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 > 潮阳区旅游
潮阳区景点介绍
黄詹墓
黄詹墓位于潮阳区西胪镇波美乡马头埔,年代为宋,类别为古墓葬。2010年3月22日,黄詹墓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绍墓
姚绍墓位于潮阳区棉北街道平南居委金钩椅山界,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2010年3月22日,姚绍墓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瑗墓
姚瑗墓位于潮阳区棉北街道平南居委虎尾山界,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2010年3月22日,姚瑗墓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琛墓
姚琛墓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沧州居委马后洋山界,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2010年3月22日,姚琛墓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安堂
孔安堂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亭脚路西门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0平方米。年代为南宋,类别为古建筑。南宋绍熙年间(1191年—1193年),朱熹倡道东南,讲述儒学正宗(即理学)。邑士郑南升偕揭阳郭叔云(并称朱门高弟)负芨从之,潜心孔孟理学。学成回梓,邑人侍讲郑开先于棉城城西西门内侧为其兴建馆舍讲学,曰“孔安堂”,理宗宝祐年间(1253年—1258年),郑开先之子郑慈珍(知夔州正堂兼军州事)将“孔安堂”扩建成拥有三厅二天井配两廊及青龙、白虎门加阳埕和照壁,称“郑氏礼房祠”,并仍作讲学之所。明洪武年间,因垒建城墙,该堂曾修建,正德年间作为乡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岩摩崖石刻
东岩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东山南麓,是广东省现存较集中、规模较大的摩岩石刻群。潮阳东山是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现存石刻200多处,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有唐代石刻“一柱擎天千古壮,独瓶挂壁万年春”,署款“长江巧”,旁有柱和瓶的浮雕,石刻字体苍劲挺秀。据《潮阳县志》记载:“唐大历初年,陈宝通在东岩寺削发为僧,参惠照和尚为师,题‘一柱擎天’联并刻石”;东岩卓锡寺屋顶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有“飞云”两个大字,书法挺秀雄浑,气势磅礴,大字旁边,刻有“至正丁未春灵武王用文篆”一行小字,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潮州路总管,当他游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序堂石刻
四序堂石刻,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城南街道南中路37号的四序堂内,四序堂始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现保存有明、清至民国以来的石刻38处,其中明代石贴2件,明、清碑刻4处,明、清、民国题刻26处,明石圣旨亭1处,宋石盆1个,明石盆2个,明石马槽1个,清练武石1块。四序堂石刻享誉南粤,其书法艺术、绘画技巧和石刻工艺完美结合,是广东省现存石刻种类集中、石刻内容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甚高的石刻艺术。四序堂石刻虽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仍保存相当完好,石刻字体风格多样,篆、隶、行、楷、草等诸家字体形神兼备,苍劲有力,书法艺术精湛,石刻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刻工精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德古堂
报德古堂是潮汕地区一处历史久远的著名慈善机构,有潮汕善堂鼻祖之称。祠堂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规格较高,基本保留明代建筑风貌。该堂整体古朴典雅,尺度大气,威仪有序,柱石、斗拱、木雀替等梁架结构明代特征明显,厅门、龛几、屋脊泥塑走兽、壁肚石刻等工艺精湛,油彩艳丽,堪称集潮汕嵌瓷、金漆木雕、石雕和彩绘等具有潮汕民居建筑装饰工艺之大成。堂内的古碑刻、清刺绣百佛衣、清青花瓷香炉和大峰祖师画像等文物藏品,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该堂在近年来的保护性修缮中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建筑遗构,坚持原形式、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的文物“四保存”原则,修缮工程严谨,各项工艺精湛,
和平古桥
和平古桥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境内练江南北岸上。始建于宋建炎丁未年(1127年),为墩柱式平桥。桥全长196米、宽6米,中间有十八桥洞。桥墩最高15米、最低13米。用松木纵横交叠作成长2米、宽1.5米、高1米的规格筏型墩基(与福建泉州洛阳桥“筏型基础”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两桥始建年代接近,似有效仿取法渊源),然后在松木墩基上垒叠规格石块,砌成分水尖形,利于分解潮水涨落时的冲击力。桥面铺架平板石,每孔五块石板,每块石板长7.5米至8米、宽0.9米、厚0.75米重约万斤(今和平古桥北端还遗存一块长约8.5米,宽、高约0.65米重约万斤的巨石)。石材选用福建花岗
大峰禅师墓
宋大峰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大峰风景区内。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而修筑,山体形似雄狮卧地,曰“雄狮山”,其墓葬于狮腹之处,占地面积约3660㎡。墓区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馒头状。墓碑高1.2m,宽0.9m。碑文为“宋大峰祖师墓”,上下款小字署“中华民国丙戍腊月吉日修”、“各县市善堂代表大会”字样。墓前扶手竖石双柱,分别铭曰“大师佳壤”、“峰岳名山”。整个墓区是大峰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极其庄严肃穆,至今保存完好。墓始建于南宋建炎丁未年(1127)〔原曾有建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之说,证据不足,此处不采用〕。因年代久远,期间历经多处修整,最近一次修缮是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崇公祠
提督府,又称泰崇公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厦林乡下底村,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黄武贤的府第。在汕头潮阳区关埠镇下底村有座历史遗址“提督府”,原称“建威第”,又称“泰崇公祠”,俗称“厦林老府”,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的黄武贤之府第。该祠建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结构和装饰具有潮汕民间晚清建筑风格。现府第完好,并保留有清代牌匾,为文物保护单位。该提督府坐东北向西南,占地833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驷马拖车”建筑。府以中间祠堂象征“车”,左右两边次要建筑象征拖车的“马”。这样,坐在“车”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两边的象征“车”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岗王氏祠堂
柳岗王氏祠堂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该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创建,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王氏祠堂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结构。祠堂大门为石结构的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1米,宽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称为“圣旨亭”。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正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底古村
下底古村位于汕头潮阳西北28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西临榕江中段,濒临南海,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村,古村人口为单一黄姓宗亲,所用语言为潮汕方言,现常居人口5000多人,村中经济以农为主。2012年下底村被评为“广东十个特色古村落”之一。古村三面为田园所包,民居是典型的潮汕老厝,现有不少明、清、民国建筑,“下山虎”成排连片,“四点金”随处可见,“四马拖车”都保留完好,如县级文保单位黄武贤提督府等,其他如古榕、寨围、小桥、水路等皆为古时物。黄武贤(1821—1898年)系关埠下底村人,是晚清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曾追随曾国藩、左宗棠南征
潮阳和平桥
潮阳和平桥位于潮阳市和平镇新和村。横跨练江,史称“虹桥跨练”,为潮阳八景之一。全桥长90米、宽3米,宋宣和二年(1120年)僧人大峰筑建16孔后圆寂,乡人蔡贡元续建南北枕岸2孔。石木结构,桥最高墩头为15米,最低13米。俯览桥成直线,侧看墩头互有错落形成曲线。桥墩构筑分水尖,对潮水涨落的冲力起了分解作用。该桥从元泰定甲子年(1324年)起经历数次重修。1992年和平镇人民政府主持再次重修。1985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潮阳西园
潮阳西园位于潮阳市文光街道西环城路东侧。邑人肖钦创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占地面积约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书房、房山山房及假山、天井及六角亭三部分。房山山房及假山,是西园的精华部分,面积约500平方米。其建筑艺术名闻遐迩,特点是:综合中西、古今的园林建筑艺术,亭与假山造型均为不规则的棱状体,石楼梯以力学原理构筑,全部以石板干砌。此外,清光绪戊戍科(1898年)状元夏同龠(贵州籍)为西园大门题匾,假山中还有其他名士题刻10多处。1985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颠祖师塔
大颠祖师塔位于潮阳市铜盂镇龙山湾灵山寺。外观为圆柱状覆锺形,基座为八角束腰形,四周雕刻花卉,飞龙走兽图案。塔身以花岗石砌筑,空心。正面有莲花承托的方形神龛,龛内刻有“唐大颠祖师塔”六字。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径1.8米。唐长庆四年(824年),主持灵山寺的大颠和尚圆寂后归葬于塔内。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该塔于唐末称“瘗舌塔”;宋至道年间改称“舌镜塔”,沿用至今。大颠(732~827年),俗姓陈(一说姓杨),讳宝通,祖籍河南颍川,诞生于潮阳。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拜海潮古刹(潮阳西岩)惠照和尚为师。贞元五年移潮阳,贞元七年置灵山禅院。元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松山墓
陈松山墓位于潮阳市西胪镇大鲤鱼地。墓坐西南向东北,筑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墓碑:“明封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松山陈公赠孺人克姬有氏墓”。墓前有亭,亭后壁横匾石刻明嘉靖皇帝封陈大器之父为文林郎,赠陈大器之母为孺人的皇帝敕命。全墓分为前庭、阳埕、拜亭、墓穴四部分,占地约1000平方米。现存有石望柱、石羊、石马各一对。拜亭结构严谨,一厅两厢,厅宽3.5米,厢宽各1.8米。1992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尹墓
吴尹墓位于潮阳市胪岗镇胪岗龟山南麓,墓坐西北向东南,墓碑呈半圆状,宽1.77米,高0.94米。碑文:“考潮阳令尹吴公。妣广德孺人李氏”。墓前有石质的供桌、旗杆夹。距墓约0.5公里处有墓道碑,高2.16米,宽0.73米,厚0.20米。碑文:“唐潮阳令吴公墓。皇明嘉靖戊戌仲秋望日,工部侍郎莆田宗沐大田立”。吴尹,字驹,号升乔。唐会昌元年(841年)生于泉郡晋江县。咸通十三年(872)中进士,授承事郎。光启三年(887年)任潮阳令,后定居潮阳胪岗,景福(892~893年)年间卒。1992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粮山遗址群
粮山遗址群位于潮阳市仙城镇金溪河中游的粮山南麓。包括九斗尾山、葫芦山、走水岭山、赤牛山、粪箕坑山、左宣恭山、月地山等多处遗存。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1955年发现,其后曾作试掘。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出土陶器以夹砂陶为大宗,占90%以上,器类有釜、罐、豆、钵形鼎、纺轮等,以素面为主,也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曲折纹、方格纹等,九斗尾山所见瓦形鼎足,可能是粤北石峡文化因素的表现。左宣恭山遗址清理出8处灶坑,还有厚3厘米的灰褐色硬土面,都是先民居住生活的遗迹。石器主要有斧、锛。赤牛山还出土打制的盘状砍砸器,时代可能偏早一些。月地山遗存出土釉陶豆、凹底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门万人冢遗址
海门万人冢是一座埋葬着埋葬着一万多具死于抗日期间的海门同胞尸骨的公墓,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时期,1939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七早晨,日军战舰停泊在海门湾,向海门城区炮轰一轮,炸毁一仟四佰多座民屋,然后用橡皮艇登陆,抢夺一轮,扬长而去,在海门留下了累累的伤痕;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继汕头、潮阳沦陷后,日军占据海门,开始实行“三光”统治,陆路设卡,海路海禁,海门同胞经过哨卡稍有不顺,惨遭杀害。日本军队侵占海门后即--港口、破坏渔船,肆意进行屠杀,使海门人民陷入饥谨与受杀害的深渊。尤其是1943年夏季,遭遇灾荒,瘟疫流行,更是成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