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 > 睢县旅游
睢县旅游景点
睢县北湖景区
北湖景区位于睢县县城北,东距商丘市60公里,西距河南省省会郑州160公里,南距永(永城)登(登封)高速5公里,北距陇海铁路和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12公里。景区内均有较好的公路相通,民(民权)太(太康)公路从北湖景区中部纵穿,郑(郑州)永(永城)公路从北湖景区南部横贯全景区。北湖景区范围为:东起睢县振兴大街,西至环城西路,北接北环公路,南依睢州大道,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至5公里。北湖景区由睢县东湖、西湖、苏子湖、濯锦湖、恒山湖、甘菊湖、凤凰湖等共同组成,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9平方公里。北湖景区属于历史原因自然形成的河湖,北
睢杞战役烈士陵园
睢杞战役是豫东战役中继我军攻克开封,全歼守敌之后,对国民党多路兵团中,区寿年兵团予以围歼和对其它各援敌进行沉重打击的最后决战,是整个战役中消灭敌人最多、胜利最大、意义更广的一个阶段。本作战从1948年6月27日晚,利用邱清泉喜功狂妄,而区寿年兵团踌躇不前,形成两兵团之间40公里间隙,对区兵团突然发起猛攻始,至7月6日对西援之敌黄伯韬兵团沉重打击之后结束的,历时十天。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密切配合下,共歼国民党区寿年兵团部全部、第七十五师部全部、第六旅全部、第十六旅全部、整编第二十一旅全部等共计五万余人,宣告睢杞战役的胜利结束。睢杞战役烈士陵园始建于19
阎庄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后台乡阎庄村西北200米,是睢县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圣寿寺塔俗称阎塔,为宋代建筑物。虽经多次地震侵袭,风雨剥蚀,仍巍然屹立,1985年省政府曾拨款维修加固。塔身高22米,底座周长28.4米,为平面对称六角,九级密檐式结构。塔身外部每层檐下均用迭涩砖砌,第一层高3米,檐下有南开一半圆形拱圈门。一至六屋外壁嵌砌佛像雕砖数百个,佛像造型各异。塔内为六角形塔心室,室壁佛像砖砌,顶部饰有彩绘图案。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关于圣寿寺和圣寿寺塔,当地还流传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大宋时期阎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斌祠
汤斌祠是清初顺臣汤斌为其母亲修建祠堂,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城内解放路西段,是睢县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汤家祠又名汤斌贤良祠,汤恭人旌烈祠,位于睢县城内建设西路,座北朝南,面积1200平方米,三节院,从南到北依次为门楼、二门、卷棚、大殿、五门照。门楼一间,正脊排山,前额悬挂有“奉旨贤良祠”金字匾一块,门前树有二旗杆,西边有吹台,另有皇帝封赐的下马碑,二门是三间过道,卷棚三间,四根明柱支撑,筒瓦盖顶,室内为悬挂圣旨和丝布礼品,贤良祠和节烈祠大殿各三间,殿前树有汤文正公蛟龙碑,汤恭人节烈碑一通,祠前有雕工精良的节烈牌坊。1963年被河南省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家山
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南巡渡江,船至江心,风浪骤起,袁惊恐,幻觉遇吕洞宾得救。返里后建庙纪念,因坐落在土山上,故名。公元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全国罕见的船形园林式古典建筑,它的建造很有气势,前有山门,中有纯阳宝殿,后建望月台,台上有八仙亭,台下有纯阳洞,洞中置吕洞宾木雕卧像,形象栩栩如生。数百年不减雄伟壮美之色,引无数名人学士兴诗作赋。明代的董其昌、王铎、钱谦益、孙承泽、方以智、侯方域,清代的汤斌、宋荦、田兰芳等名人学士都曾在此把酒待月,登高作赋。有诗赞曰:“金缕歌终撒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庄平民夜校旧址
刘庄平民夜校旧址位于县城西两公里刘庄村西。1928年3月睢县籍早期共产党员姜朗山在刘庄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不久解散。姜朗山转入地下活动。他拿出自家财产,把附近4座庙宇拆掉,创建了刘庄小学,共有40间房、占地30多亩。学校大门门楣上题写着“唤起民众”4个大字,门两旁写着“昔日蔓草荒芜凋蔽凄凉,今朝人才荟萃庄严灿烂”一副对联。1929年9月,姜朗山在刘庄小学成立贫民夜校。姜朗山和进步知识分子李省三、李备五等担任教师。附近村庄的贫苦青壮年三四十人参加了学习。主要讲授《平民识字课本》等文化知识和时事常识。刘庄平民夜校坚持2年多,参加夜校学习的农民不但能记帐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周龙岗遗址
周龙岗遗址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灰坑内有陶、石、骨、蚌器和兽骨、草拌泥、红烧土块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之,一部分为泥质黑陶、磨光黑陶和细泥红陶。另发现有“蛋壳陶”片。纹饰主要为篮纹、方格纹、绳纹-纹,有饰镂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盘、碗、壶等。该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在周龙岗遗址中发现烧制陶器的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睢县东关清真寺
睢县东关清真寺位于县城东关,始建于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目前占地60余亩,房屋百余间,是目前豫东地区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筑。1947年,睢杞战役时期,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大将曾把指挥部设在这里,使这座珍贵的民族古寺增添了革命色彩。寺内建筑呈明清建筑风格,有大殿、卷棚、望月楼、水房、讲堂、女寺、善堂、花园等建筑,多为青砖绿瓦,飞椽花壁,木雕装饰,建筑工艺精湛,气势恢宏。睢县东关清真寺位于位于县城东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朝中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豫东地区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筑。其建筑独具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匡故城
承匡故城。又名承匡城、匡城,匡或作“筐”,位于县城西15公里匡城村西北。承匡历史甚古。《左传》有“(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匡”的记载。《战国策》记有“犀首以梁与齐战于承匡”一事,皆指此地。当西周时,承匡本为宋国西部边境要地。到战国时此地入于魏国。秦灭魏后,于此地设承匡县,后以此地“卑湿”,乃徙县于襄陵,而承匡城遂废弃。现城垣仍残存,逶迤数百米。城西南有一夯筑土台,高约十米,台下有土穴,深不可测,民间传为古时报警用的“狼烟洞”,可直通杞县圉镇。台上建关帝庙一座,其年代亦甚古老。据今存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关帝庙碑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寨文化遗址
乔寨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周堂镇西乔寨村南,西北距县城6公里,原为一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古代夯筑土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其土质与四周黄壤不同,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庙宇,名“双塚寺”。1947年国民党睢县第六区(白庙区)区部在此建据点时挖出汉墓数座,出土大量汉代殉葬品,以五铢钱为最多,但全部流散。“文革”期间再遭破坏,土台大部被铲平。从保留的断面看,地表以上土层含有东周至汉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为龙山文化层。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纹、蓝纹和绳纹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跨度之大。在遗址北乔寨村村民家中,征集到大量陶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民夜校旧址
平民夜校旧址位于睢县刘庄村。1929年共产党员姜朗山创办。校址有三排教室,东西厢房、厨房及茶房等。现存教室三排,前排9间,中排和后排各7间;中排中间的门额上横嵌砖雕“唤起民众”四字,后排中间门额上横嵌的砖雕“革命精神”四字,字划虽残,但遗迹犹存。姜朗山睢县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经蔡和森、恽代英介绍入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回睢县刘庄组织农民协会,以教书为掩护创办“睢县第四小学”,并于1929年9月至1931年6月在该校开办“平民夜校”主要宣传革命道理,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等口号,夜校前后开设两班,培养学员100人。1931年姜被
商丘龙岗遗址
介绍: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灰坑内有陶、石、骨、蚌器和兽骨、草拌泥、红烧土块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之,一部分为泥质黑陶、磨光黑陶和细泥红陶。另发现有“蛋壳陶”片。纹饰主要为篮纹、方格纹、绳纹-纹,有饰镂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盘、碗、壶等。该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河南商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关明清一条街
东关明清一条街。城东古色古香的明清一条街,展示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穷魅力;即县城东关大街。始建于明代中期,至清末民初遂臻极盛,为豫东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曾吸引方圆数百里的客商前来交易。更有晋商、徽商及福建等地商贾在此定居经营,晋商曾建“山西旅睢同乡会馆”。街东西长1000米,宽7米,青砖铺地。商户沿街排列,其建筑式样大致相同,但豪华俭易各异。一般是前有出厦,出厦以红色油漆木柱支撑,活动门板,木质窗棂雕花,进店可见朱红木柜台,柜台后货架上陈列各色物品。睢县东关大街曾长期作为全县商业中心,历来有“买卖去东关”、“东关集常市”的说法。
无忧寺塔
无忧寺塔。位于城南20公里处平岗镇周塔村东的唐朝无忧寺塔,构思巧妙,超凡脱俗如一位温柔娴静的少女,岁月的残缺依然不减大唐风韵的高贵典雅;位于城南。塔原为八棱五级砖塔,民国初年被拆去两级,现存三级。每级有相对两门,无门各面饰菱形砖雕假窗和佛像砖,转角处为圆形擎檐柱,檐下有斗拱,用迭涩砖砌成,檐上为反迭涩砖层,翼角翘起。塔内有梯形塔心室,可盘旋登顶。此塔虽损坏严重,但其精湛建筑技术仍清晰可见。北宋建都汴京(今开封),襄邑地近京畿,其时佛、道两教皆盛,故境内多佛寺、道观。金元以后,时过境迁,寺庙荡然无存,而圣寿、无忧二塔为仅存之硕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汉墓群
恒山汉墓群。位于县城北5公里赵庄村与王庄村之间,原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50米,地势高于四周,即旧志中所称之恒山。旧时文人所咏“睢州八景”,“恒山笼秀”是其一景。山上原建有恒山寺,今已不存。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于此耕作时,常发现汉墓,多为26×15×5cm绳纹砖砌墓,亦有空心砖砌墓,出土器物陶器为多,另有玉璧、玉带钩、铁剑、铁剪等。汉墓外,还发现上限年代不可确定的古文化层,采集到自龙山文化至东周时期的陶片,因而引起考古、文物部门的重视,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墨亭
宝墨亭。原在旧城(今城湖)西北隅乾明寺内。宋绍圣元年(1094年)闰四月二十一日,苏轼被贬官远流岭南(今广东),途中遇雨,夜宿襄邑乾明寺,应当地人士之请,手书旧作《洞庭0》、《中山松醪》二赋。后邑人刻二赋于石,建亭以覆之,亭名“宝墨”。金元后寺圮碑失亭废。二赋手迹宝墨流入清代皇宫。清末民初从皇宫流出,为民间所收藏。“文革”后收藏者后人将墨宝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1985年睢县书法爱好者陈旭自该博物馆将墨宝拍照带回睢县,县文化部门在袁家山前重新刻石建亭,仍名宝墨亭。
襄陵
襄陵。一名襄台,一名望母台。传为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陵墓。位于城湖湖心岛东北隅,原为一夯筑高台,版筑之迹,至今历历可见。襄台或传为宋襄公望母台,或以为襄公墓。耕人常于其地拾金珠诸宝器。岗上有老榆数株,经秋荚飞纷纷如翦乱楮,以其秋荚名拗榆。岗及台上生棘树,秋晚结实,殷红累累。又清初睢州名士田兰芳作《驼岗记》一文,其中提及襄台处略同此诗之注,可见二三百年前襄陵景象。襄陵土塚高耸,屹立水涯,四周佳木葱茏,芳草萋萋,莺歌燕舞,仍不失为一胜景。
犁岗古文化遗址
犁岗古文化遗址。该文化遗址原为高3米的土阜,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犁岗村之间,一部分压在犁岗村下。村民在此处取土时发现汉代砖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壶、陶罐、陶仓、陶鼎、陶钫、铜镜、五铢钱等。遗址存留的文化层大部分为殷商文化层,有灰坑数处,随处可采集到瓦、鬲、罐等器物碎片,并发现鹿角铜锛一枚。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豫东地区殷商文化有一定价值。1981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睢县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
睢县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总面积725.1公顷。睢县北湖水面面积近5000亩,景区位于睢县县城北,地处睢县县城北部近郊,主要包括北湖、苏子湖、濯锦湖、恒山湖、甘菊湖、凤凰湖、通惠渠黄堤口至西关段及利民河等。景区内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水上娱乐设施完善,最著名的有“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陵墓、宋襄公望母台、甘菊泉、桃花洞、苏轼留墨处等。2000年,北湖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省级旅游景区,北湖使睢县有了“中原水城”的美誉。公园将充分利用北湖等湖泊群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完善水系沟通与栖息地生境,将其建成中原地区以湖泊
睢县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又称黉学大成殿。位于县城建设路南。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黉学即原睢州儒学,大成殿为其主要建筑,用以奉祀儒家创始人孔子。民国后黉学逐渐圮毁,原址移作他用,现仅存大成殿,殿进深五间,面阔五间,前出后包,琉璃瓦盖顶,滚龙脊两端安放鸱吻,沿垂脊向下依次安放雉、鱼、海马。1981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睢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