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景点介绍
通远门及城墙
通远门及城墙位于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段,时代为明、清。通远门的前身为镇西门,基址为三国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蜀都护李严修筑的江州城墙和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蒙古铁骑修筑的石基构造墙。现存的城墙及城门遗址为明洪武年初,戴鼎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石砌城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战乱动荡,通远门城墙在风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的见证着重庆城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远门那座小门洞历来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门外的七星岗则是一片乱坟岗。一首流传至今,以城门为内容的《重庆歌》中唱到,“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重庆通远门自建成以来发生过两场惨烈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水门及城墙
东水门及城墙位于渝中区东水门段,时代为明、清。东水门及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明代,系重庆老城正东大门。现存的东水门城门宽3.2米,高5米,厚6.7米,属于石卷顶城门洞。附近有200余米的石城墙一段,高约6米。因城门朝东,与东去的长江流水同向而得名。条石城垛及门大体如旧,为单门,门洞呈拱形,门额上的“东水门”三字已风化。东水门城墙面临长江,孤峙江中,险厄天成,气势巍峨,呈现出典型的山城古城墙特色。说到重庆城墙构筑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16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张仪,首筑江州城。而后,公元226年建兴四年蜀都护李严扩建城池。南宋时期为抗击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寺
板桥寺位于合川市九岭乡板桥村,时代为明、清。板桥寺坐落于铜溪镇板桥村凤山的半山腰上,整个建筑随山势逐层抬升,呈复四合院布局。纵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左右设有配殿及厢(禅)房。天王殿、观音殿和左右厢(禅)房有回廊相接,寺院总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该寺是重庆地区时代较早、保存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板桥寺原名“凤翔寺”,始建于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文字记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重建、扩建和培修。第一次维修和扩建的时间是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传说当时来了一个“以梵为姓”的外地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梁铁佛寺
铜梁铁佛寺位于铜梁县巴川镇铁佛村,时代为明、清。2000年,铜梁铁佛寺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城寺
宝城寺位于荣昌县昌元镇宝城寺村,时代为明、清。【重庆荣昌宝城寺】古名真觉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2-1162),明隆庆六年(1572)培修。明刑部尚书喻茂坚曾撰有碑攥。原为四合院布局,属大木结构建筑,到1985年仅存前殿、藏经楼、后殿及厢房,占地约2500平方米。抗战期间,曾辟为宝城学寺,著名佛学大师太虚法师等人都曾到此讲学。2000年,宝城寺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公享堂
江公享堂位于江津市几江镇狮子街,时代为明、清。江公享堂是明代辅相江渊在故乡江津的府第,座南朝北,砖木石结构,悬山寺屋顶,复合四合院布局三进两厢,结构规矩严谨,三级踏道上门前平台。面阔21米,通进47米,大门竖匾“江公享堂”,大门两侧有楹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门额之上正中部位嵌有竖匾“江公享堂”,均为楷体阴刻,笔力厚重工稳,为明成化帝朱见深为褒奖江渊功劳钦题。每重堂的撑弓都刻有明代风格戏剧场面和花草树木的木质浮雕。2000年,江公享堂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溪桥
岩溪桥位于合川市城北高石坎办事处。含清代桥,时代为宋。岩溪桥亦名盐溪桥,古志称联济桥、古今桥,是目前发现的巴渝境内两座宋代古桥之一。原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北郊嘉陵江西岸的岩溪河口上。南宋庆元乙卯年(1195年),邑人张彦远始建。清道光丁亥年(1827年),里人朱汝惠加修,在四川省1987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是重庆市内目前发现最早的民间石拱桥,也是重庆直辖后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岩溪桥长24.3米,宽2.5米,高6.2米,单孔跨径5.6米。单卷拱双圈元榫平接式结构,条石为料。年年洪水淹没,近八百年无损。由于草街航电枢纽蓄水工程的建设,岩溪桥实施了搬迁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华观藏经楼
东华观藏经楼位于渝中区凯旋路,时代为明。东华观藏经楼,又名玉泉殿、皇经楼,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凯旋路(原东华巷)7号。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是重庆主城区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东华观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巴县志》记载:“东华观,在东华巷,元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有唐宋御制碑赞,按《蜀中名胜记》引旧《志》云:城中有东华观。观后有东华十八洞,皆相通。今士人呼其为神仙口,相传东华真君于此得道。观之后殿,民国毁于火”。1926年,东华观遭遇大火,整个道观烧掉了三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元寺牌坊
朝元寺牌坊位于璧山县梅江乡,时代为明。朝元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山门处通高6米,面阔5.5米的头道牌坊与寺庙同时建成,坐北向南为石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檐下施斗拱十头,四柱三间三楼,莲花座抬梁。在正中间以楷体题“欣国太平”四个大字,书体优雅,雕工古拙。横梁及额坊上刻有“双狮、鱼肠、绣球、丹凤、吉祥云纹、二龙抢宝”等20幅精美深浮雕,很形象生动。2000年,朝元寺牌坊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梁武庙
铜梁武庙位于铜梁县巴川镇民主路,时代为明。铜梁武庙位于重庆市铜梁县巴川镇飞凤山上,始建于明,原庙在成庆门外,明朝万历年间奢崇明叛乱被焚毁,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修,雍正三年(1725年)增建,咸丰十年(1860年)李蓝起义义军围城被焚毁,同治六年(1867年)移于凤山之上。1987年和1995年曾进行维修。庙坐西北而向东南,四合院布局,占地3300平方米。存前殿、正殿、左右厢房。武庙建筑群“庙宇幽深,庙貌辉煌,适城中诸庙而上焉”。2000年,铜梁武庙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果寺
净果寺位于合川市古楼镇净果村,时代为明。净果寺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净果村,与护国寺、龙游寺、方溪寺并称合州四大名寺。净果寺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3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先后进行局部培修和扩建,现存殿宇为明、清遗构。净果寺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系抬梁式或穿短式木结构建筑。寺院纵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天王殿、大雄殿、玉皇殿;左右两边分别有转轮经藏殿、大悲阁(观音殿)及两廊等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坪寺塔
塔坪寺塔位于北碚区静观镇塔坪村。包括石塔、铁塔及塔坪寺,时代为宋、清。寺建于宋,原名小昆仑古藏寺,明代万历年重建后更名塔坪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存正殿、藏经楼、后殿、左右厢房。石塔建于宋绍兴十六年(1146),七级楼阁空心方塔。通高十四点四米,底边长六点二米。底层门上有浮雕造像五尊,以上各层均存造像、窗龛。塔内有石梯供人上下,并有浮雕造像七尊。铁塔铸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六角七级密檐式铁塔。高六点三八米,底层边长零点八七米。每层铸佛像若干尊。塔坪寺始建于宋代(1146),耗时二十二年,于一一六八年终告完成。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功城
多功城位于渝北县鸳鸯镇花朝村,时代为南宋、元。多功城遗址,又称翠云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鸳鸯街道翠云山顶,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从历史研究的意义来讲,多功城是为数不多的宋末军民抵御蒙古军极好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巴渝地区历史、政治、军事及古城堡建筑的实例。多功城南北两侧较高,中部低平,共有东、西两道城门。多功城城墙长约500米,厚达3.7米,有6米高,城墙部分墙体已经垮塌,西城门上的宋代题记的后半段已模糊不清。城内原有宋朝开禧年间(1205-1207)创建的翠云寺,今为翠云小学校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崖城
龙崖城位于南川市马嘴乡马嘴村,时代为南宋、元。地处金佛山风景区北面,海拔约1784米。龙崖城始建于南宋,地处金佛山风景区北面,海拔约1784米。龙崖城所在马嘴山,山势雄奇,山前侧一巨石耸立,状若马耳,极为壮观。据《明史。地理志》记载,马嘴山原名“马颈关”,扼川黔咽喉,山高路险,四周悬崖绝壁,惟马颈关处有一独径通向城门,具有“一将守关,万人莫敌”之势。在军事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自古以来,为兵家所必争,被誉为“南方第一屏障”。2000年,龙崖城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包报恩寺塔
河包报恩寺塔位于荣昌县河包镇海月村,时代为宋。河包白塔,又称荣昌白塔、荣昌报恩塔,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北部河包镇海月村,距县城17公里。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原报恩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塔体为石质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七层四方塔,通高16米,塔基为素面双层正方形,边长为5.2米,高1米,底层正面开一门。塔身为单层石壁,内支石柱,石柱高1.4米,三、四层各有龙凤形浮雕,逐层上收,各层开一龛或一窝,内有佛跏跌莲花座,各层檐下刻有一斗三升20朵斗拱。塔形气势雄伟,造型别致,已经历八百年风雨。至于报恩塔的来历,当地居民也说不清楚,只是从塔名上推测可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佑溪无铭阙
佑溪无铭阙位于忠县井镇佑溪村,时代为汉。无铭阙,俗称宝塔子,原是墓前阙,位于重庆市忠县城北8千米处的涂井乡佑溪村,2003年已搬迁到忠县白公祠内。无铭阙始建于东汉,已有1800余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仅存的重檐式仿木结构石阙。阙身高5.44米,共有九层,四方阔8米,是一座由九墩不同形状的石料相互攀附、叠砌而成的奇特建筑物。基础粗壮而稳重,正面雕一只似龙非龙,似虎非虎的怪兽,其上有挂、方、栏额、斗拱匹配成阙身、阙檐、阙盖。第三层和第六层角上分别镂刻着男女裸体力士,形态勇猛健美,弯腰屈膝,全身用劲,好似整个碑阙由他们抬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溪无铭阙
盘溪无铭阙在重庆市嘉陵江北岸的盘溪香炉湾,当地人称为香炉石。其地后高前低,下临深沟,前方为嘉陵江。现仅存右阙,已建亭保护,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盘溪无铭阙,其左阙已塌毁,阙身残石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由重庆市博物馆运回馆中保护。此阙西向,由细黄砂石建成。右阙现存台基、阙身和楼部一部份,由六层石材构成,通高415厘米。顶盖有瓦棱之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尚存,现已失去。经专家考证,无铭阙为汉代晚期作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等学者、名人就曾来此作过考查和研究。1951年,盘溪无铭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始建简易保护亭。1961年定为省级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溪苗王墓
清溪苗王墓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镇帮好村,时代为明。位于秀山县城西12公里处的清溪场镇帮好村,古称大坟堡。该墓县志不载,据传明朝万历的间,当地苗民首领吴老K为反抗土司的残酷镇压下,即所谓“赶苗夺业”,率领苗民与-土司进行激烈的斗争。一次战斗中,吴老K不幸身亡,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当地苗民一人捧来一泥土,将其安葬,年复一年,垒成一大坟堡,故而得名。该墓呈圆形封土墓,原墓高10米,墓顶直径9.7米,底部周长76米。原无碑记,1986年县人民政府在墓前竖“苗王墓”石碑一通,碑宽0.7米,高1.3米。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是秀山仅存较为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洞子墓群
高洞子墓群年代为南宋,位于永川市板桥镇高洞子村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高洞子村高洞子社一山坡上,共分布有3座墓葬,均坐北朝南,为南宋晚期较为罕见的仿木结构单室崖墓,由东向西依次编号为M1-M3。M1形制较为特殊,墓室为八边形仿木结构,穹窿顶,高2.6米。柱头均有斗拱和龙头雕刻,共设有7龛,后龛右柱中部刻有大宋開禧春造記匠,左柱中部刻有南陽口天凤郎壽堂。龛下部刻有迦陵频伽、白虎、玄武、朱雀、青龙等高洞子墓群为重庆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坝子墓
沙坝子墓年代为宋,位于荣昌县许溪乡沙坝子村。沙坝子墓为重庆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