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江区旅游
吴江区景点介绍
同知衙门
同知衙门(富观街4号)位于仓场弄东侧,朝南面河。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系康熙庚辰(1700年)进士陈沂震宅。雍正九年(1731年)入官房,改建同知衙门。乾隆元年(1736),衙门移驻吴县东山。移迁后,经官发卖,为诸生王铨以纹银三千两购得整个宅地,名为“敬仪堂”。当时占地17亩8分,房屋7进计91间,分别为门厅、轿厅、大厅、仪厅、堂楼。门面为7开间,后宽17开间,东西备弄,后为花园。现存建筑4、6二进,占地面积5186.61平方米,建筑面积2514.60平方米。其中,四进大厅通面阔18.37米,通进深9.20米,总高5.72米。1986年9
西宅别业
西宅别业(富观街21号)位于同知衙门东首。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该宅朝南面河,现存5进,占地面积21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282.68平方米。1986年9月6日【同镇(86)字第64号】列为同里镇文物控制单位。1994年7月29日【吴政办[1994]字第75号】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西宅别业系明万历壬辰(1592年)进士、江西兵备道顾自植宅第。续建、修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该宅原共7进99间。其第2进五开间正厅,于1958年因属危房而拆除,现成空地。其后花园名曰:“愚园”,习称“顾家花园”,在60年代前后,由街
澄思堂
澄思堂(富观街34号)位于南旗杆西首,石皮弄东,朝南面河。建于清末,系吴传生宅第。共有房屋3进9间195平方米。澄思堂第一进是一间墙门间,沿街对外是4扇竹丝墙门,中部原有退堂门,上方小阁上过去是家堂;第二进为一间走路间,1963年曾因屋檐塌落而大修,并隔出通道,东部做什杂间,80年代后由同里书法教师张建华辟为“寒石轩”书法室;第三进西部靠石皮弄,是3开间楼房,楼前天井东窄西宽,天井西部有一间厢房,厢房南还有一个灶间是南邻顾炳生家的。各进房屋今已无门楼和雕刻,但墙上有过去关库门用门闩洞,两个天井都用小石子铺设。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为新发现文物,予
同里留耕堂
留耕堂(富观街35号)(含师俭堂、敦厚堂,王绍鏊纪念馆在其内)位于南旗杆中端,朝南面河。建于清末。共计房屋156间,占地面积5157平方米,建筑面积3051平方米该建筑共有房屋3组,。每组老宅之间,以备弄为界,房主都姓王,同里人将三条备弄合称为“王家三弄”。每组均为6进,东组房屋为明正统(1436--1449)时,江西右布政使何源归老之宅,称为“遗老堂”。后为居乡隐者王有庆购得,更名为“师俭堂”。中间房屋称“敦厚堂”,始创于清康熙年间。其中,第5进房厅,通面阔17.85米,通进深10.63米,总高5.21米。其对面现存门楼一座,上刻“忠厚贻谋”4字。西组
经笥堂
经笥堂(富观街48号)位于文衡第西邻,朝南面河。建于民国初年(1912--1915),系任申甫所建。原共5进38间1161平方米,现存1—4进。该堂具有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深宅大院。房屋的第一进是3开间的墙门间,大门外墙面用红砖扁砌而成,不粉刷,室内外地面高度差较大,大门前用三步石级,大门上方用半圆形装饰门框,风火墙上有一个做人民公社办公室时建的大五角星,旁边两间南部各带蟹眼天井一个,东部留有备弄,弄口是小石库门。第二进为3开间茶厅(大厅),厅前有轩,厅内有保存完好的雕梁画栋,棹木(官帽翅)上有人物山水雕刻,山幅云上有孔雀雕刻,大梁上凤戏牡丹雕刻,还有戏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里务本堂
务本堂(新填地124号)位于新填地东首,习称“叶家墙门”,始建于明末,清光绪二十一年“清封通奉大夫、正三品封典”的叶仲甫重建。务本堂建筑保存较好,大体上一仍旧貌。坐北朝南,面街临河,前后共五进,占地约两千多平方米。一条深长的备弄,将几十间房厅隔为东、西两区。据传务本堂叶氏会看“风水”,此建筑群的形制,犹如一只朝南伏卧的仙鹤,居中而狭长的备弄谓之鹤颈,一进又一进的房厅即是鹤身。而备弄东西两区的建筑群,就是仙鹤的翅膀。最后为厨房和佣人住房,亦即鹤尾。东区,为门厅、轿厅、正厅、戏台、堂楼及前庭厢房。正厅北向建筑略朝后庭伸出部分,为看戏之用。该处是接待客人的关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垂虹桥遗迹
垂虹桥素以“江南第一长桥”闻名遐迩,位于吴江市区东门外,旧名利往桥,俗称长桥,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其时为木结构,有一座名曰“垂虹”的亭子翼然立于桥心。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重建,为85孔,大德八年(1304年)增至为99孔。泰定二年(1325年)易石重建,为62孔,桥中间有三大孔凸起以通舟,两堍立“汇泽”、“底定”二亭,并各立着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明成化年间重修。关于易石重建后垂虹桥的孔数,也有多于62孔之记载。如清乾隆《吴江县志》所载明钱溥《重修垂虹桥记》记为该“桥袤千有余尺,下开七十二洞“;成书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的陶宗仪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谢堂
三谢堂(富观街52号)位于南旗杆东首。建于明末,系邵氏宅第,朝南面河。邵氏认为此处是风水宝地,要后代谢天、谢地、谢祖宗,故将此宅起名为“三谢堂”。清初曾被扩建,并将其内部墙体进行了重新分隔。该堂面阔3间,通面宽8.4米、通进深6.8米、总高4.45米。建筑面积57.12平方米。低檐口和木制柱墩是该建筑的典型特征。1986年9月6日【同镇(86)字第64号】列为同里镇文物控制单位。1994年7月29日【吴政办[1994]字第75号】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三谢堂为一般民居,内部结构均未装饰,既无斗拱,也无雕花。扩建后将其内部墙体进行了重新分隔,其后部原有
闻诗堂
闻诗堂,位于镇西北岸,建于清道光年间,三开间厅堂,殷寿彭、殷寿臻兄弟居住。殷寿彭,道光22年(1842年)二甲一名进士,传为同治帝师。殷寿臻,道光24年进士,授编修之职。黎里的殷家因为兄弟二人苦读诗书,终得进士,将厅堂取名“闻诗堂”以铭记苦读发迹之史。闻诗堂建筑本体四至范围:南立面与北墙均宽10.4米,东西墙均长10.3米,保护面积107平方米;闻诗堂弄总体保护面积824.28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寿堂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浒泾街鸿寿弄3号,为明代建筑,原为清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周元理之从弟周王图(字文河,为贡生,工诗文,著有《写心集》、《涤砚斋诗草》)的旧宅,共有7进,现存5进。鸿寿堂在第三进,为一平厅,三开间,建筑面积171平方米。据镇志记载,鸿寿堂的其他几进,都是周氏新建或翻建的,而第三进鸿寿堂没有明确是否翻建过。1981年黎里镇进行文物普查,特邀南京博物院古建筑专家前来进行鉴定。专家们从屋檐、梁架以及“加官翅”和云状堆砌之雕花等等饰物,综合考察后认定鸿寿堂属于明代中期建筑。
七都广福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广福桥位于七都镇隐读村,其西堍为浙江湖州地界,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修。江苏省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之桥由当时江苏省吴江县和浙江省乌程县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合建,从桥上题刻中可得知,当时由95人捐银99两4钱。桥拱形单孔,由武康石(紫石)、青石和少许花岗石构筑,全长17.4米,桥顶宽2.34米,桥堍宽2.64米,矢高3.17米,跨度6.9米。广福桥拱券的砌置方式颇为特殊,采用了分节并列和纵联分节并列两种方式。所谓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错缝连接,这种砌置方式见于明代以前的桥梁;所谓纵联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之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湖洪恩桥
洪恩桥俗名环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望湖村,东西走向,据桥拱券题刻所载,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由当地皇甫等姓25户人家捐银72两建造。此桥距今虽已有500多年了,但基本保持原貌,除桥面石级经后人整修、局部改为花岗石外,其余均是青石构筑(明代时,江南一带常用青石来造桥,因此石材为青石系明代桥梁的一大特征),桥长13.3米,堍宽2.5米,顶宽2.24米,甚是小巧玲珑,矢高3.05米,跨度为5.6米,矢跨比大于二分之一,堪属陡拱,有利于船只通行。桥的拱券采用典型的明代做法,分节并列砌置,券石之间用榫卯相接,上下错缝,券石横向则用“铁扁担”、腰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宫傅祠
周宫傅祠在南新街庙桥弄内,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为祭祀工部尚书周元理而建的专祠。周元理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廉洁奉公。在其病逝后,乾隆皇帝非常痛心,亲自为其写“谕祭文”。周宫傅祠坐南朝北的大殿规整宏大,斗拱、枋条、柱头、悬花篮都有木雕,而且雕工精细。粗大的木柱下有覆莲式青石础,十分古朴。其正门前,有一棵古雅的罗汉松,230多岁了,依然树形婆娑,枝叶纷披,被认为是祥瑞之兆,里人争相传为奇谈。周宫傅祠前后共六进。前三进是祭祀周元理的专祠;第四进是周家祭祀列祖列宗的场所;五六两进在晚清及民国年间,是民众祭孔仪式的地方。周宫傅祠作为三祭合一的空间,这在江南比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泽中和桥
中和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王家庄街,跨市河。始建年代未详。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东西走向,单孔梁式结构,全用花岗石砌筑路。中宽2.65米,堍宽3.05米,长18.50米,高3.70米,跨度5.50米。两桥台各有一拱形汇水孔,上有眉额,南为“波月”、“媚川”;北为“悒秀”、“梯云”。两侧桥联分别为:“北胜跨虹融水德,中和位育贯文风”;“金波遥映红梨渡,玉带长垂绿晓庄”,桥侧刻有“重建中和桥”字样。桥柱刻有“不许灌桥”等警示文字。除文字外,桥心石刻有轮回图案,桥耳刻有八仙图案,桥梁石两侧刻有卷草纹饰,美观典雅,独具匠心。北侧对联为:“金波遥映红梨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福村遗址
广福村遗址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西南约3公里。遗址现存面积28000平方米,于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4年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和吴江市文物陈列室进行了考古调查。1996年配合广福村基建,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和吴江市文物陈列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主要文化遗存为马家浜文化(晚期),距今6000多年。在已发掘的160平方米面积中,发现墓葬20座、房址1座,出土器物56件,以及鹿、麋、猪、牛、狗、龟等动物的大量遗骸。为研究当时的丧葬与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广福村遗址出土器物陶器居多,主要是鼎、豆,另有少量盆、钵、杯、网坠等。同期出土的还有石器: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垂虹断桥
垂虹桥位于松陵东门外,旧时素以“江南第一长桥”名闻遐迩。垂虹桥之于吴江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唯一贯穿于整个吴江千年历史的标志性人文景观。吴江现存的任何景观物件,对吴江的影响绝无其它可以超过垂虹桥的,其影响之深之久之广,无可媲敌。或可以这样表述,垂虹桥以它的万千风情为古今文人塑造吴江的整体意象提供重要依据,甚至是全部,其历史与文学地位远大于实际功能。垂虹桥建于北宋年间,它的建造与古代吴江的地理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吴江就是一个水乡泽国,县城松陵位于古吴淞江之滨,镇南即为烟波浩渺的太湖。吴淞江在松陵东南接纳太湖水东流入海。吴淞江,古名松江,松陵江,是古代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湖浦江源水利风景区
太湖浦江源水利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境内,依托太浦河枢纽与东太湖自然风光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14.7平方公里。景区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景区有太湖大堤、太浦闸、太浦河泵站等工程,景观壮丽,气势恢宏,还有星罗棋布的湖荡,纵横交错的河港,浩浩荡荡的太湖,洞庭东山西山尽收眼底,美不胜收;景区人文历史氛围厚重,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此主持创办了太湖大学堂,是他目前居住与传道的主要场所,费孝通曾在景区附近的江村调研,首次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农村的窗口。景区内还有充满异域风情的格林乡村公园、具有浓郁鱼
国家水利风景区
王绍鏊故居纪念馆
王绍鏊纪念馆坐落在同里镇富观街35号,原名留耕堂,宅内有东、西、中三条陪弄进出,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的王绍鳌早年生活的地方。纪念馆以弘扬王绍鏊精神为主题,通过实物、绘画、图片等手段再现王绍鏊生前的光辉业绩。纪念馆一楼为专馆,陈列有关王绍鏊的文物、实物、图片、文字等,内容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展示王绍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二楼为附馆,介绍同里的其他历史文物。地址: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富观街35号(近中川北路得春桥)类型:名人故居纪念馆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7:30-17:3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包含在同里古镇门票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里湿地公园
同里湿地公园位于同里古镇的东北部,公园占地约4000亩,栽种有水杉、池杉、毛竹、早园竹、银杏、白沙枇杷、花卉、苗木等,林地内茂密葱笼、古朴幽静自然,吸引了等多种野生动物来林地憩息。园内地势平坦,渠塘纵横,小道密布,呈方格网状,周围湖泊农田环绕,自然环境优雅。地址: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屯村社区东北部类型:植物园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电话:0512-63191209开放时间:8:30-16:30。
松石悟园
松石悟园,位于同里古镇区石皮弄中,东与珍珠塔景园一墙之隔,西临仓场弄。园院内陈列着一千二百余块松屏石板画,是铁道部工程总公司设计部原部长张家忻(苏州人)及其夫人王月军三十多年收集之珍藏。展馆共分五个部分:“天地篇”、“人文篇”、“禅意篇”、“警世篇”、“小品”,分别陈列于七个展厅之中。松屏石又叫松石、醒酒石、婆娑石,属变质石,形成期距今约两亿多年。其画面是各种溶液如锰铁类氧化物溶液等随机渗透浸染而成,以树枝、花卉图纹为主体,衬以各种岩石颜色,浑然天成一幅幅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意境深邃的优美画卷。纵观此石,光线与色彩之谐调,兼有国人山水画之秀、泼墨写意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