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皋兰县旅游
皋兰县旅游景点
五泉山公园
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
什川古梨园
什川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黄河文化孕育的杰作。数千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时蒙恬“西北斥匈奴”,辟为古战场;汉将霍去病“鏖战皋兰”,建筑长城烽燧;宋代建城堡一座,屯兵驻守,故称什字川堡,后易名什川,沿用至今;明弘治八年重修城堡。清《皋兰县志》将什川“梨苑华光”列为金城十景之一。清代知县曾赞誉什川道:“一席地兮一带川,树木花光四季妍。桃杏雨,杨柳烟;朝暮人争峡口船。驼石古,水车圆;石门晓月几千年。楼台真如画,魁阁耸山巅;景中景,天外天;谁言此地无神仙?桃源犹不远,仿佛在眼前。”什川东距兰州约20公里,西距皋兰县城20公里,总面积405平方公里,平均
石洞寺
石洞寺景区主要包括一个主体和四大功能园区。一个主体即石洞寺,四大功能园主要包括休闲度假园区、民俗文化园区、商住园区、东山绿化园区。石洞寺位于皋兰县城东南部约一公里处,兰白高速公路县城连接道口处,东倚群山,西临溪水,北连县城,南接白兰高速公路,距兰州市不足40公里。石洞寺始建于元代,旧时称“石空虎喇”,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为佛庙寺观,起背掘阁,雕梁画柱,扉檐彩壁,建筑甚是宏伟,时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民国二十八年改名为“石洞寺”至今。依东山腰间一天然石洞建寺两座,分为上寺、下寺,两寺相距约500米,遥相呼应,甚是壮观。主建筑有山门、千手佛
皋榆工委纪念馆
皋榆工委纪念馆位于皋兰县石洞镇梨花中路849号。纪念馆布展面积140平方米,共分两个展厅,六个单元,内容分别为:在风雷中光荣诞生;在风雨中茁壮成长;在风暴中奋起反抗;在风浪中同舟共济;在烽火中并肩作战;在风雪中永不凋谢。全面展示了皋榆工委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发展党员队伍、领导群众运动、迎接兰州解放等所做出的重大贡献。1946年10月,中共甘肃工委决定派罗扬实为特派员,到兰州开展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并确定了“以城市工作为主,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搞好统一战线和加强工人、学生工作”的任务。11月,罗扬实携甘肃工委组织部长陈成义交给的70多个党员的组织关系,经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长城烽燧遗址
长城烽燧遗址烽燧也叫烟墩或烽火台,是古代军事观察、通讯的前沿哨所,大部分建在高山顶或川地转折处。古代凡边陲、要隘、道路等处,均设置烽燧,屯兵戍守,传递军情,形成独立而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有敌情,夜间放火曰烽,白天掺加狼粪煨烟曰燧(俗称狼烟),故曰烽燧。燃烟举火和放炮的数目,根据来敌的多少而定,使千里防线数小时便知敌情消息。皋兰县地处黄河北岸,历史上为金城外围屏障,县境内烽燧遗址较多,且纵横交错,大同小异,目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明代。皋兰烽燧大多建在高山地带,黄土夯筑,呈覆钵形,周围并挖有防御性壕沟。烽燧附近往往有戍卒、守望者遗弃的碗、砂锅等生活用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峡湿地风光
湿地风光如果说峡谷里满目的花岗岩石代表着黄河险峻硬朗的一面的话,那么河岸边那些连绵的湿地便是黄河秀美绮丽的象征。近年来,随着大峡库区蓄水,涨涨落落的河水将一层层的淤泥沉淀在了原来布满回卵石的黄河滩上,原本高出平常黄河水面的沙滩都变成了一片片的湿地,滩涂之上不知何时就长出了茂盛的草丛,一片片的蒲草和芦苇连绵数十亩,蔚为壮观。在较为宽阔的大峡峡口一带,两大片长满苇草的黄河湿地,远远望去,那一抹绿色镶嵌在如镜的水边上,为单调的黄河添上了一份妩媚。大峡湿地完全由细细的沙工构成,脱了鞋子走上去,脚下的湿地松软而又舒服,轻风吹来,起伏的波浪在湿地边缘刻出一道长长的岸
神驼踏浪
神驼踏浪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奔流泻千里,穿过无数崇趾峻岭,留下了许多令人神往的险隘名胜,也不知有多少神奇动人的传说流传在大河两畔。这静立什川河心的双峰石驼,就带给人们一个遥远而神奇动人的故事。相传,建筑神匠鲁班挥神鞭驾神驼顺黄河而下。这一日来到什川地界,发现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但这里南北两峡口陡峭险峻,人们出行乘羊皮筏子摆渡,既危险又不方便。鲁班见状,遂生架桥之念,以解民众渡河之难。经勘察地形,桥址选在小峡黄河出口处。这里河道狭窄,两岸石崖壁立,是理想架桥之地。鲁班架桥全用石料,他神鞭一扬,将漫趾青石赶至河边,然后用削石如泥的手掌将块块巨石加工成楔形
五泉山建筑群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兰州市城南皋兰山北麓五泉山公园景区内。主要包括庄严寺、浚源寺、二郎庙、文昌宫、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嘛呢寺、酒仙祠、千佛阁、三教洞、清虚府、万源阁、青云梯、木牌坊、山门、半月亭、企桥、秦公庙、太昊宫、澄碧滴翠水榭和漪澜亭,共22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五泉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元,后经历代整修、迁移隋、唐、明、清建筑,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五泉山建筑群依山而建,以中麓牌坊至文昌宫为主轴,并有东西两翼,以两条山脚至半山的爬山廊,将整个中轴线上及其两侧的建筑环拱,形成闭合空间,使各组建筑遥相呼应。庄严寺原位于城中鼓楼西,唐初建,元至元年间重修,明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山公园
介绍皋兰山海拔2129.6米,是兰州城南的天然屏蟑和第一高峰,公园就位于山顶制高点上,绝对高度近500米。山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红柱碧瓦,相映成趣,是人们纳凉赏景的理想场所。园内三台阁是兰州市南屏障的顶端建筑。高三层,上建一亭,气势雄伟。在此俯瞰市容,黄河穿城而过,市容尽收眼底。傍晚时分,远山云蒸霞蔚,市内万家灯火,场景壮观。公园附近有四千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清代军事防卫墩台,解放兰州的营盘岭战场等文物古迹。交通在市内乘8、18、71、78、106、101、102路公交车,或31、33、34路电车在五泉山站下车后,可步行上山,也可以在五泉山
天斧砂宫
天斧砂宫在甘肃兰州有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天斧砂宫”。这是一处距今2500万年,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红色砂岩,是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如神刀鬼斧凿成的砂宫宫殿。“天斧砂宫”这一神奇而又美丽的砂岩建筑群位于皋兰县中心乡朱家井村。“天斧砂宫”总面积3平方公里,宛如结构严谨、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建筑群。造型各异的塔体、楼阁雄伟庄严,椤角分明,形态各异的走兽栩栩如生,跃跃欲飞。“天斧砂宫”按地理位置和建筑色调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宫庭建筑和御园建筑。整个宫庭建筑群有三个特色——攀天柱、飞燕塔之险;三色塔,迎宾厅之美;女王宫、落仙塔、聚宝殿、连环倒流洞之
皋兰县文庙
皋兰县文庙又名兴文社,原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中段南侧延寿巷,清康熙时为靖逆侯张勇宅,乾隆五年(1740年)改为皋兰县文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设兴文社。2002年迁至兰州市安宁区九州台前山树木园。建筑群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明伦堂,大成殿,尊经阁,崇圣祠,后门。明伦堂和大成殿之间东西两侧为东西配殿,大成殿和尊经阁之间两侧建有礼、乐亭及曲廊。东围墙向院内悬挑出檐,院墙上嵌有“孔子圣迹图”线雕石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主要建筑明伦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琉璃悬山顶,前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百年古槐
五百年古槐什川镇北庄村什字街西面的街道边,有一见证什川历史的活丰碑——五百年古槐。古槐虽历经五百年的沧桑,至今仍茎体苍郁,枝杆交柯,叶茂如鳞,树冠覆地达数十米,树围5.2米,高约15米。1987年5月列为县级古树名木进行保护。据《金城魏氏家谱》的《槐树记》载:此愧系自登公之妻敬太君[生于农历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十八日,卒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月初八日]从娘家敬家坪(今榆中北部)将树苗入筐带回什川,植于门前,念魏氏发源地山西钜鹿郡高桥庄大槐树固传有愧,取先人栽树、后人乘凉之意,寄思乡念情之怀。后二房季宗祠建于其下,寓意有取于槐,受荫于槐树也。此
皋兰山--兰山公园
兰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区正南皋兰山上,系新建的山林公园。整个公园依山布景,低处始自五泉山东侧的枇杷岭,高处至三台阁,逶延10余公里,占地面积5200亩。山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红梁碧瓦,相映成趣,是人们纳凉赏景的理想场所。园内三台阁是兰州市南屏障的顶端建筑。高三层,上建一亭,气势雄伟。在此腑瞰市容,黄河穿城而过,美景尽收眼底。傍晚时分,远山云蒸霞蔚,市内万家灯火,场景壮观。公园附近有四千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清代军事防卫墩台,解放兰州的营盘岭战场等文物古迹。兰山自古一棵树。解放后,兰州人冬天背冰上山,植树绿化,但收效甚微。现兰山公园已建设成了兰州市的第一座人
雄狮卧谷
雄狮卧谷走近什川河口洄水湾,远远望去,距黄河百米开外的悬崖上,一块奇石形似雄狮,蹲踞河边。那惟妙惟肖,逼真传神的形象,绝不是古埃及人工凿出的神像翻版,而是天斧神工雕琢的自然奇观。这尊石狮,人面狮身,既有百兽之王的勇猛,又有人性显现的灵犀,好似河神巍然屹立,镇守脚下桀骜不驯的黄河,呵护两岸生生衍息的黎民,使黄河不再发怒,佑百姓富甲一方。相传,远古时代,百兽之王雄狮游历天下。一日,来到什川境内,被此地的秀美风光、淳朴民风吸引,久久不愿离去。恰逢此时,黄河水龙作患,良田淹没,农舍倾覆,百姓哀怨之声冲天。雄狮不忍黎民受难,于是号令百兽共抗水龙。经过七天七夜的博头
小峡明珠
小峡明珠在什川小峡,一座新型的河床式发电站工在崛起。狭窄的峡口水流激越,两岸石峰高耸入云,绿色枝藤爬满崖壁,无名山花开遍山腰。拦河大坝内波平浪静、一碧万顷,坝外水流湍急,滔滔东去。小峡大坝坝长249米、高477米。坝前正常蓄水位1499米,总库容0.48亿立方米。电站安装四台57.5MW轴流轮浆式水轮发电机组,年平均发电量9.56亿KW·H。游客在什川梨园消闲品茶、餐饮娱乐之余,信步踏上小峡大坝,可尽览黄河奔涌出峡的磅礴气势;观赏两岸瑰丽秀美的奇峰怪石,远眺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领略小峡水电站高峡平湖的人间奇迹。相信不久,这颗闪耀在什川、闪耀在黄河百里风情
皋兰县博物馆
皋兰县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位于皋兰县石洞镇梨花路,隶属于皋兰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博物馆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展厅面积70平方米,馆藏文物202件,其中珍贵文物3件,以新石器时期彩陶为馆藏特色。举办有“皋兰县馆藏文物精品展”一个基本陈列,年接待观众5万人次。馆长:王历军联系电话:0931-5822468
魏家庄墓群
魏家庄墓群位于皋兰县石洞乡魏家庄村南40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曾暴露并清理砖室墓1座,系男女合葬墓。出土有陶灶、小铜刀、玉器各1件、五铢钱币1枚。另有大量的陶器残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古和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渔台悠情
渔台悠情在什川凤凰山脚下的黄河之滨,棋布着被省垂钓协会确定为垂钓基地的五百亩渔塘。水平如镜、波澜不兴,阡陌纵横、整齐划一,一派江南水乡之色,鱼翔浅底之情尽在其中。塘外细流脉脉,池中碧波闪闪,岸边垂杆点点,埂上杨柳依依。垂钓佳境,逸志闲情,尽在此中升华。倘春夏天睛之日,寂寂池中,斜阳接山山映水;窄窄塘边,暮色苍远垂钓情。或遇秋日细雨霏霏,如线雨脚点击水面,一把雨伞撑在池边,垂钓者在领悟雨趣、渔趣之际,领悟人生之旅。冬曰池面冰凌耀眼,稚嫩的童声洒满冰面。如遇大雪纷飞之时,梨园万树尽垂银绦,破冰而钓,别有一番滋味。不禁使人默默诵起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
五福溯源根什川
五福溯源根什川在什川东南有一山脉如青龙盘踞,龙头有一亭台巍然而耸,亭内设魏氏五房宗族始祖碑,故名五福亭。五福亭飞檐高挑,雕梁画柱,古色古香。四周青松苍郁,翠柏叠青,桃红柳绿。魏氏后裔带着对先祖的崇敬之情,前来此处探源寻根,络绎不绝。从翻阅史书和族谱的情况来看:魏氏原姓姬,系黄帝之裔。至周代时,周文王之十五子受封于毕(毕国在今西安、咸阳北),就以毕为姓,名为。至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随晋献公攻灭了霍、耿、魏三个小国,献公-行赏,将魏(今山西芮城东北)封赐于毕万。万的后代就以封邑为姓。魏氏从此昌大。至元泰定时,有魏熙者,娶妻康氏,生子三,长龙、次贵、三庆。
长堤夕韵
长堤夕韵黄河从什川上游的小峡奔腾而下,直泻什川这块盆地,历史上每逢洪水浸涨时,金盆王地的什川便泛滥成灾。当地人民在乐山脚下,或居长坡、靠坡,或居龙山、山腰。就傍山而栖的河西居民也是长年淋泥,故此称作泥湾。几百年来,什川人民为了建设美好家园,产植园林,治理河道,沿河压堤.历尽了千辛万苦。而今,农民用汗水筑就了长堤,宛如一条玉带缠绕着万亩梨园,成为什川腹地一道靓丽的风景。当您置身于大堤时,看黄河已是温情脉脉静无声,惠及梨园正有时。这漫漫长堤,已成为游人凭吊黄河,阅尽梨花,尽享流水人家之乐的佳境;也是情人依依,伴侣羁羁,品评人生世事之情的长廊。站在堤边,任山头
鸟瞰太极
鸟瞰太极什川是兰州黄河风情线的延伸地带,这里峭山四起,河水环抱,聚气藏风;站在小坪山上,鸟瞰地貌,酷似太极图,神奇而又壮美。环视群山,千姿百态。东有老龙山,若苍龙回首顾尾;西有大山凹,似唾佛高枕莲台;南有大奔头,如弥勒朗朗诵经;北有白疙瘩,乃刘伯温赶龙点脉遗迹。俯瞰什川,黄河如王带缠身,左岸神龟出水呈样,右岸河堤风韵显瑞,黄河入口兀峰林立、峭壁参差,鲁班搭桥有遗篇;出口河心神驼踏浪,峡口雄狮镇守,神奇壮观。河面水域平缓宽阔,一座古老的吊桥和一座新建的拱桥相互辉映,凌空飞架于黄河两岸。川平地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川内有万亩梨园,植于大清乾隆年间,历经三百
全部皋兰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