,长达几十公里。治途有历代修建的烽墩、
陕甘红军纪念馆
陕甘红军纪念馆占地面积462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陕甘红军纪念馆分四部分展出:陕甘红军的创建;陕甘红军的巩固和扩大;甘泉县下寺湾政治局会议;陕甘红军再造辉煌。1931年9月,在南梁游击队接连遭受陇东军阀、苏雨生部的袭击受挫后,刘志丹来到合水县平定川倒水湾,对赵连壁、杨培盛、贾生财等率领的三支武装进行了整编,恢复了南梁游击队。10月下旬,陕北游击支队渡过黄河转战至南梁地区,在林锦庙与南梁游击队胜利会师。1932年初,在正宁县北柴桥子村部队改称“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2年12月24日,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秦道
秦道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雄奇险峻的子午岭土脉之上,遗存着堪称人类建筑奇迹的秦直古道。秦直古道是始皇35一37年(B.C212年——B.C210年)修建的咸阳云阳至秦九原郡(现内蒙古包头市)的一条交通大道。据专家考证,秦直道全长1800里(约合今1400余里),宽5米,“可并行二三辆车”。据丈量,秦直道在合水县境内共有200多里。婉延在合水涧水坡岭和黄草腰岘之间的秦直道路基遗迹,其宽度均为4.5城齐名程之一。合水县境内的直道,南起的五华池县毗邻的麻子崾岘,长约80公里,路面宽约5米。工程之浩大,令人叹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南侵作为巩
包家寨革命纪念馆
2013年9月,位于合水县蒿咀铺乡张举塬村的包家寨革命纪念馆维修落成正式开馆。1933年11月,在西北地区革命形势极度不利,革命斗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指挥部组成人员在包家寨举行了联席会议,作出了恢复红二十六军成立红四十二师、进军南梁建立根据地、以南梁为中心建立三路游击区等三项重大决定,史称西北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从根本上挽救了陕甘边区党和红军,是陕甘边区革命斗争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在西北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曾高度称赞这次会议的决策为“狡兔三窟”之策。由于包家寨会议旧址年久失修,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蟠交古城遗址
蟠交,即今城关镇(城关镇政府),又名老合水、合水老城、合水镇。在今合水县城东北、合水川(县川)中段的北山麓。距县治三十五公里。古城始建于唐初戍寅之岁(公元六一八年),以城在大小乐蟠二水(即今县东川及县北川)交汇处得名.此后直到一九四九年九月县治迁西华池止,共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县级建治历史。蟠交古城,又名“葫芦城”。据府、县史志记载描述,城建于大川之北,建水(今县川河)之阳,北负尖岭、面向平岗。北垣依山,高五丈,南在平陆,东西顺山势而壁立,高三丈,厚丈五;东西最长一百一十五丈,南北(平地)最宽九十五丈,周长三华里零九丈,登高北望俨若葫芦.当地群众对此城曾有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儿湾石造像塔
塔儿湾石造像塔合水县城东北部约70公里的太白乡苗村川塔儿湾村,堪称中国造像像塔而闻名,那一座造像塔,始建于宋代,以凿磨的红砂岩石条块叠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式建筑,共十三层,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塔》一书认为它是中国最为纤细的古塔,将其列为稀有的古建筑和珍奇的名胜之一。高约12米,经宽一点四米,原无台基及基座,形体清癯纤细,塔身第一层特高,达两米。第二层以上逐渐缩短,二、四层南面各设一假门,各层有塔檐,檐下出叠涩两层。檐角有仿木转角斗拱,檐下雕出檐缘,檐上雕出筒状瓦栊。塔顶为石雕刹柱,刹基以上为相轮三匝,华盖一层上置宝珠。塔身第一层,每面约有浮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全寺—张家沟门石窟
保全寺—张家沟门石窟位于合水县太白乡平定川西岸。保全寺石窟开凿于长约40、高8米的崖壁上,坐西向东,共有窟龛25个,石雕造像153尊,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及弥勒菩萨较多,并胁侍菩萨。佛像一般方颐丰面,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半披肩大衣,浅阴刻平行衣纹,躯体粗犷健硕,体现太和改制以前的风格。3、4、5、6号龛较大,为平面呈方形或马蹄形的穹窿顶龛,最大为4号窟,平面呈方形,高、宽、深各3米,正壁造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及弥勒菩萨,南北两壁各造二佛、门口侍立二菩萨,其余为圆拱形浅龛。张家沟门石窟分布在长约12、高3米的红砂岩崖壁上,共有窟龛8个,平面为呈半圆形的圆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干寺石窟
安干寺石窟位于太白镇平定川内距川口25公里龙王庙沟小河南岸,坐南向北,由外廊和内窟组成,共有造像559尊,纪年铭文一方。外廊高3米,长8米,深3米,有方形廊柱2根,南壁正中辟长方形窟门。内窟高4,5米,宽4.8米,深4.6米,中有方形拱台1个,边长3.1米、高1米。外廊三壁与廊柱四面、内窟四壁均造佛、菩萨、罗汉像,排列整齐,群像密集。因长期风化,多数面目漫漶不清。窟门东框面上刻楷书题记一方:“华池寨主汉藩本门人马巡检李大夫先於阜昌口年自发虔心请到延长县青石匠王志瑛口夫为渊抚琪李打造石空(窟)佛像一堂内有菩萨南壁罗汉未了口李大夫男李世雄等请到僧德忍良朋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寺石窟
莲花寺石窟位于平定川口葫芦河北岸,石窟开凿在向南延伸的一段红砂石崖面上,为一摩崖大龛,长19米,高6.4米。大龛内依山势而开小龛,崖面雕佛像,龛室相连,追像密集,布局巧妙,工艺高超,令人折服。石窟内现存唐、宋时代所开龛18个,其中1号龛为自然形龛。据铭文记载,此龛同巨幅五百罗汉雕像均为惠文一家所做的功德,刻于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内容为“三教诸佛”。龛内并列三佛及两肋侍。佛结跏跌坐居于正中,佛两侧各有一汉装袍人物双手执笏,亦结跏跌坐,应是孔子和老子。这种儒、释、道同居一堂的造像,反映了当时社会三教同流的倾向。莲花寺石窟保存了初唐到宋中叶的石刻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全寺石窟
保全寺石窟位于合水县东北太白镇葫芦河支流平定川马家老庄,距县城120公里。石窟建造于北魏中期及晚期,南北长约40米,共开龛30余个,除中心部分的三、四、六等窟较大外,其余为圆拱形残龛,高约1米左右。雕造题材多为北魏佛教教徒崇拜的一佛二菩萨,一交脚菩萨两肋侍菩萨,触多宝并坐说法,千佛等。保存较完整的13号龛的释迦并坐说法图,,雕刻精细,形象丰满,眉秀鼻直,面形方圆,表情喜悦,身着半披肩大衣,内著僧碑,结跏跌坐,衣纹线条流畅,5号龛内雕主佛及两肋侍,工艺亦很精湛,主佛结跏跌幽,身著通肩大衣,衣纹用极细古而均匀的线条表现,富于律感,此例恰当,神态自若,堤造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站遗址
九站遗址位于合水县蒿嘴铺乡九站(后九站)村。属寺洼文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遗址区和墓葬区。遗址区破坏较严重,文化层厚0.5--1.6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和居址,地表散布大量夹砂和泥质红、灰陶片。1984年发掘遗址75平方米,并发掘80多座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等700余件。陶器主要有鬲、豆、钵、壶、簋、马鞍口双耳罐及深腹罐等,多为夹粗砂素面陶,质地松散。器表多呈土黄色或褐色,火候偏低且不均匀。另出有戈、钏、刀、剑等青铜器。斧、锛、刀、纺轮等石器。骨器有锥等。该遗址对研究寺洼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干沟桥遗址
位于合水县老城镇五里坡村南2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30米。地表散见夹砂、泥质红、灰陶片及彩陶片。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黑彩变体鱼纹泥质红陶钵、卷沿盆等器物残片;寺洼文化夹砂灰陶单耳罐、夹砂红褐陶马鞍形口双耳罐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和青铜时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水东关遗址
东关遗址位于合水县太白乡东100米。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彩陶盆、钵,泥质红陶盆、罐、钵、重唇口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器物残片。彩陶施-,纹样有宽带纹、变形鱼纹、变形叶纹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卜家岘子遗址
卜家崾岘遗址位于合水县店子乡卜家岘村西南50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3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钵、盆等;齐家文化夹砂红陶敞口单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的分布和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家川遗址
程家川遗址位于合水县吉岘乡程家川村西北。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1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黑彩变体鱼纹泥质红陶钵、重唇口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岗川遗址
瓦岗川遗址位于合水县板桥乡柳沟行政村柳沟自然村309国道南侧瓦岗川口台地一带。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叶纹彩陶罐、盆,鱼纹彩陶钵、泥质红陶杯口尖底瓶及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器物残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公泉遗址
圣公泉遗址圣公泉遗址位于老城镇南四尺深的小井一口,内有细泉泛出。传说泉水较常水重二钱,清凉甘洌,爽口沁脾,煮茶尤香,可医百病。唐朝大诗人王勃曾到此地,赋诗《晏圣公泉》,披襟乘石磴,列笈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影飘垂叶外,春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清乾隆年间,立坊树碑上,清代合水书院亦建于此,亦名“圣泉书院”,因年久失修,仅存遗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庄石窟
李家庄石窟位于太白镇平定川内距川口1公里处,属太白镇莲花寺行政村李家庄自然村.石窟由北魏的马勺场石窟、北宋的窑庄背石窟,金代大定十六年佛龛和明万历二十六年佛洞组成,共有窟龛7个、造像68尊,纪年铭文2方。马勺场共4个龛、12尊造像、共造像风格与张家沟门石窟的造像风格基本相似,具有北魏太和年间石窟造像特征。窑庄背石窟为一大窟,平面正方形,高1.75米,边长1.82米,四壁造像55尊,其中舒相观音坐像和地藏菩萨立像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和谐优美。李家庄石窟大定十六年佛龛唯释迦坐像1尊,庄严神秘。其南侧开凿的明万历二十六年佛洞,高3.94米,宽3.09米,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沟门石窟
张沟门石窟位于合水县城北的太白镇爵芦河支流平定川河西岸张沟门路旁石岩上。距县城一百一十五公里。根据铭文,此窟建造于北魏太和十五年至二十年(公元四九一年至四九六年)。石窟群开凿在红砂岩上,岩高六米,长约十一米。全窟残存八个龛,共有造像三十一尊,其中四个龛保存较好,其余因自然和人为的伤损严重,造像漫漶,服饰不清。窟龛都是圆拱式,龛眉两端凤头反上,啄大而长,冠曲而丰,颈部片羽文,龛内均雕一佛二菩萨.佛面形方圆,两颊丰满,眉细而弯,鼻直,两眼直观,肩宽平,袒右肩,半披肩大衣,衣裙绕膝垂于台上,手作禅令印,结跏跌坐,菩萨分立于佛的两侧。此窟因早年被毁,现有遣像不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合水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