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中区旅游
吴中区景点介绍
林屋山摩崖题刻
林屋山摩崖题刻位于吴中区金庭镇林屋山。林屋洞是我国道教在太湖流域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场所,在唐、宋时代,凡是笃信道教的皇帝,几乎每年都要派遣使者,组织道士在此打醮告祈,并向洞中投放金龙玉简。宋代李弥大在林屋洞旁筑庵隐居,留下了《无碍居士道隐园记》,而后很多文人墨客在浏览林屋洞时都留下题刻。1979年,西山乡政府开始挖掘林屋洞,疏浚洞内淤泥,整治周围环境。1980年,江苏省基建局拨款建设林屋山风景区,同时西山风景管理所成立,加强了对林屋洞及林屋山摩崖题刻的保护。1984年10月1日,林屋洞正式对外开放。林屋山摩崖石刻分布在吴县市西山镇林屋洞口及林屋山上,现有《
范文正公忠烈庙及天平山庄
范文正公忠烈庙即范公祠,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而建。绍兴年间重修改建天平山附近范仲淹所建祖祠及其子孙增建的范公祠,揭宋帝所赐“忠烈”之榜于庙门。元、明、清三代,祠庙历经战火,屡塌屡修。民国初年也曾稍事修葺,并改“敕赐范文正公忠烈庙”额为“范文正公祠”。至1982年全面整修,次年竣工。1989年纪念范公诞辰一千周年之际,又在祠前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镌刻范公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义园位于天平山南麓。明万历年间,范仲淹十七世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福塔
光福塔在龟山(塔山)之巅,是光福镇的标志。光福塔本名舍利佛塔,塔内原收藏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光福讲寺开山祖师悟彻和尚的舍利。光福塔呈正方形,四面七级,高25米,系砖木混合结构。塔内陈列着四十九尊佛像,八十八级台阶。塔创建于梁大同年间(535~546)。光福古镇以光福塔为圆心,有2公里的小桥流水围绕塔山。1999年,地方政府将塔再次修复,并开辟龟山成以光福塔为主景的塔山公园,园内辟有樟树园、梅林及中日友好樱花园,石径幽曲,将游人引向正北的茶舫,回首南巡,一池碧水中浮现着一尊引颈北眺的石龟。一阵微风吹过,传来了塔檐铃铛的阵阵铃声,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觉寺桥
大觉寺桥位于原吴县车坊大姚村大觉寺遗址前。桥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元至正十一年(1351)重建。梁式石桥,面为武康石,基础为青石,其金刚墙以块石错缝累迭而成。宽2.70米,长5.15米。桥面由五块略带拱势的长石条组成,中间三块较宽,两侧各有一块略高,组成沿口。沿口石侧面雕饰精美图案,东侧为二龙戏珠,西侧为宝珠、蝙蝠、仙人、天马等。梁头雕捧钵金刚力士,形象十分古朴。大觉寺桥是研究宋元财运雕刻艺术和建桥技术的宝贵实例。1995年4月19日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蒯祥墓
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香山帮”匠人的鼻祖蒯祥墓,在吴县胥口乡渔帆村南。墓坐北朝南,面向太湖,右前方立有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朱祁镇赐给他祖父蒯明思、祖母顾氏的“奉天诰命碑”。蒯祥死后,归葬祖茔。蒯祥于明永乐年间参加北京城九门、两宫的建筑,正统中又领导过重建三大殿以及五府、六部衙署的工程。京城中文武诸司的营建,也都出于他的擘划,明代故宫的鸟瞰图上,甚至把蒯祥的像都画在上面。对于蒯祥的建筑技艺,当时就有极高的评价。同行叹为“鬼斧神工”、“违其教者,辄不称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呼之”。蒯祥晚年还经手建造过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到宪宗成化年间,他已八十多岁,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地主宅院
东山地主宅院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原系金氏地主宅院,--在楼,俗称雕花楼。建于1922年,占地5500平方米。砖雕门楼高达9米,仿木结构,飞檐翼角,运用细砖镶嵌、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手法,遍刻福禄吉祥图案、文字及尧舜禅让、文王访贤、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故事,是中国江南砖雕艺术代表作。主楼前楼的梁、枋、柱、栏、窗等处刻吉祥图案、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及戏曲场景。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栏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装饰。后楼特点是采用外观两层内实三层的结构手法。以回廊联通前后楼。楼北花园小巧玲珑,因地制宜布置水池、曲桥、假山、亭榭、
诸公井亭
诸公井亭位于东山镇西街。井成于明代,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太湖涸,东山居民用水发生困难,时里中父老倡议募金挖井,以解水荒。迨井建成,周围居民得益匪浅,为纪念创建父老和捐金者,命名“诸公井”,以志不忘。井亭建于清代。东山旧俗中,以正月上旬出“猛将会”最为热闹。东山人称猛将神为“会”,非常信奉。据《畿辅通志》云:“刘猛将军,名承宗,广东吴川县人,元末,官指挥使。江淮蝗旱,督兵逐捕。后元亡,自沉于河,土人祀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有旨祭刘承宗于各省府州县,神因能驱蝗,且载在《大清会典》列为祭典,故代代相传,被民间供奉为“益民之神”。初东山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凝德堂
凝德堂位于苏州市东山镇翁巷。宅由席姓转买给严姓。原宅主何人,始建何时,不见资料。从遗址看,为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宅原规模较大。主轴上有墙门、大厅、住楼,左右各有厢房或边楼,侧边有备弄,附有花园、客厅、小楼等建筑,今仅存门屋、二门和大厅三座建筑。门屋面阔三间,附有耳房,进深七檩,前后带廓。二门位于门屋与大厅之间,实为院门。二边做有磨砖院墙封隔前后,门宽3.5公尺,进深2.6公尺,硬山顶,山面加有博风装饰。外形为木构牌坊形式。门柱下置枕石一对,制作精美,当地称这种门坊为“福寿墙门”。柱顶间复以木枋,架一斗六升斗拱三垛,柱身前后用斜
瑞蔼堂
瑞蔼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殿新村,是一座中型规模的古宅,其年代尚无资料可查,仅知晚清时曾大修过一次。建筑特点、装饰纹样及手法来看,基本是明代的遗构。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宅有门屋、大厅和住楼三进,两侧左右厢房,每进间隔有天井,并用院墙封围成院落。正中有院门贯通前后,正轴一侧附加“备弄”纵联里外,成为日常生活交通道。今存住宅楼和二组砖雕门楼(院门)和照壁。住宅楼,面阔三间带耳房,宽19.51公尺,进深七檩前后置廓。楼面深度小于底层半步架,左右厢楼反而悬出半步架,为同类建筑中少有。在结构上与其他明代、明式建筑一样具有时代特牲,如柱下多用木礩础
怀荫堂
怀荫堂位于苏州东山杨湾镇。该堂的创建年代及其当时房主的姓氏均不可考,但整个建筑风格与“秋官第”瑞云楼相近,体现了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现还剩一进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其中包括:门楼、三间住宅楼和左右对称的厢屋等等。整个建筑布局极为紧凑。门楼:为结构简洁的皮条脊门楼,砖刻朴素无华,规制小而低矮。门楼上边有小巧的照壁。除框柱边饰外,已改为混水做法。照壁下有类似“圭脚”形式的砖雕一条,花纹分为三组,中间一组较长,两端较短,为折枝灵芝花形,砖刻线条深而流畅。楼屋是该建筑精华的所在。该楼面阔三间,进深七檩。通进深7米;梁架为抬梁式。明间与暗间之间一缝,施金柱两根。金
熙庆堂
熙庆堂熙庆堂位于东山杨湾镇。原有门厅、大厅、门楼、前楼、后楼及附房等建筑组成。现还剩建筑年代较晚的前楼,砖雕门楼和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后楼等建筑,楼内居住着18户居民。门楼:比较高宏,砖木结构,哺鸡脊。做法精细,定盘枋和斗盘方上贴做细方砖,雕刻变体如意头纹,转折都成直角,线条都用直线。枋下的“垂云”,也为直线如意云纹。中间原有带记年的门额(现字已被铲平,不可辩认)。兜方中饰“八宝”图案。后楼是该堂现存建筑的重点。平面:通面阔17.40米,五间。通进深8.50米,楼下前廊深1.80米,明间前施踏步一级。后廊深1.20米,明间后廊设楼梯,楼上前廊深1.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绍德堂
苏州东山新义村绍德堂,是叶姓购置的宅第。宅主轴上尚有院门,大厅,住楼三进建筑物。原还有门屋、茶厅、花园等建筑。各进都用院墙封围,中置院门贯通。院内两侧置有厢房(耳房),边侧另有备弄,为日常进出的交通道,惜今已废圮,仅留存残址。但仅从现存三座建筑也足以说明其规模。第宅布局严整,屋面坡度缓和,结构古朴,为明构无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院门(即二门)位于大厅正南,砖木门坊,阔4.27米,进深3米,柱间下置高门臼。柱前有门枕石,刻花版抱鼓形,中雕两狮,刀法刚劲,造型生动。柱顶搁木枋承重拱,柱前后用缕雕木斜撑,支托两坡屋顶成牌坊形式。中楹为一幅双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楠木厅及石雕艺术品
楠木厅位于东山镇中心,厅名念勤堂,原属宋姓所有,全宅以厅历史最早,惜无文献记载,不知确建年代。从其形制可称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厅均用楠木为材,故又称“楠木厅”。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8.12米,前轩后廊,平面呈矩形。外观为二坡硬山顶,山面墙顶饰以博风装饰。屋面坡度平缓,立于台庭之上,施石踏级二步,整个建筑稳重又壮丽。檐柱做抹角方形,下置青石仿木柱础,称“提灯形”,其他均做园形直柱,鼓形石础柱下用木櫍,柱头做卷杀复盆形。梁多做月梁,梁架、柱、檩间的搭接处多置大斗或加斗拱,或大梁下置木雕荷叶墩及驼峰。六架梁下两端用垫木和斗拱承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楞伽寺塔
楞伽寺塔俗称上方塔,位于石湖上方山顶。进入上方山森林公园大门左拐,至山脚拾级而上,便到了楞伽塔院,而楞伽寺早废。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年),由吴郡太守李显所建,因“树因之最,无过起塔,崇福之重,讵甚建幢”,故“在郡城西山顶上营造七层宝塔,以九舍利置其中,-外重,石椁周护,留诸弗朽,遇劫火而不烧,守诸不移,飘劫水而不易”,塔铭由司户严德盛撰。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塔已是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重建的。其后虽经历代修缮,然结构至今仍保持为宋代风貌。塔用砖砌,七层八面,塔刹早毁,重修时仅以葫芦形结顶,残高约二十三米。全塔挺拔玲珑,比例适度。塔底层边长2.4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世忠墓碑
韩世忠墓,在吴县灵岩山西南麓,宋“绍兴二十一年敕葬于此”。韩世忠为南宋名将,字良臣,陕西绥德人。他力图恢复中原,反对朝廷议和,于绍兴十年(1140)被解除兵权,授枢密使虚职。岳飞冤狱,韩世忠面诘秦桧,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被害后,乃自请解职,自号清凉居士,10年后病逝。妻妾白氏、梁氏、郑氏、周氏合葬。宋淳熙四年(1177)追封蕲王,谥忠武,孝宗亲为神道碑额题:“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赵雄撰文,周必大书。碑通高1.83米,文88行,通行150字,共13000余字,记事比《宋史》详,颇具史料价值。1939年6月,碑被飓风吹倒,碎十余块。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楞严经石刻
楞严经石刻位于吴中区光福镇司徒庙。狮林寺位于光福下绞村凤凰山西麓,相传建于南宋。当时,香火极盛,庙宇宏大。清乾隆帝至江南巡视到玄墓山,途径狮林寺小憩,手书狮林寺御额。光绪年间,住持定元法师时曾中兴一时,后日渐衰败。民国期间尚留金刚殿三间、大雄宝殿五间、观音殿五间、飞锡堂三间以及厨房等用房二十余间。文革初期,殿宇遭拆,惟有两部石刻还完整无缺:一部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一部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楞严经》全文67000多字,分别刻在84块青石上。每块青石长0.95米,宽0.33米。平均每块刻字8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金庵罗汉塑像
紫金庵罗汉塑像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在洞庭东山西卯坞内。始创于唐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筑虽仅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间雕塑名-潮夫妇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罗汉像而声名远扬。紫金庵大殿正面巍坐在覆莲座上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迦叶和阿难侍立两旁;海岛观音壁立“三世佛”后;而各现妙相的十六罗汉分列于大殿两侧的佛龛内。紫金庵罗汉塑像造型十分准确,形体比例适度,姿态生动,容貌各异。有的在凝想,有的在假寐,有的在讪笑,有的在愁思,各种姿态雕塑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长眉”罗汉慈颜善目,满脸福相;“评酒”罗汉遍尝杜康,一副醉态;“伏虎”罗汉虽老态龙钟,然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报恩寺塔
苏州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八角九层,砖身木檐,是南-江(即今苏州)城内重要一景,在《平江图》碑中已经刻出,现称北寺塔,仍是苏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对景。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已部分改变了原样。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与释迦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石塔
万佛石塔,原名禅师塔,座落在吴县市镇湖西华装饰的西泾村(西京村)。它面对太湖,隔湖与光福窑上山相望。坚固耐用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征,佛是威力无比的化身,为了消灾镇邪,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始建该塔,作为镇湖之物。在明朝成化年间,高僧昕乚将塔进行了洗刷整修。由重建至今,已经历了692年的风风雨雨了。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它既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楼阁式宝塔,也不同于元代盛行的由印度传入我国的-塔(瓶型塔),可谓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塔原座落在江南名刹秀峰附近,座北朝南,通高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轩辕宫正殿
轩辕宫正殿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蒉家山麓。轩辕宫始建于唐,原有山门、碧霞元君祠、城隍庙、正殿、火神殿等建筑,现仅存气势雄伟的轩辕宫正殿和城隍庙。正殿曾作较大规模修缮,殿中安放花岗石轩辕黄帝像。殿前城隍庙今改为碑刻陈列室,存有明清时代珍贵石刻,陈列室中的阴亭制成于明正德年间,80年代在东山陆巷出土,系一仿木结构石筑,高3.58米,直径2.5米,六角形。六角形的每一面都有石刻,中间为藏尸骨之所。阴亭第一面刻有“叶时敬妻周氏之墓”,它是明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弥足珍贵。殿朝向西面太湖,面阔三间,进深九檩,高10多米,单檐歇山顶,翼角翘起,出檐深远。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