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 > 华阴市旅游
华阴市景点介绍
京师仓遗址
京师仓遗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矶峪乡西泉店村南。京师仓,又名华仓,修建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是为首都长安贮存、转运粮食的国家大型粮仓。京师仓遗址,规模宏大,保存较好,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西汉粮仓建筑遗址,对研究汉代建筑史、经济史、漕渠航运史等具有重要价值。遗址依自然地势构筑,平面长方形,东西长1120、南北700米。发现粮仓6座,平面为长方形,一号分三室,余均两室。其中一号仓东西长62.5、南北26.6米,总面积1662.5平方米,分三室,中室大,东西49.3米,南北7.1米,据测算,该仓容量上万立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公祠遗址
杨公祠又名关西夫子祠,遗址在今华阴市教育局院内,是华阴杨氏后裔祭奠关西夫子杨震的地方。史志记载,此祠能建在孔庙的对面,其等级之高是获得朝廷恩准、并颁发了准建证书的。祠建于清初,占地约3亩,建筑分上、中、下三殿,为砖木结构的仿古建筑。上殿供奉杨震画像,前殿临街处有碑楼一座,内有清道光八年(公元l828)果勇侯杨芳所树的关西夫子石碑一通。(碑今移西岳庙)前殿门两侧有楹联题日:槐市遗风留善政,潼亭遗迹尚堪书。杨公祠由东宫杨氏长门孙执掌,每岁冬至和清明节日,杨氏长门就召集华阴杨氏后裔举行隆重的祭扫仪式。仪式开始先由祠堂执事人和族中长辈到吊桥杨震墓地祭扫,然后再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震校书堂遗址
校书堂又名草堂、三鳢堂,其遗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南豫灵镇董社村皂角坡附近。董社村南有塬,古称皇天塬、龙望塬。其地南依秦岭余脉,北瞰滔滔黄河,四周环塬,中凹如盆,古时常积水成湖,故称湖地。《后汉书。杨震传》载:关西夫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即指此地。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人曾藏书于龙望塬,后失其所。至东汉时,杨震父、汉靖节先生杨宝不应朝廷征召,在华阴隐居授徒,致力于经学的研究。一天晚上,他梦见先祖杨伯桥对他说:所藏书为某处,今尔子为名儒,启而行之,此其时也。天明,杨宝就命杨震依梦中先祖所指之地去搜求,果得一石函,其中所藏经书皆蝌蚪文字,且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公石室
羊公石室在华山主峰西北的白羊峰上,与壶公石室毗邻,是春秋战国时天下杨姓先祖晋公子羊舌氏隐居避难的地方。史载:白羊峰在岳西北五里,层岩晃朗,洞室空漾。昔有隐此峰者,莫知姓名,当乘白羊往来,因以名峰。每至三元八节,即有神灯或三或五现于崖端。《列仙传》记述得更为神奇。说战国时有修羊公者隐于石室,每日以黄精为食,以藤萝为榻,眼看吊榻的藤索就要断裂。他依然睡卧不动。到西汉年间,景帝曾慕名以礼请修羊公入朝廷讲道,但修羊公就是不答话,使景帝求仙的愿望数年得不到实现。景帝下诏问他何时开口讲道,修羊公不语,忽然变化成一只石羊,羊腿上有修羊公谢天子六字。景帝命侍从把石羊置于
杨修墓
杨修墓在今华阴市河湾村南的战国魏长城遗址侧。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问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遂遭杀害。历史及民间传说有关杨修的轶闻趣事较多,大部分都和他的聪明才智有关。华阴杨氏较大的茔地有三处,即五方杨氏先茔、吊桥杨震墓地、凤凰岭观王墓地等。杨修死时,杨氏先茔和杨震墓地已经存在,可杨修为什么要葬在魏长城侧呢?我们猜测,一是杨修是被曹操罗织罪名而杀害的,在当时来讲,叛逆罪臣是不能进入家族墓地的。二是杨修作为曹魏的臣子,尽管魏长城早了曹魏时代500年,但长眠在魏长城之下,对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知书院遗址
四知书院遗址在华阴市碾峪乡双泉村。书院始建于东汉永元初年(公元89-100),是汉太尉、关西夫子杨震出仕前教授生徒的地方。杨震书馆原在华山牛心峪杨震家居附近,震母谢世后,为了方便教育,震把学馆从牛心峪迁往古驿道旁的双泉村。书堂铭两泉交流,双桥结彩,晚霞永朝,文辉万载是其学馆所处环境及教学宗旨的真实写照。当时人们习惯将学馆称为杨震讲学处.此后杨震又应邀客居于弘农郡阌乡县(今灵宝境内)讲学。杨震出仕任朝廷命官,曾因拒绝王密的馈赠,暮夜却金被世人称为四知先生。后又因廉洁耿介、疾恶如仇遭0佞陷害罢官饮鸩而亡。昭雪平反改葬潼亭后,为了纪念杨震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品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先茔
杨氏先茔在华阴市五方乡境内,是葬埋杨氏先祖的地方。据《陕西通志》载:杨氏先茔在华阴县西十二里仙谷村东。东西二里,南距仙谷五里,北距官道一里,道旁旧有碑云:汉将军鹦、奋、趟、鹳、魅、俱葬于是。西隅为赤泉侯喜墓,丞相陈平为撰碑。后魏太保椿并津、逸、颖子范及后周敷亦葬于是茔。《弘农杨氏族谱》亦载:杨氏先茔在县五方村北。前有双乳台,蜿蜓十八冢。又载:后魏司徒杨椿、与大都督津、刺史逸并葬五方村始祖茔。从以上所记,可知葬于先茔的有汉太史公杨硕的七个儿子,即赤泉侯杨喜;汉渡辽将军杨鹦;汉虎威将军杨奋;汉虎牙将军杨趟;汉虎贲将军杨熊;汉破虏将军杨鹤;汉虎骑督尉杨魅。按《
槐市
槐市在华山峪东牛心峪。史载杨震父杨宝博学多才,潜心学问,为躲避朝廷征诏常远走他乡,隐居授徒。杨震为了供养家庭、侍奉0,只好就近于牛心峪设馆讲学。由于震少而好学,博览群经,学子从者如市。当时学馆周围广植槐树,故当地人称讲学处为槐市。杨震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以清白正直为要。他的治学精神、高尚情操被后世誉为槐市遗风,故杨家后裔门前多植槐树,以示继承先祖清白传家的遗风。相传当时学子们见老师既要讲学,又要种田,非常辛苦,就偷偷到田里帮他下种,而脾性耿介的杨震为了使学子专心读书,就到田里拔掉禾苗以断绝学子们帮他种田的念头。因此他教出的学生,首先是继承了他作人的秉性,大
放雀台
放雀台在华山峪东牛心峪,是牛心峪东侧一座牛心形状的峰头,因杨震父杨宝救助黄雀、终得善报的神话传说得名。杨宝生性善良,传说他九岁进牛心峪砍柴,见一黄雀被老鹰啄伤,便心生怜悯,将黄雀带回家精心饲养。黄雀伤好后,杨宝又把它带到牛心峰头放飞。晚上杨宝灯下读书,一黄衣童儿叩口门拜访,说自己是西王母的使者,在出使东海时被老鹰啄伤,幸得杨宝救助。于是赠白玉环四枚,以预示杨宝子孙四代位登三公,为政清廉如玉。后来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子杨震、震子秉、秉子赐、赐子彪都官拜太尉,勤政爱民,并以清白传家的美名而流芳百世。后人为附会黄雀衔环一说,便于牛心峪峰头筑台立石,以弘扬知恩
杨硕宅
杨硕,字太初,晋叔向之十四代孙,秦末时隐居华山仙峪石室,朝廷屡征不起,潜心研究天文。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驻军灞上,杨硕观五星聚于东井,知天下归汉无疑,便令八个儿子跟随刘邦征伐,其中六子杨喜因追杀项羽有功,封赤泉侯,其余七子皆封为将军,杨硕也因子功-为太史公。杨硕故居在战国时的阴晋城东南五里,即今华阴市观北乡政府附近。因朝廷封赏,杨硕宅建筑宏敞,在占地面积、建筑风格上都有一定规模,也比较考究。汉以后数百年间,因杨硕子孙多为朝廷命官,离乡背井,杨硕宅曾多次成为当地及四方隐士修身拜岳的地方。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宅被改为拜岳坛时,后院依然供有皇室绘制的汉太
晋公子宫
晋公子宫又名紫微宫,今称东宫村,在华阴市区,属太华路办事处所辖,为华阴杨氏先祖所建。史志载,春秋战国时,周武王的后裔羊舌氏晋叔向的子孙为避晋室六卿之祸,幸免者逃入华山仙峪,几经磨难,起根发苗,后于华山北建立宫室,安居乐业。宫虽名目紫微,然老百姓习惯称晋公子宫,史志也记为晋公子宫。数千年来,宫室旋废旋兴,形成一定规模,至清末时,宫城周长636米,占地25272平方米。宫城设东西两门,门楣分别悬有紫气东来、呈祥西土匾额。一九二四年,在阻击镇嵩军的战斗中,宫城被镇嵩军炮火所毁,杨氏宗亲遭枪杀者32人。宫中所居杨氏后裔为不忘先祖遗训,门楣上多雕有清白传家四字,并
华阴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其遗址即今华阴市委院所在地。明洪武初年(1368-1370)华阴县丞黄文明为祭祀孔子先贤和兴办教育而建。清康熙、雍正、嘉庆年间多有修葺。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县崔肇琳重修,大部分建筑今已毁废,仅余其主体建筑大成殿。虽外观保存完整,但内部已改造为模式,成为市内各界人士研究和商振兴华阴政治、经济、文化大计的主要场所。大成殿坐落在高大的方形台基上,殿宽五楹,进深三楹,为歇山式单檐结构。其建筑雕梁画栋,宏伟壮丽。昔日殿内正位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石刻圣像一座,像镶嵌在暖阁壁上。相传画像出于画家吴道子之手。像两边正位配以孔夫子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阴晋故城
阴晋,在今华阴县城东北2公里处,西南距明清西岳庙越1.5公里。地本属魏,后属秦,秦始置县。魏文侯36年(前410年)秦侵阴晋。秦惠王前元6年(前332年)“魏以阴晋为和,命曰宁秦”。汉高帝八年又更名华阴。阴晋故城现存有城之西北角段城墙,呈矩形,长约400米,底宽约6、高5米。史念海先生曾经误以为,这是秦简公“堑洛”长城的起首段的一部分,长城是从华阴县东南的小张村而来,经过此处东北行,穿越渭河至于大荔县南的长城村,再西北行,穿过沙苑至蒲城县东南重泉故城一带。呼林贵先生经过踏查以为,史念海先生是把阴晋——宁秦故城与西汉京师仓的城墙误以为长城了,秦长城根本就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阵遗址
横阵遗址在陕西省华阴市敷水镇横上村西。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经考古队三次发掘,确认为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叠压并存的古文化遗址。陶器遗址0土仰韶文化时期的各类陶器280件。其中有饮食器钵、碗、盆、盘、杯等;有汲水用具小口尖底瓶;有盛储器陶罐等。这些器皿造型美观,有的表面还描绘有彩色的几何图案,色彩和谐,古朴优美,充分显示了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的工艺特点。遗址0土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783件。有炊具鬲、箪,饮食器壶、单耳罐、双耳罐等。并出土有骨器、蚌器、石器。器物明显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时期。早期的双刃石刀在出土的石器中属罕见之物,反映出龙山文化时期石器制作的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京师粮仓
华仓,又称西汉粮仓,为西汉时的京师粮仓。其遗址在今华阴市东9公里处的矶峪乡西泉店村南瓦渣梁上。仓所处的地理位置东临潼关古渡,北望黄渭波涛,一面依山,三面崖,位置高敞,形势险要,是古代一处难攻易守的地方。据省考古所研究资料考证,华仓的建筑年代当在西汉武帝时。那时,首都长安的陵邑各县人口骤增,关中叫自古以来有“天府”的美誉,但所产的粮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用。所以,西汉王朝不得不考虑从关东调运一批粮食供养首都长安。《汉书*沟洫志》言,这元光年间大司农郑某曾上言“时关东?粟从渭上,度六月罢。至河三百余里,径易?,度可三月罢......”。武帝认为郑的上言很有道理
华阴魏长城
魏长城起源于陕西华山北麓,经过韩城境内沿黄山西北上,穿过黄土高原,进入内蒙古准格尔的马栅、黑岱沟、十二连城等地。终点在包头的固阳境内,是战国时秦国与魏国的分界线。筑城原因战争产物长城是战争的产物。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据险设关,修筑长城。公元前657年,楚国的方城开了我国修筑长城的先河。其后齐、魏、燕、赵、秦的长城相继而筑。《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魏长城修筑魏国修筑长城也是迫于无奈。公元前332年以前,华阴长涧
鱼石
进入华山峪,沿溪行山路行走,过五龙桥,溪谷中有巨石挡道,上刻有斗大“鱼石”二字,即是鱼石。这并不是说石的形状像鱼,而是指在面西的断石上呈现有黄色鱼形,其首尾完备,姿态活跃,栩栩如生。在“鱼石”的摩崖石刻下面刻有鱼石的来历。传说清代华山峪出了蛟龙,突然发了大水,蛟龙游到此处被雷神闪击,化为巨石,即“鱼石。此石大约到清代才出现,又是峪谷风光之一景。
希夷峡
希夷峡本来叫张超谷。后因陈抟在此脱骨安葬,宋太宗当初又赐陈抟为“希夷先生”,故而在陈抟去世以后,更张超谷为“希夷峡”。峡的旁侧,有一长方形的巨石,名“石凿”。是陈抟令弟子贾得升开凿的。关于此“石凿”还有一段奇妙的传说。宋太宗赐陈抟“希夷先生”后,他整日住在华山下的云台观内,“与之属和诗赋数月”。端拱二年(989年),忽一日对弟子贾得升说:“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石室凿成后,陈抟手书数言,上表宋太宗:“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忘,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等语。果然,如期而逝。希夷死后,七日内肢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口,弥月不散,且有香
王猛台
从华山山门进去行走约一公里处,从鱼石上行约百米,可见镌刻在石壁上直径1米多的“寿山”两个大字,相传为陈抟所书。再上行数步,即到“王猛台”,三个石刻大字系清康熙年间白山达礼善书。山上建有房屋,称为华山中方。王猛是东晋永和年间人,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曾隐居华山发奋读书,后来又屯兵于此。前秦苻坚慕王猛之名,“若玄德三遇孔明。”他委王猛以尚书令,王猛帮助他统一北方和西南广大地区,使秦国大治。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燕容目韦据陕州,有伺机入关的企图,苻坚命王猛屯兵于华阴,以镇守防患。王猛台上有校将台,是王猛在此屯兵之遗迹。
毛女洞
从莎萝坪南行,经过路呈之字形的十八盘,便来到“毛女洞”。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的简称,位于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相传,毛女洞中常有悦耳的鼓琴之声传出。毛女洞上的“拜斗坪”,据说是毛女不知饥寒,每当夜深人静,朝拜北斗的地方。毛女洞对面有两孔石洞,上边的平台叫“刘玺台”。传说是“宝莲灯”中的刘玺,因三圣母被压在华山西峰下,弃官隐居于此。刘玺台旁还有“三皇台”,大石上刻有“登临揽胜第一台”七个字。过毛女洞再往上走,沿台阶直上有一桥叫毛女桥。现在毛女洞为华山旅游服务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接待站,设有小卖部、客房、冷饮、小吃、炒菜、茶社等业务。毛女的传说——“毛女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