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孙旭初宅
孙旭初宅位于朱泾镇新汇居委会东风街与仓桥街交汇口。始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其北临朱泾市河,坐北朝南,钢混结构三层,共9间,南北长15.26米,东西宽12.15米,占地面积185平方米。2012至2013年金山区人民政府出资予以修缮。2007年2月8日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尹默故居
沈尹默旧居位于四平路西侧的海伦路504号。浙兴里北侧的海伦路东洋街上。当时日本人在该街东起狄思威路,西至邢家桥北路这一地段南北两面共建砖木结构双开间假三层典型的日式楼房33幢,南面8幢,北面25幢。以竹篱笆相隔,两头路口各留小门进出。中国人不得入内。当时习称为“东洋街”。1953年街道拓宽,篱笆拆除,遂成为今海伦路西段。楼房外观仍如旧,现为民宅。沈尹默故居就在其中的一座北朝南三层楼房。沈尹默,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沈尹默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雪峰寓所
冯雪峰生于1903年,浙东义乌赤岸镇神坛村人,出身农家,从小参加劳动,从而养成了坚韧、勤奋、质朴、毫犷的气质。1919年在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金华浙江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1年春,因带领同学反对学校-而被开除学籍,秋转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久,他参加该校的文化团体“晨光社”,开始写作新诗,与上海诗友应修人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湖畔》。1925年,冯雪峰到北大旁听并自学日语,其间曾多次聆听鲁迅讲话。1926年起,他从事日文翻译和诗歌、散文、小说创作。1927年6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和李大钊惨遭杀害的上海-形势下,他毅然
茅盾寓所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婶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10岁丧父,从小由母亲抚养。刚5岁母亲就较他当时从上海澄衷学堂的《学课图识》和从《正蒙必读》上抄下来的《天文歌略》、《地理歌略》等,使他自幼打下了较扎实的古文基础。在小学里茅盾写的作文为全校之冠。茅盾在湖洲、嘉兴、杭州读中学,后又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1916年他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主编革新《小说月报》,参加新文化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1920年他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0后,下广州参加-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代部长是毛泽东)。19
郭棣活住宅
华山路893号住宅建于1948年,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南向花园面积颇大。该建筑原是民族工商业者郭棣活私宅,解放后一度是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办公楼,现为上海市铭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使用。1994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该住宅具有现代式建筑风格,在建筑外貌处理上刻意追求新潮的几何造型,平面为不对称布局,形体凹凸交错。室内采用宽大的走廊,楼梯间外墙砌半圆形玻璃砖墙,圆弧状大楼梯用玻璃屏风隔断,使各部位空间融合、流畅。这一时期装饰的铸铜栏杆呈S形,做工考究,铸花细腻。住宅的设计确实深受西方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理念的影响,强调平面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潘明训住宅
位于旧上海法租界蒲石路中段,今长乐路680号,是一幢美轮美奂、体量较大的花园住宅。解放后,主人把长乐路住宅捐献给了国家,一直为上海邮电职工医院一部分,现已改为中日合资上海厚诚口腔医院。这是一幢仿古典式花园洋房,或者说是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世人怀着对古希腊罗马建筑风范的钟爱,摆脱了一味拟古的教条主义束缚,崇尚功能、自然与真实而出现的一种新建筑。潘明训住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屋高3层,面向南,砖混结构。坡屋面,红瓦顶,局部有大尺度女儿墙,设水泥洋瓶护栏,屋顶挑檐上有密密的饰纹,微微透露出当年主人的意趣。南立面三段划分,平面轴线对称,中间强调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祥熙住宅
孔子的第75代孙孔祥熙,民国时私人财产列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首。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孔氏家族一生暴敛财富不择手段,仅在上海就有4处豪宅。在上海永嘉路383号高高的围墙内,有一幢混合式花园洋房被绿树掩映着,主人就是当时主宰半个旧中国经济命脉的孔祥熙。孔氏住宅是一幢比较完整的混合式花园洋房,由当时中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于1935年设计。范氏1922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27年创办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1928年任上海建筑师学会会长。住宅2层,面南,砖混结构,由主楼与副楼组合,建筑体量较大。红瓦坡,檐有木支托,带英国式乡村建筑特色。水泥拉毛墙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良才旧居
史良才旧居位于铜仁路257号一组优雅的花园住宅,该房屋的建筑面积2494平方米,园地面积2276平方米,它的主人曾是过去上海报界巨头、《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现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住宅四周有一圈高高的院墙,院内的两棵槐树是史量才当年亲手种下的.住宅高三层,二层有粗大的立克壁柱,廊厅很宽敞,墙侧有壁炉,整幢房子的廊厅地面和楼梯及扶手都采用米色花纹的大理石。主楼洋房外体为浅黄色,屋顶铺设了红色瓦片,屋顶上有数个白色烟囱,门窗为红色漆木。红楼为一幢直排两层小楼,墙体也为浅黄色,红瓦屋顶,红色漆木。虽然初建时的小森林、游泳池等设施已不复存在,但整幢建筑仍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望道旧居
陈望道旧居国顺路650号第9宿舍又名玖园,陈望道旧居位于第九宿舍的东边一隅,大门正朝国福路,门牌号为51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本是一位资本家的私家花园,周围一圈筑有围墙,围墙外是连片的农田。五十年代初,毛泽东任命陈望道为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首任校长。此时的复旦正处于一个发展壮大的关键时刻,学校为了落实当时的知识分子政策,也为了接待外宾的需要,根据市里的安排,便将国福路51号买下来,装修后请陈望道入住。当时老校长身边的工作人员、学生及家属尊称他为“望老”。望老之子陈振新是复旦电子工程系教师,他向复旦青年记者回忆,这幢总面积约达3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张澜旧居
张澜旧居永嘉路321弄集益里新式里弄,建于1939年。永嘉路321弄8号著名民主人士张澜旧居。张澜(1872~1955),男,字表方,汉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2月20日,在民盟一届五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主席。1954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同年还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41年10月继黄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恩伯住宅
坐落在四川北路2023弄堂(原虹口多伦路志安坊)深处的35号钱币博物馆,曾是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的豪宅。该建筑由来沪广东商人贺守华在20世纪20年代建造。抗战期间被日军侵占为其军官宿舍。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寓所,人称“汤公馆”。“汤公馆”整幢建筑是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欧美的复古建筑形式已经程式化。新古典主义风格形式已较简洁,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建筑处理能够注意功能合理和形式上变化,色彩搭配也较自由。那时的上海已发展成为远东的大都市,建造了不少漂亮的花园洋房,汤公馆即是一例。该建筑红墙配上白色的檐部、窗套,南
夏衍旧居
夏衍旧居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1949--1956年)旧居,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为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原为教会办公用房,现在系徐汇区政协所在地。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1949--1956年)旧居经潘汉年介绍,他在上海见到周恩来,从此以文化人的身份从事抗日--和新闻工作。8月,《救亡日报》创刊,任总。1940年创作四幕话剧《心防》与《愁城记》。1941年1月爆发“皖南事变”,夏衍撤离桂林赴香港。4月参与创办《华商报》,任社务委员、党支部书记。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受周恩来急电指示组织戏剧界转赴西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贵堂故居
丁贵堂住宅在今汾阳路45号。该洋房建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由邬达克洋行设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原系海关税务司官邸,后来由海关副总税务司丁贵堂居住,因此又称丁贵堂住宅。它是一幢十分华贵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此宅将主楼布置在中北部,辅楼布置在主楼西北侧并与之相连接。主楼前有1500平方米大草坪为主的大花园,后有大雪松遮荫着大院子的汽车道。沿着主楼底层北立面台阶进入门厅,门厅的两侧是衣帽间和卫生间。统长的衣帽间穿通,另一头连着楼梯间,主人走过衣帽间即可上楼。大厅设在建筑平面的中央,朝南是宽敞的外廊,东面设会客室和书房,西面设
吴同文住宅
今铜仁路北京西路交叉口处,也就是铜仁路333号,有一幢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因其主人叫吴同文,人称吴宅。这座外墙贴绿色面砖、4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建于1937年,建筑面积1732平方米,老上海人又习惯称其为“绿房子”。该建筑外观犹如一艘停泊在港湾的大邮船,其优美的“船弦”弧线和直线组成的“船体”立面简洁而又有动感,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生活20年后创作设计的最后一个作品。他在吴宅设计中将流线型线条表现得十分流畅,有强烈的现代感,可称得上邬达克设计生涯中炉火纯青的作品。这座建筑内容繁多,装修考究,设备先进,在建成时称得上是上海最豪华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楚湘故居
愚园路涌泉坊(395弄)因旧时静安寺有一涌泉而得名,总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共建有住宅16幢,建筑面积6233平方米。其中15幢是西班牙风格的3层新式里弄住宅,1幢为西班牙式独立花园住宅。全部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杨润玉、杨元麟、周济之于1934年设计,久记营造厂建造,1936年建成,是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涌泉坊由上海人和地产公司投资,业主是华成烟草公司总经理陈楚湘。弄底24号便是陈楚湘的私宅,一幢西班牙风格的4层独立花园洋房,占地387平方米,建筑面积1115平方米,东南面花园面积近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掩映在葱郁的林木之中,由于屋面的高低错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盛宣怀住宅
百年淮海路展现的不仅是上海的繁华和时尚,还有经典和优雅。位于上海图书馆东侧,淮海中路1517号,有一座美丽豪华的花园别墅,上海人习称“盛公馆”。该住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由德籍商人哇吸(译音)出资建造,占地面积124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75平方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业主回国,易主盛宣怀。1916年盛宣怀病逝后由其子盛重颐继承。再后来,又成了蒋介石的大将陈调元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的住宅。抗战中还被日本人占据了几年,并把偌大的花园“砍”去一半,建造了现在的上海新村。抗战胜利后,盛重颐设法收回房子,不久因生意失败只得将其卖给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氏兄弟住宅
上海南京西路1418号,今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事务办公室办公地。内有两幢西式花园住宅,原主人是开创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郭乐、郭顺兄弟。郭氏兄弟住宅是两幢3层混合结构的花园住宅,建于1926年,由公和洋行的建筑设计师威尔逊设计,陶桂记营造厂承建施工。公和洋行于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在香港创办,20世纪初进入上海。1916年前,因该行设计、监造外滩4号联合大楼和汉口路193号工部局大楼,在上海建筑设计行业名声显赫,郭氏家族的永安百货公司亦出自其手。而陶桂记营造厂更是郭氏家族的多年合作伙伴,永安纺织公司第一、二、三厂均由其承建。本文的两幢花园洋房呈东西向分布,
孙科住宅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建设热潮的出现,上海引来了一批国外的著名建筑师,其中有一位匈牙利籍的建筑师叫邬达克,在上海名噪一时,他强调建筑造型新颖、崇尚新风格。由他主持设计的四行储蓄会大楼(即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绿房子(即吴同文住宅)都相继引起过轰动。1920年,邬达克在原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22号(今为延安西路1262号),自己设计,建造了一幢住宅,却未马上入住。在这以后,邬达克在设计慕尔堂时遇到了麻烦,后由孙科帮助解决。为了感谢孙科,邬达克就将此屋以-转让给孙科。孙科的这幢住宅是一幢混合式建筑,其特点是将不同的建筑风格,恰到好处地融入一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群公馆
张群公馆位于绍兴路74号,今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原业主张群。1929年曾任国民政府上海市第三任市长。公馆住宅建于1947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高3层,建筑面积937平方米,是一幢现代式花园住宅。1999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该建筑立面不对称,逐层退台,部分墙面为曲面造型,开有水平带窗、转角窗等。正立面朝南,外墙为棕色釉面砖,墙面饰水平线条,建筑造型正中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内阳台,西侧阳台的护栏用砖砌筑,颜色与立面相同;东侧阳台的护栏是以铸铁雕花栏杆围成,整幢建筑的外形富有变化,显得轻快、流畅、简洁,富有动感。登台阶入门廊,地面为水磨石地坪,顶部仅用一根单
盛恩颐住宅
上海开埠后,租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到20世纪初已经粗具规模,成为新的近代都市。在静安寺近处的万航渡路540号,出现了一幢早期欧洲洋人来华建造的外廊式花园洋房,主人是19世纪晚期清政府邮传大臣盛宣怀的儿子盛恩颐。殖民地外廊式花园洋房,简称为外廊式或殖民地式。它的起源是“来自西方人在印度、东南亚的殖民地它本是为了适应热带气候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建筑形式”。上海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主要受英国乔治王朝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建筑立面整齐的柱式外廊而演变成当今还在的一些建筑,如本宅所表现的维多利亚时代盛期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外墙建筑立面以连续半圆券为主