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浚县旅游
浚县景点介绍
石佛寺造像碑
石佛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浚县,始建于北齐,2006年11月14日,石佛寺造像碑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阳故城遗址
黎阳城遗址位于浚县黎阳街道办事处河道村。年代为西汉至北宋。考古工作者对与黎阳仓关系密切的黎阳城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发现了黎阳城城墙、排水设施等相关遗迹,并采集到大量汉代至隋唐时期的陶瓷器物标本,尤其是隋唐时期的瓷器标本较为丰富,器形有碗、盘、豆、杯、执壶、罐等重要遗物。2012年5月,又对涉及黎阳城的相关调查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在距黎阳仓遗址东约600米处,首次确定了黎阳故城的范围和位置,明确了黎阳仓与黎阳城的相对位置关系。现已查明与黎阳城有关的遗迹有城墙、护城河、夯土台基、排水设施和道路等。初步探明黎阳城城池南北长22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街村传统民居
西街村传统民居位于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年代为清。西街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在元代已现雏形,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西依交通要道大运河(卫河),南有供人祭祀的浮丘山,村内“古时官道”纵横,600年来,该村一直是浚县的行政、经济、商业、文化中心,为浚县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村内传统建筑数量庞大。文庙、王爷庙、浮山寺、白衣阁等祭祀点繁多;明城墙古遗址、古井、运河码头等景点星罗棋布;“岁寒双秀”、“云溪燕语”等奇景被列入浚县八大景,百年以上古树名木有10多棵;另外,村内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日前,该村被评选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浚县屯子镇原厚村。年代为1940年。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卫西指河南省卫河以西、平汉线以东。现河南浚县、汤阴、淇县、淇县、汲县、延津五县。约4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抗日战争时人口120余万。卫西是是连接南北交通以及冀鲁豫、太行两大抗日根据地的咽喉地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民党政府兵败如山放弃华北,华北地区一度出现政权真空状态,随后形成日、伪、顽、匪、会20多股势力割据。1940年,日军“五五”大扫荡后,日军除控制平汉线沿线地区外,又扩展对抗日根据地区域进行网状分割。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1940年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伾山古建筑群
大伾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文物古迹荟萃。唐宋以来,历代寺庙亭阁星罗棋布。现存古建筑群9处,王阳明、王铎历代名人摩崖题刻460余处,古柏426株,新建景点4处。山门在伾浮路东端大伾山西麓,为仿汉阙式,面阔16米,高9米,山门座东向西对称分布,两端为仿汉石阙,两层单檐平顶,中以敞廊顶相连。坊额悬挂书法家罗工柳书“伾山仙境”横匾。山门前为三级月台,月台南北均有马道。大伾山山门建筑气势宏伟,游人对其叹为观止。百猴路百猴路是大伾山景区内从山门通往山上的必经之路,因路两旁青石栏板和望柱头均雕有形态各异的猴子,故名。浚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为弘扬民间艺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仙甫故居
浚县国防教育基地—常仙甫烈士故居,位于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是著名抗日爱国志士常仙甫烈士一生从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活动和牺牲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存的两间瓦屋,是“中共卫西工委”的办公旧址及地下党有关领导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室内现存木桌、木椅、木床就是当时使用的家具。瓦屋前面原有三间堂屋和三间西屋,均为普通瓦房(已拆除)是常仙甫故居的组成部分,为常仙甫生活、工作和居住的主要场所。常仙甫故居先后被公布为:浚县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国家政协又将常仙甫故居列入《名人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恩荣坊
浚县恩荣坊年代为明,位于浚县卫贤镇,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当地人又称“牌坊摞牌坊”。1963年6月,浚县恩荣坊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三间四柱五楼式的青石建筑,就是恩荣坊。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是当时的皇帝为了奖励孟楠家一门三进士而赐建的牌坊。牌坊共分为七层,第一层刻的是“二龙戏珠”;第二层刻着四个大字“龙章宠锡”,就是圣旨恩赐的意思;第三层刻的是“八仙庆寿”;第四层刻有一行字:“敕封承德郎南京工部主事孟含霓”,孟含霓就是孟楠的父亲;第五层是“竹林七贤”图,说的是在魏晋时期七个有名的文人:稽康、阮籍等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天宁寺
天宁寺座落于大伾山东山腰,始建于北魏(386—534年),以后历代曾数次重修。天宁寺历史悠久。元代以前,天宁寺名大伾山寺,座西向东。明代始称天宁寺,改为座北向南。清道光年间又改为原座向。现有殿宇30余间,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道光间建山门5间,门额横书“天宁寺”三字。门前是平台,台下有“七十二磴”,系登山石阶。石阶两旁的地下曾出土东晋时期的石雕狸羊一对(现存河南省博物馆)。天宁寺现今的布局为东西南北相交的“十字”形。东为正门,内塑“哼哈”二将。南为地藏殿,北为天藏殿,殿内原塑四天王像。中院南北为厅,系禅林僧舍,西为藏经阁。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陇西尹公浮屠
陇西尹公浮屠唐浚县陇西尹公石塔,也称尹公浮图,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大赉店镇原浚县西北二十五公里,座落在大赉店乡大八角村南原真武庙遗址上,现移至浚县浮丘山碧霞宫院内,即迁到浚县博物馆。石塔建于唐天宝九年(751)。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石塔,高约四点五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最下方形塔座,四边雕佛龛、狮子、覆莲、兽头和伎乐飞天。方形塔身,七层叠涩檐。最下一层南面辟门、门楣、门额均有雕刻,塔心室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四角雕龙柱,塔背面亦有龛,内无雕像,龛外雕二龙、人物和题名等。上方刻《陇西尹公浮图铭》。其上各层均雕有佛龛。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烈士陵园
浚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4亩。位于风景秀丽的4A级浮丘山风景区东侧,陵园整体建筑座南向北,居高临下,结构严谨,庄严肃穆,烈士陵园现有革命烈士事迹展览馆、革命烈士纪念亭、革命烈士骨灰堂、革命烈士公墓、抗日英烈纪念碑群等建筑,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越自卫还击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63位。安葬、记载着携手并肩抗日的爱国将领姚江泠将军和姚步霄同志;早期追随孙中山寻求民主正义的省议员张宗周;中华著名英烈常仙普、王舒苗;抗日英雄朱自谨、魏焕然、李明德,浚县著名英烈耿连峰、刘志成等烈士的遗骨和英勇事迹。每年自发来陵园瞻仰、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浚县千佛寺石窟
从残存碑刻和清代碑记考稽,千佛寺当建于胜唐。因寺内有千佛洞而得名。窟之洞有佛像千余,故称千佛洞。内供三世佛,仰覆莲花须弥座,洞壁有唐代唐高宗、武后年间的题词,洞口有书法家程淓题佛国二字。洞前有卷棚顶拜殿为清代所建。千佛寺前院,有一孤山有石峰,高约4米,面积150平方米,南北两端凿石阶数级。供游人攀登。峰西南下建有一石坊,横额书即武当三字。石峰巅有旧庙一间,内讫真武。千佛寺石窟历史悠久,为我国石窟艺术瑰宝。196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郭沫若同志亲笔指示,要保护好千佛寺石窟,2001年与大石佛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文庙
又称孔庙、文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建于县衙东。明、清各有扩建,规模逐渐宏大完整。文庙座北向南,院落宏敞,布局紧凑。门前墙上嵌有以应文武-至此下马石碑,以示尊孔。头门之内有唐槐一棵,干粗4米余,中空,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内生一径尺榆树,俗称槐抱榆。院正中为大成殿,殿中供奉孔子、四配、十二贤诸牌位,东西廊房内供奉孔子72弟子牌位。大成殿和廊房建筑规模宏大,式样古朴,庄重大方。为浚县著名古建筑,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阳明书院
系吕祖祠建筑群之部分,院内有三丰啸台为明初太极拳创始人之一张三丰所建,院西北角有小石坊,小巧玲珑,完整无损,坊横额一面书到此心清,一面书引人入胜。东门面对陡壁悬崖,摩崖题记遍布其间,诸如旧地重游、瞻彼淇澳、千仞岗等等,内容丰富,字体苍劲隽秀。崖下有一长方形水池,入夏积水于此,明丽如镜。据云:池中沿崖下有一水泉,虽小且水流时断时续,后干涸而泉绝。院内古柏参天,诗词歌赋之碑碣林立,颜、柳、欧、赵各具风格。北墙壁嵌有刘德新书之似瀛洲硅刻。院内存有王守仁(号阳明)的大伾山赋,大伾山诗和王阳明画像碑等石刻。故后人称之阳明书院。
浚县龙洞
又名西阳明洞,在大伾山东丰泽庙内,座西向东。面阔三间,门额横书龙洞。龙洞叱祥云是黎阳八景之一。庙内石壁上有三个天然洞穴,上洞较大,口径1米。中洞口径0.5米,下洞最小。洞穴四周雕刻蟠龙五条,故名龙洞,蟠龙形象生动,呼之欲云。庙内珍存碑碣很多,宋乾德五年(1051),西阳明洞记,载龙洞叱云事。康显侯告碑刻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记述宋徽宗敕封龙洞为康显侯之事。2001年,与龙洞一起被公布为国保单位。
浚县兴国寺
太平兴国寺(简称兴国寺)坐落于浚县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太平兴国”赐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030岁了。和其他的皇家寺院相比,太平兴国寺犹如隐居的高士,深沉清寂。庙宇犹如山林的眼睛,-出山的意韵、山的文化精神。一座山,因为有了庙宇,更显山林的静谧与辽远。林立的庙宇道观给大伾山增添了几多神秘。我走在清晨雾霭的山间,感受着独自行走的乐趣。和大伾山古庙会的喧嚷相比,今日归于沉寂的山林是沉静的。我正与那些零星的游客一同走进这早春的大伾山画卷拜访太平兴国寺沿着大伾山东侧半山腰的砖铺山路,你可看到背倚山崖、坐西面东的太平兴国寺。高高台阶上的兴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内大丕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内及其附近。摩崖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摩崖大佛依山而凿,面向黄河,通高21.33米。大佛为坐式弥勒大佛像,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的意思)。摩崖大佛附近,现存历代摩崖石刻三百多块,包括北魏石兽,唐代“大山铭”、千佛洞石窟、王阳明的《大任山诗》等。摩崖大佛及石刻大体保存了南北朝时期原样的大佛像,同时也保存了北魏到明代大量珍贵的石刻、碑铭和石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01年6月,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屯遗址
申屯遗址遗址在县城西北32公里申屯村西南,系一高约10米之台地,南北长200米,宽90米,面积18000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内涵丰富,从西部断壁处可见文化层堆积层次。地表层散存大量绳纹、篮纹、方格纹、素面泥质黑陶及灰陶片。出土器物有豆柄、鬲腿、鼎足、石钵、石铲、砺石、鹿角、蚌镰,兽齿等。耕作层以下为扰层,包含物有汉代残砖瓦、宋代瓷片。扰层下有陶窑,壁面呈黑红色,似琉璃状下垂欲滴,显系强火高温所致。根据出土文物考证,遗址上层为汉至宋文化遗存,下层为龙山文化遗存。《方舆纪要》载:“在废卫县(今卫贤集)东北有宛城(今大八角)。其东二里为上宫台。”《诗经·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艾庄遗址
小艾庄遗址遗址在县西22公里小艾庄村西1公里处。系一台地,南为小沟,东为古河道,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面积7000平方米。经考察,为一处龙山至商代文化遗址。1973年4月23日至5月1日,安阳地区文物训练班在省博物馆专家指导下,对遗址进行试验发掘。发掘结果表明,文化遗存分6层,1、2层为商代文化,3、4层为先商文化,5、6层为龙山文化。龙山层厚0.65米,内有白灰面房基3座,上下叠压9层,上4层为白灰面涂抹,下5层为火烧硬面,从下至上逐层南移。白灰面房基呈圆形,直径约3至4米,灰面较薄,厚约0.5至0.7厘米,光滑平整。房基正中,有一圆形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湾遗址
黄湾遗址遗址在县西南25公里卫李庄村西0.5公里处。南、北、西三面为淇河环绕,形如三角洲,俗传此地为殷纣时黄飞虎故居,故名黄湾。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系内涵丰富的仰韶至龙山文化。从断崖处可以看到厚2.5米的文化层。龙山层较厚,直接叠压在仰韶层上。其陶片多为泥质,少量夹砂。纹饰有方格纹、篮纹、细绳纹、弦纹。发掘的文物有鬲、器盖、豆、高颈瓮、平底盆、鼎、残石刀、石镰,石镞,蚌镰,陶纺轮、鹿角等。仰韶陶片有泥质红陶尖底瓶和彩陶钵片。石器有磨制粗拙的石斧、刮削器等。该遗址年代久远,文化层内涵丰富,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草店遗址
前草店遗址遗址位于县西南32公里前草店村西。西靠淇河堤岸,东面为民宅。南北长150米,东西宽50米,面积7500平方米,在复堤起土时被毁殆尽。遗址出土文物有钵、鬲、豆、器盖、折腹盆、石斧、石铲、骨凿、蚌刀、鹿角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