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景点介绍
端本园
端本园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大观弄底,清乾隆期间建成,同治年间重建。1980年5月3日,端本园被列为第一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因行政区划调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黎花明白柳朦胧,绿水朱栏宛转通。”《黎里续志》对端本园的美景作了形象的描写。走进端本园,亭台水榭,花木扶疏,一幅清幽诗意的江南园林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座坐落在黎里大观弄底的园子,是吴江名园之一。约900平方米的面积中有曲桥荷池、假山厅堂,双桂楼、平波轩、伴月廊点缀其间,尽显姑苏园林小中见大之妙。据记载,该园为清朝乾隆时期官员陈鹤鸣所建,还被百姓尊称为“郡马府”。2012年9月端本园成为古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桥古戏台
古戏台坐落在北桥街道南桥西侧城隍庙内。这是相城区内硕果仅存的古戏台,始建年代无考。宋《东京梦华录》说,城隍庙里建戏台,是为娱神。据此推测,这戏台当与庙殿建于同时。那么,这座城隍庙又是什么时候造的?同样无考。查有关资料,“城隍之神至宋始为通祀,穷乡下邑有城有隍者,罔不立庙肖像,奔走严事”(明《吴县城隍庙记》),就是说,城隍庙的普遍设立,是宋代的事。一些乡镇凡有土城(如望亭)或有濠(如黄埭)的地方,莫不立庙祭祀。北桥无土城,但有人工开凿的冶长泾,可算城濠,故也有建城隍庙的资格。据民国《吴县志》卷三十三记载,苏州府、县、乡的城隍庙建立比较晚,要到明代万历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凤凰桥
苏州凤凰桥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旺巷村王巷港(即荻溪)上。是一座单孔武康石梁古桥,长17.2米,宽2.6米,高3.4米。主要构件为褐红色武康石,产地在浙江省武康县,宋元以前,采用此类石材作建筑材料。武康石石梁粗壮,宽0.82米,厚0.50米,两端各雕刻着一组精美的卷草纹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石梁中间镌有铭文,西面石梁上刻:“太原王氏近溪策立”;东面石梁因石质风化,字迹漫漶,并有水泥涂补,细辨为:“末岁建凤凰桥”。铭文中记载了造桥人姓氏、桥名和建桥的年代。石梁下的长系石上,各端原有护梁木,现木已腐朽无存,仅存榫孔。1986年3月,凤凰桥被列为吴县文物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怡泉亭
建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四月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构成,显得古雅拙朴。怡泉亭的平面呈正方形,宽0-一米,高约四点五米,屋顶采用歇山檐式,用八块条石合盖而成。“怡泉”为人名,冯怡泉与殷心揖是当年镇上的两位好朋友,冯对殷十分信任,外出时曾将毕生积蓄的一百两银子存放于殷处,不久冯怡泉因病猝死,膝下无后,殷心揖就将冯怡泉寄存的一百两银子,开井造亭,既方便了路人,又以这个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亡友。人们对殷心揖重义轻利、高风亮节的君子风范赞叹不已,把这座古老的怡泉亭看作是纯真友谊的象征。殷心揖的弟子写有《井亭》诗:“遗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裕德堂花厅
裕德堂花厅位于东山镇人民街,俗称海棠椽厅。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1837),原为江淮盐官周氏所筑,现为东山望族席启寓后裔席总荣所有。裕德堂花厅主轴线上有门楼、花厅、住楼和书楼等建筑。花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桁,梁、柱、桁等均用方材。上有草架,屋顶间以鹤颈复水椽,制作成轩式天蓬,仰视似盛开的海棠花,故名。厅的两山均以磨光细砖并嵌叠砌法砌筑。前后天井,累以假山,植以花木,使厅堂更具有秀丽憩静之感。裕德堂花厅有“江南第一花厅”美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渎永安桥
永安桥又名“王家桥”,明弘治十年(1497)傅潮所建,是一座由花岗岩垒砌而成的单孔石拱桥。桥全长13.7米,桥宽2.2米,桥堍宽2.4米,离水面高4.8米。拱呈孤圆形,高4.2米,厚0.38米,跨度7.8米,桥为南北走向,横跨兴福塘。四根青石桥柱和八根贯桥宫的长绞石联结酷似矩形的栏箍,从而加强了拱券的强度。桥头上均刻有阳文“一把莲”。图案工整,雕刻精细。石级踏步,西坡16级,东坡19级,桥栏石高0.73米,厚0.18米,桥面顶板刻有宗教图案,由于常年经过往行人踏损,图案内容已难以辨认。拱圈内“放生河,禁止采捕”的字样至今清晰可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渎西津桥
西津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西街,明万历年间里人茅郊建。西津桥是一座花岗岩单孔圆弧拱石桥,桥作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通衢要道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桥。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谷旦,木渎镇济善堂募捐重建。全长22米,宽3.05米,桥顶面长1.9米,桥堍宽3.5米,桥离水面4.65米,桥洞高敞,便于行舟。拱圈高4.2米,跨度约8.6米。拱圈轻薄,厚仅0.32米,其中外圈厚0.12米,内圈厚0.2米。桥孔作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平坦,石级踏步,南坡25级,北坡22级,可供坐歇。桥洞上端浅雕的坐龙图案,栩栩如生。横贯桥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崦草堂
东崦草堂位于光福镇杨树街花园弄,又名徐家花园,或吴家花园。旧《光福志》载:“东崦草堂原为明末光福里人徐鉴湖所筑,故名徐家花园,后经久颓废,至清道光年间,鉴湖公五世孙徐傅重建。徐傅,字月坡,光福人。自幼颖异,博涉经史,过目成诵,久客楚湘,广交豪客、名士。晚年归里,收拾祖业,重建先祖东崦草堂,并扩建,增构看云处等。后有史料称,徐家历经败落,以豪宅出售,被吴中画家吴似兰购得,故改称吴家花园”。东崦草堂建筑布局为南园北宅。南部花园中,遍植花木,草木青翠繁茂,花卉姹紫嫣红。亭台廊榭别致,假山、池塘相映。塘内植有荷花,养有金鱼,实属幽雅。月满廊、欣怀亭、延翠轩、丛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熙堂
春熙堂位于金庭镇东蔡村,门牌204号,房产本姓蔡乃南宋神宗女婿蔡世洪后裔之遗产。今归吴中区旅游局所有。春熙堂建于清乾隆乙巳年十月。原有大厅、侧厅、花园等建筑,气势恢宏,装饰华丽。惜六十年代拆毁。今仅存书房、花厅、花园和后楼。1986年3月25日被吴县市人民政府公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为“春熙堂花厅花园”。进今春熙堂大门右折北进,为一条狭长至通道,至五六米,方砖铺地。结构精巧华美。所饰之美在于横梁。其图案有仙桃、牡丹、兰花,还有一些狭长细叶,犹如彩带飘舞,婀娜多姿。梁上双步柱匍匐着一只胖乎乎的蝙蝠,寓含着“幸福”在家。横梁上还挂着一对做工细腻的“花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日堂
爱日堂位于金庭镇西蔡村,又名新厅廊,为洞庭蔡氏祖居。乾隆三十年(1766)建,取《法言孝至》中的“孝子爱日”句意来作为堂名,意在追念祖先、珍惜光阴。宅园依山势而建,现大厅已被拆,仅存位于屋西的花园一座。花园内有书房、邀月亭、旱船等建筑。书房共三间,花园阔13.4米,深11.5米,面积约150平方米。园内以黄石假山为主。旱船在书房前院内。书房西墙有《西湖全景》白描图,二米见方,画工精细。系清代佳作,图上买鱼桥、断桥、雷峰塔清晰可见。唯因年代久远,大多已模糊不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楼庵
石楼庵在今江苏吴县光福镇西,濒临太湖的蟠螭山上,两寺相距约1公里。石楼庵创始无考,据县志载,清初无声禅师居此,庵有屋十余间,还有龙泉、留余泉诸胜。现庵前有清状元陆润庠的“石楼古刹”题额,庵前周围,翠竹万竿。石壁精舍在庵西南约1公里的石壁山上,明嘉靖中由憨山和尚始创,名永慧寺,清道光年间重修。山顶一石坞,方广数庙,四壁岩石陡峭,寺即于其中。明代王穉登曾题有“石壁融”(音戈,土釜)三字,遂名石壁;清代缪彤又题“湖东精舍”,故称石壁精舍。现有殿宇十余间,旁有憨山台、蜂腰石、梅村泉、尊胜泉诸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九岭石关
贺九岭石关,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天池山与鹿山之间的谷口处。贺九岭是旧时的交通要道。明正统二年(1437年),在岭上建有普济道院,内有玉皇阁、观音、关圣、玄武诸殿。隆庆年间(1567-1572),在庙外建东西两个石关,东面石关为花岗石,西面石关为青石。清代又在贺九岭两石关之间铺砌人字形砖街,称为御道,至今行人不绝.石关建筑结构均为拱券式,与江南拱桥相同。拱券的侧面砌有“金刚墙”,且置长系石,出头处雕凿成龙头。石关顶端原有建筑已无存。券石五块并列,东石关44块,西石关48块。每块券石上均刻有功德碑,碑额刻倒覆荷叶,碑座刻成荷花。其中一块镌有“吴县十一都九图高坡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葑山寺
葑山寺位于东山西南部的龙头山上,其山原名葑山,因明初时太湖中有妖作怪,山上筑石龙头镇妖而得名。岛上风光秀丽,古迹众多,现有葑山寺,十二生肖石、路公祠、蛇王殿等明清建筑及古炮台、千年石龟、石龙头等古迹。明嘉靖年间修建,清代重修,由前殿、后院、东西两厢组成。清乾隆帝南巡至此,在东厢诉月楼题“二”匾额,意即寺内景色迷人,“风月”无边,今犹存。寺门临太湖,藕塘阡连,夏季荷花争妍,红绿相映,湖光水色,美不胜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裕堂
敦裕堂位于东山镇东新街,在东山明代建筑中是最为完整的一座民宅。堂正南向,四周均系砖墙包围,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中轴线上,有照墙、墙门、轿厅、大厅、堂楼、后堂等,其间均有天井、石库门、塞口墙相隔,组成各个独立院落。左右有备弄、厢房、书楼等相连。大厅中间堂房三间,进深七檩10米,接退堂间4米。厅堂的主脊檩正中处,绘有苏式彩画,谓“枋面上搭反袱式”,袱中画有三个菱形方块,组成“三胜”,“三胜”中央又画笔、锭,喻为“必定高升”,以吉祥的口采。色彩基调褐、红、黄等暖色调,和青、绿、紫等冷色,间以黑、白线条隔开,形成冷暖对比,“笔锭胜”处,用少量金色,但在屋顶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虚谷上人墓
虚谷上人墓位于光福镇蟠螭山南。重修后的墓碑,正中镌“虚谷上人墓”,右书“富华、蔡耕夙慕虚谷法绘,五下光福石壁,承融宗法师赞助,访得上人墓址,爰立此碑,以志敬仰。”左书“一九八二年夏日,顾廷龙题并记”。此乃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所书。这里,依山面湖,树木苍翠,冈峦起伏,附近还有闻名的司徒庙和“清奇古怪”四棵古柏。于是,文人墨客纷纷来此凭吊咏怀,瞻仰纪念堂里的画僧立像(由著名雕塑家严孟塑造)。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苏渊雷就曾咏诗三首,其第三首云:“发心富蔡觅荒坟,遗墨搜教历劫存。今日东风作寒食,湖山终古妥吟魂。”虚谷(1824—1896)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画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珵墓
毛珵墓位于苏州市藏书镇天池山坞内。年代:明现墓占地1100平凡米,坐东面西,封土存高1.5米,底径2米,周围砌筑青石围墙。墓道遗存石马一对,石马头部有所损坏,但仍旧仰首垂尾,骏健洗练。文官俑一对,石俑手执笏板,头戴高冠,身穿宽袖官袍。石俑的头部为现代修缮所补,较为呆板,有些不搭。毛珵墓是苏州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古墓,1986年3月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吴县并入苏州后改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仪墓
秦仪墓位于西山飞仙山麓的秦家堡,当地人俗称王坟。墓地约存十亩,封土较完整,高3米,周约40米,南向有青石墓碑和祭台。碑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立,刻“故宋翰林驸马都尉元德秦公娥明公主合墓康熙四十二年岁次昭阳协洽之桂月立”。秦仪(1229-1273),字元德,西山秦家堡人,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八世孙。年十九即中淳祐七年(124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尚理宗之女娥明公主,娥明公主(1229-1270)与驸马同岁,授驸马都尉及金书铁券。历授金紫光禄大夫、宝文阁直学士。故宅在西山秦家堡,四十岁后与娥明公主在西山居住。秦仪逝后朝廷赐祭、赐隧,与娥明公主合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稽郢墓
诸稽郢墓位于西山秉汇村诸家河头与陆家河头之间。诸稽郢,春秋时越国大夫。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曾派诸稽郢出使吴国,通过重贿太宰伯嚭求和,是越国功臣之一。据清康熙年间西山慈里人王维德的《林屋民风》载,消夏湾陆家河秦嘉铨在营造别墅开凿池塘时得一石碣,上有“越大夫诸稽郢之墓”字样,字体古朴苍健,似秦汉时人所书,秦嘉铨即于该处封土树碣,并请故里诸姓渔民守之,并为此作志。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甪里司巡检暴式昭重修,俞樾重书墓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摇城遗址
摇城遗址位于车坊大姚村的大姚山。《越绝书》载:“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大姚山是古摇城的一部分,摇城是春秋时期的一处封邑,初有吴王子受封于此,吴国灭亡之后,又成为越王摇的封地。吴王子和越王摇都是享世卿世禄的王室宗亲,他们的受封,正是吴越两国继承西周分封制度的实例,受封者不仅得到财产,还得到封邑,包括土地,甚至包括人口。越灭吴后,越摇王居住于这座最初由吴王子居住的古城,“城”也因摇王而得名。越王摇在这里还曾开凿过“通江”,并借以攻伐过上舍君。《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楚威王时兴兵“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永夫墓
张永夫墓位于灵岩山寺下院东侧。张锡祚(1672—1724),字永夫,清初诗人,与盛青嵝、黄子云、沈盘同称“灵岩四诗人”。少年时与住横山的叶燮学诗,和沈德潜同为叶氏的得意弟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他与沈德潜、张景松、徐夔等创立城南诗社,终日苦吟。后迁居木渎下沙塘。以授徒、占卜为生,生活贫苦,有时几日无米做饭,采撷山野蔬菜充饥。为人高洁,不受人怜,气节高尚,诗才横溢,毕生作诗500余首,编为《锄茅集》。他52岁时穷饿而死,无子女,死后丧葬事宜,都由好友盛青嵝出钱料理。相传其死后十余年,又来寻生前旧友,出金百两,还清旧日所欠乃去,这就是“再来人”的来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