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池州市 > 贵池区旅游
贵池区景点介绍
九华秋浦
九华秋浦安徽九华秋浦胜境(大王洞)风景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江南岸——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境内,地处皖南山区门首,是“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圈内众多风景名胜中的佼佼者和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地。九华秋浦胜境(大王洞)风景区前身是原大王洞风景区,1985年贵池县成立大王洞开发小组,投资350万元,进行大王洞一期工程开发建设,于1987年5月1日竣工并对外开放,1987年8月20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6月又进行了二期工程开发建设,于2002年5月1日完工,进而实现了大王洞全线贯通。2003年8月28日,为使大王
杏花村旅游景区
千年杏花村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诗村”。暖阁和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迹,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因诗的艺术魅力,仅为一个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然而,自晚清以后,杏花村屡遭劫难,早已面目
九华天池
九华天池风景区位于池州市马衙境内,东距佛教圣地九华山25公里,西距池州市主城区长江旅游码头15公里,与318国道接壤,距池州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沪渝高速和即将建成的宁宜高速铁路、九华山机场均在的出入口均在15公里范围内。景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原始,景观奇特,既有峡谷、溪流、飞瀑、奇石、古树、高山平湖、竹海等自然景观,也有红色山村、电站、茶园等人文景观;被人誉为江南的“阿里山”。该地区是典型花岗岩地质地貌分布区,因其山体受多次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多级峡谷盆地。古时候的九华天池是小型天然湖泊,上游为天河,风景秀丽。在1958年-年代为了农业灌溉,筑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杏花村位于贵池西郊,古有酒肆,产名酒。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山,东接西门吊桥,西临秋浦河边,杏花飞雨,横贯十里。昔日的杏花村杏林百亩,花艳如云,村中还有一家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当年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游览此地时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自后杏花村成为千古名村。《池州府志》记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罅,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明天启及清康熙、雍正时,曾相继于此筑事、建坊、葺祠。杏花村酒的盛名历久不减。古井仍存,井水清冽,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今“杏花村酒”仍为市场
大王洞
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因此宋诗人腾宗凉(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2007年8月20日,大王洞风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只因种玉人归后,一闭春风待我来。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因北宋诗人滕宗谅(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大王洞,坐落在府城西南的牌楼镇大山、穿山境内。全洞由大天潦、小天潦和大王洞三洞呈“丁”字形组成的巨型溶洞,干线总长2200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余米,规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称“洞中大王”。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风
九华漂流
九华漂流位于我省池州市境内,距九华山风景区18公里,合、铜、黄高速,沿江高速贯穿这里。漂流全程8公里,历时两个小时。其漂流的起点姚街村,正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故乡。起漂处这个水平如镜的湖叫虾湖,古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宿虾湖》:“鸡鸣发黄山,瞑投虾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描写的正是这个地方。一座山脉孕育一弯河水,一弯河水造就一方文化。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傩戏”就发源于此。“姚氏宗祠”这座记载姚氏人文家谱的祠堂,历来就是当地乡亲从事傩事活动的演唱戏曲的场所。九华漂流是一个集竹筏漂流和皮筏冲浪为一体的避暑清凉的新兴旅游胜
清溪河
清溪河现称白洋河,有上、下清溪之分《清史稿·地理志》载清溪河出清溪者为上清溪,出南太朴山者为下清溪,俱东西入江。上清溪邻近本市著名风景区之一的万罗山,清溪夜月是贵池负郭十景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来秋浦,沿清溪游吟、独钓、听曲,面对气势巍峨、高达数丈的江祖石和沿岸的绮丽风光,诗人留恋不已。下清溪历史上以精美、鱼肥而闻名。明洪武初,该地曾设有河伯所(渔税征收机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基(伯温),曾来下清溪与在河伯所任职的老友姚伯渊相聚,写出具有清新风格的七古一首,综述了水秀山青的清溪风光和富饶的渔产。明代中叶,下清溪建有七层
霄坑大峡谷
霄坑村坐落于九华山脉,东与“莲花佛国”九华山相邻,历史上曾是香客沿秋浦河朝拜九华山必经之路,呈现过“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朝圣入龙,香火如风”的景象。大诗人李白曾三上大楼山,留下“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悉,客悉不可渡,行上东大楼”的千古佳句。杉山古庙在历史上香火旺盛,鼎盛期住庙和尚曾达500多人,素称“先有杉山庙,后有九华山”。龙池瀑布、原始森林、陈坑竹海、百丈崖云雾、奇石怪松、蓝天碧水等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宋朝诗人王十朋曾作诗《题百丈崖下龙池》留下了“西风突兀百丈崖,龙池飞布山涧挂,举目皆翠无人居,谁家姑娘在采茶”的诗句。龙池酷似人体头、腰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城区,规划面积40.6平方公里,由齐山景区、碧山景区、平天湖景区、湿地景区、桃源景区五部分组成,集山、水、湿地于一体,自然景色优美,人文积淀深厚。景区南连九华圣地,西接秋浦仙境,与池州古城、杏花村风景区鼎足相望,是山水文化的缩影,构筑了池州典型的“山水在城中”的特色景观。齐山景区是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齐山以形取胜,贵在天然,具黄山之雄,兼九华山之秀,全山有三十二洞、十三岩,三峡谷。“齐山洞天”为古池州十景之首。齐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漫步其间,如入画图,游客无不惊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开馆于2006年9月,是一家藏品丰富、管理规范的民办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达2万余件,主要向人们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主题的古建筑构件雕刻艺术和以昭明文化、傩文化为主的地域历史文化专题及瓷器、字画、刺绣、玉石杂件等,从一个方面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伦理教化。秀山门博物馆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基本陈列设计是:一楼为石雕艺术陈列馆,二楼为木雕艺术陈列馆,三楼为古民居艺术陈列馆,四楼为池州文化陈列馆,五楼展示傩戏及昭明太子等历史文化。城楼广场建有池中名鳜、水绕春城、斜阳古道、卷中风景、杏雨江南、临桥秀色、西廊胜览、城垣遗址
池州老山
介绍安徽省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池区东南部,与青阳、石台及九华山风景区毗邻。保护区由刘街、棠溪、梅村三乡11个行政村毗连的山场组成,总面积26876公顷,其中核心区8000公顷,缓冲区6365公顷,实验区12511公顷。保护区属皖南山区,与九华山自成一体,一般海拔300--1156m,大小山峰五十余座,千米以上山峰四座,最高峰老山海拔1156m。境内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具有亚热带典型的植物群落特征,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1557种,其中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7种,如银杏、香果树、连香树、天目木姜子、金钱松、青檀、
池州贵池农业科技示范园
介绍贵池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池州市西郊五公里的涓桥镇谷潭湖,北依秋浦河,南临318国道,总规划面积2600亩,始建于1998年。园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质清新。五年来共投资1640万元,建成了特种水产养殖、大棚蔬菜种植、温室种苗培育、农作物良种试验、畜牧业养殖、林业以果类6个子园区。大棚蔬菜子园区4座3连栋钢架大棚,174座棱镁大棚整齐划一,育苗棚内电动天窗及遮阳保温帘、多功能薄膜、防虫网、强制通风及CO2气肥施用、生物补光、喷、滴系统配置齐全,园区内蔬菜、花卉育苗、生产、销售一条龙,年产无公害蔬菜瓜果38.5万公斤。贵池农业科技示
池州万罗山
介绍万罗山位于池州城南10公里处,海拔163米,自然景观优美,山石奇特,尤以通天门、逻人石、船形石最为壮观。万罗山山道平缓,石板铺地,满山遍野,翠竹青青,竹林之中夹有苍松、翠柏、云杉、槐杨,整个山峦绿茵如画,摩崖石刻、碑刻遍布山道。山脚下的珍珠寺,始建于唐朝。寺内供奉着玉雕观音,寺前有涤墨池(相传为李白洗手处)、门前井、油盐石等古迹。终年不涸的放生池边耸立着两株红枫高达四、五丈,粗可合抱。寺后还有500多年树龄的桂花树。1984年春,寺后的竹林中长出一种罕见而极富观赏价值的毛竹变种------罗汉竹,为游人增添了雅兴。安徽池州市
池州东流古文化区
介绍东流老街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徽派建筑300余间。虽年久风化,仍有保有较为完好之处。可选有相对集中的、保存较好的,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居户先期整修开发,建成仿古酒楼、绣楼、茶楼,并注意和菊文化相链接,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从而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老街开发,打造中国菊城,重中之重以陶公祠为核心建设“五园”,即“陶公园”、“五柳园”、“菊花园”、“桃花园”、“园田园”,园园相扣,园园相依,相映成趣,令人流连。。安徽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