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 > 宜兴市旅游
宜兴市景点介绍
宜兴市博物馆
宜兴市博物馆全馆建筑面积二万五千平方米,规模在内地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包括通史馆、现代名人馆、风土馆、尹瘦石收藏馆、茗茶名壶馆等七个独立展厅及两个临展厅。藏品序列完整,器类丰富,更以陶瓷、铜镜,法藏寺出土佛教窖藏文物为亮点精品,全面表现宜兴历史厚重、人杰地灵、崇文厚德的地方特色。宜兴市博物馆自2010年10年奠基,2013年5月开始向全社会征集藏品,2016年10月开始试运营,历经六年多的建设和两个多月的试运营,终于0-收官,正式向公众开放。全馆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作为宜兴地区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宜兴市博物馆承担着收藏、保护
大虞桥
大虞桥,位于宜兴市官林镇都山村山北自然村向北一公里。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虞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梁桥,南北向(南偏东35°),花岗石、青石混砌。桥通长23.28米,桥面长7米,中宽3.50米。净跨5.90米,桥底面至水面高度4米。南坡长8.30米,堍宽4米,坡度12°,平堍长4.35米。北坡长7.70米,堍宽3.95米,坡度12°。南北各有石阶20级。北面岸桥长29.20米。枕石间距5.65米。
丁蜀镇建新村
戴家窑,又名青年窑。位于丁蜀镇建新村兴隆自然村(金家湾)。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戴家窑址为南北向(南偏西10°),创烧于清末,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停烧。产品以罐等日用陶为主。现存窑址东面为厂房,南面、西面为民居。戴家窑址周围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窑场布局,窑体呈南北走向,头南尾北,长50米,宽15米。窑头离画溪河四十余米,这一地带为当时成品堆放和外运装船的场所,而窑西侧为一片清代民房,现基本保存完好,为当时窑主的住房;窑东侧有5000平米的场地,当时为窑场陶坯、燃料的堆场和作坊,现仍在进行泥料加工。戴家窑西面50米处有仍保存
丁蜀凤凰桥
凤凰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桃渊村涧氵众组。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东西向,阳山石、花岗石、青石混砌。桥通长28.80米,中宽3.80米。净跨7.50米,矢高4.50米。西坡长13.40米,上堍宽3.80米,下堍宽4.70米,台阶29级;东坡长13米,上堍宽3.90米,下堍宽4.10米,台阶28级。中间趟石宽0.38米。券石厚0.26米,花券厚0.10米。枕石长4.45米,宽0.35米,厚0.22米,间距5.30米。桥铭石长2.30米,宽0.50米,厚0.27米。桥铭:重建凤凰桥。桥下部为阳山石,
葛氏旧居
葛氏旧居,位于丁蜀镇华都小区北中庄村6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葛氏旧居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坐北朝南(南偏西15°),共三进,通面阔8间24.80米,进深39米。第一、二进为平房,第三进为二层楼房。第一进进深8.20米,前天井进深1.90米,一二进之间天井进深4.50米。第二进进深10.50米,二三进之间天井进深3.50米。第三进面阔8间,进深9.60米,东侧凸出0.60米,以前称为“聚水堂”。第三进东面有附房三间,面宽14米,进深6.10米,附房天井进深2.60米。整个建筑墙基用青石条叠砌,石条长1.05米,宽0.3
公立宜兴中学门楼
公立宜兴中学门楼,在宜兴市宜城街道人民南路江苏省宜兴中学内。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立宜兴中学门楼建于1925年,由旅宦士绅沙彦楷、任凤道、贾士毅等筹资建造,是宜兴尚存的少有的典型的民国建筑。建筑坐东朝西(西偏北20°),为三开间两层小楼,面宽11.37米,进深8.10米。现地面与内部设计已改动。
顾景舟故居
顾景舟故居,位于丁蜀镇陶机东区16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顾景舟故居面南坐北,面阔三间12.35米,进深11.30米,其中东面的一间缩进4.30米。整个建筑是一幢二层小楼,东南面紧临小河,对岸是风景优美的龙溪公园。顾景舟曾在蜀山南街78号居住过,此屋为吴同苟家,还曾在毛振声家居住过。1954年建立蜀山陶业合作社至今搬过16次家。现在位于龙溪公园旁的顾景舟故居,是顾景舟1990年直1996年去世居住的地方,是其晚年生活和居住的地方。
后亭桥
后亭桥,位于宜兴市屺亭街道后亭村(东河口自然村)六庄桥南300米,锡溧漕运河西侧。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亭桥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岩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券石与踏步为花岗岩,南北向(南偏东30°)。桥通长12米,桥面长1.75米,中宽2.75米,净跨4.90米,矢高3.10米。北坡长4.90米,堍宽2.85米,坡度19°,趟石宽0.42米,厚0.17米。南坡长5.35米。枕石长3.60米,宽0.48米,高0.16米;桥铭石厚0.30米;拱券弧长1.82米,宽0.33米,拱券厚0.20米,花券厚0.14米。
黄龙山北坡窑址
黄龙山北坡窑址,位于丁蜀镇潘南社区(原台西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龙山北坡窑址共有二座,位于黄龙山紫砂泥料矿西坡,依山就势而建,其中一座窑保存完整,窑体为南北走向,中部有一处塌陷,深达三米,从塌陷处可见窑床墙壁及部分装烧的产品残留在窑中,有大缸等器物。该窑址堆积面积约有1000余平方米,主烧缸等大件器物。该窑址向西100米,有一南北走向的窑,宽度约为2.5米,堆积厚约3米,产品主要为陶罐、茶壶等。窑址紧靠黄龙山紫砂泥料场,北临山前路,西面因挖紫砂泥形成水潭。由于黄龙山开挖紫砂泥料,窑址已被挖断。
宜兴见龙桥
见龙桥,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东岸村。2009年5月,宜兴市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龙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东南-西北向,花岗石、青石混砌。桥面长2.15米,宽2.70米。西北坡长6.40米,坡度20°,台阶18级,下堍宽3.25米,趟石宽0.40米,厚0.13米。东南坡长7.30米,坡度20°,台阶18级。龙门石长宽为:0.85*0.85米。枕石长3.15米,宽0.27米,厚0.22米,间距4.15米。净跨5.50米,矢高3.20米,桥底面至水面高度3.40米。券石厚0.22米,花券厚0.08米。桥铭:重建现龙桥。桥铭石长2米,宽0.40米,厚
江苏省宜兴陶瓷采购供销社码头
江苏省宜兴陶瓷采购供销社码头,位于丁蜀镇潘家村344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码头长500米,为20世纪70年代所建。江苏省宜兴陶瓷采购供销社,占地90多亩,原有小丁山之称,早期为苏北客户进出运输陶瓷的集散地。20世纪上半叶,宜兴陶瓷的销售,除“窑户”与顾客直接交易外,主要有窑货行经营和船民商贩长途贩运两种。1954年,为适应陶瓷产销发展需要,成立了“宜兴陶瓷批发站”。在此后的20多年中,对绝大部分日用陶瓷产品实行统购包销,通过平衡产销计划、改善运输条件、扩大经营网络,使宜兴陶瓷生产蒸蒸日上,商品覆盖全国城乡。
静云禅寺
静云禅寺,位于丁蜀镇蠡墅社区台山村284号,即台新窑西南面山坡上。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静云禅寺建于清中期,原为四合院,现存二进五开间,东西两侧为厢房,东侧厢房现已拆除。通面阔16.50米,进深27米。该寺在宜兴旧县志和有关史料中均有记载。
李家窑址
李家窑址,位于丁蜀镇汤渡村何家自然村村中,窑西为原窑户的老房子,北为民主路。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为南北向(南偏东10°),堆积面积约1200平方米,产品以罐等日用器为主。窑址长60米,宽15米,窑头窑尾基本保持原样,窑床完好。因未进行过考古发掘,其创烧年代尚难确认。
路氏节孝坊
路氏节孝坊,位于周铁镇徐渎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路氏节孝坊,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青石质地。残高3.50米,宽2.96米,方位朝西(西偏北17°)。牌坊上端横额上刻有“旌表儒士蒋定九妻路氏之坊”、“大清乾隆五十三年”等字样,并有双龙戏珠、双狮绣球等石雕纹饰。两侧柱上有对联:抚遗孤于百日,绍先勤于千秋。现牌坊上层已残缺,周围有石构件散落。
大塍太平桥
大塍太平桥,俗称西庵桥,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大塍村紫溪队(紫溪西庵旁)。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塍太平桥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西偏北35°),青石质地。桥通长10.10米,中宽2.55米,净跨3.40米,矢高2.30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2.50米。坡长6米,堍宽3米,坡度15°。枕石长2.80米,宽0.24米,厚0.18米,间距2.80米。券石厚0.20米,花券厚0.09米。桥铭:重建太平桥。桥铭石长1米,宽0.45米,厚0.20米。
丁蜀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又称石皮场),位于丁蜀镇南河社区365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建于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南偏西10°),原为三进,现仅剩一、二两进。通面阔9间25米,进深30.55米。第一进进深10.60米,原大门前有两块雕花门前石,现移存居民家中。第二进正厅天井长17.15米,第一、二进之间有砖雕墙门,墙门外宽2.80米,雕有如意纹、凤凰、牡丹以及“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图案。第二进西侧厢天井进深6.40米,宽6.85米。西侧厢房进深11米,屋内路砖铺地,青砖墙裙。
鲍氏旧居
鲍氏旧居,位于丁蜀镇西东庄村61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鲍氏旧居,建于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通面阔9间25.40米,进深48米。第一进进深7.45米,后有砖雕墙门,一二进天井进深15.40米,天井间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建的平房;第二进进深9.40米,二三进天井进深5.50米;第三进进深10.20米,为二层楼房。鲍氏旧居现为居民住宅,有多户居民分住,所有权情况复杂。房屋总体结构尚保持原有格局,但改建较多。
新四军一纵纪念地
新四军一纵纪念地,在宜兴市太华镇襄阳村。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撤销,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一纵纪念地建筑原为民国时期太华地区富户汤林庆的私宅,民国三十二年(1943)十月至三十四年(1945)十月,襄阳村为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后改为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的流动驻地。司令部设在汤芝盘家。其秘书处、参谋处、供给部、被服厂、修枪所等均设在这座楼房附近的民居中。1944年,中共苏浙区委扩大会议两次在此召开,苏浙公学亦在此上课。主体建筑面东座西,背靠震乾山(俗称阳山界),有楼房两进,面
西城桥
西城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西村吕家自然村东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城桥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南偏东35°),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桥面、踏步、桥拱、枕石为花岗石。桥通长20.72米,桥面长2.10米,中宽3.40米,堍宽3.75米。桥孔净跨7.20米,矢高4.57米。枕石长4.10米,宽0.20米,枕石间距5.80米。坡长9.30米,坡度15°。桥面有旋涡纹龙门石,桥两侧各有石阶20级,石阶中间有趟石。
下裴桥
下裴桥,在宜兴市芳桥镇虞山村下裴自然村。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下裴桥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南偏东10°),两侧各有石阶17级,青石基,桥面及券石为花岗石质。桥长16.90米,桥面长2米,中宽2.95米。坡长8米,堍宽3.90米,坡度11°。中间两枕石间距3.55米(内距),4.30米(外距);龙门石直径0.75米。拱券厚0.24米,花券厚0.14米,桥铭石厚0.35米。矢高3米,净跨4.40米。桥孔两侧均有阳文桥联,东侧联语为:“数点屺虞峰隔离半里,一溪烟雨水静锁孤桥”。西侧为:“百渎安澜舆梁成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