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龙川县旅游
龙川县景点介绍
解放老隆寨顶战斗旧址
解放老隆寨顶战斗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寨顶。老隆地处粤东北,是东江上游的重镇,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全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全国胜利形势以及九连地区“五战五捷”鼓舞与影响下,根据地逐渐由山区向城区发展。1949年5月13日夜,保十三团起义军进入老隆,将驻隆国民党保四师师部包围。边纵东江第二支队和起义部队通牒驻守老隆城寨顶的保四师副师长彭健龙,限令他于中午以前率部放下武器投降。彭凭寨顶的防御工事顽抗,同时向驻和平东水的副师长列应佳、驻河源城的196师以及国民党广东当局紧急救援。14日12时正,保十三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老隆战役乌石坝阻击战指挥部旧址(回霍庵)
老隆战役乌石坝阻击战指挥部旧址位于龙川县丰稔镇回霍庵。1949年5月14日,老隆战役打响。为有效阻击驻和平东水的国民党广东保四师五团前来老隆援救,老隆战役总指挥部指示郑群率粤赣湘纵队东江第二支队主力,埋伏在距老隆数公里的东江上游河岸阻击援兵。东二支司令员郑群派出主力三团云南队及起义部队保十三团搜索连在乌石坝制高点设伏,三团其他连队及飞鹏队则在右侧埋伏。如同我军战前分析一样,老隆敌保四师师部被我军包围后,副师长彭建龙即向和平驻军求援。下午三时许,保四师副师长兼保五团团长列应佳率驻和平的两个营约一千多人的兵力,顺水路往老隆方向赶来,当援兵船只抵达乌石坝时,突
龙母战斗旧址(邓尾楼阁)
龙母战斗旧址位于龙川县龙母镇双华村邓尾楼阁。老隆解放后,以老隆为中心的粤东北地区,除驻河源城的196师外,国民党军及地方政权或起义,或被歼,或投降。唯有谢鸿恩、黄道仁的县武装300多人,龟缩在龙川北部山区,蓄谋与胡琏残部联合反击。为彻底消灭这股土顽,边纵参谋长严尚民命令刚成立的独立四团第一营(原主力三团)600多人,以及县公安总队600多人,由县长魏南金负责部署指挥消灭这两股敌人。7月中旬,谢、黄两部窜回龙母镇时,被我部获悉,我部随即成立龙母战斗指挥部部署围歼谢、黄残部。24日凌晨,龙母战斗打响,驻守在藕塘村的黄道仁部被我部快速歼灭,黄乘夜色沿河逃走。谢
歼灭胡琏残敌战斗旧址(下坪炮楼)
歼灭胡琏残敌战斗旧址位于龙川县上坪镇下坪炮楼。胡琏兵团残部原系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集团第十二兵团所属。该兵团于1949年1月参加淮海战役被歼后,兵团司令胡琏率残部败退江西南昌。7月初,南路残敌经寻乌篁乡窜入龙川上坪地区,有一个重炮营和机-连的兵力。为迎击胡琏残兵,龙川县委指示县公安总队副总队长杨荣烈与独三大队部署歼敌。凌启培、陈德忠连队驻守下坪炮楼,倚炮楼迎击胡部;叶梓青连队配合公安总队向胡部侧面围攻;从狮子寨派部分兵力抢占下坪山坳山顶和双峰埂,占据击敌制高点。在我方三面交叉火力猛击下,逃窜的胡部散落龟缩在炮楼附近民房中负隅抵抗,经五个多小时激战,胡部
黄觉群故居
黄觉群(1879~1943),原名秉杰,别字俊平,化名日安,龙川县黄布欧江人,是龙川工农革命的先驱,龙川党组织的创建人。早年在广州从事-,先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随第二次东征军回龙川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与张重耳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从事领导与开展龙川国民革命运动。同年11月,黄觉群与黄天泽发展黄日初、杨复生、黄鸿良、黄伯隆、邓国章、黄自强、陈增翼、罗一如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龙川县城戴家祠创立了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龙川特支),黄觉群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1926年5月龙川县第一次农民代
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
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龙川县铁场镇茅輋村南越山。始建于2002年。坐西南向东北。纪念碑方尖状,三级,青砖砌成,水泥沙浆批挡,总高约8米。碑台边长1.3米,高0.35米。第二级边长1米,高1.4米,正面嵌有中共铁场镇委员会、铁场镇人民政府2005年冬刻制的志略碑,右面嵌有铁场革命烈士英名录。碑第三级方尖状,正面阴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顶镶嵌有一个红色五角星。纪念碑前是110平方米的水泥地坪,坪前面有九级台阶;后部有水泥护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铁场建立基层组织,并先后设立11个秘密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茅輋建立铁群队90多人的人民武装,开展
永安革命烈士纪念碑
永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细坳镇永安村一小山顶上。建于1957年12月,曾于1982年8月1日和2006年1月4日两次维修。坐北向南,碑方尖状,底座正方形,边长2.5米。上部分二段,下段方柱形,正面镶嵌刘建龙、刘锦香和吴维根等11位革命烈士生平简介碑刻。背面镶嵌细坳镇革命史志略。碑上段方尖形,正背灰塑阳书“革命烈士纪念碑”,左右面灰塑阳书“革命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周边有八角形砖砌围墙。整个纪念碑占地面积50.4平方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赣南挺进队队长李大添的主持下,细坳黄麻布乡(今永安)苏维埃政权建立,一批当地革命青年加入革命队伍,献身
叶布革命烈士纪念碑
叶布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龙川县佗城镇叶布村的一山坡上。建于1956年。坐东北向西南,底座正方形,座高0.45米,边长2.5米。座上立碑石。碑为砖砌,外批水泥面。该碑呈四棱柱形,下大上小,尖顶。碑高约5米。碑的正面上部灰塑“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楷字,下部阴刻“黄克、陶智明、王文、陈汝涛、罗高”等革命烈士英名碑石一块。背面阴刻烈士简历,大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碑志。碑前有二十级水泥台阶。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叶布村是龙川县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中共党员黄克、黄觉群等在该村成立龙川县革命委员会,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
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
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廻龙镇东北村横岗艮。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62年,坐西北向东南。纪念碑方尖形,青砖砌成,外批水泥石米。基座平面正方形,边长3米。碑总高约10米,分三段,第一段正面嵌有龙川县革命活动《志略》,第二段较短,无文字,第三段为方尖形,正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顶有避雷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廻龙镇大塘肚村曾一度成为五华、兴宁、龙川三县革命的中心,建立五兴龙县苏维埃政权,开展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在土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兴建。
仰天堂革命旧址
仰天堂革命旧址位于龙川县上坪镇金龙村。1927年,仰天堂青年卢振太、黄良永在青化村刘昌明的介绍下加入寻乌赤卫队,开展地下组织活动,至1928年,在刘、卢、黄三人的策动下,大窝里、仰天堂村民卢承良、卢承金、卢建泉、黄观仁、黄水先、黄传高、黄良永、卢玉太、卢新泉、黄廷前等10多人加入了地下组织活动,他们与寻乌黄贝的易西然、鸡龙嶂的黄玉发、留畬的胡安先、胡全周等人一起在寻龙边境开展革命活动。至1930年秋,仰天堂已先后建立了农会组织、地下游击队、党小组,并逐步形成为龙川与寻乌边境地下组织活动重要的秘密交通站。仰天堂作为地下秘密交通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开
中央苏区运输食盐仓储旧址
中央苏区运输食盐仓储旧址中央苏区运输食盐仓储旧址位于龙川县细坳镇小参村。该址始建于清朝中期,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原是该村李氏其昌公的老屋——龙井屋。该址先后于2010年和2013年按原貌进行修缮。2014年被龙川县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件保护单位。大革命时期,在广州读书的小参村人李云山受到广州大革命浪潮的影响,在小参村组织了“小参农民协会”,发动贫苦农民开展“二五”减租减息活动,与地方土豪作斗争,带动了细坳周边地区农-动的开展。1929~1933年间,毛泽东领导的中央工农红军在江西赣南地区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受革命影响的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黄氏大宗祠。1941年2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史称“后东特委”)在老隆水贝村一合面屋成立,书记梁威林,下辖中共紫金、五华、河源、龙川、和平、新丰县委及连平县工委党组织,党员1100多人。后来,党组织还发展到兴宁、惠阳等边境地区,辖区人口170万。是年冬,中共地下党员黄用舒(国民党老隆区区长,水贝村人)为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人员给养,以振兴家乡工业名义,带头捐资筹款,在村上的“黄氏大宗祠”内办起了星光染织厂。以染织厂的公开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该厂既是后东特委机关又是中共粤北省委驻老隆交通总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的福建会馆,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为闽籍商人同乡会会址。土木结构,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宽15米,总进深38米,建筑占地面积570平方米。2011年龙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回龙镇的大塘肚村,一九二九年三月在此旧址成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领导边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旧址内,陈列了古柏同志铜像和《古柏同志讲课场景图》、“过好‘五关’”和执行“十条守则”两块石刻,悬挂了精心制作的《革命旗帜大塘红》、《山歌唱红“五兴龙”》、《建章立制廉为公》、《苏区干部好作风》、《中央关怀记心中》、《苏区革命建奇功》和《苏区精神世代颂》共计16块展板、2.3万多字、30多幅图片。通过上述展板,图文并茂地重点再现古柏、刘琴西等革命先辈以及苏区干部的革命情怀,重点介绍毛泽东、彭德怀、古柏、刘琴西等革命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考棚
所谓考棚,即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设置。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它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佗城考棚现仅存考场两栋、办公场所及宅舍各一栋。据当地史料记载,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目前,广东考棚只遗存龙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科考场所。清朝光绪年间自从新建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利村塔
龙川新塔,也称胜利村塔,位于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胜利村,矗立在一个小山坡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新塔建设于明天启二年(1622)。为八角七级楼阁式,青砖砌成,每层有重檐,且设塔门。塔身底部有一面有一个大洞,可能是坍塌所至。塔身内部有两层,内层为空心直筒式,可能原有木构,顶部看到一些残存木料,摇摇欲坠;外层和内层之间设有螺旋式砖砌阶梯,可通到塔顶,但破坏严重。龙川新塔先後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河源龙川新塔被列为第八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王庙
龙川南越王庙在龙川县佗城中山街。何时建庙史书无载。庙内原有明崇祯八年(1635年)碑,因该碑早已被毁,无法查考。《龙川县志》载:“南越王庙在县署右本平冠祠,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县臧琮重修,以前座祀越王,后座祀十贤,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知县胡一鸿改建大殿三楹,中塑越王像”。庙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现在面积352平方米,面阔3间12米、进深24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庙内后殿出一跳插栱挑檐,无补间铺作。此上为佛殿,两侧室分别为经堂、斋室、客堂等。殿内大小佛像早已被毁坏。门额镌石曰“南越王庙”4个阴文楷书。在后殿右侧墙上镶有1平方米大小的清代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学宫
龙川学宫在龙川县佗城镇学前。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照壁、长廊、棂星门、泮池、拱桥、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被毁坏。现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26.56米,进深四间24.40米,高18米。面积达440平方米。歇山顶,重檐四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屋架,檐下四周斗栱重叠出跳,梁柱上有凤、鸟、鱼、龙各式漆金雕刻,显得古朴大方。清嘉庆元年(1796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正殿门棂上。正面有卷棚式通廊,从通廊石柱造型、梁架结构以及雕刻手法等各方面来看,显然是清代风格。殿的周围石柱上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相塔
唐—宋龙川正相塔位于龙川县佗城镇塔西村小山丘上。本地人称“老塔”。因塔下古寺称“正相寺”,故以寺名名塔。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邑人徐琛偶拾塔的坠砖一块,砖上印有“开元三年”四个字,故又名为“开元塔”。传说是神仙一夜建成,因而又称“仙塔”。据砖铭推断该塔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此塔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2米。塔阶梯为壁内折上式。各层塔身以砖砌出倚柱、角柱、阑额、斗拱等,以菱角牙砖和线砖相间叠涩出腰檐平座。全塔用青砖砌成,黄泥浆粘合。各层收分做法不明显。1959年、1980年和1985年分别进行过修葺。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坑仔里遗址
坑子仔里遗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南坑子里山。年代为商时期。1956年发现。其后多次复查。文化层厚0.6米。出土较多陶器和石器。陶器有折肩凹底罐、浅盘细把豆、杯、圈足鸡形壶、纺轮等,纹饰以方格纹为主,还有曲折纹、双线方格纹等。石器有梯形锛、有肩锛、镞、戈、环等。据考察,部分遗物似为墓葬所出。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