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 > 潮阳区旅游
潮阳区旅游景点
汕头莲花峰风景区
汕头莲花峰位于潮阳县海门镇的莲花峰紧邻海门湾,登高远眺,足以极目整个南海,相传文天祥当年来此见山上石头状如莲花迸裂,因而将其命名为“莲花峰”。莲花峰历史悠久,因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景观可谓星罗棋布,包括万人冢、终南石、忠贤祠、古炮台、奇泉井、望夫石等,而名人题字与石刻同样数不胜数。莲花峰脚下绵长的海岸线水清沙白,游人如果夏日来此弄潮戏水,另有一番情趣,在季节适宜时,更可领略到莲花峰壮丽雄浑的春朝蒙雾等海色八景,无不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绚烂姿态。海门莲花峰位于海门海滨,距潮阳县城约10公里。从海面遥观这苍翠的小山峦,上面凸起一朵宛似盛开的大莲花。它是集
大峰风景区
大峰风景区位于324国道和平路段北侧,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可直通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它是海内外乡亲慕名瞻仰寻根谒祖的潮汕知名风景区。大峰风景区是为纪念宋代高僧大峰祖师而创建的。大峰风景区是为纪念宋代高僧大峰祖师而创建的。其规模2.62平方公里,以大峰祖师亭为主轴线,廓造了宏大景群:主轴大门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字“南疆一峰”的牌坊亭,亭高15.68米,由168块大花岗岩石组成,为粤东最大石牌亭。入门步石级而上,两侧有玉叶、丹桂、迎日、邀月、雨伞、古碑诸亭;-有报德、腾云、凌志、仰师、培英、诚德、思德、吉祥等亭,亭式多姿,以贤
潮阳灵山寺
汕头灵山寺位于汕头市潮阳区的西北铜盂镇,距离潮阳市区25公里。灵山寺素以“道迹贤踪”饮誉海内外,是粤东著名古刹之一。可以说它在粤东地区的知名度仅次于潮州开元寺。但灵山寺又有它的特点,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这又是开元寺所没有的。灵山寺所以出名,在于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更由于大颠和与韩愈不同寻常的关系,而成为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长庆二年(822)穆宗皇帝赐额“灵山护国掸院”。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僧觉然重修。潮阳灵山寺创建于唐代贞元七年(791年)。创建人是大颠禅师。大颠,俗名陈宝通,原是河南颍川人,后落户潮阳。他在西山拜名僧惠照为师后,云游罗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
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6×1.5米,“终南”,楷书,刻石为0.68×0.28米。潮阳知县臧宪祖题诗:“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花;思扶弱主回天顾,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气一腔吞巨浪,丹心万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门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又称忠贤祠,位于潮汕名胜迹地莲花峰风景区西北侧钟南山麓,坐北向南,座拥主峰莲花峰,背靠粤东名刹莲峰古寺,主体结构二厅二天井,纵30.2米、横12.9米,自明代创建以来,闻名远近,功能合二为一,既是纪念性祠堂,又是兴学育才的书院,为清代潮阳县四大书院之一,人们出于对文天祥丞相的敬仰和怀念,四百多年来多次对其维护修缮,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据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记载:“莲峰书院,在海门所城南,旧为‘忠贤祠’,道光四年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光绪四年署知县张璇,参将冯耀祖捐修,始延山长主讲官课焉。(按:山长由官员聘,每年就向海门局修脯银200圆,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楚生故居
蔡楚生(1906—1968)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解放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蔡楚生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距潮阳城区约24公里,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包括一座“四点金”、一座“厝包”(从厝)及阳埕等配套设施,均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柳岗王氏祠堂
柳岗王氏祠堂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该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创建,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王氏祠堂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结构。祠堂大门为石结构的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1米,宽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称为“圣旨亭”。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正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兴禅寺
海兴禅寺,俗称石佛寺,位于潮阳海门镇疏港路北门居委东侧猫石山麓,依山面海,前瞻莲峰,南邻海港,北接练江,广汕高速公路傍寺而过,棉海公路横贯寺前,交通方便,寓静于闹,环境清幽。梵宇依山构筑,飞檐翘脊,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别具仿古建筑之禅林风采。海兴禅寺现占地约60亩,为潮邑新辟规模宏伟之佛教丛林,也是十方信众礼佛学佛的庄严道场。隆道法师应善信礼请,于1996年早春,来海门镇弘法,途经乌石堀,见练水来潮,闻潮音充耳,虽乱石满地,却是禅林宝地,故萌发在此开山创寺之念。此意传出,信众支持,便在三月动工,辟山凿石。五月初九日,晴空丽阳,正在炸石之际,忽然大雨倾盆,
潮阳文光塔
文光塔是一座古塔,位于潮阳市的棉城镇中心。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是古邑潮阳的标志。它是广东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塔之一,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的文光塔是古邑潮阳的标志。它的前身称千佛塔,始建于唐咸淳二年,后崩塌。重建于明崇祯,修于清嘉庆,解放后又有几次修缮。它是广东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塔之一,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塔可望棉城全景。文光塔是一座古塔,位于潮阳市的棉城镇中心。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后崩塌;宋咸淳二年(1266),道人赵汝篪主持重建时,置千佛于塔内,称千佛塔,后废。明崇帧八年(1635),知县漆嘉祉主持复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颠祖师塔
大颠祖师塔位于潮阳市铜盂镇龙山湾灵山寺。外观为圆柱状覆锺形,基座为八角束腰形,四周雕刻花卉,飞龙走兽图案。塔身以花岗石砌筑,空心。正面有莲花承托的方形神龛,龛内刻有“唐大颠祖师塔”六字。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径1.8米。唐长庆四年(824年),主持灵山寺的大颠和尚圆寂后归葬于塔内。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该塔于唐末称“瘗舌塔”;宋至道年间改称“舌镜塔”,沿用至今。大颠(732~827年),俗姓陈(一说姓杨),讳宝通,祖籍河南颍川,诞生于潮阳。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拜海潮古刹(潮阳西岩)惠照和尚为师。贞元五年移潮阳,贞元七年置灵山禅院。元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纪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潮阳县人民委员会于1963年12月21日在红场镇红场广场革命旧址的飞鹅山北麓建立了纪念碑。该碑坐西北向东南,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碑座高2.28米,碑体为飞棱台柱体,高10.2米,上截面边长1米,下截面边长2米,碑顶端有浮雕五角星。碑文正面是“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是纪念碑碑记。1927年,为了配合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开展革命斗争,大南山成为了革命根据地,较长时间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之一。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领导下,大南山不断的壮大人民武装队伍,运用游击战术,用革命武装反抗国民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下底古村
下底古村位于汕头潮阳西北28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西临榕江中段,濒临南海,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村,古村人口为单一黄姓宗亲,所用语言为潮汕方言,现常居人口5000多人,村中经济以农为主。2012年下底村被评为“广东十个特色古村落”之一。古村三面为田园所包,民居是典型的潮汕老厝,现有不少明、清、民国建筑,“下山虎”成排连片,“四点金”随处可见,“四马拖车”都保留完好,如县级文保单位黄武贤提督府等,其他如古榕、寨围、小桥、水路等皆为古时物。黄武贤(1821—1898年)系关埠下底村人,是晚清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曾追随曾国藩、左宗棠南征
海门万人冢遗址
海门万人冢是一座埋葬着埋葬着一万多具死于抗日期间的海门同胞尸骨的公墓,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时期,1939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七早晨,日军战舰停泊在海门湾,向海门城区炮轰一轮,炸毁一仟四佰多座民屋,然后用橡皮艇登陆,抢夺一轮,扬长而去,在海门留下了累累的伤痕;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继汕头、潮阳沦陷后,日军占据海门,开始实行“三光”统治,陆路设卡,海路海禁,海门同胞经过哨卡稍有不顺,惨遭杀害。日本军队侵占海门后即--港口、破坏渔船,肆意进行屠杀,使海门人民陷入饥谨与受杀害的深渊。尤其是1943年夏季,遭遇灾荒,瘟疫流行,更是成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峰禅师墓
宋大峰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大峰风景区内。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而修筑,山体形似雄狮卧地,曰“雄狮山”,其墓葬于狮腹之处,占地面积约3660㎡。墓区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馒头状。墓碑高1.2m,宽0.9m。碑文为“宋大峰祖师墓”,上下款小字署“中华民国丙戍腊月吉日修”、“各县市善堂代表大会”字样。墓前扶手竖石双柱,分别铭曰“大师佳壤”、“峰岳名山”。整个墓区是大峰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极其庄严肃穆,至今保存完好。墓始建于南宋建炎丁未年(1127)〔原曾有建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之说,证据不足,此处不采用〕。因年代久远,期间历经多处修整,最近一次修缮是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粮山遗址群
粮山遗址群位于潮阳市仙城镇金溪河中游的粮山南麓。包括九斗尾山、葫芦山、走水岭山、赤牛山、粪箕坑山、左宣恭山、月地山等多处遗存。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1955年发现,其后曾作试掘。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出土陶器以夹砂陶为大宗,占90%以上,器类有釜、罐、豆、钵形鼎、纺轮等,以素面为主,也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曲折纹、方格纹等,九斗尾山所见瓦形鼎足,可能是粤北石峡文化因素的表现。左宣恭山遗址清理出8处灶坑,还有厚3厘米的灰褐色硬土面,都是先民居住生活的遗迹。石器主要有斧、锛。赤牛山还出土打制的盘状砍砸器,时代可能偏早一些。月地山遗存出土釉陶豆、凹底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涵元宝塔
涵元宝塔在汕头市潮阳区灶浦镇南河南岸龟山,与揭阳市区京冈街道隔河相望。由明朝揭阳知县冯元飚倡建,卜地于潮阳境内。始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建成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属砖石结构的八角楼阁式塔。塔坐东南向西北,高43米,空心、八面七层,内有螺旋形石阶可登塔顶,每层有门户通出塔廊。塔门刻有“涵元宝塔”四字。塔尖原有一铜质压顶,20世纪40年代中期遭雷击而残破。登塔顶可俯视榕江。塔南有石刻碑记5块,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阳洪氏祖祠
岐北洪氏祖祠三瑞堂址在灵山风景区左侧。唐工部尚书、朝请大夫洪大丁,任潮州刺史期间,常到州内各地视察,见潮阳灵山北侧坡下,一片平原,依山傍水,苍碧如画,山青水秀,连呼此乃人间仙景也。遂于唐贞元元年(785)举家迁徙铜盂创岐北村。贞元七年(791),大丁舍地1400亩,租谷3000多石建灵山寺,十三年(797)又捐山塘、水库1200亩作为灵山寺产。大颠祖师为了报答“洪氏”施主之恩德,因而在寺左侧建一洪氏祠堂。但因年代久远,祠堂几经兴废。1988年海内外洪氏宗亲孝诚祖德,发扬敦煌世家,戳力同心,共成盛举,献资复建洪氏祖祠。1998年3月15日,洪氏祖祠在幽雅的
东里寨
介绍东里寨位于潮阳沙陇镇东仙村,是泰国潮籍侨领郑午楼的家乡,它那对称、方正、威严的寨形,寨内排列整齐、鳞次栉比的“府第式”民居,显示的非凡的气势,是一个典型的潮汕方寨。东里寨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当年航海巨商郑毓宗所建,是占地12544平方米正方形巨寨,它坐东南向西北,寨四周各有长112米,厚0.7米的寨墙,四角建有更楼,共开北东西三门。寨里面排列整齐的府第为三街六巷的“皇宫起”形式,整齐分布22座“四点金”,计有房466间。另外,在寨的四周还有三十六套二房一厅的护寨厝。东里寨向来也以文人武士辈出著称。广东汕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德古堂
报德古堂是潮汕地区一处历史久远的著名慈善机构,有潮汕善堂鼻祖之称。祠堂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规格较高,基本保留明代建筑风貌。该堂整体古朴典雅,尺度大气,威仪有序,柱石、斗拱、木雀替等梁架结构明代特征明显,厅门、龛几、屋脊泥塑走兽、壁肚石刻等工艺精湛,油彩艳丽,堪称集潮汕嵌瓷、金漆木雕、石雕和彩绘等具有潮汕民居建筑装饰工艺之大成。堂内的古碑刻、清刺绣百佛衣、清青花瓷香炉和大峰祖师画像等文物藏品,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该堂在近年来的保护性修缮中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建筑遗构,坚持原形式、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的文物“四保存”原则,修缮工程严谨,各项工艺精湛,
东岩摩崖石刻
东岩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东山南麓,是广东省现存较集中、规模较大的摩岩石刻群。潮阳东山是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现存石刻200多处,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有唐代石刻“一柱擎天千古壮,独瓶挂壁万年春”,署款“长江巧”,旁有柱和瓶的浮雕,石刻字体苍劲挺秀。据《潮阳县志》记载:“唐大历初年,陈宝通在东岩寺削发为僧,参惠照和尚为师,题‘一柱擎天’联并刻石”;东岩卓锡寺屋顶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有“飞云”两个大字,书法挺秀雄浑,气势磅礴,大字旁边,刻有“至正丁未春灵武王用文篆”一行小字,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潮州路总管,当他游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潮阳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